專利名稱:原生態養豬場及原生態養豬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家畜飼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原生態養豬場及原生態養豬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養豬大國,也是豬肉消費大國。我國生豬存欄數約占世界總存欄量的 一半,豬肉產量占世界豬肉總量的46.7%,生豬飼養量、豬肉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人以 及世界上的很多民族大部分都是以豬肉為主要的肉食源,據聯合國2004年統計資料表明, 中國人均豬肉年消耗量為36kg,隨著中國人口數量的增加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豬肉 的人均年消耗量及養豬總量必將會有更大的增加。隨著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們對豬肉 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對肉食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市場上雖然供給的豬肉多了,但 品質下降了,表現為肉的香味不濃了,農藥殘留、金屬殘留、抗生素及激素殘留大大超標了。 人們在食用豬肉時,不但感受不到肉味的鮮美,反而還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危害。而對于養豬業主來說,養豬的風險也越來越大,飼料、養殖設施的投入成本越來越 高,導致養豬效益下滑,而大規模疫病的爆發更是有可能導致血本無歸。雖然隨著科技的發 展,用于治療畜禽疾病藥物種類及治療方法日益增多,但其治療效果總是難以盡如人意,尤 其是諸如近年來頻頻爆發的“無名高熱癥” 一類的疫病,幾乎使養豬業主們束手無策。目前我國養豬面臨的三大難題質量安全、效益提高、環境治理,或者由其表現出 來的藥物殘留、能源缺乏、飼料短缺、環境污染等,這些因素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養豬業進一 步發展的瓶頸。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按照豬的野生習性進行建造的原生態養豬 場,并公開了一種按照豬的生理規律進行原生態的養豬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建造一種原生態養豬場,其包括一定排數的棟舍,每一棟舍區隔有一定數量的單 元圈舍,所述原生態豬場的①棟舍前后之間的距離至少為15m,每排棟舍朝陽一側設置有豬可自由出入的活 動場地,該活動場地上種植有經濟林木,其夏季林蔭遮蓋率為50 70%,并依季節的變化, 在林木間種植青禾、青菜、青草中的一種或幾種;②棟舍大致沿東西走向布局,使單元圈舍內在冬季至少有2小時的陽光照射時 間;③棟舍前、后墻留設的通風口面積分別占前、后墻面積的80%以上,以使圈舍內無 空氣滯留區域;④單元圈舍內設置有可維持豬腹溫穩定的睡臥區域;⑤單元圈舍內設有糞便排泄區及排糞暗道,并設有內吸式抽排裝置抽排糞便排泄 區及糞便收集通道內所產生的的污穢氣體及異味,防止其在單元圈舍內擴散;
⑥每排棟舍背陰一側或在活動場地遠離棟舍的一側設置有供豬在暑天降溫的沐 浴場所;⑦棟舍內設有自動供給飲水系統,供給飲水溫度不低于5°C ;⑧場內設置有糞便收集及糞便無害化處理系統;⑨場內設置有避免雨水、糞水交混的雨水排放系統;⑩周圍不設圍護設施,或設置不阻擋空氣流通的圍護設施,以使豬場內、外空氣流 通順暢。在所述活動場地上種植葡萄樹或核桃樹,果樹下的空地可按季節交替種植大麥
苗, 青菜ο在所述前、后墻的通風透光區域安裝向外全開式玻璃窗。所述單元圈舍內的地面由南至北抬升。 所述內吸式抽排裝置為超過圈舍屋頂高度的抽風@,該抽風@通過地下風道連通 至糞尿排泄區域。所述睡臥區域下方埋設有水溫管網。在所述活動場地中設置有供豬只運動、玩耍的設施,且每隔兩到三個星期,把此類 設施變換一下位置,所述活動場地可以為帶鏈子或舊輪胎的木樁。所述圍護設施為一定高度的鐵柵欄,或為具有一定寬度和深度的圍護水溝。一種原生態養豬方法,以上述原生態養豬場為飼養場所,每個單元圈舍內投放 5 15頭育肥仔豬或一頭母豬進行飼養①根據豬的野生習性,使其能夠自由出入與其所在單元圈舍相對應的活動場地, 自由啃食青苗或青草;在暑天可自由出入沐浴場所進行沐浴降溫;②飼喂不含抗生素、激素類藥物的復合飼料;③供給飲水溫度不低于5°C ;④按免疫程序接種病毒類疫苗,一般不接種細菌類疫苗。該方法將以往的幾十頭豬集中在一個較小空間圈養的傳統方法,改變為按照豬的 原始生活習性進行放養。所述復合飼料由濃縮飼料、玉米糝、麥麩子按1 1.5 3 0 1.5的重量比配 制而成,所述濃縮飼料含有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硫酸銅O 0. 7、硫酸亞鐵0 0. 5、硫酸錳
0.01 0. 05、硫酸鋅1 4、硫酸鎂0. 5 1. 5、亞硒酸鈉0. 06 0. 17、碘鹽14 20、磷酸 氫鈣35 88、碳酸鈣10 68、麥飯石10 25、沸石粉10 24、甜味劑3 5、植酸酶0
1、復合酶0 5、復合維生素0 1、益生素0 1.5、甜菜堿1 3. 5、蘇氨酸0. 5 1. 8、蛋 氨酸1 3. 5、賴氨酸1. 5 7、動物油12 15、魚粉0 200、豆粕450 800、蛋白質料 50 200。本發明具有積極有益的效果1.原生態養豬場的結構布局可使場舍內無空氣滯留死角,換氣通暢,無污濁氣體 滯留,圈舍內空氣清新。2.根據豬的原始生活習性,在場內給豬提供有自由采食、拱地,沐浴陽光及運動、 玩耍的場所。3.原生態養豬場建造成本低,運營維護費用低。其建造成本與同規模現代化相比降低五分之一。4.本發明養豬法根據生豬的生理發展、生活品性和生長規律,使豬只恢復了自然 習性,豬只應激少,又可自然采食,還可自由的沐浴陽光,明顯增強豬的抗病能力,而且圈舍 內外環境整潔,空氣流通順暢,無異臭味,病原微生物少,發病率減少。特別是呼吸道疾病和 消化道疾病較傳統集約飼養有大幅下降。不僅能解決豬肉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問題,還 能解決豬肉的色淡、味差的問題,使豬肉更嫩、更香、更有味道。5.本發明能夠降低養殖的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的競爭力;可使生產出的豬肉產品 具有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綠色品質,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圖1為一種原生態養豬場整體布局示意圖;圖2為圖1中原生態養豬場中棟舍的結構布局示意圖;圖3為圖2中圈舍單元的結構布局圖;圖4為圖3中A-A位置處的圈舍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3中B-B位置處的圈舍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棟舍,2為活動場地,3為維護溝,4為上行通道,5為下行通道,6為繞場道 路,7為進場口,8為生活區,9為倉庫,10為場外道路,11出場口,12為沐浴水池,13為棟舍 內人行通道,14支撐山墻,15為排糞暗道,16為沼氣池,17為南側T字形支撐柱,18為縱向 區隔鐵柵欄,19為棟舍內中間區域T字形支撐柱,20為抽風囪,21為橫向區隔鐵柵欄,22為 后墻一字形支撐柱,23為睡臥區域,24為地溫管網,25為格柵板,26為豬出入通道,27為活 動板,28為屋頂彩鋼瓦,29為支撐橫梁,30為單元圈舍內水泥地面,31為備用補液塔,32為 大號飲水嘴,33為小號飲水嘴,34為主布水管道。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但不局限于下列實施例。實施例1 一種原生態養豬場,參見圖1、圖2、圖3、圖4、圖5,選址距村莊或人口聚 居區較遠(100m以上),地勢較平坦,無低洼積水區,地下水位較深(> 3m)。該原生態養豬場內設置有十排棟舍1 (每棟外圍尺寸5 X 45. 74m),棟舍1大致沿東 西走向布局,排與排之間的間距不低于15m (具體依地形而定),棟舍1為整體的框架式,東 西兩側為空心磚體砌筑而成的支撐山墻14,中間區域及南側為T字形結構支撐柱19、17,縱 橫長度均為0. 6m,內布7根Φ 12mm的肋筋;北側一字形柱22寬0. 6 lm,并以鋼筋混凝土 澆筑屋頂橫梁29,屋頂用保溫彩鋼瓦28鋪設,坡度15 20°,且前后出檐30cm。每一排棟 舍以鐵柵欄18、21隔成13個單元圈舍(單元圈舍面積3. 5X3. 5m),其中1個為儲料間,兩 個為母豬舍,十個為仔豬育肥舍。原生態養豬場內棟舍排與排之間的區域作為豬自由活動場地2,該區域內可種植 葡萄(如硬質歐亞種,種植行間距3. 5X1. 5m)或核桃(大粒薄殼不夾瓤品種,種植行間距 3. 5X7m)之類的經濟林木,使林木夏季時的林蔭遮蓋率達到60 70%。林木行間隨單元 圈舍的寬度設置高度0. 7m鐵絲隔網或鐵柵欄,以使豬自由活動而不串圈。在活動場地中還 可以設置供豬只運動、玩耍的帶鏈子或舊輪胎的木樁設施(圖中未畫出),且每隔兩到三個星期,把此類設施變換一下位置。利用太陽高度角原理,因地制宜的建設豬舍,上述框架式布局結構可使每個單元 圈舍內在冬季至少有2小時的陽光照射時間。每個單元圈舍的通風透光寬2. 9m,前、后墻的通風透光區域安裝向外全開式玻璃 窗。冬季將全開式玻璃窗關閉,整個豬舍成為一個保暖溫室,而在夏季,由于幾乎全部敞開 窗戶,形成了掃地風、穿堂風等類似涼亭子的效果,豬只感覺非常涼爽。棟舍內靠北面一側設置寬1. 2m東西走向的人行通道13,圈舍內的地面30北高南 低,坡降0. lm,地面30由素混凝土鋪設,厚IOcm左右。棟舍內地面30下埋設東西走向的地溫管網24,該地溫管網24由7根平行排列 Φ2( πι普通水管組成,其進水端接地下溫水源(20m以下的深井水,水溫15 20°C ),出水端 接總回水管回排至地下(回水井深IOm左右)或引入灌溉水渠用以灌溉。地溫管網24所 在區域地面作為豬的睡臥區域23,冬季可增溫,夏季可用來降溫,常年內使豬只腹感溫度有 很好的改善,大體維持體溫平衡。棟圈舍內靠南墻一側設置排糞暗道15,排糞道寬0. 6m,起始端深lm,終端深2. 5m, 終端連通至相應的沼氣池16。每一單元圈舍內排糞暗道15上方安放1 2塊格柵板25和 活動板27 —塊,作為豬的糞尿排泄區域,設置活動板27 (長0. 2m),可方便的將糞便清掃至 排糞暗道15。在靠近豬的糞尿排泄區域的圈舍外(正對南側T形支撐柱)設置有相應的抽風囪 20,其直徑0. 6 0. 8m,高3. 5 4m(其高度一般要超過圈舍屋頂的高度)。抽風囪20通 過地下風道連通至糞尿排泄區域,利用空氣壓差可抽排出圈舍內的污濁氣體或異味,而不 用負擔額外的能耗成本。棟舍北側距墻Im處設寬2m、深0. 5m的凹槽作為豬的沐浴水池12,其一端設有進 水口,另一端設有連接排污通道的排水口。每5 7天更換一次池水,保持池水的新鮮。棟舍內設自動供給飲水系統,由供給水源、布水管道34及飲水嘴構成,供給水溫 15 20°C,可以是20m以下的深井水,也可以由太陽能熱水器供水。高位(離地面60cm) 設置大號飲水嘴32,供60kg以上的大豬使用;低位(離地面25cm)設置小號飲水嘴33,供 60kg以下的小豬使用。在飲水自動供給系統進水接口處另設一備用藥液混合塔31,以帶截止閥的管道連 通至飲水系統進水接口,在需要通過飲水系統為豬供給藥液時,即可啟用該藥液混合塔。進場門7設置在地勢較高一側,出豬、出肥門11設置在地勢較低一端。棟舍排間 不設橫路,場內設置寬3 5m的繞場道路6。場內設置路面硬化的上行道(硬化寬度3m)4 和下行道(硬化寬度2m) 5,上行通道4為進人、進料通道,下行5通道為肥豬出欄和出肥料 通道,下行道兩側設置寬0. 5m、深0. 5m的硬化排水溝。在場內臨近場外道路10且地勢較高 的區域可布設生活區、倉庫、供電房、供水間等配套設施。豬場周圍開挖圍護溝3 (溝底寬3m、上口寬5 6m,深2m),溝內保持水深在0. 6m 以上,水溝內可種植有經濟效益的蓮藕、菱角之類的水生植物,并在水中放養雜魚,以利于 水體的循環凈化。在夏季豬打泥沐浴形成的廢水可排放至圍護溝3中,以其中的水生動植 物進行水體凈化。一種利用上述原生態養豬場進行原生態養豬方法,每個單元圈舍內投放5 15頭育肥仔豬(同一母豬一窩所產仔豬投放在同一單元圈舍內)或一頭母豬進行飼養①根據豬的野生習性,使其能夠自由出入與其所在單元圈舍相對應的活動場地, 自由啃食青苗或青草;在暑天可自由出入沐浴場所進行沐浴降溫;②飼喂不含抗生素、激素類藥物的復合飼料;所述復合飼料由濃縮飼料、玉米糝、 麥麩子按1 2 1的重量比配制而成,所述濃縮飼料含有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硫酸銅0.4、 硫酸亞鐵0. 3、硫酸錳0. 02、硫酸鋅2、硫酸鎂1、亞硒酸鈉0. 1、碘鹽15、磷酸氫鈣50、碳酸 鈣50、麥飯石15、沸石粉16、甜味劑4、植酸酶0. 5、復合酶3、復合維生素0. 5、益生素1、甜 菜堿2. 5、蘇氨酸1、蛋氨酸2. 5、賴氨酸5、動物油14、魚粉100、豆粕600、蛋白質料150。飼料每次的投喂量干食,以1小時后剛好吃完為宜;濕食,以半小時后剛好吃完 為宜。③供給飲水溫度15 20°C ;④按免疫程序接種病毒類疫苗,一般不接種細菌類疫苗。該方法將以往的幾十頭豬集中在一個較小空間圈養的傳統方法,改變為按照豬的 原始生活習性進行放養。實施例2 —種原生態養豬場,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棟舍南北墻通 風透光區域安裝雙層玻璃窗,以適應在北方冬季寒冷的區域建設原生態養豬場。
權利要求
一種原生態養豬場,含有一定排數的棟舍,每一棟舍區隔有一定數量的單元圈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生態豬場的①棟舍前后排之間的距離至少為15m,每排棟舍朝陽一側設置有豬可自由出入的活動場地,該活動場地上種植有經濟林木,其夏季林蔭遮蓋率為50~70%,并依季節的變化,在林木間種植青禾、青菜、青草中的一種或幾種;②棟舍大致沿東西走向布局,使單元圈舍內在冬季至少有2小時的陽光照射時間;③棟舍前、后墻留設的通風透光區域分別占前、后墻面積的80%以上,以使圈舍內無空氣滯留區域;④單元圈舍內設置有可維持豬腹溫穩定的睡臥區域;⑤單元圈舍內設有糞便排泄區及排糞暗道,并設有內吸式抽排裝置抽排糞便排泄區及糞便收集通道內所產生的的污穢氣體及異味,防止其在單元圈舍內擴散;⑥每排棟舍背陰一側或在活動場地遠離棟舍的一側設置有供豬在暑天降溫的沐浴場所;⑦棟舍內設有自動供給飲水系統,供給飲水溫度不低于5℃;⑧場內設置有糞便收集及糞便無害化處理系統;⑨場內設置有避免雨水、糞水交混的雨水排放系統;⑩周圍設置有不阻擋空氣流通的圍護設施,以使豬場內、外空氣流通順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原生態豬場圈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動場地上種植葡萄樹 或核桃樹,果樹下的空地可按季節交替種植大麥苗、青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原生態豬場圈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后墻的通風透光區域 安裝向外全開式玻璃窗。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原生態豬場圈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吸式抽排裝置為超過圈 舍屋頂高度的抽風 ,該抽風 通過地下風道連通至糞尿排泄區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原生態豬場圈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睡臥區域下方埋設有水溫 管網。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原生態豬場圈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圈舍內的地面由南至 北抬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原生態豬場圈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動場地中設置有供豬 只運動、玩耍的設施,且每隔兩到三個星期,把此類設施變換一下位置,所述活動場地可以 為帶鏈子或舊輪胎的木樁。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原生態豬場圈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圍護設施為一定高度的鐵 柵欄,或為具有一定寬度和深度的圍護水溝。
9.一種原生態養豬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權利要求1所述的原生態養豬場為飼養場所, 每個單元圈舍內投放5 15頭育肥仔豬或一頭母豬進行飼養①根據豬的野生習性,使其能夠自由出入與其所在單元圈舍相對應的活動場地,自由 啃食青苗或青草;在暑天可自由出入沐浴場所進行沐浴降溫;②飼喂不含抗生素、激素類藥物的復合飼料;③供給飲水溫度不低于5°C;④按免疫程序接種病毒類疫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原生態養豬場及養豬方法。該養豬場的棟舍前后排間距≥15m,棟舍間設有豬的活動場地,并種有遮蔭林木;單元圈舍內通風透光面積大;圈舍內設置有保溫的睡臥區域、糞便排泄區及排糞暗道,并設有污穢氣體的內吸式抽排裝置;有供豬在暑天降溫的沐浴場所;棟舍內供給飲水溫度不低于5℃;有糞便收集及糞便無害化處理系統及雨水排放系統。本發明可使豬只恢復自然習性,豬只應激少,又可自然采食,還可自由的沐浴陽光,明顯增強豬的抗病能力,而且圈舍內外環境整潔,空氣流通順暢,無異臭味,病原微生物少,發病率減少,不僅能解決豬肉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問題,還能解決豬肉的色淡、味差的問題,使豬肉更嫩、更香、更有味道。
文檔編號A23K1/18GK101889553SQ20101016034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30日
發明者郭群然 申請人:郭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