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箱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網,特別是涉及一種箱網。
技術背景 如圖1所示,以往的箱網1適用于與多數個浮球2相連接,并包含一個方型網體 11,及一個由該方型網體11所界定出的容置空間12。該方型網體11是由五片子網體111 所組成。若應用于養殖漁業,只須將該箱網1置于海水或水池中,就能夠將魚群養殖于該容 置空間12內。可是,因為該方型網體11是由五片子網體111所組成,而且每一片子網體111的 面積均非常大,使得制作過程十分不易。在實際制造時,必須先將其中四片子網體111連接 起來,以結合成該箱網1的側面,然后再將第五片子網體111與其它四片子網體111連接, 以結合成該箱網1的底面,使得整個制造過程必須縫制的長度較長,造成制作時的不便以 及成本的增加。另外,當該方型網體11不是正方形時,則所述子網體111的尺寸大小可能 完全不相同,必須先分別制作,才能夠進一步組成該方型網體11,使得制造過程較繁瑣,而 且生產時所需耗費的成本也較高。另外,如圖2所示,以往另一個箱網1’包含一個環形網體13,及一個設置于該環形 網體13底部的圓形網體14。該環形網體13與該圓形網體14共同界定出一個容置空間15。 在實際制造時,由于該圓形網體14無法直接編織制造出,通常是由一個方形網體(圖未示) 裁切而成,而該方形網體經裁切后剩余的部分則無法再做任何利用,造成材料上的浪費,也 會提高生產時所需耗費的成本,且圓形網體14的面積越大,裁切浪費掉的材料越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種能夠降低生產成本的箱網。本發明箱網,包含多數個網體單元。每一個網體單元包括一個側面部及一個底面 部。所述側面部彼此互相連接并圍繞結合成一個環形側面。所述底面部是分別自所述側面 部向外延伸且彼此互相連接,并結合成一個底面。該環形側面與該底面相配合地界定出一 個容置空間。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較佳地,本發明箱網中,該底面的外圍呈多邊形。較佳地,本發明箱網中,該底面的外圍近似于圓形。較佳地,本發明箱網中,該底面呈錐狀。
較佳地,本發明箱網中,該底面呈平面狀。較佳地,本發明箱網中,該箱網還包含一個位于該底面的圓形開口,及一個封閉該 開口的封閉網體,所述底面部呈三角形,并具有一個長邊與一個短邊,其中一個底面部的長 邊與另一個底面部的短邊相連接,所述底面部的末端共同圍繞界定出該開口。較佳地,本發明箱網中,所述底面部呈等腰三角型。
較佳地,本發明箱網中,該箱網還包含多數個設置于所述網體單元的掛勾。較佳地,本發明箱網中,該箱網還包含一個位于該錐狀底面的方形開口,所述底面 部呈梯形。本發明的有 益的效果在于由于所述側面部彼此互相連接,因此在實際制造時,只 須先將所述側面部圍繞連接以結合成該環形側面,再將所述底面部全部連接起來就能夠使 用,不但能夠有效地簡化制造過程,還能夠降低生產時所需耗費的成本。
圖1是一種以往「箱網」的立體組合圖,說明該箱網與多數個浮球的連接關系;圖2是另一種以往「箱網」的立體組合圖;圖3是本發明箱網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個立體組合圖;圖4是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個仰視圖;圖5是本發明箱網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局部立體分解圖;圖6是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個仰視圖,說明移除一個封閉網體后的狀態;圖7是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展開圖,說明多數個網體單元的構造;圖8是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個組合圖,說明一個方形格網被切割為二個網 體單元前的狀態;圖9是本發明箱網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展開圖,說明一個長方形格網被制作 成該箱網前的狀態;圖10是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一個立體組合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與有益效果,在以下配合參考附圖的三 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能夠清楚的呈現。為了方便說明,以下的實施例,相同的組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如圖3、4所示,本發明箱網3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多數個網體單元31,及多數個 設置于所述網體單元31的掛勾3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網體單元31是由格網構成,且該 箱網3是應用于養殖漁業,但是也能夠應用于其它產業,例如作為一個土石籠,并不以此為 限。每一個網體單元31包括一個側面部311及一個底面部312。所述側面部311彼此 互相連接并圍繞結合成一個環形側面300。所述底面部312是分別自所述側面部311向外 延伸且彼此互相連接,并結合成一個底面301。而且所述側面部311是呈矩形,所述底面部 312則是呈等腰三角形。值得注意的是,隨所述底面部312的長度變化,該底面301也會有深 度變化而呈錐狀,且所述底面部312越長,所結合成的底面301錐度越小。該環形側面300 與該底面301相配合地界定出一個容置空間302。在本實施例中,該底面301是呈錐狀,但 是也能夠是呈平面狀,并不以此為限。另外,該底面301的外圍是呈多邊形且近似于圓形。每一個掛勾32是用于供一個繩索(圖未示)穿過,并能夠通過該繩索與一個浮球 (圖未示)或地面連接。
如圖5、6、7所示,本發明箱網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 其差異在于
該箱網3還包含一個位于該錐狀底面301的開口 33,及一個封閉該開口 33的封 閉網體34。所述底面部312是呈三角形,并具有一個長邊與一個短邊,其中一個底面部312 的長邊是與另一個底面部312的短邊相連接。所述底面部312的末端共同圍繞界定出該開 Π 33。從本發明第一、二較佳實施例中能夠發現,本發明在實際制造時,只須將所述網體 單元31相互連接,最終就能夠使所述側面部311結合成該環形側面300,而所述底面部312 則結合成該底面301。由于該箱網3是由多數個同一尺寸規格的網體單元31連結而成,所 以能夠有效地簡化制造過程并降低生產成本。另外,如圖8所示,本發明在制造時,先編織 出一個預定長度的方形格網400,再將該方形格網400切割為兩個網體單元31,如此,在此 制造過程中無任何余料產生,因此,本發明在制造上僅需編織生產出單一尺寸的方形格網 400,再將每個方形格網400加以裁切為兩個網體單元31,就能夠無余料的浪費而獲得所需 的網體單元31,以進一步地降低生產成本。又當該箱網3需要的容積越大時,只要制造更長 的方形格網400,以切割出更長的網體單元31,就能夠增加該箱網3的高度,此外,也能夠將 更多的網體單元31連接在一起,以增加該箱網3環形側面300所圍繞的區域。另外,本發明還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應用于養殖漁業時,由于所述底面部312是 彼此互相連接并結合成該錐狀底面301,因此當死去的魚群沉入該箱網3底部時會順勢滑 至該錐狀底面301的頂點,也就是該箱網3的最低點,使得養殖業者只須另外在該處設置該 開口 33,就能夠集中清理魚群的尸體,大幅增加使用時的方便性。如圖9、10所示,本發明箱網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大致與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相 同,其差異在于本實施例是適用于較小范圍的養殖空間,而且僅利用一個長方形格網303就能夠 制作出類似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箱網。制作時,只須先將二短邊相連接,然后沿圖中所 示的對折線304將該長方形格網303的底部向內折,并將相鄰的兩個對折線304的部份相 連接,再將四個多余區域305向外拉,就能夠結合成一個箱網3。該箱網3包含四個網體單 元31,及一個位于該底面301的方形開口 33。每一個網體單元31分別包括一個側面部311 及一個底面部312。所述底面部312是呈梯形。綜上所述,由于所述側面部311是彼此互相連接,因此在實際制造時,只須先將所 述側面部311圍繞結合成該環形側面300,再將所述底面部312全部連接起來就能夠使用, 其制造時僅需生產同一規格的網體單元31,而能夠有效地簡化制造過程并降低生產成本。 另外,應用于養殖漁業時,由于所述底面部312是彼此互相連接并結合成該錐狀底面301, 因此當死去的魚群沉入該箱網3底部時會順勢滑至該錐狀底面301的頂點,也就是該箱網 3的最低點,使得養殖業者只須另外在該處設置該開33,就能夠集中清理魚群的尸體,大幅 增加使用時的方便性,所以確實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
權利要求
一種箱網,其特征在于該箱網包含多數個網體單元,每一個網體單元包括一個側面部及一個底面部,所述側面部彼此互相連接并圍繞結合成一個環形側面,所述底面部是分別自所述側面部向外延伸且彼此互相連接,并結合成一個底面,該環形側面與該底面相配合地界定出一個容置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網,其特征在于該底面的外圍呈多邊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網,其特征在于該底面的外圍近似于圓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網,其特征在于該底面呈錐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網,其特征在于該底面呈平面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網,其特征在于該箱網還包含一個位于該底面的圓形開 口,及一個封閉該開口的封閉網體,所述底面部呈三角形,并具有一個長邊與一個短邊,其 中一個底面部的長邊與另一個底面部的短邊相連接,所述底面部的末端共同圍繞界定出該 開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網,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呈等腰三角型。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箱網,其特征在于該箱網還包含多數個設置于所述網體單 元的掛勾。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箱網,其特征在于該箱網還包含多數個設置于所述網體單 元的掛勾。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箱網,其特征在于該箱網還包含一個位于該錐狀底面的方 形開口,所述底面部呈梯形。
全文摘要
一種箱網,包含多數個網體單元。每一個網體單元包括一個側面部及一個底面部。所述側面部彼此互相連接并圍繞結合成一個環形側面。所述底面部是分別自所述側面部向外延伸且彼此互相連接,并結合成一個底面。該環形側面與該底面相配合地界定出一個容置空間。在實際制造時,只須先將所述側面部圍繞連接以結合成該環形側面,再將所述底面部全部連接起來就能夠使用,不但能夠有效地簡化制造過程,還能夠降低生產時所需耗費的成本。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1884309SQ20101020631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3日
發明者許鴻彬 申請人:盟鑫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