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文丘里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52249閱讀:240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文丘里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機械,特別是關于一種文丘里施肥器。
背景技術
微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數可達90%以上,因此“九五”以來微灌技術在我國得到了 普及推廣,截止2009年全國微灌面積已達1800萬畝,而且每年以超過15%的增速迅猛發 展。利用灌溉系統的全封閉式管道實現灌溉與施肥的耦合作業是現代微灌技術的重要特征 之一。向灌溉系統注肥的常用裝置類型有壓差式施肥器、文丘里施肥器和水動注肥泵。其 中文丘里施肥器因其具有結構簡單、無運動部件、故障維修率低、操作方便、節省勞力等優 點而被廣泛應用于日光溫室、單拱形溫室或小規模微灌系統中。文丘里施肥器由收縮段、擴散段、喉部、吸管等部件組成,目前在使用過程中存在 工作性能不夠穩定、過流水頭損失大、吸肥效率低、臨界工作壓差高等缺點。文丘里施肥器 利用文丘里管原理,隨著收縮段管徑的逐漸變小,其工作流體的速度逐漸增加、而壓力逐漸 減少,直至在最小斷面即喉部附近出現負壓,在壓力差作用下,通過與喉部連接的吸肥軟管 將提前配好的肥液吸入,并與工作流體混合后進入擴散段以及下游壓力管道。可見,文丘里 施肥器主要靠工作流體與吸肥液的混合,從而實現不同能量流體的能量交換,而形成的湍 流混合層基本可以看作是軸對稱的,即在圓周方向的速度和梯度幾乎為零,動量交換很小, 其吸肥效率較低。因此,需要對目前的文丘里施肥器結構進行改進,研究出結構簡單、吸肥 性能好、過流水頭損失低的新型文丘里施肥器。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減少過流水力損失,提高吸肥性 能,降低臨界工作壓差的文丘里施肥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文丘里施肥器,它包括收縮段、 擴散段和吸管,所述收縮段和擴散段通過螺紋密封連接,所述收縮段與擴散段之間的過渡 段為喉部,所述吸管密封連接在收縮段和擴散段的交接處,與所述喉部連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縮段前部的進口直管段內設置有一組周向均勻排列的導葉。所述導葉分為引流段和出流段,所述引流段平直,所述出流段呈60° 90°圓弧 彎曲。所述進口直管段的外螺紋直徑為G3/4",所述進口直管段內,周向均勻排列的一 組所述導葉的數量為三片,每一所述導葉的厚度為0. 5mm、徑向高度為2mm,所述引流段的 長度為10mm,所述出流段的內圓弧半徑為1.5mm、圓弧角度為90°。本發明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由收縮段、擴散段、吸 管、喉部和導葉等組成,結構簡單,工藝性好。2、本發明在收縮段前部的進口直管段內,沿圓 周方向均勻間隔設置有若干導葉,通過導葉可以提供進入擴散段工作流體的周向速度,改 變工作流體與肥液的湍流混合層結構,從而提高工作流體與肥液的能量交換效率。3、本發明導葉的引流段平直可以適應來流方向,減少水力損失;出流段以一定角度的圓弧彎曲,可 以改變流體的流動方向,因此,當進出口壓力一定的條件下,可以提高吸肥流量;當吸肥流 量一定的情況下,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過流水頭損失。本發明結構設計簡單巧妙、吸肥效率 高、過流水頭損失低,可廣泛用于灌溉系統的注肥過程。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2是本發明進口向結構示意3是本發明導葉結構示意4是本發明進口直管段展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包括收縮段1、擴散段2和吸管3等。收縮段1和擴散段 2之間通過螺紋4連接,通過“0”型密封圈5密封。收縮段1與擴散段2之間的過渡段為喉 部6。吸管3密封連接在收縮段1和擴散段2的交接處,與喉部6連通,擴散段2的后部為 一出口直管段7。在收縮段1前部為一進口直管段8,進口直管段8內設置有一組周向均勻 排列的導葉9。如圖3所示,本發明的導葉9分為引流段91和出流段92。弓丨流段91平直以適應 來流方向,減少水力損失;出流段92呈60° 90°的圓弧彎曲,以改變流體的流動方向,使 工作流體經過導葉9后具有繞軸心線的旋轉速度,進而改變工作流體與肥液的湍流混合層 結構,提高工作流體與肥液的能量交換效率。上述實施例中,進口直管段8內,沿圓周方向均勻間隔設置的導葉9的數量、每一 導葉9的厚度、徑向高度、出流段22圓弧角度等參數都是可以根據進口直管段8的直徑有 所變化的,以便使本發明能夠更好地提高吸肥量,降低過流水頭的損失。如圖2 4所示,以進口直管段8的外螺紋直徑為G3/4丨‘的文丘里施肥器為例,通 過分析計算,得出吸肥性能最優的導葉9的參數為沿進口直管段8圓周方向均勻布置三片 導葉9,每一導葉9的厚度為0. 5mm,徑向高度為2mm,引流段91長10mm,出流段92的內圓 弧半徑為1.5mm、圓弧角度為90°。采用該結構參數后,在相同進出口壓力條件下,可以提 高10% 20%的吸肥量;當吸肥流量比相同時,過流水頭損失可以降低10% 20%。上述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其中各部件的結構、連接方式及各個結構的尺 寸等都是可以有所變化的,凡是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等同變換和改進,均不 應排除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外。
權利要求
一種文丘里施肥器,它包括收縮段、擴散段和吸管,所述收縮段和擴散段通過螺紋密封連接,所述收縮段與擴散段之間的過渡段為喉部,所述吸管密封連接在收縮段和擴散段的交接處,與所述喉部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縮段前部的進口直管段內設置有一組周向均勻排列的導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文丘里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葉分為引流段和出流 段,所述引流段平直,所述出流段呈60° 90°圓弧彎曲。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文丘里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口直管段的外螺 紋直徑為G3/4 “,所述進口直管段內,周向均勻排列的一組所述導葉的數量為三片,每一所 述導葉的厚度為0. 5mm、徑向高度為2mm,所述引流段的長度為10mm,所述出流段的內圓弧 半徑為1.5mm、圓弧角度為9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文丘里施肥器,它包括收縮段、擴散段和吸管,所述收縮段和擴散段通過螺紋密封連接,所述收縮段與擴散段之間的過渡段為喉部,所述吸管密封連接在收縮段和擴散段的交接處,與所述喉部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縮段前部的進口直管段內設置有一組周向均勻排列的導葉;所述導葉分為引流段和出流段,所述引流段平直,所述出流段呈60°~90°圓弧彎曲。本發明結構設計簡單巧妙、吸肥效率高、過流水頭損失低,可廣泛用于灌溉系統的注肥過程。
文檔編號A01C23/00GK101946581SQ20101024963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10日
發明者嚴海軍, 初曉一, 周凌九 申請人:中國農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