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薄殼山核桃早果豐產整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薄殼山核桃的整形方法,屬于果樹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薄殼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Wangenn.)K.Koch],又名長山核桃,為胡桃科山核
桃屬落葉喬木。是世界著名干果、高檔木本食用油料、綠化及林材兼用樹種,極具經濟 價值和開發潛力,國內國際市場前景廣闊。我國自十九世紀末引入薄殼山核桃,多以實生苗栽植,林果兼用為目的。因其 干性強,頂端優勢明顯,不易形成中短枝,一、二十年未形成產量,結果極晚,成為薄 殼山核桃至今未能果園化規模栽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薄殼山核桃生產中多以主干疏層形和自然開心形為主。前者特點是成形后 通風透光好,壽命長、產量高,負載量大,適于生長條件較好的地方和干性強的品種; 缺點是成形慢,結果晚,早期產量低。后者特點是成形快,結果早,整形容易,便于掌 握,適于生長條件不良的地區和樹勢開張的早實品種;缺點是樹冠形成早,發展空間受 到限制,影響后期產量。整形修剪是薄殼山核桃樹體管理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合理 的整形修剪措施,可調整樹體結構,使骨架牢固,枝條疏密得當,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促進樹體早果豐產,提高核桃早果性和果實產量。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薄殼山核桃幼樹整形技術,促進植株提早結果并形成 早期產量。采用本發明整形技術,使薄殼山核桃幼樹定植第二年單株枝量由6-12條提高 到50條以上;定植第三年單株枝量由10-32條提高到100條以上,為第三、四年始果奠 定基石出。技術方案一種薄殼山核桃的整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整形包括以下步驟(1)定干第一年,在主干80cm上方選留一個壯芽進行短截,定干;(2)主枝培養第二年春季第一層主枝培養,在定干高度80cm以上,正北方向選擇一個芽培 養為第一主枝,順時針或逆時針隔120度螺旋向上確定一個芽培養為第二主枝;主干拉 平,與第一、二主枝間呈120度水平夾角,作為第三條主枝;三條主枝作為第一層主 枝,三主枝豎向間距不少于20cm ;第二年夏季第二層主枝培養在第一層主枝上距主干50cm處各選留一條變向直 立枝,任其向上生長,待選留枝條長至SO-IOOcm時,將三條選留枝條沿不同方向拉平, 培養成第二層主枝,與第一層主枝不交叉、不重疊;第三年春季第三層主枝培養第三層主枝培養和第二層主枝培養方法一樣,要求第二、三層主枝間的距離在120-150cm以上,三層主枝方向不交叉,利于后期的通風 透光;(3)結果枝及結果枝組培養全樹共有3層、9個主枝,不培養側枝,只在主枝上配備結果枝及結果枝組,方 法是主枝培養的同時,主枝上長出的枝條全部通過扭稍、拉枝,培養為中短枝,中型枝 長度50-70cm,短枝長度小于50cm,各主枝及枝組互相錯落,不交叉不重疊。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薄殼山核桃幼樹整形技術。通過對幼樹的整形,促進植株提早 結果并形成早期產量。采用該發明整形技術,使薄殼山核桃幼樹定植第二年單株枝量由 6-12條提高到50條以上;定植第三年單株枝量由10-32條提高到100條以上,為第三、 四年始果奠定基礎。使薄殼山核桃單株枝量提高3-4倍以上,為薄殼山核桃第三、四年 始果,第五、六年豐產奠定基礎。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河南洛寧縣東林苗木有限公司基地建立試驗田10畝,株行距為4X6m,品種 為波尼。(1)定干該試驗田立地條件好,土層較厚,土質較肥沃,不考慮以后的間 作,定干高度80cm。2009年3月20日前后樹體萌動發芽后,在定干高度的上方選留一 個壯芽進行短截。(2)主枝培養第一層主枝培養,定干后第二年春季3月15日樹體萌動后進 行,具體做法是在定干高度80cm以上,正北方向選擇一個壯芽或壯枝培養為第一主枝, 順時針或逆時針隔120度螺旋向上確定一個壯芽或壯枝培養為第二主枝;另外,將主干 拉平(平行于地面)。這樣,拉平的主干與選留的2個枝條組成第一層主枝,主枝要錯落 排列開,避免鄰接,枝間豎直距不少于20cm,防止出現“卡脖”現象;三大主枝之間保 持120度水平夾角。第二層主枝培養第二年夏季6月15日前后,第一層主枝培養形成,然后在拉 平的第一層主枝上各選一條生長健壯的變向直立枝,任其生長,作為第二層主枝培養, 選留的直立枝距主干50cm。待選留枝條長至80-100cm時,將三條選留枝條拉平生長, 培養成第二層主枝;第一層與第二層主枝間合理搭配,不交叉,不重疊,充分考慮后期 枝條疏密得當、通風透光。第三層主枝培養第三年春季3月26日樹體萌動后,對已形成第二層主枝的樹 進行第三層主枝培養。按照第二層主枝培養的方法進行三層主枝培養,第二、三層主枝 間的距離控制在120-150cm以上,保證后期優良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光能利用率。(3)結果枝及結果枝組培養全樹共有3層、9個主枝,不培養側枝,只在主枝上配備結果枝及結果枝組。方 法是主枝培養的同時,主枝上長出的枝條全部通過扭稍、拉枝,培養為中短枝。中型枝 長度50-70cm,短枝長度小于50cm,各主枝及枝組互相錯落,避免交叉重疊。目前,試驗田經過“該整形技術措施”后,樹勢得到明顯控制,生長健壯整 齊,各枝條分布均勻,空間利用率高;使薄殼山核桃幼樹定植第二年單株枝量由6-12條提高到50條以上;經過測定,葉片營養指標合理,預計第三年可掛果,第三年單株枝量 由10-32條提高到100條以上,單株枝量提高3-4倍以上,為薄殼山核桃第三、四年始 果,第五、六年豐產奠定基礎。第四年單株產量可達2kg以上,畝產60kg以上。
權利要求
1. 一種薄殼山核桃的整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整形包括以下步驟(1)定干第一年,在主干80cm上方選留一個壯芽進行短截,定干;(2)主枝培養第二年春季第一層主枝培養,在定干高度80cm以上,正北方向選擇一個芽培養為第 一主枝,順時針或逆時針隔120度螺旋向上確定一個芽培養為第二主枝;主干拉平,與 第一、二主枝間呈120度水平夾角,作為第三條主枝;三條主枝作為第一層主枝,三主 枝豎向間距不少于20cm;第二年夏季第二層主枝培養在第一層主枝上距主干50cm處各選留一條變向直立 枝,任其向上生長,待選留枝條長至SO-IOOcm時,將三條選留枝條沿不同方向拉平,培 養成第二層主枝,與第一層主枝不交叉、不重疊;第三年春季第三層主枝培養第三層主枝培養和第二層主枝培養方法一樣,要求第 二、三層主枝間的距離在120-150cm以上,三層主枝方向不交叉,利于后期的通風透 光;(3)結果枝及結果枝組培養全樹共有3層、9個主枝,不培養側枝,只在主枝上配備結果枝及結果枝組,方法是 主枝培養的同時,主枝上長出的枝條全部通過扭稍、拉枝,培養為中短枝,中型枝長度 50-70cm,短枝長度小于50cm,各主枝及枝組互相錯落,不交叉不重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薄殼山核桃的整形方法,屬于果樹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定干高度80cm以上,不同方向選留2個壯枝或壯芽,培養成第一、二主枝;主干拉平作為第三條主枝;三條主枝組成第一層主枝,三大主枝豎直間距不少于20cm,水平夾角120度。在第一層主枝上距主干50cm處各選留一條變向直立枝,拉平培養成第二層主枝。第二、三層主枝培養方法同第一層主枝,三層主枝層間距120-150cm以上,三層主枝間不交叉、不重疊。結果枝及結果枝組培養主枝上長出的枝條進行扭稍、拉枝,培養為中短枝,組成結果枝或結果枝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薄殼山核桃幼樹整形技術,控制樹體干性優勢,達到植株的早產、高產和穩產的目的。
文檔編號A01G17/00GK102017883SQ20101029070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1日
發明者蘭平友, 劉廣勤, 周蓓蓓, 彭干, 朱海軍, 生靜雅, 藏旭 申請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