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克服大馬氏革玫瑰組培苗葉片發黃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組織培養方法領域;特別是木本植物組織培養方法領域。
技術背景
大馬氏革玫瑰(Rosa damascena)為灌木。小枝有粗壯鉤狀皮刺,有時混有刺毛。 小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先端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單鋸齒,無腺,上面無毛,下面被柔 毛;托葉有時為篦齒狀,大部貼生于葉柄。花6 12朵,成傘房狀排列;花梗細長,有腺毛; 花直徑為3 5厘米;萼筒有腺毛,萼片卵狀披針形,外面有腺毛;內面密被柔毛;花瓣帶粉 紅色;花柱分離,被毛。果梨形或倒卵球形,紅色,常有刺毛。
原產小亞細亞,在南歐栽培悠久,供制香原料,經濟價值很高。我國各地近年已有 引種栽培,供觀賞及提取香精用。其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繁殖,成活率低,繁殖周期長,繁殖 系數低,并且后代品質下降。植物組織培養方法也應用于大馬氏革玫瑰的繁殖,但是在組織 培養過程中容易出現組培苗葉片發黃的現象,極大地影響其繁殖效果。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大馬氏革玫瑰繁殖過程組培苗葉片發黃導致品質下降的技術問題 而提供一種克服大馬氏革玫瑰組培苗葉片發黃的方法,提高大馬氏革玫瑰組培苗的品質。
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克服大馬氏革玫瑰組培苗葉片發黃的方法,取大馬 氏革玫瑰帶腋芽的莖段為外植體進行消毒,接種于每升附加蔗糖30g,瓊脂6g的MS培養基 上進行初代培養;將初代培養得到的小苗切段,每段帶有一片葉子,轉接到增殖培養基上繼 代培養,所述的增殖培養基為每升添加0. 5 4. Omg 6-BA, 0. 5~2. Omg KT, 0. 2mg NAA, 5 20mgABA, 1 IOmgAgNO3, 30g蔗糖,6g瓊脂的MS培養基;繼代時采用間隔式培養;初代和繼 代培養條件為光照強度為1500 2000Lx,溫度為23士2°C,濕度為75 80%。
所述的消毒為先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30秒,用無菌水沖洗一次,再分別使用 2%次氯酸鈉和500mg/L的羧芐青那霉素溶液各浸泡消毒15分鐘,然后用無菌水沖洗3 5次。
所述的間隔式培養為在增殖培養基上繼代兩次后,然后轉接到不添加任何激素的 MS培養基上繼代一次,然后再轉接到增殖培養基上,依次間隔培養。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采用本發明的組織培養方法,采用2%次氯酸 鈉和500mg/L的羧芐青那霉素混合溶液消毒,降低了污染率,促進了組培苗生根,更容易 吸收營養物質,組培苗更加健壯;增殖時細胞分裂素采用KT和6-BA組合,并添加ABA和 AgNO3,采用間隔式培養,提高了大馬氏玫瑰的繁殖系數,同時減輕了大馬氏革玫瑰葉片發 黃的現象。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驗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處理50個外植體。
試驗組實驗方法取大馬氏革玫瑰帶腋芽的莖段先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30秒, 用無菌水沖洗一次,再分別使用2%次氯酸鈉和500mg/L的羧芐青那霉素溶液各浸泡消毒 15分鐘,然后用無菌水沖洗3 5次。莖段消毒后接種于每升附加蔗糖30g,瓊脂6g的MS 培養基上進行初代培養;將初代培養得到的小苗切段,每段帶有一片葉子,轉接到添加不同 濃度附加物的增殖培養上繼代培養(附加物濃度見表1)。繼代時采用間隔式培養即在增殖 培養基上繼代兩次后,然后轉接到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養基上繼代一次,然后再轉接到 增殖培養基上,依次間隔培養。培養條件為光照強度為1500 2000Lx,溫度為23士2°C,濕 度為75 80%。
對照組實驗方法取大馬氏革玫瑰帶腋芽的莖段先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30秒, 用無菌水沖洗一次,使用2%次氯酸鈉浸泡消毒15分鐘,然后用無菌水沖洗3 5次。莖 段消毒后接種于每升附加2. Omg 6-BA,0. 2mg NAA,2. Omg赤霉素,蔗糖30g,瓊脂6g的MS 培養基上進行初代培養。將初代培養得到的小苗切段,每段帶有一片葉子,轉接到每升添加 1. Omg 6-BA,0. Olmg NAA, 40g/L蔗糖,6g/L瓊脂的MS培養基。在增殖培養基上連續繼代。 培養條件同試驗組。
結果如下表1大馬氏革玫瑰生長情況
組別附加物濃度(mg/L)產生的不定芽 數增殖系 數生長情況6-BANAAKTABAAgNO3對 K1.00.011553.1植株生長較弱,葉片發黃,脫 落試 驗 組10.50.010.55.01.01803.6植株生長較弱,葉片綠色21.00.011.010.05.02605.2不定芽生長良好,葉片深綠色32.00.011.515.08.02404.8不定芽生長良好,葉片深綠色44.00.012.020.010.01863.7植株生長較弱,葉片綠色
結果分析外植體莖段消毒時采用2%次氯酸鈉溶液消毒后使用500mg/L的羧芐 青那霉素溶液再次消毒,外植體萌芽率為100%,并且無污染。由于羧芐青那霉素具有生長 素的作用,在繼代過程有些組培苗就生根了,根系白色粗壯,組培苗生長狀況明顯好于單獨 使用次氯酸鈉。
初代培養時采用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基本培養基,有效防止了外植體與培養基 接觸面產生愈傷組織,有利于腋芽的萌發,并且產生的小苗中沒有外加激素的積累,減輕了 增殖時組培苗葉片發黃現象。
組培苗增殖繼代時以往附加6-BA和NAA,本試驗在此基礎上還添加了 KT、ABA和 AgNO3,并采用間隔式培養,提高了組培苗的增殖系數,解決了分裂素積累造成的苗弱現象, 組培苗葉片寬大,呈綠色有光澤,植株健壯。
權利要求
1.克服大馬氏革玫瑰組培苗葉片發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大馬氏革玫瑰帶腋芽 的莖段為外植體進行消毒,接種于每升附加蔗糖30g,瓊脂6g的MS培養基上進行初代培 養;將初代培養得到的小苗切段,每段帶有一片葉子,轉接到增殖培養基上繼代培養,所述 的增殖培養基為每升添加0. 5 4. Omg 6-BA, 0. 5 2. Omg KT, 0. 2mg NAA, 5 20mgABA, 1 IOmgAgNO3, 30g蔗糖,6g瓊脂的MS培養基;初代和繼代培養條件為光照強度為1500 2000Lx,溫度為23士2°C,濕度為75 8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克服大馬氏革玫瑰組培苗葉片發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繼代培養采用間隔式培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克服大馬氏革玫瑰組培苗葉片發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消毒為先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30秒,用無菌水沖洗一次,再分別使用2%次氯酸鈉 和500mg/L的羧芐青那霉素溶液各浸泡消毒15分鐘,然后用無菌水沖洗3 5次。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克服大馬氏革玫瑰組培苗葉片發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間隔式培養為在增殖培養基上繼代兩次后,然后轉接到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養基 上繼代一次,然后再轉接到增殖培養基上,依次間隔培養。
全文摘要
克服大馬氏革玫瑰組培苗葉片發黃的方法,取大馬氏革玫瑰帶腋芽的莖段為外植體進行消毒,接種于每升附加蔗糖30g,瓊脂6g的MS培養基上進行初代培養;將初代培養得到的小苗切段,每段帶有一片葉子,轉接到增殖培養基上繼代培養,所述的增殖培養基為每升添加0.5~4.0mg 6-BA,0.5~2.0mg KT,0.2mgNAA,5~20mgABA,1~10mgAgNO3,30g蔗糖,6g瓊脂的MS培養基;繼代時采用間隔式培養;初代和繼代培養條件為光照強度為1500~2000Lx,溫度為23±2℃,濕度為75~80%。
文檔編號A01H4/00GK102027881SQ201010537708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0日
發明者楊鐵順 申請人:天津濱海國際花卉科技園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