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蒜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蒜播種機,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大蒜機械化種植是我國大蒜生產過程中的難題之一。中國種植大蒜面積、產量和 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國內大蒜種植的現狀主要靠蒜農手工種植。勞動強度大,種植質量 差,急需代替人工的大蒜種植機械,但目前國內外還沒有適合中國大蒜種植模式且種植效 果好的機械。國外大蒜種植機械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分成很多類,按動力的不同可分為人力 或畜力提供動力,拖拉機提供動力。現在國內大蒜栽植機械技術按種植方式主要可分為三 種大蒜點播技術,蒜播種技術,全自動大蒜栽種技術。現有播種機播種質量不好,播深不穩 定,難以調節,不能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品種大蒜的種植要求。大蒜的農藝要求適合于淺播, 并且瓣芽向上,覆土 2-3厘米厚,有利于出苗。多數大蒜播種機專利并沒有蒜瓣方向控制裝 置,直接開溝下種,導致蒜瓣倒立無法出苗,影響產量。大蒜種植時兩個難題,蒜瓣方向控制 和蒜瓣的垂直入土,一直影響著大蒜播種機的發展。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存在于現有大蒜播種機械中的難點,提供一種結構 簡單、操作方便、實用的大蒜播種機。這種大蒜播種機能夠實現播種時大蒜的芽部朝上根部 朝下以及垂直入土。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主要包括機架,取種機構,定向機 構,播種機構和傳動機構,其中所述的取種機構包括種箱,取種勺,由鏈條和鏈輪組成的鏈傳動,擋板,種箱和擋 板固定于機架上,取種勺連接在鏈條上,取種勺體積略大于一粒蒜瓣體積;鏈條通過鏈輪進 行傳動;定向機構包括導管,盛有水的定向槽,位于定向槽內的定向葉輪,所述定向槽的一 側位于所述鏈傳動的末端下方,所述導管通過機架固定,其上端與定向槽的出口端相連;播種機構包括開溝器,曲柄,頂桿,轉動殼,覆土器,套筒,套筒軸;所述套筒軸一端 固定于轉動殼側面,另一端恰好插入套筒的圓柱曲面,當所述轉動殼轉動時,套筒繞套筒軸 轉動,以滿足頂桿與套筒之間相對運動。套筒直徑與所述導管下端的直徑一致,轉動殼安裝 在曲柄的兩端軸上,可繞曲柄的兩端軸轉動;所述曲柄的兩端軸連接在機架上,在轉動殼內 頂桿的一端可轉動地安裝在曲柄上,頂桿的另一端位于套筒內,可在套筒中往復直線運動, 開溝器固定于機架上,位于轉動殼之前,固定于機架上的覆土器位于轉動殼左下方。傳動機構包括地輪和傳動部件,將地輪前行產生動力傳給取種機構的鏈輪、轉動 殼與定向葉輪。上述的大蒜播種機中,所述定向槽的一側設有連通器,該連通器通過水管與一水箱連接。上述的大蒜播種機中,在所述轉動殼的圓柱曲面外側設有護種圈,護種圈直徑略 大于轉動殼直徑,其上端和下端各有一個與所述套筒直徑相同的孔。上述的大蒜播種機中,頂桿與套筒形成可變空間,且最大空間略大于一粒蒜種的 體積,最小空間為零。上述的大蒜播種機中,所述的定向葉輪的葉片上有孔。上述的大蒜播種機中,所述的葉片的曲面形狀為圓弧形,工作面為較光滑圓弧凸 表面,此形狀與蒜種接觸面小,利于保護蒜種不被損傷和順利送入導管。上述的大蒜播種機中,導管的上端呈漏斗形,與所述定向槽一端相連,導管的下端 呈圓柱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取種、定向精確度高, 解決了大蒜種植要求的大蒜芽部朝上根部朝下以及垂直入土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大蒜種植 效率和質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大蒜播種機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取種勺、鏈條和鏈輪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定向葉輪、定向槽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播種機構主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播種機構左視圖。圖中1種箱、2機架、3地輪、4覆土器、5轉動殼、6開溝器、7導管、8水箱、9連通 器、10定向葉輪、11定向槽、12鏈輪、13取種勺、14鏈條、15擋板、16曲柄、17頂桿、18套筒、 19護種圈、20套筒軸。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機架2、取種機構、定向機構、播種機構和傳動機 構。取種機構由種箱1、鏈輪12、取種勺13、鏈條14、擋板15組成,種箱1固定在機架上,取 種勺13連接在鏈條14上,取種勺13體積略大于一粒蒜瓣體積,可隨鏈條14運動。鏈條14 通過鏈輪12進行傳動,擋板15固定于機架上。定向機構由導管7、水箱8、連通器9、定向 葉輪10、定向槽11組成。定向槽11 一側的連通器9通過水管與水箱8連接,定向葉輪10 將蒜種和水的混合物推出定向槽11時,定向槽11水位降低,連通器9露出水面,有空氣進 入連通器9,連通器9通過水管將空氣送入水箱8,水箱8排出水以維持定向槽11原水位。 定向葉輪10在定向槽11內,葉片上有圓孔,有利于將水留在定向槽中。導管7通過機架固 定,上端呈漏斗形與定向槽的出口端相連,下端呈圓柱狀且直徑與蒜種豎直當量相適應。播 種機構由覆土器4、轉動殼5、開溝器6、曲柄16、頂桿17、套筒18、護種圈19、套筒軸20組 成。套筒軸20 —端固定于轉動殼5側面,另一端恰好插入套筒18圓的柱曲面,當所述轉動 殼5轉動時,套筒18繞套筒軸20轉動,以滿足頂桿17與套筒18之間的相對運動。套筒18 的直徑與導管7下端的直徑一致。轉動殼5通過軸承安裝在曲柄16的兩端軸上,可繞曲柄 16的兩端軸轉動,曲柄16兩端軸固定在機架上;在轉動殼5內,頂桿17的一端可轉動地安裝在曲柄16上,頂桿17的另一端在套筒18內,可在套筒中作往復直線運動,頂桿17可繞 曲柄16轉動,則頂桿17與套筒18形成可變空間,且最大空間略大于一粒蒜種的體積,最小 空間為零。護種圈19位于轉動殼5圓柱曲面外側,固定于機架上,不轉動,護種圈19的直 徑略大于轉動殼5的直徑,其上端和下端各有一個與套筒18直徑相同的孔,當帶有蒜種的 套筒18轉過水平位置時,蒜種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能向外滑移提前掉出套筒18,而護種圈 19將防止蒜種在套筒未到達下方之前掉出。開溝器6在轉動殼5之前,固定于機架2上,覆土器4位于在轉動殼5左下方。傳 動機構由地輪3和傳動部件組成,將地輪3前行產生的動力傳給取種機構的鏈輪12和定向 葉輪10。地輪3與取種機構最下方鏈輪以及轉動殼5通過鏈條進行傳動,取種機構右上方 鏈輪12與定向葉輪10通過鏈條進行傳動。當大蒜播種機向前運動時,曲柄16固定于機架2上,與機架2向前做同樣平移運 動,并不轉動,轉動殼5通過鏈傳動得到動力,繞曲柄16的兩端軸轉動。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取種勺13從種箱1中進行取種,經過兩次充種,兩次清種使 取種勺13中只有一粒蒜種,初次清種和二次清種時,所清除的蒜種在擋板15作用下返回種 箱1,繼續作為蒜種。取種勺13將一粒蒜種送入定向槽11,定向葉輪10逆時針轉動,撥動蒜 種在水中移動,此過程中,由于蒜種重心偏向根部,蒜種芽部和根部在水中的所受的浮力不 同,從而使蒜種在水中芽部朝上根部朝下。隨后,蒜種在定向葉輪10葉片推動下沿著定向 槽11芽部朝下根部朝上送入導管7中。在重力作用下蒜種沿著導管滑入套筒18之中,此 時頂桿17與套筒18形成的空間略大于一粒蒜種的體積,并且使蒜種芽部朝下根部朝上直 立于套筒中。隨著轉動殼5的向前滾動,頂桿17繞曲柄16順時針轉動,在套筒18中沿軸 向向外運動,頂桿16與套筒18形成的空間減小,將蒜種向外頂,在護種圈19保護下防止蒜 種提前脫離套筒18。開溝器6開溝疏松土壤,當套筒18處于轉動殼5下方時,頂桿17將蒜 種垂直頂入土壤中,接著覆土器4進行覆土,完成一粒大蒜種植。轉動殼5繼續轉動,頂桿 17在套筒18中沿軸向向內運動,頂桿17與套筒18形成的空間增大,當套筒運動到轉動殼 5上方時,頂桿17與套筒18形成的空間略大于一粒蒜種的體積,從導管7下端獲得第二粒 蒜種以此往復進行大蒜的連續種植。當定向槽11水位降低時,連通器9通過水管將水箱8 中的水補給定向槽11,使水位升高。通過調整頂桿17的數量控制株距,調節地輪3與鏈輪 12的傳動比控制取種速度,調節地輪3與轉動殼5的傳動比控制播種速度,通過調節鏈輪 12與定向葉輪10的傳動比控制蒜種定向過程速度,綜合調整各部分傳動比使取種、播種以 及定向過程匹配最終順利完成蒜種種植。本實用新型為一個結構單元,可以根據實際需要 設置多個單元,完成多行大蒜種植。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取種、定向精確度高, 解決了大蒜種植要求的大蒜芽部朝上根部朝下以及垂直入土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大蒜種植 效率和質量。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 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 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 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一種大蒜播種機,其特征主要包括機架,取種機構,定向機構,播種機構和傳動機構,其中所述的取種機構包括種箱,取種勺,由鏈條和鏈輪組成的鏈傳動,擋板,種箱和擋板固定于機架上,取種勺連接在鏈條上;定向機構包括導管,盛有水的定向槽,位于定向槽內的定向葉輪,所述定向槽的一側位于所述鏈傳動的末端下方,所述導管通過機架固定,其上端與定向槽的出口端相連;播種機構包括開溝器,曲柄,頂桿,轉動殼,覆土器,套筒,套筒軸,所述套筒軸一端固定于轉動殼側面,另一端插入套筒的圓柱曲面;套筒直徑與所述導管下端的直徑一致;轉動殼安裝在曲柄的兩端軸上,可繞曲柄的兩端軸轉動;所述曲柄的兩端軸固定在機架上,在轉動殼內頂桿的一端可轉動地安裝在曲柄上,頂桿的另一端位于套筒內,可在套筒中往復直線運動,開溝器固定于機架上,位于轉動殼之前,固定于機架上的覆土器位于轉動殼左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地輪和傳動 部件,將地輪前行產生動力傳給取種機構的鏈輪、轉動殼與定向葉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槽的一側設有連通器,該 連通器通過水管與一水箱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蒜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轉動殼的圓柱曲面 外側設有護種圈,護種圈直徑略大于轉動殼直徑,其上端和下端各有一個與所述套筒直徑 相同的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蒜播種機,其特征在于,頂桿與套筒形成可變空 間,且最大空間略大于一粒蒜種的體積,最小空間為零。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蒜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向葉輪的葉片上 有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葉片的曲面形狀為圓弧形, 工作面為光滑圓弧凸表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的一種大蒜播種機。此大蒜播種機包括機架、取種機構、定向機構、播種機構和傳動機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取種、定向精確度高,解決了大蒜種植要求的大蒜芽部朝上根部朝下以及垂直入土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大蒜種植效率和質量。
文檔編號A01C7/00GK201623980SQ2010201043
公開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28日
發明者宋建農, 李永磊, 楊帥, 王沖, 董向前 申請人:中國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