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插秧機前護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手扶式小型插秧機前護蓋
直O
背景技術:
現有的手扶式小型插秧機一般包括機架,安裝在機架前部的動力裝置、機架中部 行走裝置、機架后部的插秧裝置以及機架橫向兩側的浮舟,浮舟可以用來調節插秧深度。上 述動力裝置一般包括裝設有柴油或汽油等燃油的油缸以及發動機組件,發動機組件將燃油 的能量轉化為動力并通過傳動系統傳遞給行走裝置和插秧裝置,使得行走裝置的車輪轉動 行走以及使得插秧裝置自動插秧。插秧機在機架的后部設有扶手,插秧機行進時,作業人員 在插秧機后方通過扶手以及控制裝置來控制插秧機的行走方向和作業狀態。如
圖1所示, 插秧機在發動機組件的前部還設有前護蓋,前護蓋橫向的兩側與發動機組件兩側固定,將 發動機組件的前部的中下部圍護起來,避免發動機組件的前部和側部前方受到田埂或地面 的撞擊而損壞,并且前護蓋還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防止前方水濺射到發動機組件中引起 故障。前護蓋在中部偏上的位置設置有一個手握孔,以便在翻田埂時,作業人員可以通過該 手握孔將插秧機的前部抬起翻過田埂。該前護蓋為金屬材質,在受到較為劇烈的撞擊時不 具有彈性緩沖作用,使得插秧機受到的剛性撞擊力較大;另外全金屬材質的前護蓋成本高, 又加重了整個插秧機的重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其在保證前護蓋裝置的強度的 前提下,還起到一定的緩沖撞擊作用,使得前護蓋裝置能夠抵擋更激烈的撞擊,對發動機組 件的保護作用更好。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包括安裝在插秧機發動機組 件前方的前護蓋,所述發動機組件前方還設有在前護蓋朝向發動機組件的一側支撐前護蓋 的前護桿裝置。前護桿為金屬管件,其與前護蓋一起對發動機組件進行保護,位于外側的 前護蓋為樹脂材料,具有一定彈性,在受到撞擊時具有緩沖作用;而金屬管件的前護桿強度 高,進一步的對發動機組件進行保護;同時前護桿安裝在插秧機的前部還起到配重作用,對 插秧機的前后重量進行平衡。進一步的,在上述插秧機前護蓋裝置中,所述前護桿裝置橫向設置于發動機組件 的前方,并與前護蓋朝向發動機組件的一側貼合設置。前護桿的形狀與前護蓋的形狀相吻 合,使得前護桿對前護蓋的具有良好的橫向支撐。進一步的,在上述插秧機前護蓋裝置中,所述前護蓋上部至少設有一個手握孔,所 述前護桿裝置位于所述手握孔的上邊緣附近。這樣,作業人員的手在通過手握孔抬起插秧 機前部時,手能同時握到手握孔上邊緣的前護蓋部分和與該前護蓋部分貼合的前護桿部 分,插秧機前部的重量可以同時由前護蓋和前護桿承擔,強度高,前護蓋不易損壞;另外,被作業人員手握到的前護蓋與前護桿重疊部分的寬度更適合作業人員手部施力,手感更好。進一步的,在上述插秧機前護蓋裝置中,所述前護桿裝置包括上下并排焊接連接 的上護桿和下護桿,所述下護桿橫向的兩端分別與發動機組件固定。進一步的,在上述插秧機前護蓋裝置中,所述下護桿橫向的兩端與前護蓋一起通 過螺接件,固定在發動機組件上。即螺接件依次穿過前護蓋和下護桿上的連接孔后鎖緊固 定在發動機組件的外殼上。這樣不需要在發動機組件上另外設置安裝前護桿的連接孔,設 計和安裝都比較簡化;另外將下護桿與前護蓋一起安裝的固定效果更好,與將二者各自單 獨與發動機組件安裝相比,這樣的固定方式不易松動。進一步的,在上述插秧機前護蓋裝置中,所述上護桿橫向的兩端沿橫向向外延伸 并朝向機架后方彎折,形成橫向露出于前護蓋兩側外的前把手。該露出于前護蓋橫向兩側 外的前把手一方面對發動機組件橫向兩側具有保護作用,另一方面作業人員還可以手握著 前把手抬起插秧機前部,比通過前護蓋上的手握孔來抬更容易施力,同時可以容兩個作業 人員分別站在插秧機的兩側通過兩側的兩個前把手來共同抬起插秧機的前部,給作業帶來 方便。進一步的,在上述插秧機前護蓋裝置中,所述前把手的后端具有橫向向內的折彎。 這樣使得前把手于橫向最朝外的部分為平滑的折彎部分,而不是比較尖銳的端部,不易掛 傷或擦傷作業人員,并且在插秧機后退作業時,前把手的端部也不易撞到人或物。另外在前 把手上掛物體或扎繩時,該折彎部分還具有彎鉤的限制作用,可以較好的防止物體或繩子 從前把手上脫落。進一步的,在上述插秧機前護蓋裝置中,所述前護蓋上部沿插秧機的橫向均勻分 布有三個手握孔。即在前護蓋正中間有一個手握孔,在前護蓋偏左和偏右的位置又各設有 一個手握孔。使得作業人員無論是站在插秧機的哪側都能選擇順手的手握孔來抬起插秧 機,操作很便利。進一步的,在上述插秧機前護蓋裝置中,所述前護蓋外表面于沿插秧機橫向的中 間部分平緩的向外突起形成微突部。該微突部為豎直的一條形成于中間的手握孔下方,當 作業人員需要小角度的轉彎時,可以從插秧機后部將插秧機抬起,使得前護蓋的該微突部 著地然后轉彎,因為微突部是向外突起的,所以轉彎時僅微突部接觸地面,前護蓋與地面的 摩擦力較小,作業人員的轉彎操作比較省力。并且因為該微突部是從上到下的線突起,其強 度要比點突起高,并且作業人員抬起到有線突起的任何角度都可以轉彎。又因為該微突部 是平緩的突起的,所以當轉過彎之后,作業人員可以將插秧機重心稍微向左或向右偏移,插 秧機的重量就可以由微突部橫向兩側平面支撐。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本實用新型在保證前護蓋裝置的強度的前提下,還起到一定的緩沖撞擊作用, 使得前護蓋裝置能夠抵擋更激烈的撞擊,對插秧機前部的保護效果更好。2.本實用新型設置了更多供操作人員抬起插秧機前部的手握部不僅在前護蓋 的不同位置增加了手握孔,并且還在前護桿的兩端設置前把手供手握,非常方便作業人員 抬起插秧機。3.本實用新型在前護蓋表面設置微突起,方便作業人員抬起插秧機后部來進行小 角度的轉彎,操作省力。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現有技術插秧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又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前護桿裝置與發動機組件連接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前護桿裝置與發動機組件連接的又一視角的示意 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前護蓋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在插秧機上應用的結構示意圖。其中010發動機組件;110前護蓋;111手握孔;112微突部;115前護桿裝置; 1151上護桿;1152下護桿;1153前把手;1154折彎;120螺接件;130螺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2至圖7所示,一種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包括安裝在插秧機發動機組 件010前方的前護蓋110,所述發動機組件010前方還設有在前護蓋110朝向發動機組件 010的一側支撐前護蓋110的前護桿裝置115。所述前護桿裝置115橫向設置于發動機組件010的前方,并與前護蓋110朝向發 動機組件010的一側貼合設置,給前護蓋110提供良好的支撐作用,提高了對發動機組件 010的保護強度。所述前護蓋110上部沿插秧機的橫向均勻分布有三個手握孔111,多個手握孔111 使得操作人員可以從多個方向通過手握孔111抬起插秧機前部。所述前護桿裝置115位于 所述手握孔111的上邊緣附近,方便操作人員手穿過手握孔111時能同時握到前護桿裝置 115,使得手握孔111在使用時不易損壞。所述前護桿裝置115包括徑向并排連接的上護桿1151和下護桿1152,所述下護桿 1152橫向的兩端分別與發動機組件010固定。所述下護桿1152橫向的兩端與前護蓋110 —起通過螺接件120,130固定在發動 機組件010的殼體上。下護桿1152的端部被壓合成扁平狀,方便固定,并且前護蓋110與 下護桿1152的端部疊加在一起固定,不容易松動。所述上護桿1151橫向的兩端沿橫向向外延伸并朝向機架后方彎折,形成橫向露 出于前護蓋110兩側外的前把手1153。操作人員通過該前把手1153來抬插秧機前部更容 易使得上力,尤其是兩個人通過兩個前把手來共同抬起插秧機前部時,行走時更自由;另外 還可以在前把手1153上掛繩子或其它物體。所述前把手1153的后端具有橫向向內的折彎1154。防止插秧機后退操作時前把 手1153的后端撞到后方的人或物,并且折彎1154成淺鉤狀,可以防止掛在前把手1153上 的繩子或其它物體脫落。如圖2、圖3和圖7所示,所述前護蓋110外表面于沿插秧機 向的中間部分平緩的向外突起形成微突部112。該微突起112突出的程度很小,為橫向左右兩側的支撐面在中 間相交形成的大鈍角。當插秧機后方抬起以該微突起112為支撐時,只要稍向左右偏移,就 被左右兩側支撐面支撐。 本實用新型在保證前護蓋裝置的強度的前提下,還起到一定的緩沖撞擊作用,使 得前護蓋裝置能夠抵擋更激烈的撞擊,對插秧機前部的保護效果更好。另外本實用新型設 置了更多供操作人員抬起插秧機前部的手握部不僅在前護蓋的不同位置增加了手握孔, 并且還在前護桿的兩端設置前把手供手握,非常方便作業人員抬起插秧機。
權利要求一種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包括安裝在插秧機發動機組件(010)前方的前護蓋(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組件(010)前方還設有在前護蓋(110)朝向發動機組件(010)的一側支撐前護蓋(110)的前護桿裝置(1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護桿裝置(115)橫 向設置于發動機組件(010)的前方,并與前護蓋(110)朝向發動機組件(010)的一側貼合 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護蓋(110)上部至 少設有一個手握孔(111),所述前護桿裝置(115)位于所述手握孔(111)的上邊緣附近。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護桿裝置(115)包 括徑向并排連接的上護桿(1151)和下護桿(1152),所述下護桿(1152)橫向的兩端分別與 發動機組件(010)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護桿(1152)橫向的 兩端與前護蓋(110) —起通過螺接件(120,130)固定在發動機組件(010)上。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護桿(1151)橫向的 兩端沿橫向向外延伸并朝向機架后方彎折,形成橫向露出于前護蓋(110)兩側外的前把手 (1153)。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把手(1153)的后端 具有橫向向內的折彎(1154)。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護蓋(110)上部沿 插秧機的橫向均勻分布有三個手握孔(111)。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護蓋(110)外表面 于沿插秧機橫向的中間部分平緩的向外突起形成微突部(1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插秧機前護蓋裝置,包括安裝在插秧機發動機組件前方的前護蓋,所述發動機組件前方還安裝有位于前護蓋與發動機組件之間的前護桿裝置。本實用新型在保證前護蓋裝置的強度的前提下,還起到一定的緩沖撞擊作用,使得前護蓋裝置能夠抵擋更激烈的撞擊,對發動機組件的保護作用更好;并且其設置了更多供操作人員抬起插秧機前部的手握部,使得插秧機抬起方便。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1617002SQ2010201211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6日
發明者小林鑒明, 池田修平, 王濤 申請人:久保田農業機械(蘇州)有限公司;株式會社久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