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試驗用老鼠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實驗用老鼠捕捉器。
背景技術:
由于老鼠是哺乳動物,基因和人類接近,它的全基因組和人類的相似度極高,很多 人類難以治愈的疾病可以在小白鼠身上找到相似性狀,同時老鼠的種系純,容易作比較,可 以排除不同種系的干擾因素,且老鼠具有繁殖快且繁殖率、存活高,容易飼養,獲得的成本 相對低廉,抓持方便,藥物試劑吸收效果良好,體積小、便于運輸、能大量飼養等特點而廣泛 用于各種實驗。目前在對老鼠進行試驗操作前,一般是先從鼠籠中用手直接捕捉老鼠,由于其皮 毛光滑,且動作靈活,用手捕捉不衛生并常有被咬現象,即使戴手套,操作也很不方便;而且 被捉后的老鼠通常要拼命掙扎,所以常需要兩個人配合操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試驗用老鼠捕 捉器,借助于該捕捉器,實驗者在鼠籠中選擇老鼠和捕捉老鼠都變得非常方便,可以達到一 只手控制老鼠、另一只手進行試驗操作的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試驗用老鼠捕捉器,其特 征在于包括連接軸,二個夾件,其中部對合樞接在所述的連接軸上,從而將該夾件分隔為位于連接軸 一側的夾部和位于連接軸另一側的按部;扭簧,套設在所述的連接軸上;扭簧的兩尾端的抵桿分別抵在二個夾件按部相對 的表面上。為了降低加工的難度,提高裝配的便易性,可以所述二個夾件相對的表面上設有 凸柱,所述的凸柱上設有供所述連接軸穿過的軸孔。較好的,所述二個夾件夾部的端緣可以呈光滑的弧型或直線型,這種設計在抓夾 老鼠時不會弄傷它們。較好的,為了方便實驗的操作,所述二個夾件的夾部對合之后呈大致的橄欖型,該 橄欖型的夾部兩端開孔且一端孔大另一端孔小。這樣整個老鼠被夾在二個夾部內,老鼠的 頸部卡在較大的孔處,以防止老鼠翻轉,而老鼠的尾巴則從較小的孔內露出,以方便注射等 操作。借助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試驗用老鼠捕捉器將老鼠抓夾在二個夾件的夾部之 間,對于簡單的試驗操作,實驗者可以一只手捏住夾件的按部,另一只手進行操作,既不需 要用手直接接觸老鼠,也不需要他人幫忙操作,操作簡單、衛生。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裝配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夾部閉合狀態);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裝配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另一個方向,夾部閉合狀態);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裝配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夾部打開狀態);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裝配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另一個方向,夾部打開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至圖4所示,該試驗用老鼠捕捉器包括連接軸1,夾件2,有二個,具有夾部21和按部22,夾部21和按部22具有一定的角度;各夾 件上夾部21和按部22交接的位置處間隔設有二個凸柱23,凸柱23上設有軸孔;夾部21 的端緣呈光滑的直線型;二個夾件的夾部對合之后呈大致的橄欖型,橄欖型夾部兩端開孔 24、25,且一端孔大另一端孔小;扭簧3。安裝時,連接軸1先依次穿過二個夾件2上的一個軸孔,然后在穿過扭簧3,扭簧3 兩個尾部的抵桿31分別抵靠在二個夾件的按部相對的表面上,最后再依次穿過二個夾件2 上的另外一個軸孔。這樣,該老鼠捕捉器就安裝好了。使用時,用手按動夾件的按部22,克服扭簧3的阻力,使兩按部22靠攏,兩夾部分 開,將試驗用老鼠抓夾在兩夾部之間,根據老鼠的大小和試驗的需要,可以不再需要施力在 按部上或者在按部上稍微施力,此時老鼠的身體就被抓夾限位在兩個夾部內了,老鼠頭露 出較大的孔24外面,老鼠的尾巴露在較小的孔25外面,可方便地進行注射等操作,方便又 衛生。
權利要求一種試驗用老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軸,二個夾件,其中部對合樞接在所述的連接軸上,從而將該夾件分隔為位于連接軸一側的夾部和位于連接軸另一側的按部;扭簧,套設在所述的連接軸上;扭簧的兩尾端的抵桿分別抵在二個夾件按部相對的表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驗用老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個夾件相對的表面上 設有凸柱,所述的凸柱上設有供所述連接軸穿過的軸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試驗用老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個夾件夾部的端緣呈 光滑的弧型或直線型。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實驗用老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個 夾件的夾部對合之后呈大致的橄欖型,該橄欖型的夾部兩端開孔且一端孔大另一端孔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試驗用老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軸,二個夾件,其中部對合樞接在所述的連接軸上,從而將該夾件分隔為位于連接軸一側的夾部和位于連接軸另一側的按部;扭簧,套設在所述的連接軸上;扭簧的兩尾端的抵桿分別抵在二個夾件按部相對的表面上。借助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試驗用老鼠捕捉器將老鼠抓夾在二個夾件的夾部之間,對于簡單的試驗操作,實驗者可以一只手捏住夾件的按部,另一只手進行操作,既不需要用手直接接觸老鼠,也不需要他人幫忙操作,操作簡單、衛生。
文檔編號A01M23/26GK201640269SQ2010201694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2日
發明者劉泰華, 劉苗生, 王崇宇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