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精量滾筒穴播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播種裝置,特別是一種氣吸式精量滾筒穴播裝置。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文獻在1998年6月17日公開了一種氣吸式播種鋪膜裝置,公開號是 CN2283960,該裝置是由滾筒、滾筒軸及壓膜輪構成,其壓膜輪與滾筒連為一體,滾筒腔內設 有種子室、吸種盤和真空室,吸種盤與滾筒相連接,吸種盤、滾筒及壓膜輪同裝在滾筒軸上, 吸種盤周邊上設有等距的吸種孔,滾筒內圓周邊上設有接種斗,滾筒外圓周邊上裝有與接 種斗相對應的鴨嘴成穴器,滾筒與壓膜輪的下面裝有地膜。該裝置的缺陷一是,種子依靠重 力從吸種盤直接落入鴨子嘴。在能夠精量播種的同時提高播種速度是同行業技術人員永遠 追求的目標。但所述的現有技術在滾筒轉速稍微提高時,種子因速度原因很難保證逐一落 入鴨子嘴;二是,滾筒主軸和氣吸式分種器主軸的傳動之間沒有減速,很難完成播種任務, 因此所述的現有技術裝置在播種速度提高時有實質性缺陷。在2008年8月份,本實用新 型人研究了一種在鴨子嘴進種口設置小門的裝置,經過反復試驗,獲得滿意技術效果,并在 2009年1月21日申請中國專利,在2009年12月9日公開,授權公開號CN201355917,該 裝置主要包括種箱、壓膜輪、氣吸式取種器、滾筒、鴨子嘴,氣吸式取種器固定在滾筒內,并 安裝在氣腔空心軸上,在取種器落子口與出種口之間設置種道,種道形狀呈彎曲筒狀,在出 種口處設置活動門。該裝置技術是在鴨子嘴的進種口設置活動門、儲種室的目的是穴播滾 筒旋轉一周后落種,這樣的好處是種子可以準確進入鴨子嘴而實現精量播種,同時可以提 高播種速度。但缺陷是輸種盒的結構相對比較復雜,特別是在播種不同株距的種子時調整 不是很方便。在穴播滾筒的長期使用過程中,實用新型人發現滾筒的外圓部分,即安裝鴨子 嘴的外圓圈,有時發生變形,于是實用新型人在滾筒外圓部分的內側延鴨子嘴兩側焊接兩 個圓環狀的鐵皮,形成延徑向的兩個加固筋,這樣的結構可以使穴播滾筒不發生變形,雖然 解決了穴播滾筒的變形問題,但是如何與現有的氣吸式取種器配合,卻出現了問題。在大量 的試驗中實用新型人驚奇的發現,加固筋在滾筒內側本身形成的槽道,如果在槽道內鴨子 嘴的入種口處加個擋板分割就形成了近似于輸種盒的結構,還有一個問題是,種子從取種 器取種后再落入槽道內如何不反彈,使種子能夠順利進入鴨子嘴。另,同行業技術人員熟 知,為了適用各種不同的農作物的株距要求,滾筒的鴨子嘴的數量是需要適時調整的,但現 有各種同類裝置都沒有實現便捷的程度。本實用新型就是在以上過程中完成的。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實用新型人大量的試 驗,通過在滾筒的周邊內部設置輸種槽,并控制落種口進入槽的距離,同時在鴨子嘴的入種 口設置控制裝置,使得裝置結構簡單,便于更換鴨子嘴而控制不同株距的農作物播種。本實用新型目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精量滾筒穴播裝置,主要由種箱、氣吸式取種器、穴播滾筒、負壓吸氣管、壓膜輪、變速機構和接種輸種裝置組成,其中,氣吸式取種器設置在滾筒內并與 負壓吸氣管連通,種箱與氣吸式取種器的充種座2-3聯接,氣吸式取種器2通過充種座2-3 固定在牽引架9-1上,其特征在于a、氣吸式取種器2包括負壓腔體2-1、中板2_2、充種座2_3,中板2_2上設有氣孔 15,在中板2-2的圓心固定有軸承7-1,取種器主軸19穿過軸承7-1與吸種盤20聯接,吸 種盤20上均勻分布有吸種孔21,充種座2-3壓接在中板2-2上,變速機構設置在負壓腔體 2-1 內;b、接種輸種裝置為氣吸式取種器的出種口 31與鴨子嘴26之間通過槽型輸種道 23聯接,槽型輸種道23固定在穴播滾筒1內圓周壁上呈圓圈環形,鴨子嘴26設置在槽型輸 種道23的底部,在每個鴨子嘴26的入種口處設置種子倉24,種子倉的前上部位設有擋板 22,槽型輸種道23被種子倉24和擋板22分成若干環形槽型段;C、壓膜輪1-1的內壁1-2上固定有加強盤4,滾筒主軸8穿過加強盤4,與加強盤 4固定連接。所述的變速機構為滾筒主軸8上的滾筒主動齒輪5與第一過渡齒輪13和第二過 渡齒輪14和取種器主軸19上的從動齒輪3依次嚙合減速傳動,第一過渡齒輪13和第二過 渡齒輪14同軸,該傳動軸11固定在負壓腔體2-1上,滾筒主軸8與取種器主軸19通過齒 輪嚙合傳動,其減速比為2 :1或3 :1或5 :1 ;變速機構中的滾筒主軸8與氣吸式取種器主 軸19的軸心線方向相同;所述的壓膜輪(1-1)的內壁1-2上固定有加強盤(4),其呈圓環 狀,厚度4-9mm,直徑240-400mm ;所述的變速機構為,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的槽型輸種道 23固定在穴播滾筒1外圈內側,其斷面形狀為倒梯形或喇叭口狀;接種輸種裝置的種子倉 24由擋板22、進種口 27、藏種室30、鉸接軸28、翻板門25、出種口 29組成,種子倉24的進 種口 27設置的翻板門25,擋板22設置在藏種室30的上方,呈片狀,鉸接軸28位于進種口 27的下唇與出種口 29相接的部位,出種口 29與鴨子嘴26的入種口貫通連接;所述的接種 輸種裝置中的種子倉24上端設置擋板22,片狀擋板22與槽型輸種道23的兩側壁相貼合, 種子倉24和上端設置擋板22插接在槽型輸種道23內,并分割槽型輸種道23成若干環形 槽型段;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的槽型輸種道23的深度范圍為60-100mm;所述的接種輸種 裝置中的槽型輸種道23接種口的寬度范圍為30-66mm ;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的氣吸式取 種器的下緣與槽型輸種道23的表面延徑向間距是3-6mm。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由于本實用新型設置的槽型輸種道 對滾筒的強度有加強作用,防止穴播滾筒的變形,同時,采用槽型輸種道和獨特的種子倉設 計,并通過設置翻板門控制種子所在區域,實現在滾筒轉過一圈后才被輸入穴播嘴內,避免 了種子進入鴨子嘴過程中容易蹦出或甩出而發生漏播的現象,另外,種子倉和擋板將槽型 輸種道等分成長度相等的幾段弧狀槽型段,這樣就保證了種子在落入弧狀槽型輸種道后, 會沿著其軌道準確的通過種子倉的進種口進入藏種室內,種子不會出現亂串;通過在穴播 滾筒內壁或稱壓膜輪內壁上設置加強盤,使穴播滾筒在工作時更穩定。本實用新型的傳動 機構設計,結構緊湊,增大了滾筒內部空間,可相對提高了槽型輸種道的高度,有利于防止 種子彈出,降低了穴播的空穴率;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優點是更換鴨子嘴便捷,只需要調整種 子倉和鴨子嘴即可實現,進而使用戶在更換農作物種子播種時,為實現不同株距的播種,可 通過不同位置插接種子倉和擋板而快捷調整鴨子嘴。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結構示意圖;圖2是附圖1中A-A的剖面圖;圖3是附圖1中種子倉的主視圖;圖4是附圖3 B-B剖視圖;圖5是附圖1中槽型輸種道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關特征作進一步詳細的說 明。參照圖1一5,附圖中的標號分別表示1一穴播滾筒1-1一壓膜輪、1_2—壓膜輪 內壁、2—氣吸式取種器、2-1—負壓腔體、2-2—中板、2-3 —充種座、3—從動齒輪、4一加 強盤、5—滾筒主動齒輪、6—軸承座 7—軸承、7-1—中板軸承、8—滾筒主軸、9一氣管式牽 引架、9-1 一牽引架、10—通氣孔、11 一傳動軸、12—鍵、13—第一過渡齒輪、14 一第二過渡 齒輪、15—氣孔、16—種箱、17—種子、18—充種室、19一取種器主軸、20-吸種盤、21—吸 種孔、22—擋板、23—槽型輸種道 24—種子倉、24-1—弧狀槽型接種輸種段、25—翻板門、 26—鴨子嘴、27—進種口、28—鉸接軸、29—出種口、30—藏種室、31—取種器出種口。參照圖1一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如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精量滾筒穴播裝置,主要由種箱、氣吸式取種器、穴播滾筒、負 壓吸氣管、壓膜輪、變速機構和接種輸種裝置組成,其中,氣吸式取種器設置在滾筒內并與 負壓吸氣管連通,種箱與氣吸式取種器的充種座2-3聯接,氣吸式取種器2通過充種座2-3 固定在牽引架9-1上,其特征在于a、氣吸式取種器2包括負壓腔體2-1、中板2_2、充種座2_3,中板2_2上設有氣孔 15,在中板2-2的圓心固定有軸承7-1,取種器主軸19穿過軸承7-1與吸種盤20聯接,吸 種盤20上均勻分布有吸種孔21,充種座2-3壓接在中板2-2上,變速機構設置在負壓腔體 2-1 內;b、接種輸種裝置為氣吸式取種器的出種口 31與鴨子嘴26之間通過槽型輸種道 23聯接,槽型輸種道23固定在穴播滾筒1內圓周壁上呈圓圈環形,鴨子嘴26設置在槽型輸 種道23的底部,在每個鴨子嘴26的入種口處設置種子倉24,種子倉的前上部位設有擋板 22,槽型輸種道23被種子倉24和擋板22分成八個均勻的環形槽型段;C、壓膜輪1-1的內壁1-2上固定有環形加強盤4,滾筒主軸8穿過加強盤4,與加 強盤4焊接,加強盤4呈圓環狀,厚度6mm,直徑320mm的鋼板或鑄鐵件。所述的變速機構為滾筒主軸8上的滾筒主動齒輪5與第一過渡齒輪13和第二過 渡齒輪14和取種器主軸19上的從動齒輪3依次嚙合減速傳動,第一過渡齒輪13和第二過 渡齒輪14同軸,該傳動軸11固定在負壓腔體2-1上;變速機構中的滾筒主軸8與氣吸式取 種器主軸19的軸心線方向相同;所述的變速機構為,滾筒主軸8與取種器主軸19通過齒輪 嚙合傳動,其減速比為3 1 ;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的槽型輸種道23固定在穴播滾筒1外 圈內側,其斷面形狀為倒梯形;接種輸種裝置的種子倉24由擋板22、進種口 27、藏種室30、鉸接軸28、翻板門25、出種口 29組成,種子倉24的進種口 27設置有翻板門25,擋板22設 置在種子倉24的上方,呈片狀,鉸接軸28位于進種口 27的下唇與出種口 29相接的部位, 出種口 29與鴨子嘴26的入種口貫通連接;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的種子倉24上端設置擋 板22,片狀擋板22與槽型輸種道23的兩側壁相貼合,種子倉24和上端設置擋板22插接在 槽型輸種道23內,并分割槽型輸種道23成若干環形槽型段;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的槽型 輸種道23的深度范圍為90mm ;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的槽型輸種道23接種口的寬度范圍 為50mm ;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的氣吸式取種器的下緣與槽型輸種道23的表面延徑向間 距是5mmο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包括氣吸式取種器、穴播滾筒、壓膜輪、變速機構、槽型輸種 道、擋板和種子倉,氣吸式取種器由種箱16、充種座2-3、中板2-2、負壓腔體2-1、吸種盤20、 取種器主軸19、滾筒主動齒輪5、第一過渡齒輪13、第二過渡齒輪14、從動齒輪3傳動軸11 構成,并安裝于負壓腔體2-1的內部。其中中板2-2上設有氣孔15,吸種盤20上均勻分布 有吸種孔21,取種器主軸19通過軸承安裝在中板2-2上并聯接吸種盤20,另一端通過鍵12 固定有從動齒輪3,從動齒輪3與通過傳動軸11固定在負壓腔體后壁上的第二過渡齒輪14 外嚙合傳動,第一過渡齒輪13與第二齒輪14同軸,第一過渡齒輪13與滾筒主動齒輪5外 嚙合傳動。如果采用通過滾筒主軸中間抽氣,可以把滾筒主軸8設計為圓管狀,內部中空, 在其一端設有通氣孔10并固定有滾筒主動齒輪5,另一端通過軸承7固定在軸承座6上并 于氣管式牽引架9相通。加強盤4固定于壓膜輪1-1的內壁上,這樣的加強是非常必要的, 能夠使穴播滾筒在工作時更穩定,顯然,同行業技術人員熟知,加強盤還可以是其它形狀, 比如加強筋的設置,通常形狀應當滿足軸對稱的形狀,這些改變應當與本實施例的這一技 術特征等同;在穴播滾筒1的內圓周上與吸種盤20相對應的部位安裝有槽型輸種道23,槽 型輸種道23位于穴播滾筒內圓周壁上整體呈圓圈環形,槽型輸種道23內安裝有種子倉24, 在種子倉24的前上部位設有擋板22,擋板22可以與種子倉24設計為一體,也可做成插接 為分體,穴播滾筒1的外圓周上與種子倉24相對應安裝有鴨子嘴26。種子倉由擋板22、進 種口 27、藏種室30、鉸接軸28、翻板門25、出種口 29組成。鉸接軸28位于進種口 27的下 唇與出種口 29相接的部位,翻板門25可圍繞鉸接軸28在種子倉24內部進種口 27與出種 口 29之間自由翻動,翻板門25控制進種口 27與出種口 29的敞開與關閉。工作時,負壓腔 體2-1內的空氣通過滾筒主軸8與氣管式牽引架9被不斷的抽出而產生負壓。氣管式牽引 架9及牽引架9-1向前拉動穴播滾筒1使穴播滾筒1向前做圓周運動,同時帶動滾筒主軸8 及滾筒主軸8上固定的滾筒主動齒輪5轉動,滾筒主動齒輪5與固定在負壓腔體后壁上的 第一過渡齒輪13外嚙合傳動,第一過渡齒輪13與第二過渡齒輪14都固定在傳動軸11上, 即第一過渡齒輪13轉動帶動第二過渡齒輪14轉動,而第二過渡齒輪14與從動齒輪3外嚙 合傳動,從動齒輪3通過鍵12與取種器主軸19固定為一體,從而帶動取種器主軸19轉動, 即而帶動吸種盤20轉動。種子17通過種箱16進入充種室18后,便被轉動的吸種盤20上 的吸種孔21處負壓的吸力吸起與充種室18內的種子分離,實現分種,在刮籽刷的作用下實 現精量取種。隨著吸種盤20的繼續轉動,當被吸附的一粒種子轉動到氣吸式取種器的閉氣 終端時,氣腔負壓消失,種子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弧狀槽型接種輸種段24-1內,隨著 穴播滾筒1繼續向前運動,種子17沿著弧狀槽型接種輸種段24-1,并通過在此位置是關閉出種口 29而進種口 27成敞開狀態的翻板門25而進入藏種室30內,隨穴播滾筒1繼續轉 動而被提升的種子倉24內的翻板門25在其重力的作用下逐步敞開出種口 29關閉進種口 27,當種子倉24被提升到滾筒部分最上端的部位時,翻板門25已將出種口 29完全開啟,進 種口 27完全關閉。隨著穴播滾筒1的繼續轉動,藏種室30內的種子在其重力作用下便落 到翻板門25上并通過出種口 29進入到鴨子嘴26內,隨著鴨子嘴26插入待播地的土里,隨 著鴨子嘴的張開,種子17被穴播于地里,完成播種過程。 雖然以上已經參照附圖對按照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構思和實例作了詳盡說明,但本 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沒有脫離權利要求限定范圍的前提條件下,仍然可以對 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進和變換,例如氣吸管的設置即可在中心軸,也可直接安裝在氣吸 式精量取種器上;穴播滾筒主軸與氣吸式取種器主軸之間通過齒輪傳動并不局限于上述實 施例所列舉的方式,而這種改進和變換仍然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精量滾筒穴播裝置,主要由種箱、氣吸式取種器、穴播滾筒、負壓吸氣管、壓膜輪、變速機構和接種輸種裝置組成,其中,氣吸式取種器設置在滾筒內并與負壓吸氣管連通,種箱與氣吸式取種器的充種座(2 3)聯接,氣吸式取種器(2)通過充種座(2 3)固定在牽引架(9 1)上,其特征在于a、氣吸式取種器(2)包括負壓腔體(2 1)、中板(2 2)、充種座(2 3),中板(2 2)上設有氣孔(15),在中板(2 2)的圓心固定有軸承(7 1),取種器主軸(19)穿過軸承(7 1)與吸種盤(20)聯接,吸種盤(20)上均勻分布有吸種孔(21),充種座(2 3)壓接在中板(2 2)上,變速機構設置在負壓腔體(2 1)內;b、接種輸種裝置為氣吸式取種器的出種口(31)與鴨子嘴(26)之間通過槽型輸種道(23)聯接,槽型輸種道(23)固定在穴播滾筒(1)內圓周壁上呈圓圈環形,鴨子嘴(26)設置在槽型輸種道(23)的底部,在每個鴨子嘴(26)的入種口處設置種子倉(24),種子倉的前上部位設有擋板(22),槽型輸種道(23)被種子倉(24)和擋板(22)分成若干環形槽型段;c、壓膜輪(1 1)的內壁(1 2)上固定有加強盤(4),滾筒主軸(8)穿過加強盤(4)與加強盤(4)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量滾筒穴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變速機構為滾筒 主軸(8)上的傳動主動齒輪(5)與第一過渡齒輪(13)和第二過渡齒輪(14)和取種器主軸 (19)上的從動齒輪(3)依次嚙合減速傳動,第一過渡齒輪(13)和第二過渡齒輪(14)同軸, 該傳動軸(11)固定在負壓腔體(2-1)上,滾筒主軸(8)與取種器主軸(19)通過齒輪嚙合傳 動,其減速比為2 :1或3 :1或5 :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精量滾筒穴播裝置,其特征在于,變速機構中的滾筒主軸 (8)與氣吸式分種器主軸(19)的軸心線方向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量滾筒穴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膜輪(1-1)的內 壁(1-2)上固定有加強盤(4),其呈圓環狀,厚度4-9mm,直徑240_40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量滾筒穴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 的槽型輸種道(23)固定在穴播滾筒(1)外圈內側,其斷面形狀為倒梯形或喇叭口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量滾筒穴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接種輸種裝置的種子倉(24)由擋板(22)、進種口(27)、藏種室(30)、鉸接軸(28)、翻板門(25)、出種口(29)組成, 種子倉(24)的進種口(27)設置的翻板門(25),擋板(22)設置在藏種室(30)的上方,呈片 狀,鉸接軸(28)位于進種口(27)的下唇與出種口(29)相接的部位,出種口(29)與鴨子嘴 (26)的入種口貫通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量滾筒穴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 的種子倉(24)上端設置擋板(22),擋板(22)與槽型輸種道(23)的兩側壁相貼合,種子倉 (24 )和上端設置擋板(22 )插接在槽型輸種道(23 )內,并分割槽型輸種道(23 )成若干環形 槽型段。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量滾筒穴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 的槽型輸種道(23)的深度范圍為60-100m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量滾筒穴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 的槽型輸種道(23)接種口的寬度范圍為30-66mm。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量滾筒穴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種輸種裝置中的氣吸式取種器的下緣與槽型輸種道(23)的表面延徑向間距是3-6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播種裝置,特別是一種精量滾筒穴播裝置,主要由種箱、氣吸式取種器、穴播滾筒、負壓吸氣管、壓膜輪、變速機構和接種輸種裝置組成,變速機構設置在負壓腔體內,氣吸式取種器的出種口與鴨子嘴之間通過槽型輸種道聯接,在每個鴨子嘴的入種口處設置種子倉種子倉的前上部位設有擋板,槽型輸種道被種子倉和擋板分成若干環形槽型段;壓膜輪的內壁上固定有環形加強盤,滾筒主軸穿過加強盤與加強盤固定連接。通過在穴播滾筒內壁或稱壓膜輪內壁上設置加強盤,使穴播滾筒在工作時更穩定。本實用新型的傳動機構設計,結構緊湊,增大了滾筒內部空間,可相對提高了槽型輸種道的高度,有利于防止種子彈出,降低了穴播的空穴率;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優點是更換鴨子嘴便捷,只需要調整種子倉即可實現。
文檔編號A01C7/20GK201700150SQ20102019927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3日
發明者陳恒 申請人:陳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