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田多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機械,特別涉及一種水田多用機。
背景技術:
目前,水田的耕作要經過育苗、運苗、撒肥、栽培秧苗、噴灑農藥、田間管理、收割和收運等一些作業過程,在前述的作業過程中,運苗、撒肥、噴灑農藥和收運作業是工作量比較大的工作,特別是運苗、撒肥和噴灑農藥作業時,由于水田中縱橫交錯的田埂已經形成, 而且水田都平整完留有一定深度的灌溉水,此時常用的農業機械根本無法進入田地中,運苗、撒肥和噴灑農藥的作業只能人工進行,這些作業的時效性較強,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前述作業,效率較低,有時由于人力投入不足而耽誤了一些作業的進行,致使在有效的時間內影響了水田的正常耕作,導致水田的產量下降,給水田種植的農戶帶來較大的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在水田耕作過程中的運苗、撒肥、噴灑農藥以及收割后的收運等作業中常規的農業機械無法完成,只能人工完成致使效率較低、耽誤水田種植時效導致水田產量降低的問題而提供的一種水田多用機。本發明是由架體,行走裝置、噴藥裝置和撒肥裝置組成,其中架體、噴藥裝置和撒肥裝置設在行走裝置上,行走裝置設置有前橋和后橋為四輪驅動結構,行走裝置四個輪的輪轂為十字架結構,四個輪的輪胎為實芯的,輪胎的外緣設有數個鴨蹼狀結構,相鄰的兩個鴨蹼結構之間設有凸起,行走裝置設有前后雙橋為四輪驅動保證有足夠的動力帶動整個多用機,而且四輪的輪轂均為十字架結構,減輕了輪轂的重量,輪胎的外緣設有鴨蹼結構和凸起,增加了輪胎行走時的附著力而且減輕了行走時對地面的壓力,四輪驅動、十字形輪轂、 輪胎為實芯的而且外緣設有鴨蹼和凸起的這些設置,保證了多用機能夠順利地跨越水田中的田埂,而且在水田中能夠自如行走,不會留下溝痕。噴藥裝置是由氣泵、罐體和噴灑管組成,氣泵與罐體連接,噴灑管設在罐體上,裝入罐體的液體農藥在氣泵的作用下從噴灑管中均勻噴出,噴藥裝置為可拆卸結構,水田中的秧苗需要噴灑農藥時,把噴藥裝置的罐體和噴灑管安裝在多用機的后斗內,然后把多用機上的氣泵與罐體相連接進行噴灑作業,噴完藥后罐體可以從后斗內卸下,多用機進行拉運秧苗等拉運作業。撒肥裝置設在架體的后端,撒肥裝置由一漏斗組成,漏斗下方設有閥門,閥門是電動的,閥門的動力來源于多用機上的電瓶,在多用機的方向盤處設有閥門控制器,閥門控制器控制閥門的開合及肥料的流量,撒肥裝置的漏斗為可拆卸裝置,需要撒肥時把漏斗安裝在架體的后端裝入肥料進行撒肥作業,撒肥作業完成后把漏斗卸下,進行其他項目的作業, 以保證各項作業互不干擾、互不影響。行走裝置和氣泵的動力來源于架體上的發動機,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分別被分配到變速箱和氣泵內,需要進行噴藥作業時,打開氣泵給噴藥裝置上的罐體提供壓力使罐體內的藥液從噴灑管均勻噴出,噴藥作業完成后,關閉氣泵卸下罐體,氣泵的開關設在多用機駕駛員的方向盤處,保證了駕駛員不用停機就能控制氣泵的開合,從而使駕駛員能夠控制噴藥裝置的開合,輸入到變速箱內的動力通過前傳動軸和后傳動軸分別被輸入到行走裝置的前橋和后橋,行走裝置的四輪在前后橋的帶動下同步轉動,從而保證了行走裝置能夠順利地跨越水田中的田埂。在水田平整完后需撒肥時,先把撒肥裝置的漏斗安裝在架體的后端,在漏斗內裝入肥料把多用機驅使到田地內進行撒肥作業,漏斗下端閥門的控制器設在駕駛員前的方向盤處,控制器是使用多用機上的電瓶驅動的并且能夠控制肥料的流量,撒肥作業中只需駕駛員控制撒肥量和均勻程度即可,不需要其他人員的參與,大大節約了人力,撒肥作業完成后需往田里運苗進行栽培時,把撒肥裝置的漏斗卸下,往田里運送秧苗,行走裝置為四輪驅動,四輪的外緣設有鴨蹼和凸起裝置,而且四輪的輪轂為十字架結構,這些結構的設置能夠使多用機到達水田內的各個地方,使秧苗被運到指定的地方,不需人力進行倒運,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秧苗栽培的效率,節約了栽培時間,保證了秧苗栽培的時效,在秧苗栽培完后,進行田間管理時,多用機還分別能夠進行噴灑農藥和撒間肥的作業,水稻成熟收割后,把噴藥裝置和撒肥裝置從多用機上拆卸下來后,多用機能夠把收割下來的水稻收運到指定地方。本發明中的噴藥裝置和撒肥裝置均為現有設備的組裝,因此具體型號和規格沒有進一步的贅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一機多用,能夠往水田內的任何地方運送秧苗,而且還能夠進行噴灑農藥和撒肥作業,水稻收割后還能進行水稻的收運作業,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充分提高了水稻種植的效率,縮短了水稻栽培時間,保證了水稻栽培的時效,從而充分提高了水稻
的畝產量。
圖1本發明的主視圖。圖2本發明中的行走裝置前后橋布置示意圖。圖3本發明中的噴藥裝置主視圖。1、架體2、前橋3、后橋4、輪轂5、鴨蹼6、凸起7、氣泵8、罐體9、噴灑管10、漏斗11、閥門12、變速箱。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圖2、圖3所示本發明是由架體1,行走裝置、噴藥裝置和撒肥裝置組成,其中架體1、噴藥裝置和撒肥裝置設在行走裝置上,行走裝置設置有前橋2和后橋3為四輪驅動結構,行走裝置四個輪的輪轂4為十字架結構,四個輪的輪胎為實芯的,輪胎的外緣設有數個鴨蹼5形狀的結構,相鄰的兩個鴨蹼5之間設有凸起6,行走裝置設有前橋2和后橋3為四輪驅動保證有足夠的動力帶動整個多用機,而且四輪的輪轂4均為十字架結構,減輕了輪轂4的重量,輪胎的外緣設有鴨蹼5和凸起6,增加了輪胎行走時的附著力而且減輕了行走時對地面的壓力,四輪驅動、十字形輪轂、輪胎為實芯的而且外緣設有鴨蹼5和凸起6的這些設置,保證了多用機能夠順利地跨越水田中的田埂,而且在水田中能夠自如行走, 不會留下溝痕。噴藥裝置是由氣泵7、罐體8和噴灑管9組成,氣泵7與罐體8連接,噴灑管9設在罐體8上,裝入罐體8的液體農藥在氣泵7的作用下從噴灑管9中均勻噴出,噴藥裝置為可拆卸結構,水田中的秧苗需要噴灑農藥時,把噴藥裝置的罐體8和噴灑管9安裝在多用機的后斗內,然后把多用機上的氣泵7與罐體8相連接進行噴灑作業,噴完藥后罐體8可以從后斗內卸下,多用機進行拉運秧苗等拉運作業。撒肥裝置設在架體1的后端,撒肥裝置由一漏斗10組成,漏斗10下方設有閥門 11,閥門11是電動的,閥門11的動力來源于多用機上的電瓶,在多用機的方向盤處設有閥門控制器,閥門控制器控制閥門11的開合及肥料的流量,撒肥裝置的漏斗10為可拆卸裝置,需要撒肥時把漏斗10安裝在架體1的后端裝入肥料進行撒肥作業,撒肥作業完成后把漏斗卸下,進行其他項目的作業,以保證各項作業互不干擾、互不影響。行走裝置和氣泵7的動力來源于架體1上的發動機,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分別被分配到變速箱12和氣泵7內,需要進行噴藥作業時,打開氣泵7給噴藥裝置上的罐體8提供壓力使罐體8內的藥液從噴灑管9中均勻噴出,噴藥作業完成后,關閉氣泵7卸下罐體8, 氣泵7的開關設在多用機駕駛員的方向盤處,保證了駕駛員不用停機就能控制氣泵7的開合,從而使駕駛員能夠控制噴藥裝置的開合,輸入到變速箱12內的動力通過前傳動軸和后傳動軸分別被輸入到行走裝置的前橋2和后橋3,行走裝置的四輪在前橋2和后橋3的帶動下同步轉動,從而保證了行走裝置能夠順利地跨越水田中的田埂。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田多用機,其特征在于是由架體,行走裝置、噴藥裝置和撒肥裝置組成,其中架體、噴藥裝置和撒肥裝置設在行走裝置上,行走裝置設置有前橋和后橋為四輪驅動結構,噴藥裝置是由氣泵、罐體和噴灑管組成,氣泵與罐體連接,噴灑管設在罐體上,撒肥裝置設在架體的后端,撒肥裝置由一漏斗組成,漏斗下方設有閥門,閥門的動力來源于多用機上的電瓶,在多用機的方向盤處設有閥門控制器,閥門控制器控制閥門的開合及肥料的流量, 行走裝置和氣泵的動力來源于架體上的發動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多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裝置四個輪的輪轂為十字架結構,四個輪的輪胎為實芯的,輪胎的外緣設有數個鴨蹼狀結構,相鄰的兩個鴨蹼結構之間設有凸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多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藥裝置為可拆卸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多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撒肥裝置的漏斗為可拆卸裝置ο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田多用機,是由架體,行走裝置、噴藥裝置和撒肥裝置組成,其中架體、噴藥裝置和撒肥裝置設在行走裝置上,行走裝置設置有前橋和后橋為四輪驅動結構,噴藥裝置是由氣泵、罐體和噴灑管組成,氣泵與罐體連接,噴灑管設在罐體上,撒肥裝置設在架體的后端,撒肥裝置由一漏斗組成,漏斗下方設有閥門,閥門是電動的,行走裝置和氣泵的動力來源于架體上的發動機,有益效果一機多用,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充分提高了水稻種植的效率,縮短了水稻栽培時間,保證了水稻栽培的時效,從而充分提高了水稻的畝產量。
文檔編號A01M7/00GK102273436SQ20111013228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0日
發明者李福憲 申請人:長春中大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