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熔融混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用復合肥料的生產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塔式造粒生產復合肥的熔融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復合肥塔式造粒法工藝中,粉狀固體物料經高溫加熱混合后形成一種具有一定粘度和流動性的復合熔融漿料,此復合熔融漿料經造粒噴頭的噴孔射出,以液滴的形式自造粒塔頂部向下自然降落,液滴在降落的過程中與造粒塔內的冷空氣接觸,冷卻收縮成球狀顆粒成品。熔融漿料必須達到造粒所需的較高溫度,才能滿足造粒的要求,現有塔式熔體生產復合肥制漿的混合裝置,如中國專利200510060037. 4和200510096470. 3主要采用在混合裝置內設置內盤管加熱器,來保持熔融漿料所需的溫度。其中所采用的攪拌槳是普通的槳式槳葉,其適用的介質黏度范圍< 2000mPa. s,而復合肥熔體的黏度大多有5000mPa. s甚至更高,其攪拌效果較差。另外由于裝置內設有內盤管,使攪拌槳葉直徑減少,在同等轉速下攪拌漿葉端切線速度下降,攪拌強度下降。同時由于有內盤管影響混合,也使裝載量下降,在同等有效容積下,需要更大的鍋體。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合效率高的熔融混合裝置。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熔融混合裝置,包括傳動裝置、鍋蓋、出料閥組件、出料管、攪拌軸、鍋體、外保溫裝置、攪拌裝置及軸套,所述攪拌裝置包括螺桿攪拌槳和導流筒,導流筒為套設在螺桿攪拌漿外且上下開口的中空筒狀體,導流筒的筒壁上設有一個從導流筒上邊沿向下延伸的缺口,該缺口位于導流筒上邊沿的兩個端點與導流筒的上邊沿中心點間的連線夾角為 60° -80°,缺口的高度為導流筒高度的3/4-4/5。優選地,所述缺口沿漿料流動方向下游的一側與鍋壁間還設有擋流板,所述擋流板上邊沿高出導流筒上邊沿10-15cm,擋流板高度為導流筒高度的1/2-2/3。優選地,所述缺口位于導流筒上邊沿的兩個端點與導流筒的上邊沿中心點間的連線夾角為70°,所述擋流板包括垂直于導流筒橫截面的垂直部和與鍋壁連接的彎曲部,所述垂直部與彎曲部的夾角為120°。優選地,位于所述導流筒筒壁上的所述缺口的下端寬度為位于所述導流筒上邊沿的所述缺口的上端寬度的1/2。優選地,所述螺桿攪拌槳外徑比導流筒內徑小30-60cm,導程20-40cm。優選地,所述導流筒直徑與鍋體直徑比為0. 4-0. 6。優選地,所述鍋蓋上設有固體粉料入口,固體粉料從鍋體粉料入口進入鍋體的位置位于導流筒缺口與鍋體內壁間。
優選地,所述鍋體的底部還設有2-4塊鍋底括板,所述鍋底括板與鍋底的距離為 50-60mmo本發明的優點是1、攪拌裝置設計為螺桿導流筒式,通過控制電機轉向使得熔融漿料的流向沿著導流筒內向下,從導流筒底部流出再沿鍋壁向上運動,上升到導流筒的上邊沿,然后再被吸入到導流筒內,漿料在導流筒內外循環流動,使得漿料充分混合,同時還能減少熱量損失,另外由于液面漿料是從上往下抽吸,使得熔體不噴濺,不會阻塞進料口,不掛鍋蓋,生產時不
需停機清理。2、在導流筒上設置缺口使得當鍋內漿料處于低液位時,也能將加入的固體粉料吸入到導流筒內,在漿料液面部位不會形成斷路,同時控制開口角度不要過大否則會減小螺桿的抽力。3、導流筒缺口下邊沿的寬度為上邊沿寬度的一半,能夠保證導流筒的強度。4、減少使用內盤管,節約造價,同時還能增大攪拌槳的直徑,增強了攪拌強度。5、導流筒上還設有擋流板,可使漿料液面流動狀態由層流變湍流,進一步加強混
I=I O6、鍋底增設括料板確保固體料不沉積粘附,并快速剪切分散增強混合效果。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熔融混合裝置立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熔融混合裝置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熔融混合裝置中導流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熔融混合裝置中出料閥組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傳動電機;2、減速機;3、減速機支架;4、出料閥組件;5、出料管; 6、攪拌軸;7、鍋體;8、外保溫裝置;9、螺桿攪拌槳;10、導流筒;11、鍋底括板;12、軸套;13、 手輪絲桿;14、手輪;15、造粒機;16、擋流板;17、固體粉料入口 ;18、人孔;19、缺口 ;20 ;閥連桿;21、連桿銷;22、閥板;23、垂直部;24、彎曲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設計的塔式造粒生產復合肥的熔融混合裝置,是造粒前一級的混合裝置, 屬于熔融漿料的二級混合裝置。現有技術中主要采用在混合裝置內設置內盤管加熱器來保持熔融漿料所需的溫度,但事實上由于塔式造粒生產復合肥制漿工藝中采用的是逐步降溫法,上一級的高溫漿料基本能滿足加熱該工序所加入的冷料,只需要設計熱損失少的攪拌裝置即可。本發明設計的攪拌裝置是螺桿導流筒式,通過控制電機的轉向使得漿料的流向為漿料從液面吸入導流筒內,從導流筒底部流出再沿鍋壁向上運動,上升到導流筒的上邊沿,然后再被吸入到導流筒內,漿料在導流筒內外循環流動,使得漿料充分混合,混合熱損失少。本發明設計的熔融混合裝置包括傳動裝置、鍋蓋、出料閥組件、出料管、攪拌軸、鍋體、外保溫裝置、攪拌裝置及軸套。攪拌裝置包括螺桿攪拌槳和套設在螺桿攪拌槳外的導流筒。轉動裝置包括傳動電機、減速機、減速機支架,傳動裝置固定在鍋蓋上,鍋蓋上三方開兩口一門,一口進上級溢流下來的料漿,一口進不需另行加熱的固體粉料,并在口上設有軟體密封件。門作為清理人孔,四周用硅橡膠密封。電機安裝在減速機上,由于復合肥極易受潮,在停機期間設備上會流水,電機宜選用防爆電機。減速機安裝在減速機支架上,一般有擺線針輪式、蝸輪蝸桿式、圓柱齒輪式、帶傳動式、螺旋齒輪式,宜選用擺線針輪式和螺旋齒輪式,優選用螺旋齒輪式,其噪聲小、傳遞扭矩大、故障率少。減速機支架固定在鍋蓋上,有無支點式、單支點式、雙支點式,由于傳遞扭矩大、軸相對長,宜選用雙支點式。出料閥組件是控制料漿進造粒機的流量,要做到不易卡死,開關速度快。出料閥組件由閥板、閥連桿、連桿銷、手輪和手輪絲桿構成。出料管由料管和外保溫套構成,其焊在鍋體下側,出料管與鍋內相通,并稍向上傾斜,高于出口 20-30cm然后向下與造粒機相連,并在其間加一軟管便于造粒快速更換,管直徑可選用Dm00-Dm50。攪拌軸為便于檢修分上下兩節,上節固定在減速機支架上,與減速機相連,下節焊螺桿攪拌槳, 槳下設置鍋底括板,下軸端用軸套定位。鍋體由圓柱鍋身和橢圓鍋底構成,鍋體直徑一般 1. 2-2. 0m,鍋身高1. 2-2. 0m。外保溫裝置焊在鍋體上,一般有夾套保溫和半管保溫,優選半管保溫。螺桿攪拌槳,螺線狀焊在攪拌軸上,螺桿外直徑比導流筒內徑小30-60cm,導程 20-40cm,螺桿總高與導流筒同高。導流筒為上下開口中空的筒狀體,導流筒側面用鋼材固定在鍋體上,下部不碰鍋底括板,上部離鍋面60-90cm,導流筒直徑與鍋體直徑比0. 4-0. 6,優選0. 5。導流筒的筒壁上設有一個從導流筒上邊沿向下延伸的缺口,該缺口位于導流筒上邊沿的兩個端點與導流筒的上邊沿中心點間的連線夾角為60° -80° (優選為70° ),缺口的高度為導流筒高度的3/4-4/5。位于所述導流筒筒壁上的所述缺口的下端寬度為位于所述導流筒上邊沿的所述缺口的上端寬度的1/2。所述沿漿料流動方向下游的缺口一側與鍋壁間還設有擋流板, 所述擋流板上邊沿高出導流筒上邊沿10-15cm,擋流板高度為導流筒高度的1/2-2/3。所述擋流板包括垂直于導流筒橫截面的垂直部和與鍋壁連接的彎曲部,所述垂直部與彎曲部的夾角為120°。鍋蓋上設有固體粉料入口,固體粉料經過固體粉料入口進入鍋體的位置位于導流筒缺口與鍋體內壁間。鍋底括板固定在螺桿攪拌槳下,鍋底括板設置2-4塊,優選2 塊,其下部與橢圓鍋底同弧型,離鍋底50-60cm,其上部平直,兩端設置各一塊三角板以增加混合強度。軸套用于固定攪拌軸,防止攪拌軸擺動過大而變形,軸套外為不銹鋼內襯青銅或合金。整個設備與物料接觸部分全用不銹鋼材料,可選用304或316L。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闡述。實施例1一種熔融混合裝置,包括傳動裝置、鍋蓋、出料閥組件、出料管、攪拌軸、鍋體、外保溫裝置、攪拌裝置及軸套。攪拌裝置包括螺桿攪拌槳和導流筒,導流筒為套設在螺桿攪拌漿外且上下開口的中空筒狀體。轉動裝置包括傳動電機1、減速機2和減速機支架3。防爆的傳動電機1安裝在減速機2上。螺旋齒輪減速機2安裝在減速機支架3上, 雙支點式減速機支架3固定在鍋蓋面的兩根槽鋼上。鍋體7用厚12mm304不銹鋼卷制,鍋底使用橢圓型封頭,鍋體直徑1. 8m,鍋體高1. Sm。在離封頭直邊上0. ^ii高處開一口焊出料管5,出料管5外加保溫套,直徑比出料管大5cm。出料管直徑Φ108Χ4,管向上傾斜高出出口 0. 3m,然后管彎向下接金屬軟管再與造粒機15相連。出料閥組件4,由閥板22、閥連桿20、 連桿銷21、手輪14和手輪絲桿13構成,閥板22通過閥連桿20固定在出料管5上。鍋體7 外壁焊接外保溫裝置8,外保溫裝置8采用半管保溫,由Φ89Χ4不銹鋼管的一半螺線狀盤制,螺管管間中心距0. 12m。攪拌軸6分為上下兩節用螺絲連接,上節固定在減速機支架3 上與減速機2相連,下節焊螺桿攪拌槳9,螺桿攪拌槳9下設置鍋底括板11,攪拌軸6下端用軸套12定位。螺桿攪拌槳9螺線狀盤焊在攪拌軸上,螺桿攪拌槳9外直徑比導流筒10的內徑小 50cm,導程30cm,螺桿總高與導流筒10高度相同。導流筒10用鋼材固定在鍋體7上,下部不碰鍋底括板11,上部離鍋面80cm,導流筒10的直徑與鍋體7直徑比為0. 5。導流筒的筒壁上設有一個從導流筒上邊沿向下延伸的缺口 19,該缺口 19位于導流筒上邊沿的兩個端點與導流筒的上邊沿中心點間的連線夾角為70°,缺口的高度為導流筒高度的4/5。沿漿料流動方向下游的缺口 19 一側與鍋壁間還設有擋流板16,擋流板16上邊沿高出導流筒上邊沿12cm,擋流板高度為導流筒高度的2/3。擋流板16包括垂直于導流筒橫截面的垂直部 23和與鍋壁連接的彎曲部M,垂直部23與彎曲部M的夾角為120°。鍋蓋上還設有人孔 18和固體粉料入口 17,固體粉料經過固體粉料入口 17進入鍋體的位置位于導流筒缺口與鍋體內壁間。鍋底括板11固定在螺桿攪拌槳9下,鍋底括板11設置2塊,其下部與橢圓鍋底同弧型,離鍋底50cm,其上部平直,兩端設置各一塊三角板。軸套12用于固定攪拌軸,軸套外為不銹鋼內襯青銅。整個設備與物料接觸部分全用不銹鋼材料304。通過本發明實施,可減少熱損失10% -15%,節約電能10% -20%,節省造價 15% -30%,同等投資下可提高產能20% -30%。實施例2一種熔融混合裝置,包括傳動裝置、鍋蓋、出料閥組件、出料管、攪拌軸、鍋體、外保溫裝置、攪拌裝置及軸套。攪拌裝置包括螺桿攪拌槳和導流筒,導流筒為套設在螺桿攪拌漿外且上下開口的中空筒狀體。導流筒的筒壁上設有一個從導流筒上邊沿向下延伸的缺口,該缺口位于導流筒上邊沿的兩個端點與導流筒的上邊沿中心點間的連線夾角為60°。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通過本發明實施,可減少熱損失8% -13%,節約電能7% -16%,節省造價 15% -30%,同等投資下可提高產能18% _沘%。實施例3一種熔融混合裝置,包括傳動裝置、鍋蓋、出料閥組件、出料管、攪拌軸、鍋體、外保溫裝置、攪拌裝置及軸套。攪拌裝置包括螺桿攪拌槳和導流筒,導流筒為套設在螺桿攪拌漿外且上下開口的中空筒狀體。導流筒的筒壁上設有一個從導流筒上邊沿向下延伸的缺口,該缺口位于導流筒上邊沿的兩個端點與導流筒的上邊沿中心點間的連線夾角為80°。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
通過本發明實施,可減少熱損失7% -12%,節約電能8% -18%,節省造價 15% -30%,同等投資下可提高產能15% -25%。以上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實施例的具體說明,但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本發明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熔融混合裝置,包括傳動裝置、鍋蓋、出料閥組件、出料管、攪拌軸、鍋體、外保溫裝置、攪拌裝置及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裝置包括螺桿攪拌槳和導流筒,導流筒為套設在螺桿攪拌漿外且上下開口的中空筒狀體,導流筒的筒壁上設有一個從導流筒上邊沿向下延伸的缺口,該缺口位于導流筒上邊沿的兩個端點與導流筒的上邊沿中心點間的連線夾角為60° -80°,缺口的高度為導流筒高度的3/4-4/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沿漿料流動方向下游的一側與鍋壁間還設有擋流板,所述擋流板上邊沿高出導流筒上邊沿10-15cm,擋流板高度為導流筒高度的1/2-2/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熔融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位于導流筒上邊沿的兩個端點與導流筒的上邊沿中心點間的連線夾角為70°,所述擋流板包括垂直于導流筒橫截面的垂直部和與鍋壁連接的彎曲部,所述垂直部與彎曲部的夾角為12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導流筒筒壁上的所述缺口的下端寬度為位于所述導流筒上邊沿的所述缺口的上端寬度的1/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攪拌槳的外徑比導流筒內徑小30-60cm,導程20-40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筒直徑與鍋體直徑比為 0. 4-0. 6。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上設有固體粉料入口, 固體粉料經過固體粉料入口進入鍋體的位置位于缺口與鍋體內壁間。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的底部還設有2-4塊鍋底括板,所述鍋底括板與鍋底的距離為50-60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塔式造粒生產復合肥的熔融混合裝置,包括傳動裝置、鍋蓋、出料閥組件、出料管、攪拌軸、鍋體、外保溫裝置、攪拌裝置及軸套,攪拌裝置包括螺旋攪拌槳葉和導流筒,導流筒為套設在螺桿攪拌漿外且上下開口的中空筒狀體,導流筒的筒壁上設有一個從導流筒上邊沿向下延伸的缺口,該缺口位于導流筒上邊沿的兩個端點與導流筒的上邊沿中心點間的連線夾角為60°-80°,缺口的高度為導流筒高度的3/4-4/5,所述沿漿料流動方向下游的缺口一側與鍋壁間還設有擋流板。本發明采用熱損失少的攪拌裝置,減少了內盤管的使用,節約造價、節能,同時還提高了攪拌效率。
文檔編號C05G1/00GK102432360SQ20111024435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5日
發明者王曉春, 羅冬貴 申請人:廣東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