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棗果套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果生長期使用的套袋,具體為一種用于紅棗生長過程中使用的套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紅棗套袋通常在袋底部一側留一個排水孔/出氣孔,袋體兩側面為紙質或紙質與透光膜構成,其上不制排水孔/出氣孔,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若遇多雨天氣或露水較多天氣時,袋內水氣集聚較多,排出受阻,易導致棗果生病或開裂,此外,由于袋體采用部分透光膜材料,當袋體透光部分因擺放不當,直接面向陽光時,會使袋內光照太強,導致 袋體內溫度較高,會使袋內的枝葉因高溫受損。此外,現有技術的袋體下部只留一個排水口,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因刮風使得排水口位置不處于最低端,導致排水不暢。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設計了一種棗果套袋,解決了現有套袋排水不暢等問題。本發明的一種棗果套袋,包括由紙質材料或紙質材料與透光膜材料制作的袋體,在袋體兩側固定有綁絲,其特征在于袋體上有通孔。所述的一種棗果套袋,其特征在于袋體下邊緣兩側兩側有開口。本發明的一種棗果套袋,在袋體上制作有通孔,使得袋內濕氣可順利排出,不影響棗果生長。將袋體下邊緣兩側制成開口結構,保證進入袋內的水分可迅速排出,不影響棗果生長。
圖I是一種棗果套袋結構示意 圖2是通孔為線縫形狀結構示意 圖3是圖2所示袋體的背面結構示意 圖4是袋體全部為羊皮紙制成的棗果套袋。圖中I-套袋開口,2-上排水口 ;3-通孔;4-綁絲;5_透光膜;6_粘合段;7_開口;8-接縫。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本發明的一種棗果套袋,包括一個袋體,該袋體以紙質材料為主,袋體上部套袋開口 I兩側有上排水口 2,在袋體上固定有綁絲4,在袋體一側采用部分透光膜5構成,紙質材料與透光膜材料采用粘結方式組合,圖中接縫8所示。整個袋體亦可全部由紙質材料構成。在袋體一側或兩側制作若干通孔3,圖中所示通孔為圓形孔。袋體下部為線狀結構,其中部用粘接劑粘合,稱為粘合段6,粘合段兩側為開口 7。所述開口 7在使用時有兩個作用,一是將部分棗吊端部伸出袋體外部,可以增強光合作用。二是將袋體內的水汽/滴排出外部。圖2所示的通孔為直接制成縫狀結構(如圖2所示),使用時自然張開為通孔。上述通孔可以在制作袋體時制成,特別是袋體單面有孔時,在下料過程中即將孔/縫打好。亦可在袋體制成后由打孔機或裁縫刀制成。圖3所示,袋體兩側對稱地制有通孔。制作時可以將兩面一次成孔。圖4所示,袋體上沒有透光膜,全部采用羊皮紙制成。實施例I :袋體由羊皮紙與透光膜制作,如圖I所示結構,透光膜置于 袋體一側,二者用粘合劑粘接。在透光膜及一側的羊皮紙袋體上制作有圓形通孔,通孔半徑2 mm,袋體下部為線狀或一字形結構,其中部由粘合劑粘接,兩側為開口。袋體縱向長68 Cm,上排水口各5 Cm,下部兩個開口各20 Cm,中部粘合段20 Cm。透光膜寬15 Cm。透光膜長度與袋體長度相同。實施例2 :袋體上部開口制成V形狀,不設排水口,通孔為縫狀結構,縫長1.5-2Cm。
權利要求
1.一種棗果套袋,包括由紙質材料或紙質材料與透光膜材料制作的袋體(I ),在袋體兩側固定有綁絲(4 ),其特征在于袋體上有通孔(3 )。
2.根據權利要求I的一種棗果套袋,其特征在于袋體下邊緣兩側有開口(7)。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的一種棗果套袋,其特征在于袋體兩側有對稱的通孔。
全文摘要
一種紅棗套袋,包括由紙質材料制作的袋體,在袋體的一側設置有透光面。袋體形狀為矩形結構,在矩形袋體兩側邊有開口,在開口邊上有綁條。在袋體上末設置透光面的一側粘有綁絲。本發明的一種紅棗套袋,由于在袋體一側設置透光面,保證套袋紅棗在生長后期可得到充足的光照,在減少病害影響的前提下,使得紅棗品質得到提升,增加綁條及綁絲使得套袋時方便扎口,操作更加簡便。而且使得袋體增加了支撐,遇到雨淋時袋體不會塌縮,經對比測試,采用紅棗套袋技術后,紅棗生長期內基本杜絕了病蟲危害,大大減少了農藥的使用,果實內沒有農藥殘留。對于近年來在我國棗園大量發生的褐斑病、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達98%以上。裂果防治率達到99%以上。紅棗果皮天然光潔,外觀漂亮,成熟度大幅提高,口感良好,紅棗品質可達優質標準,商品價值得到提升。
文檔編號A01G13/02GK102972245SQ20111025850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3日
發明者王連貴, 安光輝 申請人:王連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