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柔性排種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柔性排種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排種器中,通常采用一定體積的容腔來控制充入單粒或多粒種子然后實現排種,如外槽輪、內槽輪式的排種器,其充種過程大多依靠種子自身重量形成的種子流動來完成,這就要求種子之間的摩擦、擠壓力不能太大而影響種子流動,此外充種的容腔也應滿足單粒或多粒充種的要求。傳統的機械式排種器播種質量輕、體型狹長且會帶芒的禾本科牧草種子時,上述兩方面均會遇到困難,由于草籽質量輕,且種子間擠壓摩擦力大,草種不易穩定的流動并充種,而種子狹長的形狀為充種容腔的設計帶來困難。而從農藝要求來說,草場改良播種需要種子播種均勻成片,因此宜采用條播,而不適于穴播。基于上述原因,就需要在排種器設計時改善充種時的種子流動,并設計合理的種子容腔,并且能使種子均勻穩定的排出,解決流動性差、不易播種的禾本科牧草等種子的機械化播種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為解決背景技術中所述的流動性差、不易播種的禾本科牧草等種子的機械化播種的問題提供一種柔性排種器,其特征在于,種箱1為長方體殼,充種室3與種箱1的下部固接,隔板2在種箱1內從水平面向下傾斜角θ與種箱1的側壁和后壁固接,隔板2將種箱1和充種室隔開,隔板2與種箱1的前壁之間的間隔為種子通道4,充種室3內的空間呈逐漸收縮的倒梯形,充種室3的前壁與隔板2垂直,充種室3底部為長方形出口, 充種室3底部的長方形出口與隔板2平行,2塊側板5互相平行豎直向下分別固接在充種室 3外殼的2塊側壁外側的下部,后罩6固接在2塊側板5的后沿和下沿上部,后罩6上的排種出口 7向下,后罩6將2塊側板5的后部封閉;攪拌器8置于充種室3內,攪拌器8的轉軸與充種室3底部長方形出口的長邊方向平行通過軸承與充種室3外殼的前壁轉動連接,充種室3外殼的前壁內側有擋圈,將軸承和充種室3內部空間隔開;主動帶輪軸9與左右兩塊側板5垂直,在側板5的右上方兩端分別與兩塊側板5 轉動連接,主動帶輪10在2塊側板5之間通過鍵連接在主動帶輪軸9上,從動帶輪軸11與左右兩塊側板5垂直,在側板5的左下方兩端分別與兩塊側板5轉動連接,從動帶輪12在 2塊側板5之間通過鍵連接在從動帶輪軸11上,主動帶輪10和從動帶輪12為相同規格的帶輪,柔性同步帶13安裝在主動帶輪10和從動帶輪12上構成皮帶傳送機構,柔性同步帶 13順時針轉動,充種室3底部長方形出口和柔性同步帶13的外表面間隙配合,不對柔性同步帶13外表面產生摩擦,間隙小于種子直徑,不會產生漏種,柔性同步帶13的寬度大于充種室3底部長方形出口的寬度;充種室3右下側底部裝有清種刷14,清種刷14的刷面和柔性同步帶13上表面接觸,刷除柔性同步帶13表面上的多余種子,護種器15由1條平皮帶套在2個小帶輪上組成,護種器15的2個小帶輪分別套在2根心軸上,心軸在主動帶輪10的右上方與2塊側板 5固接,小帶輪與心軸轉動連接,平皮帶與通過清種刷14后的柔性同步帶13在主動帶輪10 右上方的部分貼合,封閉充滿種子的帶槽1301,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平皮帶隨柔性同步帶13 同步運動,保護種子運送至排種口 7上方,平皮帶和柔性同步帶13分離,帶槽1301此時開口斜下方向,種子滑落完成排種。所述隔板2在種箱1內從水平面向下傾斜角θ為26° 45°。所述攪拌器8由成對安裝在轉軸上且成螺旋形排列的攪拌齒組成,攪拌齒末端垂直固接橢圓片,以增強攪拌作用,攪拌齒和橢圓片均采用撓性材料制成,攪拌器8運轉時, 轉軸上的攪拌齒呈螺旋形攪動充種室3內的種子,有利于均勻地充種,且增加了充種時間。所述攪拌齒和橢圓片采用的撓性材料為橡膠或塑料。所述主動帶輪10和從動帶輪12的輪表面均有垂直于輪邊沿的梯形齒槽。所述柔性同步帶13,內表面有梯形齒與主動帶輪10和從動帶輪12上的梯形齒槽配合,外表面有帶槽1301,帶槽1301為與柔性同步帶13帶邊沿的夾角為30° 50°的斜槽,帶槽1301的兩端由帶邊封閉,防止種子充種進入槽內后從兩端漏種,相鄰帶槽1301的側壁互相平行并豎直,防止充種后種子滑出。本發明柔性排種器的“柔性”不僅體現在用于充種的同步帶和攪拌齒的材料,從而有不傷種的特點,還體現在能對單個帶槽空間的連續、多次充種和對種子充種時的排列姿態的調整柔性排種器采用了帶斜槽的柔性同步帶運轉時,攪拌齒呈螺旋形排列同時轉動, 并和柔性同步帶的運動相配合,使種子被柔性帶向上輸送的同時還沿著帶槽方向運動進行充種,同時由于攪拌齒的作用,種子排列姿態趨于一致,更有利于充種。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充種區域明顯大于外槽輪式排種器等傳統排種裝置,因此增加了充種時間和單個容腔的充種次數;柔性同步帶和攪拌齒配合充種,提高了帶槽的充種率;排種時,帶槽在帶輪的張力下開口增大,也有利于排種;解決了傳統排種器播種禾本科牧草等質量輕,形狀細小狹長的種子時出現的流動性差、不易充種等問題。
圖1為柔性排種器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充種室下方A向截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 -種箱,2-隔板,3-充種室,4-種子通道,5-側板,6-后罩,7-排種出口,8—攪拌器,9一主動帶輪軸,10-主動帶輪,11-從動帶輪軸,12-從動帶輪, 13-柔性同步帶,1301-帶槽,14-清種刷,15-護種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實施例為一種用于播種禾本科或豆科牧草草種的柔性排種器,以下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圖1為柔性排種器結構示意圖,柔性排種器中,種箱1為長方體殼,充種室3與種箱1的下部固接,隔板2在種箱1內從水平面向下傾斜角θ為26° 45°,隔板2與種箱 1的側壁和后壁固接,隔板2將種箱1和充種室隔開,隔板2與種箱1的前壁之間的間隔為種子通道4。充種室3內的空間呈逐漸收縮的倒梯形,充種室3的前壁與隔板2垂直,充種
4室3底部為長方形出口,充種室3底部的長方形出口與隔板2平行。2塊側板5互相平行豎直向下分別固接在充種室3外殼的2塊側壁外側的下部,后罩6固接在2塊側板5的后沿和下沿上部,后罩6上的排種出口 7向下,后罩6將2塊側板5的后部封閉。攪拌器8置于充種室3內,攪拌器8的轉軸與充種室3底部長方形出口的長邊方向平行通過軸承與充種室3外殼的前壁轉動連接,充種室3外殼的前壁內側有擋圈,將軸承和充種室3內部空間隔開。攪拌器8由成對安裝在轉軸上且成螺旋形排列的攪拌齒組成, 攪拌齒末端垂直固接橢圓片,以增強攪拌作用,攪拌齒和橢圓片均采用橡膠或塑料撓性材料制成,攪拌器8運轉時,轉軸上的攪拌齒呈螺旋形攪動充種室3內的種子,有利于均勻地充種,且增加了充種時間。主動帶輪軸9與左右兩塊側板5垂直,在側板5的右上方兩端分別與兩塊側板5 轉動連接,主動帶輪10在2塊側板5之間通過鍵連接在主動帶輪軸9上,從動帶輪軸11與左右兩塊側板5垂直,在側板5的左下方兩端分別與兩塊側板5轉動連接,從動帶輪12在 2塊側板5之間通過鍵連接在從動帶輪軸11上,主動帶輪10和從動帶輪12為相同規格的帶輪,主動帶輪10和從動帶輪12的輪表面均有垂直于輪邊沿的梯形齒槽。柔性同步帶13 安裝在主動帶輪10和從動帶輪12上構成皮帶傳送機構,柔性同步帶13順時針轉動。充種室3底部長方形出口和柔性同步帶13的外表面間隙配合,不對柔性同步帶13外表面產生摩擦,間隙為0 0. 6mm,小于種子直徑,不會產生漏種,柔性同步帶13的寬度大于充種室3 底部長方形出口的寬度。充種室3右下側底部裝有清種刷14,清種刷14的刷面和柔性同步帶13上表面接觸,刷除柔性同步帶13表面上的多余種子,護種器15的2個小帶輪分別套在2根心軸上,心軸在主動帶輪10的右上方與2塊側板5固接,小帶輪與心軸轉動連接,平皮帶與通過清種刷14后的柔性同步帶13在主動帶輪10右上方的部分貼合,封閉充滿種子的帶槽1301,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平皮帶隨柔性同步帶13同步運動,保護種子運送至排種口 7上方,平皮帶和柔性同步帶13分離,帶槽1301此時開口斜下方向,種子滑落完成排種。如圖2所示,柔性同步帶13,內表面有梯形齒與主動帶輪10和從動帶輪12上的梯形齒槽配合,外表面有帶槽1301,帶槽1301為與柔性同步帶13帶邊沿的夾角為30°
的斜槽,帶槽1301的兩端由帶邊封閉,防止種子充種進入槽內后從兩端漏種,相鄰帶槽1301的側壁互相平行并豎直,防止充種后種子滑出。本發明用于播種機,安裝在播種機的機架上,由播種機的地輪通過鏈條傳動機構分別給主動帶輪軸和攪拌器轉軸提供動力,排種出口連接導種管,種子從排種器排出后沿著導種管到開溝器,落入種溝中完成播種。柔性排種器工作時,帶槽經過圖2所示的充種室下端矩形開口時,種子靠自身重力和攪拌器作用下運動并向柔性同步帶外表面的帶槽內充種,在帶槽未運動至清種刷時均可充種,充種時間大大增加。柔性同步帶上傾斜的帶槽和螺旋狀排列的攪拌齒之間的相對運動可使種子流動時的形狀排列趨于一致,其流動軌跡沿帶槽較長邊方向,從而增加了充種效率。本發明適用于天然草場的禾本科或豆科牧草機械化播種。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 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柔性排種器,其特征在于,種箱(1)為長方體殼,充種室C3)與種箱(1)的下部固接,隔板( 在種箱(1)內從水平面向下傾斜角θ與種箱(1)的側壁和后壁固接,隔板 (2)將種箱(1)和充種室隔開,隔板(2)與種箱(1)的前壁之間的間隔為種子通道,充種室(3)內的空間呈逐漸收縮的倒梯形,充種室(3)的前壁與隔板( 垂直,充種室C3)底部為長方形出口,充種室C3)底部的長方形出口與隔板( 平行,2塊側板( 互相平行豎直向下分別固接在充種室C3)外殼的2塊側壁外側的下部,后罩(6)固接在2塊側板(5)的后沿和下沿上部,后罩(6)上的排種出口(7)向下,后罩(6)將2塊側板(5)的后部封閉;攪拌器(8)置于充種室(3)內,攪拌器(8)的轉軸與充種室C3)底部長方形出口的長邊方向平行通過軸承與充種室C3)外殼的前壁轉動連接,充種室C3)外殼的前壁內側有擋圈,將軸承和充種室(3)內部空間隔開;主動帶輪軸(9)與左右兩塊側板( 垂直,在側板(5)的右上方兩端分別與兩塊側板 (5)轉動連接,主動帶輪(10)在2塊側板(5)之間通過鍵連接在主動帶輪軸(9)上,從動帶輪軸(11)與左右兩塊側板( 垂直,在側板(5)的左下方兩端分別與兩塊側板( 轉動連接,從動帶輪(1 在2塊側板( 之間通過鍵連接在從動帶輪軸(11)上,主動帶輪(10)和從動帶輪(1 為相同規格的帶輪,柔性同步帶(1 安裝在主動帶輪(10)和從動帶輪(12) 上構成皮帶傳送機構,柔性同步帶(1 順時針轉動,充種室C3)底部長方形出口和柔性同步帶(1 的外表面間隙配合,不對柔性同步帶(1 外表面產生摩擦,間隙小于種子直徑, 不會產生漏種,柔性同步帶(1 的寬度大于充種室C3)底部長方形出口的寬度;充種室( 右下側底部裝有清種刷(14),清種刷(14)的刷面和柔性同步帶(1 上表面接觸,刷除柔性同步帶(13)表面上的多余種子,護種器(15)由1條平皮帶套在2個小帶輪上組成,護種器(1 的2個小帶輪分別套在2根心軸上,心軸在主動帶輪(10)的右上方與2塊側板(5)固接,小帶輪與心軸轉動連接,平皮帶與通過清種刷(14)后的柔性同步帶 (13)在主動帶輪(10)右上方的部分貼合,封閉充滿種子的帶槽(1301),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平皮帶隨柔性同步帶(1 同步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柔性排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 在種箱(1)內從水平面向下傾斜角θ為26° 4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柔性排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器(8)由成對安裝在轉軸上且成螺旋形排列的攪拌齒組成,攪拌齒末端垂直固接橢圓片,攪拌齒和橢圓片的材料均為撓性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柔性排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撓性材料為橡膠或塑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柔性排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帶輪(10)和從動帶輪(12) 的輪表面均有垂直于輪邊沿的梯形齒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柔性排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同步帶(13),內表面有梯形齒與主動帶輪(10)和從動帶輪(12)上的梯形齒槽配合,外表面有帶槽(1301),帶槽 (1301)為與柔性同步帶(13)帶邊沿的夾角為30° 50°的斜槽,帶槽(1301)的兩端由帶邊封閉,相鄰帶槽(1301)的側壁互相平行并豎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柔性排種器,種箱下方設充種室,傾斜的隔板將種箱和充種室分開,種箱內種子經隔板與種箱的前壁之間的種子通道流入充種室,為增加種子充種時的流動性,充種室內有攪拌器,攪拌器上攪拌齒成對并呈螺旋形排列,充種室下方的柔性同步帶和攪拌器轉軸平行傾斜安裝,柔性同步帶外表面的帶槽為斜槽,排種器工作時攪拌齒末端運動軌跡和帶槽長邊方向一致,使種子流動時其形狀排列趨于一致,且種子流動軌跡沿帶槽長邊方向,增加充種效果,充種后由清種刷刷除多余種子,并在護種器保護下運至排種口投種。本發明解決了流動性差、不易播種的禾本科牧草種子的機械化播種問題,適用于禾本科或豆科牧草的機械化播種。
文檔編號A01C7/20GK102415238SQ201110289119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6日
發明者張淑敏, 楊松 申請人:中國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