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豆丹育種新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昆蟲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豆丹育種新方法。
背景技術: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lker)是鱗翅目天蛾科豆天蛾屬昆蟲,分布于河北、 河南、山東、安微、江蘇、湖北、四川、陜西等省。豆天蛾一生包括卵、幼蟲、蛹、成蟲4個蟲態。 豆丹是對豆天蛾幼蟲的俗稱,幼蟲期共有五齡,以老熟幼蟲的形式越冬,俗稱入蟄豆丹。豆丹是大豆作物的主要害蟲,也能危害綠豆、豇豆等。豆丹取食大豆葉片,可將葉片吃成缺刻, 發蟲多時,能將豆株吃成光稈。一只豆丹能吃光2 3株豆葉。由于豆丹營養成分豐富,我國不少地區有食用豆丹的習慣。尤其是江蘇省灌云縣, 據考已經有300多年食用豆丹的歷史,開發出了上百種以豆丹為主料的菜肴,以及罐頭、速凍豆丹等各種深加工產品。同時,灌云縣已經發展成了全國最大的豆丹集散地,收購來自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甚至東北等地的豆丹,銷售給周邊的縣市。據了解,連云港市灌云縣現在從事豆丹營銷的經紀人有400多人,年成交量8000噸,年銷售效益達1. 8億元,使 1萬多名婦女實現了季節性就業。據有關部門統計,2005年灌云縣豆丹年成交量8000噸, 全縣依靠豆丹相關產業效益達到1. 8億元。2007年丹7月初剛上市的時候每斤價格高達三百元,八月底、九月初達到高峰期,即使此時也要七、八元錢一斤。目前,針對春季新鮮豆丹的市場空缺,豆丹的人工大棚養殖已初具規模,面積達1000多畝。采用的是溫室棚育種, 大田種植大豆并罩網養殖的方式,流程為(1)市場上選購入蟄豆丹作為豆丹種,埋入日光溫室或弓棚土中育種;( 來年春季豆天蛾成蟲飛出后,自行交配、產卵、孵化,將1-2齡幼蟲連同豆葉摘取,放養至事先種有大豆的養殖田;或捕捉交配后的雌蛾放入罩有防蟲網的養殖田中;(4)捕獲適齡豆丹上市銷售。這個過程的育種工作,除了大棚的溫度比室外溫度略高,有效積溫提前到達外,化蛹、羽化、交配、產卵、孵化等都是自然發生,幾乎沒有人工干預,故存在著豆丹種蟲保管死亡率高、化蛹率低、羽化交配率低、產卵量少、孵化率低、病害嚴重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豆丹育種新方法,通過對豆丹育種全過程進行人工干預,具有豆丹種蟲保管死亡率低、化蛹率高、羽化交配率高、產卵量多、孵化率高、病害少等優點,并且方便集中管理,有利于豆丹養殖規模的擴大,有利于豆丹產量和養殖效益的提高。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豆丹育種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選種選擇飽滿、健壯、無傷痕的入蟄豆丹作為豆丹種蟲。(2)保種保種室內搭育種架,將豆丹種薄薄地攤放在塑料周轉箱中,上覆沙土, 然后將塑料箱放于保種架上。或直接將豆丹種薄薄地攤放在保種架上并覆蓋沙土。維持室溫 0-10°C,濕度 70% -90%。(3)暖種于2-8月份,將保種室的豆丹種分批依次移至暖種室內逐漸升溫,達到合適溫度后保持平溫促其化蛹及羽化。(4)晾蛾捉對羽化的豆天蛾翅膀展開后,用熒光燈引誘其飛到紗網或秸稈做成的簾子上。每小時檢查一次,將交配的豆天蛾輕輕捉到交配筐中,轉移至交配室。(5)交配拆對在交配室交配后將雌雄蛾輕輕拆開。必要的話,雄蛾可以在降溫保護下,進行二次交配。(6)目檢產卵鏡檢拆對后的雌蛾目視檢查節間膜,銷毀有渣點的為帶毒蛾。目檢合格的雌蛾直接放入牛皮紙信封中進行產卵,或放四周有框的塑料薄膜上產卵。產卵后的雌蛾逐只用檢種針從節背血管處,挑取一團腹內脂肪組織,放于載玻片上的氫氧化鈉液滴中研磨后,高倍顯微鏡下檢查,如發現病毒包涵體顆粒,則連同其所產的卵一起銷毀。(7)卵面消毒脫膠合格的卵放入溶液中迅速揉搓,脫去卵體表面的膠質,撈出后用18°C清水漂洗兩遍,同時漂去上浮的蛾毛及不良卵。然后用消毒溶液消毒,放入18°C清水中漂洗至無藥物為止。放入竹筐中晾干,接著毛巾吸干后,放入背陰處晾干。(8)孵化及放養30CmX20Cm木框,底部蒙上紗布,然后兩兩用鉸鏈相連,做成育種盒。消毒并脫膠后的豆丹卵放于育種盒中孵化,溫度15_30°C,相對濕度75%-90%。用柳枝、艾蒿或柏枝引集剛孵化的豆丹幼蟲,于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直接放養至植物葉上。室外氣溫較低或下雨時,也可以室內或大棚土坑內人工飼喂至二齡眠起后再放養。本發明的優點1.豆丹室內保種死亡率低。2.人工程序升溫進行暖種,豆丹化蛹率高、羽化交配率高、產卵量多、孵化率高。3.分批暖種,控制豆丹產品分批上市,有利于市場價格的穩定,確保養殖戶的收益。4.通過目檢、鏡檢、卵面消毒三個步驟,基本排除了幼蟲養殖期間病害的發生。5.除大豆葉外,選用槐樹葉、葛藤葉作為豆丹養殖的飼料,植株高,葉量大。以上措施,能夠顯著提高豆丹養殖的畝產量,有利于擴大豆丹的養殖規模。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豆丹育種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選種選擇飽滿、健壯、無傷痕的入蟄豆丹作為豆丹種蟲。(2)保種保種室內搭育種架,將豆丹種薄薄地攤放在塑料周轉箱中,上覆 10-15cm沙土,然后將塑料箱放于保種架上。或直接將豆丹種薄薄地攤放在保種架上并覆蓋 10-15cm 沙土。維持室溫 0-10°C,濕度 70% -90%。(3)暖種于2-8月份,將保種室的豆丹種分批依次移至暖種室內逐漸升溫,每日溫度上升1_2°C,升至15-30°C后保持平溫促其化蛹及羽化。(4)晾蛾捉對羽化的豆天蛾翅膀展開后,用黑光燈或紫光燈引誘其飛到豎直懸掛的紗網或秸稈做成的簾子上。每小時檢查一次,將交配的豆天蛾輕輕捉到交配筐中,轉移至交配室。(5)交配拆對交配室溫度15_30°C,通風,黑暗。交配8-20小時后將雌雄蛾輕輕拆開。必要的話,雄蛾可以在10士 1°C降溫保護,以進行二次交配。(6)目檢產卵鏡檢拆對后的雌蛾目視檢查2-6節間膜,銷毀有渣點的為帶毒蛾。 目檢合格的雌蛾直接放入牛皮紙信封中進行產卵,或剪去約2/3的翅及3對胸足的跗節,放四周有框的塑料薄膜上產卵。產卵后的雌蛾逐只用檢種針從2-4節背血管處,挑取一團腹內脂肪組織,放于載玻片上的氫氧化鈉液滴中研磨后,高倍顯微鏡下檢查,如發現病毒包涵體顆粒,則連同其所產的卵一起銷毀。(7)卵面消毒脫膠合格的卵放入-10%的苛性鈉或0. 1% -2. 0%的碳酸鈉溶液中迅速揉搓1-10分鐘,脫去卵體表面的膠質,撈出后用15-30°c清水漂洗兩遍,同時漂去上浮的蛾毛及不良卵。然后用濃度為1-10%的甲醛溶液消毒10-30分鐘,放入15-30°C清水中漂洗至無藥物為止。放入竹筐中晾干,接著毛巾吸干后,放入背陰處晾干。(8)孵化及放養30cmX 20cm木框,底部蒙上紗布,然后兩兩用鉸鏈相連,做成育種盒。消毒并脫膠后的豆丹卵放于育種盒中孵化,溫度15-30士 1°C,相對濕度75% -90%。 用柳枝、艾蒿或柏枝引集剛孵化的豆丹幼蟲,于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直接放養至大豆葉、槐樹葉或葛藤葉上。室外氣溫較低或下雨時,也可以室內或大棚土坑內人工飼喂至二齡眠起后再放養。下面簡單介紹下豆天蛾的生長周期、特點等情況,以便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該技術方案。豆天蛾一生包括卵、幼蟲、蛹、成蟲4個形態。1.成蟲體長40-45毫米,身體和翅黃褐色,多絨毛。頭胸部背中線暗褐色,腹部各節背面后緣有棕黑色橫紋。前翅狹長,前緣近中央有較大的半圓暗褐色,基部上方有赭褐斑,后角附近黃褐色。2.卵近圓球形,直徑2-3毫米。初產時淺綠色,漸變黃白色,孵化前顏色變深。3.幼蟲體為圓筒形,腹部由10節組成。氣孔在前8節上都有。腹足4對,生在 3-6節上。第八腹節上有一尾角,長度因齡期而不同。豆丹幼蟲共5齡。齡期的識別可以頭部形狀與尾角特征來進行。1齡與5齡頭呈圓形,而5齡頭寬比1齡大9倍左右。2、3、4齡頭呈三角形,頭頂尖,但寬度不同,3齡與4齡尾角形狀不同,4齡的尾角稍彎。具體如下1齡,為尾角黑褐色,長約2毫米,呈斜直行,體長;2齡,尾角淡褐色,長約3毫米,成斜直行;3齡,尾角淡黃褐色,長約4毫米,呈斜直行;4齡,尾角淡黃綠色,長約 6毫米,基部粗,端部稍向下彎曲;5齡,頭綠色,身體黃綠色,密生黃色小顆粒,從腹部第1節起,身體兩側有7對黃白色斜紋,尾角黃綠色,長約6毫米,尾角基部粗,端部向下彎曲,1-5 齡平均體長分別為1厘米、1.4厘米、2.0厘米、3. 6厘米、6. 8厘米。4.蛹體長40-50毫米,紡錘形,紅褐色。第5-7肢節氣門前各有一橫紋溝。臀棘三角形,表面有許多顆粒突起,末端不分叉。下面以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技術方案的實施。實施例一選擇飽滿、健壯、無傷痕的入蟄豆丹作為豆丹種蟲。保種室內搭育種架,將豆丹種薄薄地攤放在塑料周轉箱中,上覆IOcm沙土,然后將塑料箱放于保種架上。維持室溫0°C, 濕度70%。于2月份,轉移一批豆丹種至暖種室內逐漸升溫,每日溫度上升1°C,升至15°C 后保持平溫促其化蛹及羽化。羽化的豆天蛾翅膀展開后,用黑光燈引誘其飛到豎直懸掛的紗網上。每小時檢查一次,將交配的豆天蛾輕輕捉到交配筐中,轉移至交配室。交配室溫度 15°C,通風,黑暗。交配8小時后將雌雄蛾輕輕拆開。拆對后的雌蛾目視檢查2節間膜,銷毀有渣點的帶毒蛾。目檢合格的雌蛾直接放入牛皮紙信封中進行產卵。產卵后的雌蛾逐只用檢種針從2節背血管處,挑取一團腹內脂肪組織,放于載玻片上的氫氧化鈉液滴中研磨后,高倍顯微鏡下檢查,銷毀帶有病毒包涵體顆粒的雌蛾及其所產的卵。合格的卵放入的苛性鈉溶液中迅速揉搓3分鐘,脫去卵體表面的膠質,撈出后用15°C清水漂洗兩遍,同時漂去上浮的蛾毛及不良卵。然后用濃度為3%的甲醛溶液消毒10分鐘,放入15°C清水中漂洗至無藥物為止。放入竹筐中晾干,接著毛巾吸干后,放入背陰處晾干。消毒并脫膠后的豆丹卵放于育種盒中孵化,溫度15°C,相對濕度75%。用艾蒿引集剛孵化的豆丹幼蟲,于上午 10點前,放養至大豆葉上,繼續取食生長。實施例二 選擇飽滿、健壯、無傷痕的入蟄豆丹作為豆丹種蟲。保種室內搭育種架,將將豆丹種薄薄地攤放在保種架上并覆蓋IOcm沙土。維持室溫5°C,濕度80%。于4月份,轉移一批豆丹種至暖種室內逐漸升溫,每日溫度上升2°C,升至25°C后保持平溫促其化蛹及羽化。 羽化的豆天蛾翅膀展開后,用紫光燈引誘其飛到豎直懸掛的秸稈做成的簾子上。每小時檢查一次,將交配的豆天蛾輕輕捉到交配筐中,轉移至交配室。交配室溫度25°C,通風,黑暗。 交配10小時后將雌雄蛾輕輕拆開。雄蛾在10°C降溫保護,并用于二次交配。拆對后的雌蛾目視檢查4節間膜,銷毀有渣點的帶毒蛾。目檢合格的雌蛾剪去約2/3的翅及3對胸足的跗節,放四周有框的塑料薄膜上產卵。產卵后的雌蛾逐只用檢種針從3節背血管處,挑取一團腹內脂肪組織,放于載玻片上的氫氧化鈉液滴中研磨后,高倍顯微鏡下檢查,銷毀帶有病毒包涵體顆粒的雌蛾及其所產的卵。合格的卵放入0. 5%的碳酸鈉溶液中迅速揉搓3 分鐘,脫去卵體表面的膠質,撈出后用25°C清水漂洗兩遍,同時漂去上浮的蛾毛及不良卵。 然后用濃度為3%的甲醛溶液消毒25分鐘,放入25°C清水中漂洗至無藥物為止。放入竹筐中晾干,接著毛巾吸干后,放入背陰處晾干。消毒并脫膠后的豆丹卵放于育種盒中孵化,溫度25°C,相對濕度80%。用柏枝引集剛孵化的豆丹幼蟲,在室內或大棚土坑內用葛藤葉人工飼喂至二齡眠起后,于下午4點后,直接放養至葛藤葉上繼續取食生長。實施例三選擇飽滿、健壯、無傷痕的入蟄豆丹作為豆丹種蟲。保種室內搭育種架,將豆丹種薄薄地攤放在塑料周轉箱中,上覆15cm沙土,然后將塑料箱放于保種架上。維持室溫10°C, 濕度90%。于8月份,轉移一批豆丹種至暖種室內逐漸升溫,每日溫度上升2°C,升至30°C 后保持平溫促其化蛹及羽化。羽化的豆天蛾翅膀展開后,用黑光燈或紫光燈引誘其飛到豎直懸掛的紗網或秸稈做成的簾子上。每小時檢查一次,將交配的豆天蛾輕輕捉到交配筐中, 轉移至交配室。交配室溫度30°C,通風,黑暗。交配20小時后將雌雄蛾輕輕拆開。拆對后的雌蛾目視檢查6節間膜,銷毀有渣點的帶毒蛾。目檢合格的雌蛾直接放入牛皮紙信封中進行產卵。產卵后的雌蛾逐只用檢種針從4節背血管處,挑取一團腹內脂肪組織,放于載玻片上的氫氧化鈉液滴中研磨后,高倍顯微鏡下檢查,銷毀帶有病毒包涵體顆粒的雌蛾及其所產的卵。合格的卵放入的苛性鈉或0. 5%的碳酸鈉溶液中迅速揉搓3分鐘,脫去卵體表面的膠質,撈出后用30°C清水漂洗兩遍,同時漂去上浮的蛾毛及不良卵。然后用濃度為3%的甲醛溶液消毒30分鐘,放入30°C清水中漂洗至無藥物為止。放入竹筐中晾干,接著毛巾吸干后,放入背陰處晾干。消毒并脫膠后的豆丹卵放于育種盒中孵化,溫度30°C,相對濕度90%。用柳枝引集剛孵化的豆丹幼蟲,在大棚土坑內用大豆葉人工飼喂至二齡眠起后,于下午4點后,放養至大豆葉上繼續取食生長。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豆丹育種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選種選擇飽滿、健壯、無傷痕的入蟄豆丹作為豆丹種蟲。(2)保種保種室內搭育種架,將豆丹種薄薄地攤放在塑料周轉箱中,上覆沙土,然后將塑料箱放于保種架上。或直接將豆丹種薄薄地攤放在保種架上并覆蓋沙土。維持室溫 0-10 °C,濕度 70% -90%。(3)暖種于2-8月份,將保種室的豆丹種分批依次移至暖種室內逐漸升溫,達到合適溫度后保持平溫促其化蛹及羽化。(4)晾蛾捉對羽化的豆天蛾翅膀展開后,用熒光燈引誘其飛到紗網或秸稈做成的簾子上。每小時檢查一次,將交配的豆天蛾輕輕捉到交配筐中,轉移至交配室。(5)交配拆對在交配室交配后將雌雄蛾輕輕拆開。必要的話,雄蛾可以在降溫保護下,進行二次交配(6)目檢產卵鏡檢拆對后的雌蛾目視檢查節間膜,銷毀有渣點的為帶毒蛾。目檢合格的雌蛾直接放入牛皮紙信封中進行產卵,或放四周有框的塑料薄膜上產卵。產卵后的雌蛾逐只用檢種針從節背血管處,挑取一團腹內脂肪組織,放于載玻片上的氫氧化鈉液滴中研磨后,高倍顯微鏡下檢查,如發現病毒包涵體顆粒,則連同其所產的卵一起銷毀。(7)卵面消毒脫膠合格的卵放入溶液中迅速揉搓,脫去卵體表面的膠質,撈出后用 18°C清水漂洗兩遍,同時漂去上浮的蛾毛及不良卵。然后用消毒溶液消毒,放入18°C清水中漂洗至無藥物為止。放入竹筐中晾干,接著毛巾吸干后,放入背陰處晾干。(8)孵化及放養30cmX20cm木框,底部蒙上紗布,然后兩兩用鉸鏈相連,做成育種盒。 消毒并脫膠后的豆丹卵放于育種盒中孵化,溫度15-30°C,相對濕度75% _90%。用柳枝、艾蒿或柏枝引集剛孵化的豆丹幼蟲,于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直接放養至植物葉上。室外氣溫較低或下雨時,也可以室內或大棚土坑內人工飼喂至二齡眠起后再放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豆丹育種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O)中,將豆丹種薄薄地攤放在塑料周轉箱中,上覆10cm-15cm沙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豆丹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將保種室的豆丹種分批依次移至暖種室內逐漸升溫,每日溫度上升1_2°C,升至15-30°C后保持平溫促其化蛹及羽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豆丹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熒光燈為黑光燈或紫光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豆丹高產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交配室條件為溫度15-30°C,通風,黑暗,交配時間為8-20小時。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豆丹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目測檢查的是雌蛾2-6節間膜有無渣點。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豆丹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目檢合格的雌蛾直接放入牛皮紙信封中進行產卵,或剪去約2/3的翅及3對胸足的跗節,放四周有框的塑料薄膜上產卵。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豆丹育種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挑取的腹內脂肪組織為產卵后的雌蛾用檢種針從2-4節背血管處取得,放于載玻片上的氫氧化鈉液滴中研磨后,高倍顯微鏡下檢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豆丹育種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7)中,消毒所用溶液為3%的甲醛溶液消毒,時間為10-30分鐘。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豆丹育種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8)中,豆丹生長飼喂的植物葉為槐樹葉或葛藤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豆丹育種新方法,包括(1)選種;(2)保種;(3)暖種;(4)晾蛾捉對;(5)交配拆對;(6)目檢產卵鏡檢;(7)卵面消毒脫膠;(8)孵化及放養;本發明的優點1.豆丹室內保種死亡率低;2.人工程序升溫進行暖種,豆丹化蛹率高、羽化交配率高、產卵量多、孵化率高;3.分批暖種,控制豆丹產品分批上市,有利于市場價格的穩定,確保養殖戶的收益。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2499181SQ201110317840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明者吳勝軍, 夏振強 申請人:淮海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