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法種植方法

文檔序號:134449閱讀:463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法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藥用植物栽培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七葉一枝花為百合科植物,其藥用部位為干燥根莖,商品名為重樓,又名阜休、 草河車。為201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品種,臨床常用品種,有2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是著名的“神農四寶”(頭頂一顆珠、七葉一枝花、文王一支筆、江邊一碗水)品種之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的功效。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咽喉腫痛、扁桃體炎、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癰腫疔瘡、跌損傷,毒蛇咬傷等病癥。據《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皂休主驚癇,搖頭弄舌,熱氣在腹中,癲疾,癰瘡,陰蝕,下三蟲,去蛇毒”。有俗謗云“七葉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癰疽如遇著,一似手拈拿”,這是對它貼切的寫照。野生七葉一枝花適宜生長在海拔700-1100米地帶的山谷、溪澗邊及闊葉林下陰濕地,喜涼爽、陰濕、水分適度的環境,既怕干旱又怕積水;生長到可入藥需要3-5年,采收塊莖入藥。由于目前的野生資源枯竭,且藥用部位生長周期長,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于是有了人工栽培技術。現有的人工栽培技術中,多注重育種技術的研發,現在通常采用塊莖繁殖技術。現有的人工栽培技術的種植規模小,且尚未形成規范化的種植,成本高產量低,質量不穩定, 難以達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尤其在近年來,以天然資源為原料的藥物在疾病預防、治療和保健中愈來愈受到重視,集綠色、安全、預防、保健、治療于一體的中藥產業正在成為世界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高度重視中藥產業發展,積極推進中藥現代化和產業化,中藥產業必將成為21 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因此,兼有經濟植物和生態植物的兩重特的性七葉一枝花,其種植和加工對各種化學污染又有嚴格要求,是很好的環保型產業,發展該產業不僅可以創造社會經濟效益,還可以帶來生態環境效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現有七葉一枝花的人工培植技術種植規模小、成本高產量低、質量不穩定的問題,提出一種質量較為穩定且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產量得到有效提高的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
上述的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包括育種、栽培、田間管理、采收和清理田園,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育種
采用塊莖繁育,于10-11月上旬選取已栽培3-5年的健壯、無病蟲害、完整無損的植株, 采挖后,置溫度5-20°C、相對濕度60-80%的環境處按砂、土比例3:1儲存;種植前切下至少
4保證有一個芽頭的塊莖4cm左右作種,切好后在切口處蘸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稀釋約 800倍液消毒,并在切口處涂抹草木灰,攤涼6-8小時使切口處干燥,備用; 第二,栽培
a、選地
土質條件選擇日照較短的背蔭緩坡地或平地和質地疏松、保水性、排水良好的弱酸性至中性的肥沃腐殖土地,要求PH值在5. 5-7. 0之間、有機質> 1. 0%以上,耕作層在40cm左右,土壤環境質量必須符合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一級或二級標準;
基地空氣環境空氣無污染,符合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二級或以上標準,即大氣質量指數II為0.6 1.0之間;
水質條件有可供灌溉的水源及設施,水質無污染,灌溉水質達到國家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二級或二級標準以上;
其它條件要求在種植地周圍IOkm以內無產生污染的工礦企業,無“三廢”污染,無垃圾場;
b、整地
在選好的上述土地翻挖前,選擇晴天,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稀釋800倍液噴霧土表,進行土壤消毒,然后按每畝地施腐熟的慪肥1500kg,,作為泡松土地、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提高氮、磷、鉀等營氧元素含量的底肥,反復翻挖表土層,將土壤深翻20-25cm;栽種前每畝施入腐熟土雜肥或腐熟廄堆肥3000kg,即總肥量的70-80%須在移植前施入土中,然后再淺耕,耙碎,整平作畦,畦寬1. 2-1. 5m,畦面呈龜背形,四周開好30cm深的排水溝;
所施腐熟的慪肥是以小麥秸桿為主料摻人1/10的廄肥噴水堆放發酵3個月以上; C、栽培
于10-11月中、下旬將備好的種子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15-20cm,穴深5-7cm,將芽頭向上,1穴1塊放入,栽后覆蓋土雜肥和細土,如遇天旱要澆一次透水;次年2-3月即可出苗。 第三,田間管理
a、補苗
出苗10-15天后應及時對出苗情況進行檢查補缺;
b、中耕除草
春、夏、秋季每月一次,冬季二月一次,做到勤鋤、淺鋤,避免傷根,影響生長;平時畦面蓋草保濕;5月下旬到6月上旬,及時排水防澇; C、追肥
后期的追肥量占總肥量的20-30%,在每年苗出土后追施腐熟廄肥、腐熟人糞水或餅肥 1次,不用或少用化肥,禁用化學硝態氮肥;
d、管水
畦面及土層保持濕潤,遇旱季及時澆水,平時間隔噴水,雨季及時疏溝排水,以防田間積水;
e、除花
在5-6月份花薹時,除留種外,及時剪除全部花薹;
f、培土6月上旬重施追肥,每畝用腐熟農家肥2000千克,加普鈣20-30千克,追于根部后結合清溝大培土,培上的土必須松散,保持墑面、溝底無積水; g、遮蔭
全生育期透光度40-50%,出苗、移栽后,采取搭棚遮蔭措施,遮蔭高2米以上; 第四,采收
種植3年后可采收根莖人藥;于10-11月上旬,地上植株枯萎時,選擇在晴天采挖,先割除莖葉,然后用鋤頭從側面開挖,挖出塊莖,保持塊莖完整,抖落泥土,裝入清潔、無毒、無病蟲的竹筐或塑料筐內,有芽的根莖留作種,其余的根莖用于加工入藥; 第五,清理田園
將采挖后地塊所殘留的七葉一枝花非藥用部分及雜草待集中堆放,集中運輸出種植地外焚燒、挖坑深埋或經腐熟達標后作基肥。所述的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中所述種植方法還包括有病蟲害防治 ,其中蟲害防治,地表以上蟲害防治按每畝地安裝1臺太陽能殺蟲燈;地表以下蟲害防治采用植物殺蟲藥澤漆粉碎成l-2mm的粗粉后,按每平方米20g均勻撒于地表;病害防治采用與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栽培前土地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消毒,及時間除病苗并注意降溫、通風和防澇;上述的病蟲害禁止噴施各類農藥。
所述的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中所述搭棚遮蔭措施采用遮陽網。所述搭棚遮蔭措施為在每畦兩側排水溝約1/3處按株距40cm栽培藤本作物,利用其莖蔓棚架遮蔭; 所述藤本作物為絲瓜,栽培絲瓜時,需要及時摘除花蕾;所述藤本作物為天花粉。所述的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中所述加工入藥的根莖洗凈泥土,撈出曬干或烘干,即成為藥材產品。有益效果
采用本方法能夠實現七葉一枝花的規劃法種植,而且生長周期短,采挖根莖可再次留種和入藥。由于主要采用廄肥、人糞水或餅肥并禁止使用農藥,入藥根莖符合《中國藥典》 2010年版一部“重樓”項下的各項規定,且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均低于標準規定。 該規范化種植,使得成本得以降低,產量可提高30%以上,并且入藥質量得到保障。并因其種植和加工對各種化學污染又有嚴格要求,在創造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帶來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包括育種、栽培、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 采收加工和清理田園,具體內容如下
一、育種
采用塊莖繁育,于10-11月上旬選取已栽培3-5年的健壯、無病蟲害、完整無損的植株, 采挖后,置溫度5-20°C、相對濕度60-80%的環境處按砂、土比例3:1儲存;種植前切下至少保證有一個芽頭的塊莖4cm左右作種,切好后在切口處蘸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稀釋約 800倍液消毒,并在切口處涂抹草木灰,攤涼6-8小時使切口處干燥,備用。二、栽培 1、選地土質條件要求選擇日照較短的背蔭緩坡地或平地和質地疏松、保水性、排水良好的弱酸性至中性的肥沃腐殖土地,要求PH值在5. 5-7. 0之間、有機質> 1. 0%以上,耕作層在 40cm左右,土壤環境質量必須符合《國家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 19%) —級或二級標準;
基地空氣環境要求空氣無污染,符合《大氣環境質量要求》(GB3095 1996) —級或級二標準,即大氣質量指數II為0. 6-1. 0之間;
水質條件要求有可供灌溉的水源及設施,水質無污染,灌溉水質達到國家《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GB3095 1985) ;二級或二級標準以上;
其它條件要求在種植地周圍IOkm以內無產生污染的工礦企業,無“三廢”污染,無垃圾場。2、整地
在選好的上述土地翻挖前,選擇晴天,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稀釋800倍液噴霧土表,進行土壤消毒,然后按每畝地施腐熟的慪肥(以小麥秸桿為主料摻人1/10的廄肥,噴水堆放發酵3個月以上)1500kg,作為泡松土地、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提高氮、磷、鉀等營氧元素含量的底肥,反復翻挖表土層,將土壤深翻20-25cm ;栽種前每畝施入腐熟土雜肥或腐熟廄堆肥3000kg,使所用基肥占總肥量的70-80%,即總肥量的70-80%須在移植前施入土中,然后再淺耕,耙碎,整平作畦,畦寬1. 2-1. 5m左右,畦面呈龜背形,四周開好30cm深的排水溝。上述所施腐熟的慪肥是以小麥秸桿為主料摻人1/10的廄肥再噴水堆放發酵3個月以上制得。3、栽培
于10-11月中、下旬將備好的種子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15-20cm,穴深5-7cm,將芽頭向上,1穴1塊放入,栽后覆蓋土雜肥和細土,如遇天旱要澆一次透水。次年2-3月即可出苗。三、田間管理
1、補苗
出苗10-15天后應及時對出苗情況進行檢查補缺。2、中耕除草
七葉一枝花要求土壤疏松。地上部分長勢較弱,要特別注意松土除草,春、夏、秋季每月一次,冬季二月一次,做到勤鋤、淺鋤,避免傷根,影響生長。平時畦面蓋草保濕。5月下旬到 6月上旬,暴雨多,土壤易板結,要及時排水、防澇。3、追肥
后期的追肥量占總肥量的20-30%,在每年苗出土后追施腐熟廄肥、腐熟人糞水或餅肥 1次,不用或少用化肥,禁用化學硝態氮肥。 4、管水
七葉一枝花喜陰濕環境,畦面及土層要保持濕潤,遇旱季要及時澆水,平時間隔噴水, 雨季要及時疏溝排水,以防田間積水,誘發病害。5、除花
為減少養分消耗,使養分集中供應地下塊莖生長,在5-6月份花薹時,除留種外,應及時剪除全部花薹,以提高產量。
6、培土
七葉一枝花通常有上面開花、下面塊莖就膨大的生長規律,一般6月中、下旬到8月膨長最快。必須在6月上旬重施追肥,每畝用腐熟農家肥2000千克,加普鈣20-30千克,追于根部后結合清溝大培土,培上的土必須松散,保持墑面、溝底無積水。 7、遮蔭
七葉一枝花喜蔭蔽、怕強光,全生育期均以透光度40-50%為好。因此出苗、移栽后,采取搭棚遮蔭措施遮蔭高應在2米以上,可采用遮陽網或在每畦兩側排水溝約1/3處按株距 40cm栽培絲瓜、天花粉等藤本作物,利用其莖蔓棚架遮蔭。當栽培絲瓜遮陰時,需要及時摘除花蕾。四、病蟲害防治
1、蟲害防治地表以上蟲害防治按每畝地安裝1臺太陽能殺蟲燈,地表以下蟲害防治采用植物殺蟲藥澤漆(貓兒眼睛草)粉碎成l-2mm的粗粉后,按每平方米20g均勻撒于地表; 可有效防止蟲害。2、病害防治主要宜發生莖腐病。此病多在苗床期發生,高溫多雨大田期危害更為嚴重。首先在莖基部產生黃褐色病斑,病斑擴大后,葉尖失水下垂,嚴重時莖基濕腐倒苗。 防治措施①與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②栽培前土地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消毒; ③及時間除病苗;④注意降溫、通風和防澇。
禁止噴施各類農藥。 五、采收加工
以根莖種植的3年后可采收根莖人藥。于10-11月上旬,地上植株枯萎時,選擇在晴天采挖。其塊莖大多生長在表土層,容易采挖,但要注意保持塊莖完整。先割除莖葉,然后用鋤頭從側面開挖,挖出塊莖,抖落泥土,裝入清潔、無毒、無病蟲的竹筐或塑料筐內,有芽的根莖留作種,其余的根莖用于加工入藥。加工入藥的根莖洗凈泥土,撈出曬干或烘干,即成為藥材產品,并對該產品進行質量檢驗,使其符合《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重樓”項下的各項規定,且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均低于標準規定。六、清理田園
將采挖后地塊所殘留的七葉一枝花非藥用部分及雜草待集中堆放,集中運輸出種植地外焚燒、挖坑深埋或經腐熟達標后作基肥。采用本方法能夠實現七葉一枝花的規劃法種植,而且生長周期短,采挖根莖可再次留種和入藥。由于主要采用腐熟慪肥、廄肥、人糞水或餅肥并禁止使用農藥,入藥根莖符合《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重樓”項下的各項規定,且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均低于標準規定。該規范化種植,使得成本得以降低,產量可提高30%以上,并且入藥質量得到保障。并因其種植和加工對各種化學污染又有嚴格要求,在創造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帶來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非因此局限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為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8
權利要求
1. 一種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包括育種、栽培、田間管理、采收和清理田園,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育種采用塊莖繁育,于10-11月上旬選取已栽培3-5年的健壯、無病蟲害、完整無損的植株, 采挖后,置溫度5-20°C、相對濕度60-80%的環境處按砂、土比例3:1儲存;種植前切下至少保證有一個芽頭的塊莖4cm左右作種,切好后在切口處蘸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稀釋約 800倍液消毒,并在切口處涂抹草木灰,攤涼6-8小時使切口處干燥,備用; 第二,栽培a、選地土質條件選擇日照較短的背蔭緩坡地或平地和質地疏松、保水性、排水良好的弱酸性至中性的肥沃腐殖土地,要求PH值在5. 5-7. 0之間、有機質> 1. 0%以上,耕作層在40cm左右,土壤環境質量必須符合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一級或二級標準;基地空氣環境空氣無污染,符合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二級或以上標準,即大氣質量指數II為0. 6-1.0之間;水質條件有可供灌溉的水源及設施,水質無污染,灌溉水質達到國家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二級或二級標準以上;其它條件要求在種植地周圍IOkm以內無產生污染的工礦企業,無“三廢”污染,無垃圾場;b、整地在選好的上述土地翻挖前,選擇晴天,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稀釋800倍液噴霧土表,進行土壤消毒,然后按每畝地施腐熟的慪肥1500kg,作為泡松土地、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提高氮、磷、鉀等營氧元素含量的底肥,反復翻挖表土層,將土壤深翻20-25cm ;栽種前每畝施入腐熟土雜肥或腐熟廄堆肥3000kg,即總肥量的70-80%須在移植前施入土中,然后再淺耕,耙碎,整平作畦,畦寬1. 2-1. 5m,畦面呈龜背形,四周開好30cm深的排水溝;所施腐熟的慪肥是以小麥秸桿為主料摻入十分之一的廄肥噴水堆放發酵3個月以上; C、栽培于10-11月中、下旬將備好的種子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15-20cm,穴深5-7cm,將芽頭向上,1穴1塊放入,栽后覆蓋土雜肥和細土,如遇天旱要澆一次透水;次年2-3月即可出苗;第三,田間管理a、補苗出苗10-15天后應及時對出苗情況進行檢查補缺;b、中耕除草春、夏、秋季每月一次,冬季二月一次,做到勤鋤、淺鋤,避免傷根,影響生長;平時畦面蓋草保濕;5月下旬到6月上旬,及時排水防澇; C、追肥后期的追肥量占總肥量的20-30%,在每年苗出土后追施腐熟廄肥、腐熟人糞水或餅肥 1次,不用或少用化肥,禁用化學硝態氮肥; d、管水畦面及土層保持濕潤,遇旱季及時澆水,平時間隔噴水,雨季及時疏溝排水,以防田間積水;e、除花在5-6月份花薹時,除留種外,及時剪除全部花薹;f、培土6月上旬重施追肥,每畝用腐熟農家肥2000千克,加普鈣20-30千克,追于根部后結合清溝大培土,培上的土必須松散,保持墑面、溝底無積水;g、遮蔭全生育期透光度40-50 %,出苗、移栽后,采取搭棚遮蔭措施,遮蔭高2米以上;第四,采收種植3年后可采收根莖入藥;于10-11月上旬,地上植株枯萎時,選擇在晴天采挖,先割除莖葉,然后用鋤頭從側面開挖,挖出塊莖,保持塊莖完整,抖落泥土,裝入清潔、無毒、無病蟲的竹筐或塑料筐內,有芽的根莖留作種,其余的根莖用于加工入藥;第五,清理田園將采挖后地塊所殘留的七葉一枝花非藥用部分及雜草待集中堆放,集中運輸出種植地外焚燒、挖坑深埋或經腐熟達標后作基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方法還包括有病蟲害防治,其中蟲害防治,地表以上蟲害防治按每畝地安裝1臺太陽能殺蟲燈;地表以下蟲害防治采用植物殺蟲藥澤漆粉碎成l_2mm的粗粉后,按每平方米20g均勻撒于地表;病害防治采用與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栽培前土地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消毒,及時間除病苗并注意降溫、通風和防澇;上述的病蟲害禁止噴施各類農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棚遮蔭措施采用遮陽網。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棚遮蔭措施為在每畦兩側排水溝約1/3處按株距40cm栽培藤本作物,利用其莖蔓棚架遮蔭。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藤本作物為絲瓜,栽培絲瓜時,需要及時摘除花蕾。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藤本作物為天花粉。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入藥的根莖洗凈泥土,撈出曬干或烘干,即成為藥材產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方法,該方法包括育種、栽培、田間管理、采收和清理田園等步驟。采用本方法能夠實現七葉一枝花的規范化種植,而且生長周期短、產量可提高30%以上;由于主要采用腐熟漚肥、腐熟廄肥、腐熟人糞水或餅肥并禁止使用農藥,入藥根莖符合《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重樓”項下的各項規定,且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均低于標準規定;成本得以降低,并且入藥質量得到保障。并因其種植和加工對各種化學污染又有嚴格要求,在創造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帶來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文檔編號A01M1/00GK102498895SQ201110352150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9日
發明者劉炫新, 唐祖德, 楊靈岐 申請人:湖北清大中藥飲片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