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操縱式綠籬修剪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操縱式綠籬修剪機(Heckenschere)。
背景技術:
手操縱式綠籬修剪機為安全起見以兩手使用。為此對于兩手操作設置有后把手, 其帶有用于驅動馬達的運行切換桿(Betriebsschalthebel);和前把手,其帶有安全切換桿(Sicherheitsschalthebel)。在為電驅動馬達時,只有當利用一只手操縱前把手的安全切換桿且同時利用另一只手操縱后把手的運行切換桿時,該驅動馬達才可運行。對于一定的使用情況,固定預設地布置兩個把手和所屬的切換桿是不適宜的, 因為例如在頭頂之上工作(tJberkopfarbeiten)時,一方面為了操縱運行切換桿且另一方面為了操縱安全切換桿,必須將綠籬修剪機保持在非人機工程學的位置中。為了在該方面擴大綠籬修剪機的應用范圍,已知這樣的實施方案,即,在其中,后把手的手柄部件以相對于手柄罩殼可繞手柄部件的縱軸線旋轉的形式支承,且可借助于卡鎖元件 (Verriegelungselement)卡鎖在其旋轉位置中。使用者可通過釋放(Entriegelung)卡鎖元件將手柄部件以及安置在此處的運行切換桿帶到所期待的旋轉位置中且卡鎖在該處,對于相應的情況,這導致在操縱綠籬修剪機時人機工程學的改進。在上文已知的結構形式中設置有與手柄罩殼固定連接且穿過的支承管,手柄部件連同運行切換桿以可旋轉的形式支承在該支承管上。通過在其兩個端部處與手柄罩殼相連接的支承管,實現堅固且有承載能力的結構。然而支承管需要顯著的結構空間。此外由于為了較好的可握性,可旋轉的手柄部件在其橫截面方面不允許設計成任意大,在支承管和可旋轉的手柄部件之間僅存在少量位置以用于附加的、布置在手柄部件中的構件。已提及的結構空間情況還由此而惡化(verscharfen),g卩,一定的綠籬修剪機裝備有所謂的手柄延長部。在此,在手柄罩殼的后端部處布置有附加的安全切換桿,對于兩手操縱,可利用該安全切換桿作為前把手的安全切換桿的備選。這在頭頂之上工作時尤其適宜。 該附加的后安全切換桿的傳遞元件必須穿引通過可旋轉的手柄部件。同樣的情況也適用于可能存在的電源線(Netzkabel)。在上文描述的結構形式中,電源線和同樣已提及的后安全切換桿的傳遞元件穿引通過支承管。附加地,在運行切換桿和切換單元之間還可建立有效連接。切換單元用作實現一定的切換邏輯,只有當除了運行切換桿之外,兩個安全切換桿中的一個也被操縱時,該切換邏輯才允許電驅動馬達啟動。同理(Sinngemafi)在內燃機作為驅動馬達的情況下同樣也適用。根據背景技術,設置滑動元件以用于在運行切換桿和切換單元之間的有效連接,該滑動元件以在縱軸線方向上滑動的形式支承在支承管上且通過壓入運行切換桿而線性移位。該滑動元件的線性移位運動經過合適的傳遞元件傳遞到切換單元上。從前述看法中獲知,在上文已知的實施方案中,結構空間非常窄且實際上不再保留間隙以用于附加的構件。尤其地,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處不可布置鎖止桿(Sperrhebel) 以用于阻擋(blockieren)運行切換桿,因為這種鎖止桿可與中央支承管相沖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如此改進這類型的綠籬修剪機,S卩,在簡單的設計構造中實現附加的結構空間以尤其用于附加的構件。該目的通過根據本發明的這樣的手操縱式綠籬修剪機解決,即,該手操縱式綠籬修剪機帶有驅動馬達,該綠籬修剪機包括帶有后把手的手柄罩殼,其中,后把手的手柄部件可繞其縱軸線旋轉且可借助于卡鎖元件卡鎖在其旋轉位置中,其中,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處布置有用于驅動馬達的運行切換桿,其中,運行切換桿借助于滑動元件和傳遞元件對切換單元產生作用以用于驅動馬達的轉速設定,其中,滑動元件在卡鎖元件處以在縱軸線的方向上滑動的形式引導。。根據本發明設置成負責將對運行切換桿的操縱轉換成線性操縱運動以用于切換單元(Schalteinheit)的滑動元件,不是如在背景技術中通常的那樣在支承管上引導, 而是直接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的卡鎖元件處以在縱軸線方向上滑動的形式引導。因此, 滑動元件直接在卡鎖元件處滑動引導使已知的支承管的支承功能可取消。在優選的改進方案中可完全取消支承管,其中,可旋轉的手柄部件以其前端部和其后端部直接可旋轉地支承在手柄罩殼處。通過取消根據背景技術的支承管實現顯著的附加結構空間。在優選的改進方案中,這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處尤其在該手柄部件的與運行切換桿相對的側邊上允許對運行切換桿產生作用的鎖止桿(Sperrhebel)的組件,由此實現附加的安全方面 (Sicherheitsaspekt)。此外,容易地實現,在手柄罩殼的后端部處布置附加的第二安全切換桿以用于在手柄加長時兩手操作綠籬修剪機,其中,尤其為鮑登線形式的相關聯的傳遞元件穿引通過可旋轉的手柄部件。所有這些構件都可容易地布置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中或穿引通過手柄部件。盡管如此,可旋轉的手柄部件可實施成細長的以用于較好的可握性。在優選的實施形式中,滑動元件以抗扭,然而可線性移位的形式在卡鎖元件中引導,且可共同與卡鎖元件和可旋轉的把手一起旋轉,其中,尤其由線材形成的傳遞元件以可旋轉的形式支承在滑動元件處。在卡鎖元件中的滑動元件可一起旋轉的設計允許純粹的(sauber)、無歪斜(verkantungsfrei)的線性引導。通過將傳遞元件可旋轉地支承在滑動元件處,可靠防止了傳遞元件一起轉動。可旋轉的手柄部件可帶到任意轉角位置中, 而不會在此由傳遞元件妨礙。滑動元件設計為線材給滑動元件在彎曲方向和同樣在扭轉方向上帶來一定的剛度。可取消附加的引導。同樣可靠防止了在手柄部件旋轉運動時無意地扭轉(Aufdrehen)傳遞元件。此外適宜的是,傳遞元件至少近似在手柄部件的縱軸線中作用在滑動元件處且支承在該處。由此排除在手柄部件的旋轉運動和傳遞元件的設定位置之間出現干涉。更確切的說,旋轉運動和設定位置(Mellposition)可靠地彼此脫耦 (entkoppeln)0在適宜的改進方案中,用于可旋轉的手柄部件的卡鎖元件實施為在縱軸線方向上可操縱的卡鎖滑塊。通過該卡鎖滑塊線性的且軸向平行于可旋轉手柄部件的縱軸線的操縱方向,同樣避免或排除了該卡鎖滑塊的移位運動干涉到與運行切換桿相關聯的傳遞元件的設定位置,且確保移位運動和設定位置的脫耦。適宜地,在手柄部件的前端部或后端部和手柄罩殼相關聯的自由端部之間借助于環繞的槽和彈簧實現將手柄部件可旋轉地支承在手柄罩殼處。由此形成精確且節省空間的
4旋轉支承,該旋轉支承只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的周緣區域中起作用且不需要徑向朝內的結構空間。以不受限制的方式提供可旋轉的手柄部件的內部結構體積以用于不同構件的布置或穿引。運行切換桿優選實施為以可擺動的形式支承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處的擺桿,且借助于鉸接臂對滑動元件產生作用。可擺動的支承允許靈敏、無卡住的操縱,而鉸接臂用于將擺動運動準確轉換成滑動元件的線性滑動運動。鎖止桿適宜地實施為以擺動形式支承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處的擺桿,且借助于橫穿過可旋轉手柄部件而伸出的鎖止臂對運行切換桿產生作用。以高運行可靠性實現運動學和結構上簡化的布置。驅動馬達可為內燃機且尤其為電驅動馬達。在此,特別體現出本發明的優點,因為可穿引大量電線和傳遞元件通過可旋轉的手柄部件以用于電流供給和電控制。根據本發明的設計方案在此提供充分的結構空間,而可旋轉的手柄部件不必配備有過大的橫截面。
接下來借助圖紙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其中圖ι以透視總覽圖(tibersichtsdarstellung)顯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的綠籬修剪
機;圖2顯示了根據圖1的綠籬修剪機的手柄罩殼的分解圖,其帶有綠籬修剪機所應用的構件的細節;圖3顯示了根據圖2的在已安裝狀態下的組件的縱剖面圖;圖4顯示了根據圖3的在靜止位置中的組件的放大細節圖;圖5顯示了根據圖4的帶有壓入的鎖止桿和壓入的運行切換桿的組件;圖6顯示了根據前面附圖的帶有以預緊方式掛住的螺旋扭力彈簧的鎖止桿的細節圖;以及圖7顯示了根據圖6的在裝配狀態下帶有掛住在手柄部件中的螺旋扭力彈簧的鎖止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以透視圖顯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的綠籬修剪機,其帶有此處未進一步示出的電驅動馬達1。為了提供電能或電源電壓給電驅動馬達1,設置有電源線20。然而也可在綠籬修剪機中或在其處設置蓄電池以用于給電驅動馬達供應能量,其中,則可取消電源線20。 驅動馬達1也可尤其為單缸的二沖程或四沖程內燃機。與通常的結構形式相符,綠籬修剪機具有切割組(khneidgarnitur) 19,該切割組 19在繪制的圖示中以保護件遮蓋。緊鄰切割組19聯接有用于容納驅動馬達1的罩殼以及向后聯接有手柄罩殼2。在手柄罩殼2和切割組19之間布置有馬鐙形的前把手18。此外, 手柄罩殼2還具有后把手3。后把手3包括手柄部件4,相對于固定不動且與馬達罩殼構造成一體的手柄罩殼2,該手柄部件4以可繞縱軸線5旋轉的形式支承。縱軸線5至少近似平行于整個綠籬修剪機的縱軸線或平行于該綠籬修剪機的切割組19。手柄罩殼2實施成開環的形式,且具有兩個面向彼此的自由端部21,22。在自由端部21,22之間存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其中,手柄部件4以其前端部11在形成前分離接
5合部(TrennfUge)23的情況下接臨到手柄罩殼2的前自由端部21處,且以其后端部12在形成后分離接合部M的情況下接臨到手柄罩殼2的后自由端部22處。在取消根據背景技術的通常的支承管的情況下,手柄部件4,以在下文繼續進一步說明的方式,以可繞縱軸線 5旋轉的形式在兩個分離接合部23,24的區域中借助于其兩個端部11,12直接支承在手柄罩殼2的自由端部21,22處。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處布置有運行切換桿7以用于驅動馬達1的轉速設定。轉速設定在這里通常表示為根據選擇或者以簡單的形式實現接通/斷開,然而或者相應于所述優選的實施例,在馬達停止狀態(電驅動馬達斷開)和全負荷(電驅動馬達獲得全電壓)之間可利用任意的中間步驟(例如借助于電位計控制)設置轉速-或功率控制。在提及的轉速設定的情況下,轉速調節器也為可能的,其中,在0和最大-或運行轉速之間借助于運行切換桿7預設或調整驅動馬達1的轉速。同理,在驅動馬達1設計為內燃機時同樣也適用。那么在此,運行切換桿7對汽化器作用或對該汽化器的節流閥產生作用或者對內燃機的電控制器或電子控制器產生作用。此外,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處,關于縱軸線5在與運行切換桿7相對的側邊上布置有對運行切換桿7產生作用的鎖止桿13。鎖止桿13如此實施,即,運行切換桿7僅在鎖止桿13已壓入時才可壓入,且由此才可接通電驅動馬達1。此外,在可旋轉的把手4處布置有卡鎖元件6,借助于該卡鎖元件6,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可卡鎖在所選擇的相對于手柄罩殼2的旋轉位置中。在解除卡鎖元件6之后,手柄部件4可繞其縱軸線5旋轉,其中,卡鎖元件6、運行切換桿7以及鎖止桿13與手柄部件4 一起共同轉動。在手柄部件4或卡鎖元件6已卡鎖狀態下,鎖止桿13和運行切換桿7為可操縱的,而其在釋放狀態下被阻擋或者置于不起作用的。卡鎖元件6可為旋鈕、擺桿等,且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實施為至少近似在縱軸線5的方向上或者軸向地平行于縱軸線5相應于雙向箭頭55可操縱的或者線性可移位的卡鎖滑塊(Verriegelungsschieber)。對此的細節在下文繼續進一步說明。如此設計所示的綠籬修剪機以用于兩手操作,S卩,只有在其由使用者的兩只手同時抓住且操作時,其才可運行。為此,由一只手握住手柄部件4,且在此操縱鎖止桿13以及運行切換桿7。使用者利用另一只手握住前把手18且在此操縱在圖3中示出的安全切換桿 37,該安全切換桿37在被握住⑴mgreifen)時相應于根據圖3的圖示在箭頭38的方向上被壓向前把手18。附加于前把手18還可選地在手柄罩殼2的后端部15處布置有所謂的手柄延長部,其帶有另一安全切換桿16。使用者可以其第二只手在手柄罩殼2的后端部15區域中握住手柄罩殼2而非前把手18,且在此操縱作為前安全切換桿37 (圖3)的備選的后安全切換桿16。圖2以在手柄罩殼2的區域中的分解圖顯示了根據圖1的綠籬修剪機。手柄罩殼 2,與可相對于其旋轉的手柄部件4 一樣,建立成由注模塑料制成的半殼體(Halbschale)的形式,其中在此,為更好的視線起見,相應地僅示出一個半殼體。在手柄罩殼2中布置有切換單元10,該切換單元10通過相應的切換邏輯確保只有當在使用運行切換桿7的情況下同時也操縱或者前安全切換桿37 (圖3)或者后安全切換桿16時,電驅動馬達1 (圖1)才啟動。與此相應地,設置從運行切換桿7、從后安全切換桿16以及從前安全切換桿37(圖3)至切換單元10的有效連接。為此,在細節上布置有從后安全切換桿16至切換單元10的傳遞元件17,該傳遞元件17在所示實施例中實施為鮑登線(Bowdenzug),且由后安全切換桿 16起穿過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引導至切換單元10。只要在后安全切換桿16的區域中布置有由其操縱的電開關,則傳遞元件17也可實施為電線,該電線以相同的方式被引導穿過手柄部件4。為更好的視野起見,實際存在的從前安全切換桿379圖3)至切換單元10的傳遞元件未示出。為了在運行切換桿7和切換單元10之間的有效連接,設置有鉸接臂25、滑動元件 8以及傳遞元件9,其中,傳遞元件9在所示實施例中實施為多次彎曲的線材,然而也可為鮑登線等。傳遞元件9具有彎曲的自由端部34,借助于該端部34,傳遞元件9在已安裝狀態下鉤入到切換單元10中。相對地,傳遞元件9設有已粗化(aufdicken)、已壓縮(stauchen) 的端部33,借助于該端部33,傳遞元件9掛入到滑動元件8的容納部32中。鉸接臂25由軸銷(Achszapfen) 42與兩個成型在該處的臂而形成,其中,在兩個臂的與軸銷42相對的端部處分別構造有叉形部43。與此對應地,滑動元件8具有兩個保持銷 44,鉸接臂25的兩個叉形部43在已安裝狀態下扣鎖到該保持銷44上。鉸接臂25的軸銷 42在已安裝狀態下以可擺動的形式支承在運行切換桿7的內部。實施為卡鎖滑塊的卡鎖元件6具有兩個側向相對的操縱突出部27。與此對應地, 在手柄罩殼2的側面中設置有開口 35,操縱突出部27在安裝狀態下穿過該開口 35向外突出,而卡鎖元件6的基體以滑動形式支承在手柄罩殼2的內部空間中。相應于根據圖1的圖示,兩個向外突出的操縱突出部27由使用者握住,且由此引起卡鎖元件6的線性操縱。在卡鎖元件6處,在其面向電驅動馬達1 (圖1)的前側上成型有止動凸起57,而與此對應地,在手柄罩殼2中設置有多個止動開口 58。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已卡鎖的狀態下,止動凸起57接合到止動開口 58中的一個,由此,手柄部件4相對于手柄罩殼2的旋轉位置固定。在卡鎖元件6拉回的狀態下,止動凸起57從止動開口 58中拉出,使得手柄部件 4可相對于手柄罩殼2繞縱軸線5 (圖1)自由旋轉。此外,卡鎖元件6具有兩個鎖止面36,與鎖止面36對應地,在運行切換桿7處成型有兩個鎖止面30。由此,可以在下文繼續描述的方式引起對運行切換桿7的阻擋。在卡鎖元件6中,在中心還成形有滑動容納部觀,在安裝狀態下,滑動元件8位于該滑動容納部 28中,其中,滑動元件8在滑動容納部觀中則可以滑動支承的形式相對于卡鎖元件6在縱軸線5方向上移位。運行切換桿7可為滑動開關等且在所示實施中實施為擺桿。為此,運行切換桿7 設有支承孔四,而在空心的手柄部件4的內部空間中形成支承銷31,該支承銷31在安裝狀態下接合到運行切換桿7的支承孔四中。同理,同樣也適用于鎖止桿13。該鎖止桿13也可為滑動開關等且在所示實施例中實施為以可擺動方式支承的擺桿。為此,在鎖止桿13中成型有支承孔47,為此,對應地在手柄部件4的內部空間中設置有與其一體成型的支承銷48。在安裝狀態下,支承銷48穿過鎖止桿13的支承孔47,且由此使鎖止桿13相對于手柄部件4的擺動運動成為可能。為了以預緊的方式對鎖止桿13進行重置,設置有螺旋扭力彈簧沈,該螺旋扭力彈簧沈的功能在下文繼續借助于圖6和7進一步說明。此外,鎖止臂14 一體化成型在鎖止桿13處,該鎖止臂 14的功能在下文繼續借助于圖4和5進一步說明。
圖3以縱剖面圖顯示了根據圖2的已安裝組件。可看出傳遞元件17以帶有在軸向上固定的套和可在其中軸向運動的心線(Seele)的鮑登線的形式穿引通過后把手3 且尤其通過可相對于手柄罩殼2旋轉的手柄部件4,而不與手柄部件4處于固定連接下,該傳遞元件17從布置在手柄罩殼2的后端部15處的安全切換桿16引導至切換單元10。這可意味著在鮑登線的套和手柄部件4之間不存在旋轉連接,其中,手柄部件4可繞鮑登線的套旋轉。然而,鮑登線的套也可抗扭地與手柄部件4相連接,且與此共同形成結構單元, 該結構單元可繞鮑登線的心線旋轉。然而由于傳遞元件17至少近似與縱軸線5 (圖1)或與手柄部件4的旋轉軸線同軸,且此外由于傳遞元件17具有補償的(ausgleichend)柔性 (Nachgiebiegkeit),手柄部件4的旋轉運動無論如何不會由傳遞元件17妨礙。反過來說, 手柄部件4的旋轉設定對傳遞元件17或該傳遞元件17的切換狀態同樣沒有影響。同理, 同樣也適用于電源線20,其中,為更好的視野起見,電源線20從后端部15穿過手柄部件4 引導至切換單元10的區段未示出。運行切換桿7以其支承孔四(圖2)支承在支承銷31上,而徑向相對的鎖止桿13 以其支承孔47 (圖幻支承在支承銷48上。鎖止桿13的鎖止臂14從鎖止桿13開始橫穿過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的內部空間伸出,且接合到運行切換桿7的U形橫截面中。在此為更好的視野起見,根據圖2的卡鎖元件6在圖3中僅示意性地示出為以虛線表示的矩形為形式的阻擋元件。滑動元件8以滑動形式支承在卡鎖元件6中,更確切的說支承在根據圖2的該卡鎖元件6的滑動容納部觀中。掛入在滑動元件8中的傳遞元件9 在其相對的端部處接合到切換單元10中。最后,鉸接臂25還支承在運行切換桿7的內部空間中且以上文的方式與滑動元件8相連接。由此建立在運行切換桿7經過鉸接臂25、滑動元件8和傳遞元件9到切換單元10上的有效連接。為了將電驅動馬達1置入準備運行狀態中,使用者必須利用一只手或使前安全切換桿37在箭頭38的方向上運動,或使后安全切換桿16在箭頭39的方向上運動。在后一種情況下,后安全切換桿16在此在箭頭39方向上的擺動運動借助于傳遞元件17傳遞到切換單元10上。接下來借助圖紙4和5進一步說明將運行切換桿7的擺動運動傳遞到切換單元上。圖4顯示了根據圖3的組件在運行切換桿7和鎖止桿13的區域中的放大細節圖。 運行切換桿7和鎖止桿13以靜止位置顯示,相應地,電驅動馬達1(圖1)為切斷的。在該位置中,鎖止桿13的鎖止臂14幾乎垂直于縱軸線5通過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如此伸入到運行切換桿7的U形橫截面中,即,不可壓入切換桿7。借助于鉸接臂25在運行切換桿7和滑動元件8之間建立運動學上唯一的連接,由此,滑動元件8位于前方的靜止位置中。傳遞元件9也位于前方的靜止位置中,相應地,切換單元10處于其起切斷電驅動馬達(圖1)作用的布置(Konfiguration)中。此外還可看出運行切換桿7的鎖止面30。只要卡鎖元件6 (圖1,幻被帶入到其后方的、釋放的位置中以用于手柄部件4的旋轉調整,卡鎖元件6的鎖止面36(圖2)則正好在運行切換桿7的鎖止面30之上,使得該運行切換桿7不可被操縱。只有當卡鎖元件6 被帶到已卡鎖的前方位置中,在運行切換桿7的鎖止面30和卡鎖元件6 (圖2、的鎖止面36 之間才不再存在重疊,使得運行切換桿7可相應于圖5被壓入。由此確保綠籬修剪機僅在手柄部件4相對于手柄罩殼2已卡鎖狀態下而不是在釋放狀態下可運行。
根據圖4的放大圖還顯示了手柄部件4在手柄罩殼2處的支承設計方案。為此, 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在其前端部11處設置有環形環繞的彈簧41,該彈簧41接合到在固定的手柄罩殼2的前自由端部21處的同樣環形環繞的槽40中。由此在手柄部件4和手柄罩殼2之間產生軸向上形狀配合的固定連接,然而該連接借助于彈簧41在槽40中的旋轉滑動運動允許手柄部件4繞其縱軸線相對于固定的手柄罩殼2旋轉運動。在手柄部件4的后端部12和手柄罩殼2 (圖1)的后自由端部22的區域中的、在手柄部件4和手柄罩殼2之間的連接或支承以相同的形式設計。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和手柄罩殼2之間不存在其它支承元件。尤其不設置根據背景技術常用的、引導穿過手柄部件4的支承管。盡管如此,在本發明范圍內,作為本文所示的槽-彈簧-系統的替代,另外形式的支承,尤其滑動軸承形式的支承也為適宜的,其中,在任何情況下可在分離接合部23,24(圖1)的區域中設置手柄部件4在手柄罩殼2處的直接支承。綜觀圖2和4可獲知利用其粗化的端部33掛入到滑動元件8的容納部32中的傳遞元件9雖然建立兩個構件之間的軸向上起作用的牽拉連接(Zugverbindimg),然而盡管如此允許傳遞元件9相對于滑動元件8自由相對旋轉運動。此外,滑動元件8雖然在縱軸線5的方向上以滑動形式支承在卡鎖元件6中,然而以抗扭的形式相對于其支承。在手柄部件4繞其縱軸線5旋轉運動時,除了卡鎖元件6,滑動元件8也一起旋轉。但是,通過傳遞元件9以上文描述的方式松動地掛入到滑動元件8中,該旋轉運動不傳遞到傳遞元件 9上。此外可看出傳遞元件9至少在其與滑動元件8的連接點方面至少近似且優選準確地位于縱軸線5上。總的來說由此確保手柄部件4相對于手柄罩殼2的旋轉運動和傳遞元件9以及切換單元10的開關位置不取決于彼此,且由此完全脫耦。此外,由于卡鎖元件 6可相應于根據圖1的雙向箭頭55軸向平行于手柄部件4的縱軸線5移位,在卡鎖元件6 的切換位置和功能單元的切換位置之間同樣存在這種脫耦,該功能單元包括運行切換桿7、 鉸接臂25、滑動元件8、傳遞元件9以及切換單元10。圖5顯示了根據圖4的組件,在該組件中,壓入運行切換桿4和鎖止桿13以用于接通電驅動馬達1 (圖1)。為此,首先將鎖止桿13相應于箭頭45壓入,其結果是鎖止桿13 的鎖止臂14朝前擺動。由此,鎖止臂14不再阻擋運行切換桿7,使得運行切換桿7可相應于箭頭46壓入。運行切換桿7在箭頭46方向上的擺動運動如此地借助于鉸接臂25傳遞到滑動元件8上,S卩,滑動元件8從根據圖4的靜止位置開始相應于箭頭56在卡鎖元件6 (圖 2)的滑動容納部觀中以線性且軸向平行于手柄部件4的縱軸線5的方式朝后移位。滑動元件8的該移位運動經過在滑動元件8 (圖2、中的容納部32的未進一步表示的棱邊傳遞到傳遞元件9(圖2、的粗化端部33上,使得同樣在箭頭56的方向上朝后拉動傳遞元件9, 且由此借助于彎曲的自由端部34(圖2)將相應的切換信息傳遞到切換單元10上。只要也同時或者壓入前安全切換桿37或者備選地壓入后安全切換桿16 (圖3),且將相應的切換信息傳遞到切換單元10的切換邏輯上,則電驅動馬達1(圖1)啟動且使綠籬修剪機(圖1) 的切割組運行。傳遞元件9以其粗化端部33掛入到滑動元件8 (圖幻的容納部32中還如此設計, 艮口,雖然從滑動元件8到傳遞元件9上的牽拉傳遞發生在箭頭56的方向上,然而不發生在反方向上。在反方向上,在滑動元件8和傳遞元件9之間存在軸向間隙,以為了避免在一定切換狀態下的夾緊。
圖6顯示了根據圖2的鎖止桿13和螺旋扭力彈簧沈在安裝狀態下的透視的細節圖。為此,鎖止桿13設有鉤狀部49、凸起50以及突出部51,而支承孔47構造成一體成型的圓柱套的形式。螺旋扭力彈簧26的孔眼環繞支承孔47的套布置,其中,在此處較長的第一邊腿52以預緊的形式位于鉤狀部49之下。螺旋扭力彈簧沈在此處較短的第二邊腿53 同樣以預緊的形式貼靠在凸起50處,且由突出部51確保其免于滑脫。由此由鎖止桿13和螺旋扭力彈簧26形成結構單元,該結構單元可以上文提及的預緊預安裝且可作為分離的組件操作。上文提及的根據圖6的組件在安裝時相應于根據圖7的圖示插上到手柄部件4的支承銷48上。然后,螺旋扭力彈簧沈的第二邊腿53才克服其預緊力從鎖止桿13的凸起 50(圖6)升起,且被夾在手柄部件4的貼靠面M之后。確保了螺旋扭力彈簧沈在安裝和在拆卸鎖止桿13時都不可遺失。在根據圖7的安裝狀態下,鎖止桿13借助于處于預緊下的螺旋扭力彈簧26被壓到其根據圖4的外靜止位置中。從根據圖7的圖示中還可得出,在手柄部件4在此處后面的端部處成型有防護凸起(Sicherimgsnase) 59。該防護凸起59用作使手柄部件4免于相對于手柄罩殼2(圖1) 過度旋轉的防護措施。通過防護凸起59與未示出的限動件的接觸,手柄部件4相對于手柄罩殼2(圖1)的可轉動性限制在總共小于360°。
權利要求
1.一種手操縱式綠籬修剪機,帶有驅動馬達(1),該綠籬修剪機包括帶有后把手(3)的手柄罩殼O),其中,所述后把手(3)的手柄部件(4)可繞其縱軸線(5)旋轉且可借助于卡鎖元件(6)卡鎖在其旋轉位置中,其中,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處布置有用于驅動馬達的運行切換桿(7),其中,所述運行切換桿(7)借助于滑動元件(8)和傳遞元件(9)對切換單元(10)產生作用以用于所述驅動馬達(1)的轉速設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元件(8)在所述卡鎖元件(6)處以在縱軸線(5)的方向上滑動的形式引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元件(8)以抗扭然而可線性移位的形式在所述卡鎖元件(6)中引導,且可共同與所述卡鎖元件(6)和所述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 一起旋轉,其中,所述傳遞元件(9)以可旋轉的形式支承在所述滑動元件(8) 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遞元件(9)由線材形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遞元件(9)至少近似在所述手柄部件的縱軸線(5)上作用在所述滑動元件(8)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鎖元件(6)實施為可在縱軸線(5)的方向上操縱的卡鎖滑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具有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且以其前端部(11)和其后端部(1 以可旋轉的形式直接支承在所述手柄罩殼( 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部(11)或所述后端部 (12)和所述手柄罩殼(2)的相關聯的自由端部(21,22)之間借助于槽(40)和彈簧(41)實現將所述手柄部件(4)可旋轉地支承在所述手柄罩殼( 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處布置有對所述運行切換桿(7)產生作用的鎖止桿(13)。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桿(1 布置在與所述運行切換桿(7)相對的側邊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桿實施為以可擺動的形式支承在可旋轉的所述手柄部件(4)處的擺桿且借助于橫穿過所述可旋轉的手柄部件而伸出的鎖止臂(14)對所述運行切換桿(7)產生作用。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罩殼O)的后端部 (15)處布置有安全切換桿(16)以用于兩手操作綠籬修剪機,其中,傳遞元件(17)穿引通過所述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遞元件(17)為鮑登線。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運行切換桿(7)實施為以可擺動的形式支承在可旋轉的所述手柄部件(4)處的擺桿,且借助于鉸接臂0 對所述滑動元件(8)產生作用。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籬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馬達(1)為電驅動馬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操縱式綠籬修剪機,其尤其帶有電驅動馬達。綠籬修剪機包括帶有后把手(3)的手柄罩殼(2),其中,后把手(3)的手柄部件(4)可繞其縱軸線旋轉,且可借助于卡鎖元件(6)卡鎖在其旋轉位置中。在可旋轉的手柄部件(4)處布置有用于驅動馬達的運行切換桿(7),其中,運行切換桿(7)借助于滑動元件(8)和傳遞元件(9)對切換單元(10)產生作用以用于驅動馬達(1)的轉速設定。滑動元件(8)在卡鎖元件(6)處以在縱軸線方向上滑動的形式引導。
文檔編號A01G3/053GK102523950SQ20111043711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5日
發明者D·克雷齊希 申請人:安德烈亞斯.斯蒂爾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