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盆栽桂花矮化方法
一種盆栽桂花矮化方法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花卉栽培方法領域,具體是一種盆栽桂花矮化方法。
技術背景
國際上發達國家,如英國、美國、日本對植物品種特別是園藝植物的研究已達到很高的程度,植物品種的無土化栽培和容器育苗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國內有許多花卉及一些觀賞植物已實現了容器栽培。桂花(Osmantus fragrans Lour.)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悠久,距今大約已有2500年的歷史,1987年,桂花被選入中國傳統的十大名花,其特點是樹姿優美,碧葉如云,四季常綠,芳香馥郁,在園林中廣泛應用。桂花研究起步較晚,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內,國外僅見于桂花香氣成分的鑒定和分析,而國內對桂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種資源調查分類與評價,以及繁育應用等方面,其栽培還局限于地栽模式,產品市場化開發程度低。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提高,作為家庭消費的盆栽觀賞苗木市場需求大,但目前基本無產品供應。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的限制,北方市場的桂花品種基本上沒有。國外雖以容器苗為主,但桂花品種很少,沒有桂花容器苗。而國內桂花以地栽苗為主, 管理粗放,且苗木質量不高,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盆栽消費,更難達到出口的要求。
因此研究盆栽桂花矮化技術,對推動國內園藝行業的整體生產經營水平,擴大桂花的應用范圍,擴展國內和國際消費市場具有深遠的意義。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盆栽桂花矮化方法,培育出枝條節間短,株型緊湊協調,開花密集的矮化桂花盆栽。
為此,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盆栽桂花矮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①、篩選分枝多節間密的桂花品種作為實施品種;
②、采用頂芽扦插的成苗作為培育小型化栽培的材料,種植在12cmX IOcm的營養缽內,抹去上盆后長出的第一個新芽,抑制頂端生長;
③、抹芽后噴施400ppm的多效唑,秋季上盆的桂花苗于次年3月中下旬噴施,春季上盆的桂花苗于5月上旬噴施,噴灑兩次,兩次噴施間隔7天,加強肥水管理促進分枝,當桂花再次發芽時即可同時長出3-5個芽;
④、一級分枝成熟后若有4個以上枝條的苗則剪去特強或特弱的枝條使基部枝條均衡生長,及時抹去一級分枝上抽出的二次嫩梢,增施肥料滿足營養需求,進一步促進多分枝,控水抑制節間過長;
⑤、經過2-3次摘心抹芽,當二級分枝基本成熟時盆栽小苗枝葉已相互交叉,需及時降低擺放密度,擺放密度以每平方米40-50盆;
⑥、在以后的各級分枝后抽新梢時,及時抹頂芽或修剪抑制高生長以促進多分枝;
⑦、當盆栽桂花枝葉再次交叉且根系已布滿容器時,將12cmX10cm的營養缽換成 IScmX 16cm的營養缽,并進一步擺稀,以利生長;
⑧、扦插苗上盆后的2-3年內每年春季萌芽前噴施400ppm的多效唑兩次,兩次噴施間隔7天,春夏季注意及時修剪長勢過強枝條,冬季重點修剪秋梢和內膛枝,直至達到理想的目標株型。
經過本發明多次抹芽和生長抑制劑的應用,實現有效控制桂花的高生長,促進多分枝。經過三年的促控栽培,培育出高30-40cm、冠幅35-50cm具有較高觀賞形態且能開花的桂花容器苗。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以銀桂品種群內的玉玲瓏、丹桂品種群內的堰虹桂作為盆栽桂花品種進行矮化處理,以常規栽培作為對照。
實施例1 培育玉玲瓏三年生小型化盆栽苗,實施時間2008-2011年,地點杭州臨安市,栽培條件基質栽培,噴灌設施澆水。
玉玲瓏頂芽穗條于2008年6月底扦插,2008年9月中旬上盆種植在12cmX IOcm 的營養缽內。
矮化組10月上旬抹去上盆后長出的第一個新芽,抹去新芽后一星期即有3-5個新芽萌發,當新梢基本成熟時,剪去特強或特弱的枝條留三枝粗細均勻高低一致的枝條作為主枝;次年3月上旬二次梢開始萌發,3月中旬抹去二次梢嫩芽,抹芽后噴施400ppm的多效唑兩次,兩次噴施隔7天,同時增施肥料滿足營養需求,進一步促進多分枝。3月下旬至4 月初桂花再次發芽同時長出5-8個芽,適當控水抑制節間過長。
4月下旬二級分枝基本成熟,5月初又發新芽及時抹去,中旬抽出三級分枝,經過三次摘心抹芽,當三級分枝基本成熟時盆栽小苗間枝葉已相互交叉,及時調整擺放密度 (以每平方米40-50盆為宜),避免枝葉郁閉保證了桂花蓬形的生長。
6月中旬雨季又發新芽及時抹去,下旬抽出四級分枝,7月后進入高溫四級分枝生長受阻無新芽發生。9月上旬又發新芽再次抹去,又抽五級分枝。
9月下旬、盆栽桂花枝葉再次交叉根系已布滿容器,10月上旬將桂花換入 IScmX 16cm的營養缽內,按每平方米20盆的密度擺放,冬季修剪過高秋梢和內膛枝、弱枝。
09年春季萌芽前噴施400ppm的多效唑兩次,兩次噴施隔7天,春夏季注意及時修剪長勢過強枝條,冬季修剪過高秋梢和內膛枝、弱枝。
2010年春季萌芽前噴施400ppm的多效唑兩次,每次噴施間隔7天,春夏季注意及時修剪長勢過強枝條,平均株高45cm,冠幅42cm。09年秋季開花。
對照組肥水管理與矮化組相同,不作任何附加措施,株高95cm,冠幅23cm。
經過矮化綜合處理,玉玲瓏矮化組苗株高是對照組的43. 69%,冠幅是對照組的 182. 61%,枝條節間短,株型緊湊協調,開花密集,是理想的桂花盆栽產品。
實施例2 培育堰虹桂三年生小型化盆栽苗,實施時間2008-2011年,地點杭州臨安市,栽培條件基質栽培,噴灌設施澆水。
堰虹桂頂芽穗條于2008年9月底扦插,2009年3月中旬上盆種植在12cmX IOcm 的營養缽內。
矮化組3月底抹去上盆后長出的第一個新芽,抹去新芽后一星期即有3-5個新芽萌發,當新梢基本成熟時,剪去特強或特弱的枝條留三枝粗細均勻高低一致的枝條作為主枝,4月下旬二次梢開始萌發,5月上旬抹去二次梢嫩芽,抹芽后噴施400ppm的多效唑兩次, 兩次噴施隔7天,同時增施肥料滿足營養需求,進一步促進多分枝。5月中旬桂花再次發芽同時長出5-8個芽;適當控水抑制節間過長。
經過兩次摘心抹芽,6月上旬二級分枝基本成熟時盆栽小苗間枝葉已相互交叉,及時調整擺放密度(以每平方米40-50盆為宜),避免枝葉郁閉保證了桂花蓬形的生長。
6月中旬雨季又發新芽及時抹去,下旬抽出三級分枝,7月后進入高溫三級分枝生長受阻無新芽發生。9月上旬又發新芽再次抹去,又抽四級分枝。
9月下旬、盆栽桂花枝葉再次交叉根系已布滿容器,10月上旬將桂花換入 IScmX 16cm的營養缽內,按每平方20盆的密度擺放,冬季修剪過高秋梢和內膛枝、弱枝。
2010年春季萌芽前噴施400ppm的多效唑兩次,每次噴施間隔7天,春夏季注意及時修剪長勢過強枝條,冬季修剪過高秋梢和內膛枝、弱枝。
2011年春季萌芽前噴施400ppm的多效唑兩次,兩次噴施隔7天,春夏季注意及時修剪長勢過強枝條,平均株高40cm,冠幅46cm,10月3日開花。
對照組肥水管理與矮化組相同,不作任何附加措施,株高95cm,冠幅25cm
經過矮化綜合處理,堰虹桂矮化組苗株高是對照組的42. 42%,冠幅是對照組的 184%,枝條節間短,株型緊湊協調,開花密集,是理想的桂花盆栽產品。
權利要求
1. 一種盆栽桂花矮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①、篩選分枝多、節間密的桂花品種作為實施品種;②、采用頂芽扦插的成苗作為培育小型化栽培的材料,種植在12cmXIOcm的營養缽內,抹去上盆后長出的第一個新芽,抑制頂端生長;③、抹芽后噴施400ppm的多效唑,秋季上盆的桂花苗于次年3月中下旬噴施,春季上盆的桂花苗于5月上旬噴施,噴灑兩次,兩次噴施間隔7天,加強肥水管理促進分枝,當桂花再次發芽時即可同時長出3-5個芽;④、一級分枝成熟后若有4個以上枝條的苗則剪去特強或特弱的枝條使基部枝條均衡生長,及時抹去一級分枝上抽出的二次嫩梢,增施肥料滿足營養需求,進一步促進多分枝, 控水抑制節間過長;⑤、經過2-3次摘心抹芽,當二級分枝基本成熟時盆栽小苗枝葉已相互交叉,需及時降低擺放密度,擺放密度以每平方米40-50盆;⑥、在以后的各級分枝后抽新梢時,及時抹頂芽或修剪抑制高生長以促進多分枝;⑦、當盆栽桂花枝葉再次交叉且根系已布滿容器時,將12cmXIOcm的營養缽換成 IScmX 16cm的營養缽,并進一步擺稀,以利生長;⑧、扦插苗上盆后的2-3年內每年春季萌芽前噴施400ppm的多效唑兩次,兩次噴施間隔7天,春夏季注意及時修剪長勢過強枝條,冬季重點修剪秋梢和內膛枝,直至達到理想的目標株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盆栽桂花矮化方法,本發明根據室內盆栽的特點需要,篩選分枝多節間密的桂花品種作為盆栽品種,通過抹芽修剪和生長抑制劑的應用,對桂花的生長勢、枝條發生率、枝條長度、植株形狀等實施有效的控制,抑制了頂端生長,促進了分枝萌發,控制了節間長度,經過合理的肥水管理,三年培育出高30-40cm、冠幅35-50cm開花的桂花容器苗,實現了盆栽桂花的矮化。
文檔編號A01G7/00GK102511326SQ20111044060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明者呂曉欽, 張炎良, 曹舒瑾 申請人:杭州市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