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川丹參的組織培養快繁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組織培養方法,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川丹參1號的組織培養快繁方法。
背景技術:
丹參(Salviamiltiorrhiza Bunge)為唇形科(Lamiaceae)鼠尾草屬(Salvia) 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根及根莖入藥,因其色紅且形狀似參而得名“丹參”,又稱赤參、木羊乳(《吳普本草》)、紫丹參(《現代實用中藥》)、紅根(《中國藥植志》)等。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為歷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中藥丹參的唯一來源。其性微寒、 味苦、無毒,歸心、肝二經,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清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癮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四川省中江縣是川產道地藥材——“川丹參”的主產區,其丹參種植歷史悠久,據中江現存最古老的縣志《康熙志》記載(成書于公元1715年),中江的藥材生產當時已初具規模。中江丹參品質極佳,以其根結實、色朱味濃、產量大、品質優而馳名中外,在國內外享有良好的聲譽,樹立起了 “中江丹參”的品牌。從現有混雜群體中經過多年的系統選育, 2011年性狀穩定一致、藥材產量高、品質優良、適合中江地區栽培的優質丹參新品種川丹參 1號⑶S-I通過了四川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近年來丹參的產業化、規模化進程加快,對優質種苗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川丹參的傳統無性根條繁殖,其繁殖系數較低,種苗帶病毒等問題日益嚴重,這已嚴重影響了丹參產業的快速發展,也限制了川丹參1號這一新品種的推廣。采用現代生物技術,對川丹參1 號進行組織培養與快繁,期望純化種性,提高產量,達到“穩定、安全、可控”,既可以滿足市場需要、增加農民的現金收入,又有利于出口創匯,具有較好的應用和推廣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川丹參1號育種長期采用根條繁殖、種苗帶病毒等問題提供一種川丹參1號組織培養快繁方法,該方法可以大量快速繁殖出生長速度快、品質優和染菌率低的丹參組培苗。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以嫩莖段為外植體的川丹參1號組織培養快繁方法,步驟如下1.選擇外植體選取川丹參1號帶頂芽和帶節的嫩莖段2 4cm為外植體;2.消毒處理將步驟1的嫩莖段經自來水沖洗、洗衣粉液清洗后,流水沖洗30min, 超凈工作臺上用無菌水沖洗1 3次,75%酒精浸泡30s,無菌水沖洗2 4次,再用0. 1 % HgCl2并滴加3-5滴吐溫-80消毒5-7min,然后用無菌水沖洗5次以上;3.誘導培養從消毒后的材料上切取0.5 1.5cm帶頂芽或帶節的丹參嫩莖段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上培養小苗;所用培養基為MS+0. 6mg/L6-BA+瓊脂+蔗糖,瓊脂濃度為 8. Og/L,蔗糖濃度為 30. Og/L ;用 lmol/L 的 HCl 或 NaOH 調節 pH 為 5. 8 6. 0 ;
4.增殖培養將誘導培養基上產生的無根小苗,剪成1 3個節的切斷轉接到繼代增殖培養基中培養,所用增殖培養基為2/3MS+0. 4mg/L6-BA+瓊脂+蔗糖,瓊脂濃度為 6. Og/L,蔗糖濃度為 27. Og/L ;用 lmol/L 的 HCl 或 NaOH 調節 pH 為 5. 8 6. 0 ;采用現代生物技術,對川丹參1號進行組織培養與快繁,期望純化種性,提高產量,達到“穩定、安全、可控”,既可以滿足市場需要、增加農民的現金收入,又有利于出口創匯,具有較好的應用和推廣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川丹參1號育種長期采用根條繁殖、種苗帶病毒等問題提供一種川丹參1號的組織培養快繁方法,該方法可以大量快速繁殖出生長速度快、品質優和染菌率低的丹參組培苗。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以嫩莖段為外植體的川丹參1號組織培養快繁方法,步驟如下1.選擇外植體選取川丹參1號帶頂芽和帶節的嫩莖段2 4cm為外植體;2.消毒處理將步驟1的嫩莖段經自來水沖洗、洗衣粉液清洗后,流水沖洗30min, 超凈工作臺上用無菌水沖洗1 3次,75%酒精浸泡30s,無菌水沖洗2 4次,再用0. 1 % HgCl2并滴加3-5滴吐溫-80消毒5-7min,然后用無菌水沖洗5次以上;3.誘導培養從消毒后的材料上切取0.5 1.5cm帶頂芽或帶節的丹參嫩莖段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上培養小苗;所用培養基為MS+0. 6mg/L6-BA+瓊脂+蔗糖,瓊脂濃度為 8. Og/L,蔗糖濃度為 30. Og/L ;用 lmol/L 的 HCl 或 NaOH 調節 pH 為 5. 8 6. 0 ;4.增殖培養將誘導培養基上產生的無根小苗,剪成1 3個節的切斷轉接到繼代增殖培養基中培養,所用增殖培養基為2/3MS+0. 4mg/L6-BA+瓊脂+蔗糖,瓊脂濃度為 6. 0g/L,蔗糖濃度為 27. 0g/L ;用 lmol/L 的 HCl 或 NaOH 調節 pH 為 5. 8 6. 0 ;5.生根培養將繼代增殖培養基中長3 6cm的無根苗轉接到生根培養基上,其余小芽繼續培養;所用生根培養基為1/2MS+0. 5mg/LIBA+0. 5mg/LNAA+瓊脂+蔗糖,瓊脂濃度為5. 0g/L,蔗糖濃度為25. 0g/L ;用lmol/L的HCl或NaOH調節pH為5. 8 6. 0 ;以上誘導、增殖和生根培養,培養溫度為22士 1°C,光照強度140001x 160001x, 光照時間不少于12h · Cf1 ;6.煉苗與移栽無根苗在生根培養基中培養,當根長到2 5cm時,拿到培養室外常溫下放置5 7天后打開瓶蓋煉苗3 5天;經消毒清洗后移植到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巖的混合基質中,并置于復有遮陽網的塑料拱棚中栽培至新芽伸長成活;所用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巖的混合基質配比為2 1 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的川丹參1號組織培養快繁方法,成果地將組織培養技術用于川丹參的快繁,并采用芽誘導和芽繼代增殖結合的培養方法,有效克服了丹參莖段組織的褐化,使褐化降低20%。本發明的川丹參1號組培快繁方法,具有芽誘導率高和移栽成活率高的優點,芽誘導率一般可以達到85%以上,移栽成活率一般可到達80%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充分公開本發明的川丹參1號組織培養快繁方法,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于2010年12月挑選川丹參1號根條進行扦插繁殖,待2011年春長出新芽后開展組織培養快繁工作,具體方法如下1.選擇外植體從川丹參1號植株上剪下帶頂芽和帶節的嫩莖段3cm為外植體。2.消毒處理材料經自來水沖洗,洗衣粉液清洗后,流水沖洗30min,超凈工作臺上用無菌水沖洗2次,75%酒精浸泡30s,無菌水沖洗3次,再用0. 1% HgCl2并滴加3滴吐溫-80消毒6min,然后用無菌水沖洗6次;3.誘導培養從消毒后的材料上用滅菌后的剪刀剪下1. Ocm帶頂芽或帶節的丹參嫩莖段接種到裝在廣口瓶中的誘導培養基上培養;4.增殖培養將誘導培養基上產生的無根小苗,剪成2個節的切斷轉接到裝在廣口瓶中的繼代增殖培養基中培養;5.生根培養將繼代增殖培養基中長5cm的無根苗轉接到裝在廣口瓶中的生根培養基上,其余小芽繼續培養;以上誘導、增殖和生根培養,培養溫度為23°C,光照強度150001X,光照時間為 12h · Cf1。6.煉苗與移栽無根苗在生根培養基中培養,當根長到如m時,拿到培養室外常溫下放置7天后打開瓶蓋煉苗4天,打開瓶蓋后用噴壺澆水每天早晚各一次;取出瓶苗,洗凈附著在根部的培養基,用0. 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lmin,移植到由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巖以2 1 1的比例混合的基質中,澆透水,置于覆有遮陽網的塑料拱棚中栽培;移植后環境溫度保持在15 20°C,濕度在80%,至新芽伸長成活。
權利要求
1.本發明采用的以嫩莖段為外植體的川丹參的組織培養快繁方法,步驟如下(1)、選擇外植體選取川丹參1號帶頂芽和帶節的嫩莖段2 4cm為外植體;(2)、消毒處理將步驟1的嫩莖段經自來水沖洗、洗衣粉液清洗后,流水沖洗30min,超凈工作臺上用無菌水沖洗1 3次,75%酒精浸泡30s,無菌水沖洗2 4次,再用0. HgCl2并滴加3-5滴吐溫-80消毒5-7min,然后用無菌水沖洗5次以上;(3)、誘導培養從消毒后的材料上切取0.5 1. 5cm帶頂芽或帶節的丹參嫩莖段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上培養小苗;所用培養基為MS+0. 6mg/L6-BA+瓊脂+蔗糖,瓊脂濃度為8. Og/ L,蔗糖濃度為30. Og/L ;用lmol/L的HCl或NaOH調節pH為5. 8 6. 0 ;(4)、增殖培養將誘導培養基上產生的無根小苗,剪成1 3個節的切斷轉接到繼代增殖培養基中培養,所用增殖培養基為2/3MS+0. 4mg/L6-BA+瓊脂+蔗糖,瓊脂濃度為6. Og/L, 蔗糖濃度為27. Og/L ;用lmol/L的HCl或NaOH調節pH為5. 8 6. 0 ;(5)、生根培養將繼代增殖培養基中長3 6cm的無根苗轉接到生根培養基上,其余小芽繼續培養;所用生根培養基為1/2MS+0. 5mg/LIBA+0. 5mg/LNAA+瓊脂+蔗糖,瓊脂濃度為5. 0g/L,蔗糖濃度為25. 0g/L ;用lmol/L的HCl或NaOH調節pH為5. 8 6. 0 ;以上誘導、增殖和生根培養,培養溫度為22士 1°C,光照強度140001x 160001x,光照時間不少于 12h · d-1 ;(6)、煉苗與移栽無根苗在生根培養基中培養,當根長到2 5cm時,拿到培養室外常溫下放置5 7天后打開瓶蓋煉苗3 5天;經消毒清洗后移植到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巖的混合基質中,并置于復有遮陽網的塑料拱棚中栽培至新芽伸長成活;所用腐殖土、蛭石和珍珠巖的混合基質配比為2 1 1。
全文摘要
本發明采用的以嫩莖段為外植體的川丹參的組織培養快繁方法,步驟如下選擇外植體;消毒處理;誘導培養;增殖培養;生根培養;煉苗與移栽。本發明川丹參的組織培養快繁方法,成果地將組織培養技術用于川丹參的快繁,并采用芽誘導和芽繼代增殖結合的培養方法,有效克服了丹參莖段組織的褐化,使褐化降低20%。本發明川丹參的組織培養快繁方法,具有芽誘導率高和移栽成活率高的優點,芽誘導率一般可以達到85%以上,移栽成活率一般可到達80%以上。
文檔編號A01H4/00GK102428875SQ201110449128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9日
發明者倪蘇, 周永紅, 張利, 楊瑞武, 王萌, 謝顯莉, 鄒章滿, 雷淑瓊 申請人:四川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