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收折的釣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與釣竿有關,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可收折的釣竿。
背景技術:
釣竿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延伸手的距離來增長釣距,可依照材質、結構、用途及走線方式的不同而區分成非常多種不同的釣竿,例如在材質方面可分為玻璃纖維釣竿及碳纖維釣竿,結構方面可分為抽拉式釣竿及插接式釣竿,用途方面可分為磯釣竿、磯投竿、遠投竿、 船竿及手竿,走線方式可分為外走線釣竿及內走線釣竿。然而,釣客必須先決定所欲釣的魚種及所欲采用的釣法,才能決定使用何種釣竿。單就結構方面來說,所謂的抽拉式釣竿是將竿體設計成可以伸縮而方便釣客攜帶,但是整體的結構強度欠佳,插接式釣竿則是由復數竿體插接而成,相較于抽拉式釣竿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不過會有攜帶不便的問題。由此可知,前述兩種釣竿并沒有辦法同時具備方便攜帶及良好結構強度的特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收折的釣竿,以克服公知技術中存在的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收折的釣竿,包含有一竿體;一卷線器,設于該竿體;以及至少一收折機構,設于該竿體,并具有一固定座、一樞轉座、一控制件,以及一彈性件,該固定座具有一第一勾部,該樞轉座樞轉地設于該固定座,該控制件可于一定位位置與一解除位置之間樞轉地設于該樞轉座且露出于該竿體的頂面,該控制件并具有一第二勾部,該控制件位于該定位位置時,該控制件的第二勾部勾卡于該固定座的第一勾部,該竿體無法收折,該控制件位于該解除位置時,該控制件的第二勾部脫離該固定座的第一勾部,該竿體能夠收折,該彈性件設于該樞轉座及該控制件之間,提供彈力將該控制件保持在該定位位置。所述的可收折的釣竿,其中該固定座的第一勾部的彎勾方向朝向該竿體的底面, 該控制件的第二勾部的彎勾方向朝向該竿體的頂面。所述的可收折的釣竿,其中該竿體具有一竿頭、一竿身及一竿尾,該卷線器設于該竿身,該收折機構的數目為二而分別設于該竿頭與該竿身之間及該竿身與該竿尾之間,該二收折機構的固定座設于該竿身的前后兩端,該二收折機構的樞轉座分別設于該竿頭的后端及該竿尾的前端。所述的可收折的釣竿,其中該竿尾的底面具有一卡槽,并以該卡槽于該竿體收折時與該竿頭相互卡接。所述的可收折的釣竿,其中該卷線器具有一轉軸及一手柄,該轉軸與該手柄之間設有另一收折機構。[0013]所述的可收折的釣竿,其中設于該轉軸與該手柄之間的收折機構具有一樞轉座、 一控制件及一彈性件,該樞轉座樞轉地設于轉軸的末端,該控制件可于一定位位置與一解除位置之間移動地設于該樞轉座且露出于該樞轉座的表面,該控制件并具有一卡合部,該控制件位于該定位位置時,該控制件的卡合部卡接于該轉軸的一卡槽內,該樞轉座無法相對該轉軸樞轉,該控制件位于該解除位置時,該控制件的卡合部脫離該轉軸的卡槽,該樞轉座能相對該轉軸樞轉,該彈性件設于該樞轉座的端壁及該控制件之間,提供彈力將該控制件保持在該定位位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收折的釣竿,其方便攜帶,同時具有良好的結構強度。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主要顯示其中一組第一收折機構的控制件位于定位位置的狀態。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主要顯示另外一組第一收折機構的控制件位于定位位置的狀態。圖5類同于圖3,主要顯示第一收折機構的控制件位于解除位置。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主要顯示竿頭朝竿身彎折后的狀態。圖7類同于圖4,主要顯示第一收折機構的控制件位于解除位置。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主要顯示竿頭與竿尾完成收折后的狀態。圖9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端視圖,主要顯示第二收折機構的控制件位于定位位置。圖10類同于圖9,主要顯示第二收折機構的控制件位于解除位置。圖11類同于圖9,主要顯示第二收折機構的樞轉座相對轉軸樞轉的狀況。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完成收折的側視圖,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釣竿10,竿體20,竿頭21,竿身22,竿尾23,導線環24,卡槽25,卷線器30,轉軸32, 卡槽322,手柄34,第一收折機構40、50,固定座41、51,第一勾部412、512,樞轉座42、52,控制件43、53,第二勾部432、532,彈性件44,第二收折機構60,樞轉座62,控制件64,卡合部 642,彈性件66,定位位置Pl,解除位置P2。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釣竿包含有一竿體、一設于該竿體的卷線器,以及一設于該竿體的收折機構。該收折機構具有一固定座、一樞轉座、一控制件,以及一彈性件,其中該樞轉座樞轉地設于該固定座;該控制件樞轉地設于該樞轉座且露出于該竿體的頂面,并具有一第二勾部;該彈性件設于該樞轉座及該控制件之間。當該控制件未受外力作用而位于一定位位置時,該控制件的第二勾部勾卡于該固定座的一第一勾部,此時的竿體將無法收折,當該控制件受外力作用而樞轉至一解除位置時,該控制件的第二勾部脫離該固定座的第一勾部,此時的竿體可進行收折,而且,該控制件可受該彈性件的彈力作用保持在該定位位置。更佳地,該竿體可區分為一竿頭、一竿身及一竿尾,該收折機構可設置于該竿體的竿頭及竿身之間且/或設置于該竿體的竿身及竿尾之間。更佳地,該固定座的第一勾部的彎勾方向朝向該竿體的底面,該控制件的第二勾部的彎勾方向朝向該竿體的頂面,使得該第一勾部與該第二勾部在該竿體受到巨大的拉扯力量時仍能保持在勾卡的狀態。以下配合附 圖列舉較佳實施例,以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功效進行詳細說明。請先參閱圖1及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釣竿10,包含有一竿體20、一卷線器30,二第一收折機構40、50,以及一第二收折機構60。竿體20由前至后區分為一竿頭21、一竿身22,以及一竿尾23。竿頭21的底面設有復數個導線環24,用以供釣線穿過;竿身22供卷線器30設置,由于卷線器30為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詳述其細部結構;竿尾23的底面具有一卡槽25,卡槽25的形狀與竿頭21前端的形狀大致相同,可供竿頭21的前端卡接。第一收折機構40設置于竿體20的竿頭21與竿身22之間,并具有一固定座41、一樞轉座42、一控制件43,以及一彈性件44,如圖3所示,固定座41固定于竿身22的前端,并由靠近竿頭21的一端朝竿體20的底面向下彎折形成一第一勾部412,使第一勾部412的彎勾方向朝下;樞轉座42固定于竿頭21的后端且樞轉地連接于固定座41 ;控制件43以其一端樞轉地連接于樞轉座42,使得控制件可于一定位位置Pl與一解除位置P2之間樞轉且露出于竿體20的頂面,控制件43的另一端則是朝竿體20的頂面彎折形成一第二勾部432, 使第二勾部432的彎勾方向朝上。當控制件43位于定位位置Pl時,控制件43的第二勾部 432勾卡于固定座41的第一勾部412,如圖3所示,當控制件43位于解除位置P2時,控制件43的第二勾部432脫離固定座41的第一勾部412,如圖5所示;彈性件44設于樞轉座 42及控制件43之間,用以提供彈力將控制件43保持在定位位置Pl。第一收折機構50的結構與上述第一收折機構40相同,兩者的差異在于位置的不同。第一收折機構50設置于竿體20的竿身22與竿尾23之間,如圖4所示,固定座51設于竿身22的后端,樞轉座52 則設于竿尾23的前端,其它如控制件53及彈性件54的結構關系及作動方式與上述第一收折機構40的控制件43及彈性件44相同,在此容不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收折機構 40、50不一定要同時設置兩組,亦可選擇性地設置其中一組即可,當然以兩組為最佳實施態樣。第二收折機構60設于卷線器30的一轉軸32及一手柄34之間且具有一樞轉座 62、一控制件64及一彈性件66。樞轉座62樞轉地連接于轉軸32的末端;控制件64可于一定位位置Pl與一解除位置P2之間前后移動地設于樞轉座62且露出于樞轉座62的表面, 并以其一端朝轉軸32的方向突伸出一卡合部642,當控制件64位于定位位置Pl時,控制件64的卡合部642卡接于轉軸32的一卡槽322內,如圖9所示,當控制件64位于解除位置P2時,控制件64的卡合部642脫離轉軸32的卡槽322,如圖10所示;彈性件66設于樞轉座62的端壁及控制件64的另一端之間,用以提供彈力將控制件64保持在定位位置Pl。經由上述結構可知,當要對本實用新型的釣竿10進行收折時,先施力按壓第一收折機構40的控制件43,使控制件43從如圖3的定位位置Pl樞轉至如圖5的解除位置P2,接著再由固定座41與樞轉座42之間的樞接關系將竿頭21朝竿身22的底面彎折,如圖6 所示,之后再同樣將第一收折機構50的控制件53從如圖4所示的定位位置Pl按壓至如圖 7所示的解除位置P2,接著即可利用固定座51與樞轉座52之間的樞接關系將竿尾23朝竿身22的底面彎折,并通過竿尾23的卡槽25將竿尾23與竿頭21的前端相互卡接,如圖8 所示,接下來再將第二收折機構60的控制件64從如圖9的定位位置Pl向后扳動至如圖10 的解除位置P2,再由樞轉座62與轉軸32之間的樞接關系將樞轉座62連同手柄34朝竿身 22的底面彎折,如圖11及圖12所示,如此便完成本實用新型的收折。另一方面,由于釣竿10在中魚時往往會讓竿體20承受巨大的拉扯力量,而本實用新型的釣竿10是將固定座41、51的第一勾部412、512的彎勾方向設計成朝下,并將控制件 43,53的第二勾部432、532的彎勾方向設計成朝上,如圖3及圖4所示,如此便能讓第一勾部412、512與第二勾部432、532之間在竿體20承受拉力時仍然能夠確實保持在勾卡狀態, 以有效避免兩者之間因拉扯力量過大而產生意外脫勾的狀況。本 實用新型于前述實施例中所揭示的構成組件,僅為舉例說明,并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其它等效組件的替代或變化,亦應為本實用新型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可收折的釣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竿體;一卷線器,設于該竿體;以及至少一收折機構,設于該竿體,并具有一固定座、一樞轉座、一控制件,以及一彈性件, 該固定座具有一第一勾部,該樞轉座樞轉地設于該固定座,該控制件可于一定位位置與一解除位置之間樞轉地設于該樞轉座且露出于該竿體的頂面,該控制件并具有一第二勾部, 該控制件位于該定位位置時,該控制件的第二勾部勾卡于該固定座的第一勾部,該竿體無法收折,該控制件位于該解除位置時,該控制件的第二勾部脫離該固定座的第一勾部,該竿體能夠收折,該彈性件設于該樞轉座及該控制件之間,提供彈力將該控制件保持在該定位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折的釣竿,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固定座的第一勾部的彎勾方向朝向該竿體的底面,該控制件的第二勾部的彎勾方向朝向該竿體的頂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折的釣竿,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竿體具有一竿頭、一竿身及一竿尾,該卷線器設于該竿身,該收折機構的數目為二而分別設于該竿頭與該竿身之間及該竿身與該竿尾之間,該二收折機構的固定座設于該竿身的前后兩端,該二收折機構的樞轉座分別設于該竿頭的后端及該竿尾的前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收折的釣竿,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竿尾的底面具有一卡槽, 并以該卡槽于該竿體收折時與該竿頭相互卡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折的釣竿,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卷線器具有一轉軸及一手柄,該轉軸與該手柄之間設有另一收折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收折的釣竿,其特征在于,其中設于該轉軸與該手柄之間的收折機構具有一樞轉座、一控制件及一彈性件,該樞轉座樞轉地設于轉軸的末端,該控制件可于一定位位置與一解除位置之間移動地設于該樞轉座且露出于該樞轉座的表面,該控制件并具有一卡合部,該控制件位于該定位位置時,該控制件的卡合部卡接于該轉軸的一卡槽內,該樞轉座無法相對該轉軸樞轉,該控制件位于該解除位置時,該控制件的卡合部脫離該轉軸的卡槽,該樞轉座能相對該轉軸樞轉,該彈性件設于該樞轉座的端壁及該控制件之間,提供彈力將該控制件保持在該定位位置。
專利摘要一種可收折的釣竿,主要包含有一竿體、一設于竿體的卷線器,以及一設于竿體的收折機構,其中的收折機構具有一固定座、一樞設于固定座的樞轉座,以及一樞設于樞轉座的控制件,當控制件未受外力作用而位于一定位位置時,控制件的一第二勾部勾卡于固定座的一第一勾部,此時的竿體無法收折,當控制件受外力作用而樞轉至一解除位置時,控制件的第二勾部將脫離固定座的第一勾部,此時的竿體便能夠進行收折。
文檔編號A01K87/00GK201995482SQ201120066778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5日
發明者郝國武 申請人:岱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