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紙袋和使用它的碎紙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碎紙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紙袋和使用它的碎紙機。
背景技術:
碎紙機是常用的辦公室設備,用于切碎有機密信息的廢紙。碎紙機的結構一般上部為碎紙機構,下部為容納切碎后的廢紙的箱體,所述箱體包括作為支架支撐整個碎紙機的外桶和用于容納廢紙的內桶。印有機密信息的廢紙被上部的碎紙機構切碎后成為紙屑, 進入箱體內暫時存放,待積滿整個箱體后再統一清理出進行銷毀。因為紙屑尺寸很小,容易粘結或者藏在箱體的縫隙中,紙屑積滿后,需要將內桶從外桶中取出,再將內桶移動到垃圾處理區,倒出桶內的紙屑。在移動和傾倒的過程中,紙屑容易到處飛濺,影響環境,清理工作也極為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紙袋,其可以方便地將碎紙機的箱體內的紙屑清理出來,紙屑進入紙袋之后,紙袋入口就會自動封口,這樣既方便,又不會有紙屑漏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的碎紙機,其可以方便地將箱體內的紙屑清理到紙袋中,不會漏出紙屑。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措施實現。—種紙袋,設置有袋口,所述袋口處設置有連接于所述袋口周邊的向所述紙袋內伸展的紙筒。所述紙筒具有折疊狀態,在紙筒處于折疊狀態時紙筒貼合形成片狀。所述紙袋具有折疊狀態,在紙袋處于折疊狀態時紙袋折疊形成片狀。所述紙筒的長度大于所述紙袋的深度的一半。所述紙袋在展開狀態時外形為長方體形狀,所述紙筒在展開狀態時為圓柱形狀。如上述紙袋的碎紙機,所述碎紙機包括殼體、碎紙裝置和紙屑輸送裝置,所述殼體的頂面設置有進紙口、所述殼體的底面封閉,所述碎紙裝置和紙屑輸送裝置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碎紙裝置固定于所述進紙口的下方,所述紙屑輸送裝置固定于所述碎紙裝置的下方,所述紙屑輸送裝置具有一段伸出到所述殼體外的輸出部,所述輸出部插入在所述紙筒內。所述輸出部包括外管和位于所述外管內的螺桿。所述螺桿由中軸和螺旋旋繞在所述中軸的螺旋體構成。所述碎紙機的殼體的底部設置為紙屑輸送腔,所述紙屑輸送腔內設置有紙屑壓縮裝置,所述紙屑壓縮裝置包括推板和用于驅動所述推板的絲桿。本實用新型的紙袋平時方便保存,不占用空間,在使用時能夠隨時接收碎紙機箱體內紙屑,而且已經進入紙袋的紙屑不會從紙袋中漏出。于是,無論是將紙屑與紙袋一起銷毀,還是將紙袋與紙屑一起進行回收處理,都可以一起進行,不用再次將紙屑倒出,操作非常方便。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能夠通過螺桿隨時將箱體內的紙屑傳送到紙袋內,從而避免了將積滿的紙屑手工傾倒出來的麻煩,節省了人工,優化了辦公流程,而且紙屑不會到處飛濺。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內容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紙袋的一個實施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的螺桿伸入紙袋時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的螺桿深入紙袋時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的螺桿向紙袋內輸送紙屑時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的螺桿向紙袋內輸送的紙屑填滿紙袋時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的螺桿從紙袋內撤回時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碎紙機的螺桿從紙袋內撤出時的側視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紙袋1,袋口 2,紙筒3,螺桿4,碎紙裝置5,紙屑6。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的紙袋的一個實施例如圖1所示,紙袋1設置有袋口 2,所述袋口 2處設置有連接于所述袋口 2周邊的向紙袋1內伸展的紙筒3。紙袋1在不使用時處于折疊狀態,折疊形成片狀,體積變小,節省存儲空間,所述紙筒3在折疊狀態時貼合形成片狀。由于紙質材料具有一定的支撐力,所以本實用新型的紙袋在展開狀態時能夠自行支撐,形成較大的容納空間,不需要額外的支架,方便了紙袋的使用。紙質材料是可回收利用的材料,節能環保,方便回收。紙筒3向紙袋1內伸展,使紙屑6不容易漏出。紙筒3在未使用時貼合形成紙片, 因為紙筒3采用成本低廉的普通紙制成,未使用時處于貼合成紙片的狀態能夠避免紙袋1 內進入其他雜物。所述紙筒3的長度大于所述紙袋1的深度的一半,使紙屑6在進入紙袋1后,不容易通過紙筒3漏出紙袋1。收納在紙袋1內的紙屑6對紙筒3具有一擠壓力,使紙筒3套緊于紙屑輸送裝置的輸出部,增加紙筒3與輸出部之間的靜摩擦力,防止輸出部從紙筒3中脫出。所述紙袋1在展開狀態時外形為長方體形狀,所述紙筒3在展開狀態時為圓柱形狀。長方形的外形更容易自行在地面上站穩,不需要額外的支架;紙筒3展開后為圓柱殼, 圓周面積最大,能夠以較大流量輸送紙屑6進入紙袋1內。[0035]本實施例的碎紙機參照圖2,包括殼體、碎紙裝置5和紙屑輸送裝置,所述殼體的頂面設置有進紙口、所述殼體的底面封閉,所述碎紙裝置5和紙屑輸送裝置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碎紙裝置5固定于所述進紙口的下方,所述紙屑輸送裝置固定于所述碎紙裝置 5的下方,所述紙屑輸送裝置具有一段伸出到所述殼體外的輸出部,所述輸出部插入在所述紙筒3內。所述紙屑輸送裝置用于將碎紙裝置5破碎產生的紙屑6輸送到紙筒3內,破碎過程和紙屑輸送過程中紙屑6均處于密閉空間下,因此不會出現紙屑6到處亂飛的情況。實施例2本實施例的紙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紙筒3的長度大于紙袋1的深度的一半,例如為3/4,這樣能夠使紙屑6更不容易漏出紙袋1。參照圖1,紙袋1的左右兩端的距離為紙袋1的深度,紙筒3左側末端至袋口 2的距離為紙筒3的長度。本實施例的碎紙機參照圖2 —圖7,所述輸出部包括外管和位于所述外管內的螺桿4,所述外管的外徑略小于所述紙筒3的直徑,所述螺桿4的長度與所述紙筒3的長度相同。這樣的設計使螺桿4輸送的紙屑6完全在螺桿4的作用范圍內,在傳輸過程中不易出現卡住紙屑6的問題。所述螺桿4由中軸和螺旋旋繞在所述中軸的螺旋體構成。在螺桿4旋轉的過程中, 箱體內的紙屑6就沿著螺桿4的螺旋體輸送到了紙袋1內。中軸用于傳遞旋轉力矩,螺旋體在中軸的帶動下推動紙屑6進入紙袋1。參照圖2 —圖7表現了螺桿4從進入紙筒3 (圖2和圖3 )、輸送紙屑6 (圖4和圖 5),到紙屑6將紙袋1填滿后螺桿4從紙筒3內退出(圖6和圖7)的全過程。實施例3本實施例的碎紙機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碎紙機的殼體的底部設置為紙屑輸送腔,所述紙屑輸送腔內設置有紙屑壓縮裝置,所述紙屑壓縮裝置包括推板和用于驅動所述推板的絲桿。紙屑6從碎紙裝置5下部輸出,而后進入紙屑輸送腔暫存,紙屑6積累至一定體積的時候,啟動紙屑輸送裝置將紙屑輸送至紙袋1內。由于紙屑6剛剛產生時空隙較大,比較疏松,占據較大的空間,導致啟動紙屑輸送裝置效果不好,浪費電力。通過紙屑壓縮裝置的壓縮后,紙屑6變得緊密而且容易輸送。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紙袋,設置有袋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口處設置有連接于所述袋口周邊的向所述紙袋內伸展的紙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紙筒具有折疊狀態,在紙筒處于折疊狀態時紙筒貼合形成片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紙袋具有折疊狀態,在紙袋處于折疊狀態時紙袋折疊形成片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紙筒的長度大于所述紙袋的深度的一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紙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紙袋在展開狀態時外形為長方體形狀,所述紙筒在展開狀態時為圓柱形狀。
6.使用如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紙袋的碎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紙機包括殼體、碎紙裝置和紙屑輸送裝置,所述殼體的頂面設置有進紙口、所述殼體的底面封閉,所述碎紙裝置和紙屑輸送裝置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碎紙裝置固定于所述進紙口的下方, 所述紙屑輸送裝置固定于所述碎紙裝置的下方,所述紙屑輸送裝置具有一段伸出到所述殼體外的輸出部,所述輸出部插入在所述紙筒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碎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部包括外管和位于所述外管內的螺桿。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碎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由中軸和螺旋旋繞在所述中軸的螺旋體構成。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碎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紙機的殼體的底部設置為紙屑輸送腔,所述紙屑輸送腔內設置有紙屑壓縮裝置,所述紙屑壓縮裝置包括推板和用于驅動所述推板的絲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紙袋和使用它的碎紙機,一種紙袋,設置有袋口,所述袋口處設置有連接于所述袋口周邊的向紙袋內伸展的紙筒,所述紙筒在折疊狀態時貼合形成紙片。使用上述紙袋的碎紙機,碎紙機主體設置有紙屑輸送裝置,所述紙屑輸送裝置伸入所述紙筒內。本實用新型的紙袋平時方便保存,不占用空間,在使用時能夠隨時接收碎紙機紙屑箱內紙屑,而且已經進入紙袋的紙屑不會從紙袋中漏出。于是,無論是將紙屑與紙袋一起銷毀,還是將紙袋與紙屑一起進行回收處理,都可以一起進行,不用再次將紙屑倒出。
文檔編號B02C18/00GK202096998SQ201120134008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9日
發明者馬慶堅 申請人:東莞市邦澤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