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循環水養殖系統魚苗收集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91570閱讀:51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循環水養殖系統魚苗收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產養殖器械領域,具體指一種在循環水養殖系統中養殖容器排空養殖用水時使用的魚苗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設施漁業的快速發展,在大型水產養殖企業和養殖基地,循環水養殖已經成為一種高效、環保的養殖模式。在循環水養殖系統中,水處理系統和養殖容器(魚缸/魚池) 是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系統運行時,養殖魚類在養殖容器中生活,不斷向水體中排泄廢物而形成廢水,廢水通過養殖容器的地漏式出口聯通回水管道進入水處理系統中凈化,經過處理后的水通過養殖容器的進水管道補充到養殖容器中。在水處理系統不斷循環運行、養殖容器內的水不斷交換的過程中,安裝在養殖容器進出水口處的帶孔隔板或隔柵能夠有效阻隔魚體進入管道和水處理系統中,防止魚體死亡。在水處理系統需要維護、養殖容器需要清洗、魚體需要轉移和運輸等情況時,傳統的方法是將養殖容器的水排放掉一部分后,關閉進出水口,用尼龍網片制作的漁撈將魚從水體中撈出,這樣的操作方式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養殖容器中魚的數量多且大小不一,采用漁撈捕撈十分困難,且體型較小的魚苗很難撈出;第二、需要反復捕撈,勞動強度大;第三、對于一些小規格的魚苗(特別是一些馴養的野生珍稀魚類),反復捕撈操作會造成魚體的嚴重損傷和應激反應,可直接導致應激性疾病和死亡。目前,隨著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魚苗、魚種的流通與運輸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都不斷增加。運輸前期反復的捕撈和其它不規范操作對魚體造成的應激反應,與魚體運輸后的養殖成活率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 在養殖作業的各個環節,采取各種措施,降低對魚體的傷害程度,是養殖健康管理的重要內容。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循環水養殖系統魚苗收集裝置,能夠通過改進捕撈裝置的結構,提高捕撈效率,同時有效地保護魚體,防止其受到損傷。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循環水養殖系統魚苗收集裝置,包括捕撈裝置,所述捕撈裝置為集魚倉,所述集魚倉底部的集魚倉支撐底板上固定安裝有排水防逃濾水管,所述排水防逃濾水管底端開設有排水孔,排水防逃濾水管在位于所述集魚倉上方的管壁上開設有用于排水的通孔,排水防逃濾水管的管壁外側包覆有濾布網,用于阻隔魚體。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排水防逃濾水管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魚池的深度。上述技術方案中,濾布網的網孔直徑為3、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無孔的集魚倉作為捕撈裝置,利用排水水流作用,使魚體自然進入集魚倉內,不但能夠提高捕撈效率、降低捕撈難度,同時能夠使魚體在捕撈過程中始終處于有水狀態下,避免了因操作、缺氧等因素造成的魚體應激反應,有效避免了捕撈過程中對魚體的損害;排水防逃濾水管及濾布網的設置,在捕撈過程中能夠有效避免魚體進入排水管道中,防止魚體流失和死亡。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中1 一集魚倉,2—集魚倉支撐底板,3—排水防逃濾水管,4一濾布網,5—排水孔,6—魚池,7—魚池排水管插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循環水養殖系統魚苗收集裝置,包括集魚倉 1,該集魚倉1形狀與魚池6底部的魚池排水管插孔7相適配,以便集魚倉1直接安裝在魚池排水管插孔7內,本實施例的集魚倉1為圓柱狀。集魚倉1底部的集魚倉支撐底板2中部固定安裝有排水防逃濾水管3,排水防逃濾水管3底端開設有排水孔5,排水防逃濾水管3 在位于集魚倉1上方的管壁上開設有用于排水的通孔,在排水防逃濾水管3的管壁外側還包覆有濾布網4,用于阻隔魚體。采用上述結構能夠使捕撈操作與排水操作同時進行,利用排水時的水流作用完成魚體的搜集和捕撈。同時,排水防逃濾水管3及其上的濾布網4能夠有效防止在排水和捕撈過程中魚體進入排水管道內導致魚體流失和死亡。為了更好的實現對魚體的保護,防止魚體進入排水管道內,整個排水防逃濾水管3 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魚池6的深度,以防止魚體從排水防逃濾水管3頂端進入。為了適應不同大小的魚體,濾布網4的網孔直徑一般在3 8mm范圍內選取,具體數值取決于魚池6內魚苗的規格。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1、安裝魚苗收集裝置首先關閉魚池6的進水管和進氣管閥門,人為驅趕聚集在魚池6底部排水管柱附近的魚苗,使之離開,再取一直徑為本裝置集魚倉1橫截面直徑1. 5倍以上的圓柱形網罩罩住魚池6底部的排水管柱,確定網罩中無魚時取出排水管,將本裝置的集魚倉1放入魚池排水管插孔7內,而后取出網罩即完成整個魚苗收集裝置的安裝步驟。2、魚苗收集捕撈步驟1完成后開啟魚池6的排水閥門,待魚池6中的水排至2/3時,已有大量魚苗聚集在集魚倉1中,此時可進行第一次魚苗收集捕撈操作。重復步驟1中網罩的安裝步驟, 安裝好網罩后關閉排水閥門,將本魚苗收集裝置取出,并且將集魚倉1中的魚苗連同水一起倒入預先選定好的容器中,即完成魚苗搜集捕撈操作。重復步驟1和步驟2,直至魚池6中的水全部排完,魚池6中的魚苗也隨之全部收集捕撈至預先選定好的容器中。一般每池僅需廣2次即可將全部魚苗收集出池,整個操作僅需一人即可完成,并且可多池同時進行。本實用新型的核心在于通過采用集魚倉1作為捕撈裝置,同時設置排水防逃濾水管3用于排水、濾布網4用于阻隔魚體,使整個循環水養殖系統魚苗收集裝置能夠借助排水水流作用,使魚體自然進入集魚倉1內,不但能夠提高捕撈效率、降低捕撈難度,同時能夠使魚體在捕撈過程中處于有水狀態下,有效避免了因操作、缺氧等因素造成的魚體應激反應和對魚體的損害。所以,其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形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和精神。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在內。
權利要求1.一種循環水養殖系統魚苗收集裝置,包括捕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撈裝置為集魚倉(1),所述集魚倉(1)底部的集魚倉支撐底板(2)上固定安裝有排水防逃濾水管(3), 所述排水防逃濾水管(3)底端開設有排水孔(5),排水防逃濾水管(3)在位于所述集魚倉 (1)上方的管壁上開設有用于排水的通孔,排水防逃濾水管(3)的管壁外側包覆有濾布網 (4),用于阻隔魚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水養殖系統魚苗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防逃濾水管(3)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魚池(6)的深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環水養殖系統魚苗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濾布網(4)的網孔直徑為3 8mm。
專利摘要一種循環水養殖系統魚苗收集裝置,涉及水產養殖器械領域,它包括捕撈裝置,所述捕撈裝置為集魚倉,所述集魚倉底部的集魚倉支撐底板上固定安裝有排水防逃濾水管,所述排水防逃濾水管底端開設有排水孔,排水防逃濾水管在位于所述集魚倉上方的管壁上開設有用于排水的通孔,排水防逃濾水管的管壁外側包覆有濾布網,用于阻隔魚體。本實用新型采用無孔的集魚倉作為捕撈裝置,不但能夠提高捕撈效率、降低捕撈難度,同時能夠使魚體在捕撈過程中始終處于有水狀態下,避免了因操作、缺氧等因素造成的魚體應激反應,有效避免了捕撈過程中對魚體的損害;排水防逃濾水管及濾布網的設置,在捕撈過程中能夠有效避免魚體進入排水管道中,防止魚體流失和死亡。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2153950SQ201120221808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8日
發明者劉漢勤, 林茂寒 申請人:武漢百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