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01228閱讀:47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殺蟲機,是一種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
背景技術
天牛是一種世界范圍內廣泛發生的害蟲,是鞘翅目葉甲總科天牛科昆蟲的總稱,其寄主種類多,危害廣泛,如林業、園林樹木及果樹等均可被其侵染,又因為它具有生活方式隱蔽,天敵種類少,受自然因素的干擾小等特點,所以控制起來十分困難,經常造成猖獗為害,甚至是毀林。天牛的幼蟲為蠕蟲狀,能鉆入樹內生活兩年以上,初孵幼蟲在樹皮下取食,隨著齡期的增加,即鉆入韌皮部及木質部內取食為害,破壞樹木輸導組織,導致樹木枯死。目前滅殺天牛普遍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化學法,即采用樂果、敵敵畏等劇毒農藥注入蟲 孔,達到殺蟲目的。這種方法的不足在于隨著天牛幼蟲產生的抗藥性,導致施藥濃度不斷提高,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同時,還嚴重危害人畜健康。為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試圖研制物理方法滅殺天牛,但至目前為止,仍沒有好的殺蟲設備或物理殺蟲方法能夠達到滅殺天牛效率高、滅殺率高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它采用微波照射將天牛殺死,使其滅殺率達到100%,并具有殺蟲效果好的特點。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包括伸縮桿,伸縮桿頂端與殼體連接,殼體內安裝微波發射器及控制器,殼體內側板上開設通孔,殼體的內側板兩端分別鉸連第一弧形反射板和第二弧形反射板,第一弧形反射板內端的鉸連部位設置第一壓力觸頭,第二弧形反射板內端的鉸連部位設置第二壓力觸頭,第一弧形反射板和第二弧形反射板的外端邊沿處設置開合子母扣,第一弧形反射板和第二弧形反射板閉合后形成環形微波照射腔,通孔與微波照射腔相通,第一弧形反射板內壁通過第一連接件安裝第一微波防漏刷,第二弧形反射板的內壁通過第二連接件安裝第二微波防漏刷。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連接件是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第一微波防漏刷與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是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第二微波防漏刷與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連接,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和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分別與其相應的第一弧形反射板和第二弧形反射板焊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微波防漏刷和第二微波防漏刷均采用金屬絲制作,金屬絲直徑為0. 02-0. 5毫米,長度為4-5厘米,金屬絲的分布密度為每平方毫米3-5根。本實用新型所述伸縮桿內分布電纜線,電纜線一端與電源連接,另一端與控制器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弧形反射板的端部設置凸塊,凸塊兩側分別開設弧狀凹槽,第二弧形反射板的端部設置凹槽,在凹槽的兩個內側面上分別開設半球狀槽,半球狀槽開口處的兩側分別設置向半球狀槽中心部位凸起的擋塊,每個半球狀槽內均安裝彈簧,彈簧一端與球形珠連接,球形珠上設置擋環,擋環位于半球狀槽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滅殺天牛的微波殺蟲機,在樹木生長期對生長繁殖的天牛幼蟲進行滅殺,是一種純物理滅蟲方法,它能夠達到100%的滅殺率,并對樹木的生長無任何影響。徹底解決了現有滅殺天牛幼蟲的方法對環境、人、畜、土壤及水源等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在使用時根據樹木高度將伸縮桿拉至需要的長度,將微波照射腔置入有天牛蟲害的樹干外側,使微波照射腔環繞樹干并封閉該腔體,間歇開啟微波發射器,使微波照射累計時間達到3-4分鐘后,滅殺天牛幼蟲達到100%,并在連續觀察樹木45-60天后,樹木正常生長,與未采用微波滅蟲前完全相同,無任何異常。上述效果是根據試驗基地統計數據得出。申請人在面積為IOOOm2的5年楊樹林中做了試驗,該楊樹林約70%左右樹木被天牛侵染,樹上出現大量蟲孔,剝開樹皮檢測,天牛幼蟲潛入樹干深處15-20厘米處,在蟲孔的上下各20厘米左右范圍內分布,將被浸染樹木分為兩組。采用本實用新型殺蟲機將有蟲孔的樹干環抱扣合在微波照射腔內,第一組開啟微波發射器60秒停止,檢查天牛幼蟲約31%死亡,再開啟微波發射器60秒停止,檢查天牛幼蟲約70%死亡,第三次開啟微波發射器照射60秒,檢查天牛幼蟲蟲體爆裂,全部死亡。連續觀察被照射樹木45-60天,樹木生長全部正常。同時,第二組采用微波照射80秒停止,檢查天牛幼蟲死亡情況,共照射3次,每次均照射80秒后停機檢查,當第三次照射后,檢查天牛幼蟲全部死亡,連續觀察被微波照射樹木45-60天,樹木生長情況與第一組相同,無任何異常。上述照射方法,在樹干蟲孔上下各20厘米范圍內移動微波發射器,重復上述試驗方法,檢查天牛幼蟲死亡率均為100%,并對樹木生長無影響。

附圖I是本實用新型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I中A向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附圖2中B向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附圖2中C向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圖中2是伸縮桿,伸縮桿2頂端與殼體I連接,殼體I內安裝微波發射器17及控制器21,微波發射器的頻率為915MHZ,殼體I內側板31上開設通孔19,殼體I的內側板31兩端分別鉸連第一弧形反射板7和第二弧形反射板6,第一弧形反射板7內端鉸連部位設置第一壓力觸頭11,第二弧形反射板6內端的鉸連部位設置第二壓力觸頭10,第一弧形反射板7和第二弧形反射板6的外端邊沿處設置開合子母扣,第一弧形反射板7和第二弧形反射板6閉合后形成環形微波照射腔,通孔19與微波照射腔相通,第一弧形反射板7內壁通過第一連接件安裝第一微波防漏刷32,第二弧形反射板6的內壁通過第二連接件安裝第二微波防漏刷16。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連接件是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15,第一微波防漏刷32與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15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是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14,第二微波防漏刷16 與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14連接。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15和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14分別與其相應的第一弧形反射板7和第二弧形反射板6焊接。當然,所述的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也可以是橡膠條或者是棉纖條,采用粘結劑將其與相應的弧形反射板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15和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14均分別為兩個,如圖3所示,即兩個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15分別安裝在第一弧形反射板7寬度的兩邊沿部位,兩個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14分別安裝在第二弧形反射板6寬度的兩邊沿部位,以達到更好的封閉微波照射腔的目的,防止微波泄漏,進一步提高殺蟲效果。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將第一微波防漏刷32和第二微波防漏刷16均采用金屬絲制作,金屬絲直徑為0. 02-0. 5毫米,長度為4-7厘米,金屬絲的分布密度為每平方毫米3-5根。所述的第一微波防漏刷32為兩個,分別安裝在兩個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15上,兩個第一微波防漏刷32的寬度分別與兩個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15的寬度相同,并均為
3-5毫米。如圖3所示,第二微波防漏刷16為兩個,并分別安裝在兩個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14上,兩個第二微波防漏刷16的寬度分別與兩個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14的寬度相同,并均為3-5毫米,上述方案,能夠進一步適用于樹干的胸徑為10-20厘米的各種樹木,并能夠進一步保證微波不泄漏,使環形微波照射腔內的微波照射能量保持不變,在規定的時間內經過微波照射后,使天牛幼蟲內的分子在微波電磁場的作用下產生變形和振動,使細胞膜功能受到影響,直到細胞膜破裂,失去生理功能。本實用新型所述伸縮桿2內分布電纜線,電纜線一端與電源4連接,另一端與控制器21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弧形反射板端部的開合子母扣的結構如圖4所示,該結構為優選結構,開合子母扣的具體結構為第一弧形反射板7的端部設置凸塊23,凸塊23兩側分別開設弧狀凹槽29,第二弧形反射板6的端部設置凹槽22,在凹槽22的兩個內側面上分別開設半球狀槽24,半球狀槽24開口處的兩側分別設置向半球狀槽24中心部位凸起的擋塊26,每個半球狀槽24內均安裝彈簧28,彈簧28 —端與球形珠25連接,球形珠25上設置擋環27,擋環27位于半球狀槽24內,并被擋塊26限位。當壓力觸頭受外力作用時,兩個弧形反射板扣合,兩個球形珠25分別位于弧狀凹槽29內,實現兩個弧形反射板的扣合。本實用新型所述微波殺蟲機使用時,將兩個壓力觸頭同時用力碰撞樹干使兩個弧形反射板自動閉合,將有蟲孔的樹干抱合在兩個弧形反射板閉合后形成的環形微波照射腔內,此時,四個微波防漏刷也隨弧形反射板閉合形成環形狀,對兩個弧形反射板閉合后形成的環形微波照射腔進行密封。開啟微波發射器照射天牛幼蟲,在微波照射的作用下樹干中的水分產生大量熱量,同時,天牛幼蟲在微波電磁場的作用下其內分子產生變形和振動,使細胞膜功能產生變化,直到細胞膜破裂,產生非熱效應,非熱效應和樹干產生的熱量疊加使天牛幼蟲被滅殺。本實用新型微波殺蟲機中使用的微波發射器、控制器及電源均為公知技術。微波發射器的頻率為915MHZ。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殺蟲機為了適用不同的樹木胸徑,可以將兩個弧形反射板扣合后的直徑設計成多個尺寸。圖中3是手柄,5是開關柄,9是第一鉸連軸,8是第二鉸連軸,13是第一拉簧,12是第二拉簧,18是微波天線,20是微波發射腔,30是萬向節。
權利要求1.一種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縮桿(2),伸縮桿(2)頂端與殼體(I)連接,殼體(I)內安裝微波發射器(17)及控制器(21),殼體(I)內側板(31)上開設通孔(19),殼體(I)的內側板(31)兩端分別鉸連第一弧形反射板(7)和第二弧形反射板(6),第一弧形反射板(7)內端的鉸連部位設置第一壓カ觸頭(11),第二弧形反射板(6)內端的鉸連部位設置第二壓カ觸頭(10),第一弧形反射板(7)和第二弧形反射板(6)的外端邊沿處設置開合子母扣,第一弧形反射板(7)和第二弧形反射板(6)閉合后形成環形微波照射腔,通孔(19)與微波照射腔相通,第一弧形反射板(7)內壁通過第一連接件安裝第一微波防漏刷(32),第二弧形反 射板(6)的內壁通過第二連接件安裝第二微波防漏刷(16)。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是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15),第一微波防漏刷(32)與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15)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是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14),第二微波防漏刷(16)與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14)連接,第一弧形金屬承載板(15)和第二弧形金屬承載板(14)分別與其相應的第一弧形反射板(7)和第二弧形反射板(6)焊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其特征在于第一微波防漏刷(32)和第二微波防漏刷(16)均采用金屬絲制作,金屬絲直徑為0. 02-0. 5毫米,長度為4-5厘米,金屬絲的分布密度為每平方毫米3-5根。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其特征在于伸縮桿(2)內分布電纜線,電纜線一端與電源(4)連接,另一端與控制器(21)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反射板(7)的端部設置凸塊(23),凸塊(23)兩側分別開設弧狀凹槽(29),第二弧形反射板(6)的端部設置凹槽(22),在凹槽(22)的兩個內側面上分別開設半球狀槽(24),半球狀槽(24)開ロ處的兩側分別設置向半球狀槽(24)中心部位凸起的擋塊(26),每個半球狀槽(24)內均安裝彈簧(28),彈簧(28)—端與球形珠(25)連接,球形珠(25)上設置擋環(27),擋環(27)位于半球狀槽(24)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滅殺天牛幼蟲的微波殺蟲機,包括伸縮桿,伸縮桿頂端與殼體連接,殼體內安裝微波發射器及控制器,殼體內側板上開設通孔,殼體的內側板兩端分別鉸連弧形反射板,第一弧形反射板內端的鉸連部位設置第一壓力觸頭,第二弧形反射板內端的鉸連部位設置第二壓力觸頭,第一弧形反射板和第二弧形反射板的外端邊沿處設置開合子母扣,第一弧形反射板和第二弧形反射板閉合后形成環形微波照射腔,通孔與微波照射腔相通,第一弧形反射板內壁通過第一連接件安裝第一微波防漏刷,第二弧形反射板的內壁通過第二連接件安裝第二微波防漏刷。本實用新型采用微波照射將天牛殺死,使其滅殺率達到100%,并具有殺蟲效果好的特點。
文檔編號A01M1/00GK202406869SQ2011205471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3日
發明者張濤, 林桂玉, 王嵐 申請人:濰坊科技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