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垂直高懸的暖濕空氣導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為的改善局部氣候的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把低洼地帶的暖濕空氣引導到高處的導流管,尤其適用于把喜馬拉雅山南鹿的暖濕空氣引上山頂后,在南方季風的吹動下飄入青藏高原。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局公開了一項《引印度洋濕氣到為青藏高原降水的方法及設備》的發明專利,申請號為201110129705. X。垂直高懸的暖濕空氣導流管是作為上述發明的補充技術而提出的。該發明是通過在喜馬拉雅山坡上架設大直徑的輸氣管道,把來自印度洋的暖濕空氣引向青藏高原適時的進行人工降雨而實現改變高原氣候的。但是喜馬拉雅山正處在地震帶上,大小地震時有發生,特別是喜馬拉雅山東端的墨脫一帶地震頻發,雖然上述專利說明書中明卻要求在徒直的山坡上架設的輸送暖濕空氣管道要有足夠的抗震性能, 但是管道是架設在山體上,靠山體支撐著的一有地震,山體都可能滑坡,滾石倒處亂飛,管道是難免受到破壞的。而且依山架設輸送暖濕空氣的管道,施工難度大,工程造價也很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利用空氣的浮力,使用輕質材料和漂浮結構建造一種在喜馬拉雅山南坡上空垂直懸立著的形似煙囪的暖濕空氣導流管。目的在于,使暖濕空氣導流管有可靠的抗震性,降低工程造價和施工難度,盡快的改善我國西部氣候。
本附圖是垂直高懸的暖濕空氣導流管的整體視意圖,圖中所示導過山頂的暖濕空氣I、浮力環2、暖濕空氣導流管體3、拉繩4、暖濕空氣密集處的空氣5、山體和剖面6、地錨7。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以下對照附圖敘述
具體實施例方式垂直高懸的暖濕空氣導流管,由煙囪狀的暖濕空氣導流管體3。和外圓上固定的數個內充輕質氣體(氫或氦)的浮力環2、所組成,下口用栓在地錨7,上的數根拉繩4牽制在暖濕空氣密集區的山體6、上, 該導游管的上口高于山頂以利于導過山頂的暖濕空氣I、在南方季風的吹動下順利的飄入青藏高原。暖濕空氣導流管體3的設計制造選材應考慮用輕質材料,如降落傘的布料,雨傘的布料、羽絨服的面料等,如果能制造一種高強度耐老化的塑料或復合材料的泡泡膜,泡泡的體積應盡量大,形狀應多樣化并在其內充以輕質氣體那就太好啦!考慮到該導流管的圓度,應內襯一種輕質空心的內圓支撐肋筋。浮力環2是保證懸浮的關鍵部件,應采用耐老化、高強度、密封絕對好的氣球材料。該浮力環2所產生的浮力應略大于其下方所帶的那段暖濕空氣導流管體的重量,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暖濕空氣導流管體的垂直度。浮力環2的直徑應往下逐個加大,為便于制造搬運,在工廠分段批量制造,現場實施對接安裝。發明目的能夠實現由于本發明利用空氣浮力,使整個管體脫離了對山體的依靠, 能夠大幅度降低地震的損害,又由于大部分采用輕質的材料,能在工廠快速大批量制造、運輸、安裝也輕便易行,故能大幅度的降低工程造價,有利于加快發明的實施進度。為進一步拓寬實施本發明的思路,暖濕空氣導流管主體3不應局限附圖所列舉的一個實施例。也可以參照北京奧運場館水立方的設計理念,使暖濕空氣導流管主體3采用一個個內充輕質氣體偏形正方體或偏形六方體組成。浮力環也可用多個小氣球組合而成。 還可以考慮在垂直高懸的暖濕空氣導流管的下口設一個大于下口直徑并能垂直升降的大氣球,在不需要暖濕空氣時,把此大氣球上升,把下口堵死。還可以通過升降此氣球來調整輸氣量。在直立的煙 狀的高管下部安裝風輪帶動發電機發電的設想,以前曾有人提出過。 我們可以用此方法經協商,在喜馬拉雅山南鹿的鄰國錫金、不丹、尼泊爾的國土上建發電站,把電無償或以優惠的價格供給他們,因為他們的電價合人民幣在2. 5元以上,這樣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暖濕空氣,互利雙贏應該能夠實現。本發明也可以在秦嶺實施,為干旱的黃土高原輸送暖濕空氣。
總之本發明雖然工程浩大,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是最能集中力量辦成大事的大國,依照現有的技術力量是完全能夠實現的。本技術實施后不但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還能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也符合我國經濟拉動內需的形勢。希望有關部門、有關志士大力的向國家領導機關推薦。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向高空輸送暖濕空氣的管道,其特征在于由內充輕質氣體的飄浮結構, 和利于飄浮的輕質材料所構成;以空氣浮力作支撐;矗立在空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針對《引印度洋濕氣到青藏高原降水》的專利而提出的一種補充技術。主要是針對喜馬拉雅山地區是地震多發帶,不適合依靠山體架設暖濕空氣輸送管道的具體情況,而提出利用空氣浮力,采用輕質材料和飄浮結構,設計出一種僅用幾根拉繩牽制著的,形似煙囪,垂直高懸在空中的暖濕空氣導流管,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把喜馬拉雅山南鹿的暖濕空氣導向青藏高原。本發明在提高抗震能力的同時,也能降低工程造價、降低施工難度,有利于該技術的盡快實施。
文檔編號A01G15/00GK102577896SQ201210032310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5日
發明者王永澤 申請人:王永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