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

文檔序號:183223閱讀:70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的苗種培育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黃口蒸枝螺(Thais luteostoma Holten)屬于軟體動物門(Mollusca)、腹足綱(Gastroroda)、狹舌目(Stenoglossa)、蒸螺科(Thaididae)、蒸枝螺屬(Thais)。黃口蒸枝螺貝殼中等大小,呈紡錘形,殼質堅實,縫合線淺,不明顯,螺旋部較高,約為殼高的1/2,體螺層較膨大,在每一螺層的中部突出形成肩角,在肩角上有一列角壯突起,整個殼面生有許多細密的螺紋和生長線,殼面為灰黃色,雜有紫褐色的斑塊,殼口長卵圓形,內面土黃色,并有少量的紫褐色的斑塊,外唇薄,有鋸齒壯缺刻,內惻有:T4枚齒狀突起,內唇略直,光滑。前溝短,具角質厴。黃口荔枝螺生活于潮間帶低潮區至20米水深的巖礁間或礫石間。
黃口荔枝螺肉色美味鮮,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價值特別好,由于近年來濫采酷捕以及海洋污染加劇,螺種資源得不到有效保護,黃口荔枝螺在許多沿海已經消聲匿跡。目前,國內還沒有黃口荔枝螺人工育苗的報道,使得黃口荔枝螺的規模化養殖得不到進展。如何提高黃口荔枝螺幼體的成活率,在降低出苗成本的基礎上提高出苗率,是限制黃口荔枝螺規模養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以解決目前黃口荔枝螺幼體的成活率低、出苗量少和出苗不穩定的問題,從而實現黃口荔枝螺的規模化養殖。本發明通過以下方案實行
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育苗場地準備
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均為面積擴25平方米的水池,親螺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池深廣I. 5米,幼體培育池池深I. 3^1. 5米,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先進行消毒,水由開闊海區采集海水,并經過濾處理;
為了提高育苗效果,對海水進行過濾處理,以消除雜質,過濾采用沙井一級過濾,高位蓄水池沉淀及凈化處理,再經二級沙濾。b.親螺來源
在6 8月份,在海水溫度為22 28°C的外海,采集黃口荔枝螺成年個體作為親螺,放入親螺培育池進行強化培育;
天然海水中的野生黃口荔枝螺品種純正,比人工養殖的黃口荔枝螺具有更好的營養價值。為了促進黃口荔枝螺的性成熟,所以要對親螺進行強化培育。c.親螺的強化培育
調節親螺培育池水位為4(T60cm,水溫為24°C 28°C,光照強度為500(Tl50001x,含氧量為r8mg/L,親螺經過消毒后,放入親螺培育池內,親螺的培育密度為2飛個/m3,對親螺投喂貝類餌料,每天投喂4 7次,每次投喂量為每10個親螺2(T30g,并在投喂后3小時內將殘餌及雜質清理干凈,每隔2 3天換水一次,每隔5 8天對親螺培育池和親螺消毒一次;合理的光照強度能夠提高個體的生長速度,養殖密度過大造成個體競爭增大不利于個體生長,養殖密度過小會造成養殖場地的浪費。投喂餌料后要及時清理,投喂的餌料由于不會被親螺全部吃完,剩下的餌料會造成水質變壞,滋生病菌,危害親螺的生命健康。d.親螺的交配產卵
親螺經2(T30天的強化培育后,性腺發育成熟,進入交配產卵階段,調節水溫為If 26°C,光照強度為降低為親螺的強化培育光照強度的6(T70%,親螺產卵后,收集卵囊;
親螺的交配產卵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過高的光照強度不利于親螺產卵。產卵前,可以在池底鋪設塑料薄膜,便于收集卵囊。e.幼體孵化及培育 調節幼體培育池水位為90 120 cm,水溫為26 30°C,光照強度為500(Tl00001x,幼體培育池內海水用5 10 ppm高錳酸鉀消毒,連續通氣使溶解氧含量維持為5 10mg/L ;將收集的卵囊先用過濾海水沖洗干凈,再用2(T40 ppm高錳酸鉀浸泡消毒:T5分鐘,然后放入幼體培育池中孵化,孵化密度為3000 6000個卵囊/m3,每天換水20 30%,經過30 45天孵化后,發育成浮游幼體;浮游幼體以2 3萬個/m3的培育密度進行養殖,并對浮游幼體投喂金藻、中肋骨條藻、小球藻或角毛藻,每8 12小時投喂一次,投喂量為每立方米投喂:TlO萬個/mL的藻液0. 5^1. 5L,8 10天后,投喂量增加309^50%,在第15 22天后,浮游幼體變態成稚螺;海水用高錳酸鉀消毒后可以降低水中病菌含量,卵囊用高錳酸鉀消毒后可以消除卵囊上附帶的病菌,隨著浮游幼體的長大,投喂量相對增加。f.稚螺培育
調節稚螺培育池的水位為5(T80cm,水溫26 30°C,光照強度為500(Tl50001x,稚螺培育池海水用1(T15 ppm高錳酸鉀消毒,連續通氣使溶解氧含量維持為5 12mg/L;將稚螺移入稚螺培育池,并以100(T3000個/m2的密度進行培育,投喂切碎的貝類或蝦類餌料,每天投喂2 3次,投喂量為每1000個稚螺每次投喂l(T20g,每天18:00 20:00換水I次,前20天內換水量為30% 50%,20天后換水量為60% 80%,每隔4 6天投一次消毒劑,稚螺殼超過5. 0 mm,即為幼螺。光照強度、養殖密度對稚螺的生長速度起到很大的影響;為了改善水的水質,需要定期換水,但是一次換水量過大,會導致養殖環境變化過大對養殖不利;為了降低養殖水中病菌的含量,需要定期向水中投放消毒劑,從而降低感染病菌的幾率。作為優選,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的消毒用10(T500 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12 24小時后沖洗干凈。高錳酸鉀的濃度過低不能有效起到消毒作用,濃度過高會導致高錳酸鉀殘留較多,造成清洗不變,長時間的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能夠提高消毒質量。作為優選,步驟c中親螺消毒采用3飛ppm的氯霉素溶液浸泡3飛分鐘。濃度過高對親螺會造成影響,過低消毒效果不佳,有效的消毒可以降低親螺得病率。作為優選,步驟f中所述的消毒劑為百炎凈、氟派酸、病毒靈或高錳酸鉀,并使投放后消毒劑的濃度分別為0. 3^0. 6ppm、0. 5^0. 8 ppm、0. 4^0. 8 ppm和5 10 ppm。消毒劑的定期投放可以有效消除海水中的病菌,防止黃口荔枝螺感染疾病,提高稚螺的成活率。
作為優選,步驟c和步驟f中的貝類為文蛤、牡蠣、扇貝或四角蛤,蝦類為南美白對蝦、水白蝦或管鞭蝦。作為優選,步驟e和步驟f所用海水還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并使其在海水中的濃度為r8ppm。重金屬離子對黃口荔枝螺的生長會產生不利影響,會提高死亡率,乙二胺四乙酸二鈉能夠降低海水中的重金屬濃度,同時適宜的濃度可以在對黃口荔枝螺不產生不利影響的前提下充分發揮降低重金屬濃度的作用。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簡單并實現了黃口荔枝螺苗的規模化育苗,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提高了黃口荔枝螺苗的出苗量和成活率。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I
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育苗場地準備
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均為面積9平方米的水池,親螺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池深I. 2米,幼體培育池池深I. 5米,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先進行消毒,消毒采用IOO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15小時后沖洗干凈。水由開闊海區采集海水,并經沙井一級過濾,高位蓄水池沉淀及凈化處理,再經二級沙濾。b.親螺來源
在6月份,在海水溫度為25°C的外海,采集黃口荔枝螺成年個體作為親螺,放入親螺培育池進行強化培育;
c.親螺的強化培育
調節親螺培育池水位為60cm,水溫為24°C,光照強度為80001x,含氧量為8mg/L,親螺采用3ppm的氯霉素溶液浸泡4分鐘消毒后,放入親螺培育池內,親螺的培育密度為5個/m3,對親螺投喂新鮮貝類餌料,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量為每10個親螺25g,并在投喂后3小時內將殘餌及雜質清理干凈,每隔3天換水一次,每隔5天對親螺培育池和親螺采用同樣方法消毒一次;
d.親螺的交配產卵
親螺經25天的強化培育后,性腺發育成熟,進入交配產卵階段,調節水溫為26°C,光照強度為降低為親螺的強化培育光照強度的60%,產卵后,收集卵囊;
e.幼體孵化及培育
調節幼體培育池水位為100 cm,水溫為30°C,光照強度為50001x,幼體培育池內海水用Sppm高錳酸鉀消毒,另外用Sppm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以消除重金屬離子,保持通氣使溶解氧含量為5mg/L ;將收集的卵囊先用過濾海水沖洗干凈,再用30 ppm高錳酸鉀浸泡消毒5分鐘,然后置于60目的孵化網內并放入幼體培育池中孵化,孵化密度為5000個卵囊/m3,每天換水30%,經過3(T45天孵化后,受精卵相繼發育成浮游幼體;浮游幼體以2萬個/m3的培育密度進行養殖,并對浮游幼體投喂金藻、中肋骨條藻、小球藻或角毛藻,每8小時投喂一次,投喂量為每立方米投喂3 10萬個/mL的藻液0. 8L,投喂量增加30%,在第18天后,浮游幼體變態成稚螺,f.稚螺培育
調節稚螺培育池的水位為80 cm,水溫26°C,光照強度為70001x,稚螺培育池海水用15ppm高錳酸鉀消毒,另外用4ppm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以消除重金屬離子,保持連續通氣使溶解氧含量為8mg/L ;將稚螺移入稚螺培育池,并以2500個/m2的密度進行培育,投喂切碎的貝類或蝦類餌料,貝類為文蛤、牡蠣、扇貝或四角蛤,蝦類為南美白對蝦、水白蝦或管鞭蝦,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為每1000個稚螺每次投喂10g,每天18:0(T20:00換水I次,前期18天內換水量為50%,后期換水量為60%,每隔5天投一次百炎凈,使其濃度為0. 3ppm,稚螺殼超過5. 0 mm,即為幼螺。實施例2
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育苗場地準備
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均為面積20平方米的水池,親螺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池深I. 5米,幼體培育池池深I. 3米,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先進行消毒,消毒采用300 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24小時后沖洗干凈。水由開闊海區采集海水,并經過濾處理;海水比重為I. 020, pH為8. O。b.親螺來源
在6 8月份,在海水溫度為28°C的外海,采集黃口荔枝螺成年個體作為親螺,放入親螺培育池進行強化培育;
c.親螺的強化培育
調節親螺培育池水位為40cm,水溫為26°C,光照強度為150001x,含氧量為4mg/L,親螺采用4ppm的氯霉素溶液浸泡5分鐘消毒后,放入親螺培育池內,親螺的培育密度為2個/m3,對親螺投喂新鮮貝類餌料,每天投喂6次,每次投喂量為每10個親螺30g,并在投喂后3小時內將殘餌及雜物清理干凈,每隔2天換水一次,每隔6天對親螺培育池和親螺采用同樣方法消毒一次;
d.親螺的交配產卵
親螺經30天的強化培育后,性腺發育成熟,進入交配產卵階段,調節水溫為18°C,光照強度為降低為親螺的強化培育光照強度的70%,產卵后,收集卵囊;
e.幼體孵化及培育
調節幼體培育池水位為120 cm,水溫為26°C,光照強度為70001x,幼體培育池內海水用10 ppm高錳酸鉀消毒,另外用4ppm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以消除重金屬離子,保持通氣使溶解氧含量為8mg/L ;將收集的卵囊先用過濾海水沖洗干凈,再用40 ppm高錳酸鉀浸泡消毒3分鐘,然后置于75目的孵化網內并放入幼體培育池中孵化,孵化密度為6000個卵囊/m3,每天換水20%,經過3(T45天孵化后,受精卵相繼發育成浮游幼體;浮游幼體以3萬個/m3的培育密度進行養殖,并對浮游幼體投喂金藻、中肋骨條藻、小球藻或角毛藻,每10小時投喂一次,投喂量為每立方米投喂3 10萬個/mL的藻液1L,投喂8天后,投喂量增加40%,在第22天后,浮游幼體變態成稚螺,
f.稚螺培育
調節稚螺培育池的水位為50cm,水溫28°C,光照強度為150001x,稚螺培育池海水用IOppm高錳酸鉀消毒,另外用6ppm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以消除重金屬離子,保持連續通氣使溶解氧含量為12mg/L ;將稚螺移入稚螺培育池,并以2000個/m2的密度進行培育,投喂切碎的貝類或蝦類餌料,貝類為文蛤、牡蠣、扇貝或四角蛤,蝦類為南美白對蝦、水白蝦或管鞭蝦,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為每1000個稚螺每次投喂15g,每天18:0(T20:00換水I次,前期20天內換水量為30%,后期換水量為70%,每隔6天投一次氟派酸,使其濃度為0. 5ppm,稚螺殼超過5. 0 mm,即為幼螺。 實施例3
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育苗場地準備
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均為面積25平方米的水池,親螺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池深I米,幼體培育池池深I. 4米,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先進行消毒,消毒采用500 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12小時后沖洗干凈。水由開闊海區采集海水,并經過濾處理;海水比重為I. 020 1. 023,pH為8. 5。b.親螺來源
在6 8月份,在海水溫度為22°C的外海,采集黃口荔枝螺成年個體作為親螺,放入親螺培育池進行強化培育;
c.親螺的強化培育
調節親螺培育池水位為50 cm,水溫為28°C,光照強度為50001x,含氧量為6mg/L,親螺采用5ppm的氯霉素溶液浸泡3分鐘消毒后,放入親螺培育池內,親螺的培育密度為4個/m3,對親螺投喂新鮮貝類餌料,每天投喂7次,每次投喂量為每10個親螺20g,并在投喂后3小時內將殘餌及雜物清理干凈,每隔3天換水一次,每隔8天對親螺培育池和親螺采用同樣方法消毒一次;
d.親螺的交配產卵
親螺經20天的強化培育后,性腺發育成熟,進入交配產卵階段,調節水溫為22°C,光照強度為降低為親螺的強化培育光照強度的65%,產卵后,收集卵囊;
e.幼體孵化及培育
調節幼體培育池水位為90cm,水溫為28°C,光照強度為lOOOOlx,幼體培育池內海水用5ppm高錳酸鉀消毒,另外用6ppm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以消除重金屬離子,保持通氣使溶解氧含量為10mg/L ;將收集的卵囊先用過濾海水沖洗干凈,再用20ppm高錳酸鉀浸泡消毒4分鐘,然后置于100目的孵化網內并放入幼體培育池中孵化,孵化密度為3000個卵囊/m3,每天換水25%,經過3(T45天孵化后,受精卵相繼發育成浮游幼體;浮游幼體以2. 5萬個/m3的培育密度進行養殖,并對浮游幼體投喂金藻、中肋骨條藻、小球藻或角毛藻,每12小時投喂一次,投喂量為每立方米投喂3 10萬個/mL的藻液0. 5L,投喂9天后,投喂量增加50%,在第15天后,浮游幼體變態成稚螺,
f.稚螺培育
調節稚螺培育池的水位為60 cm,水溫30°C,光照強度為50001x,稚螺培育池海水用12ppm高錳酸鉀消毒,另外用Sppm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以消除重金屬離子,保持連續通氣使溶解氧含量為5mg/L ;將稚螺移入稚螺培育池,并以3000個/m2的密度進行培育,投喂切碎的貝類或蝦類餌料,貝類為文蛤、牡蠣、扇貝或四角蛤,蝦類為南美白對蝦、水白蝦或管鞭蝦,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為每1000個稚螺每次投喂20g,每天18:0(T20:00換水I次,前期15天內換水量為40%,后期換水量為80%,每隔4天投一次病毒靈,使其濃度為0. 8 ppm,稚螺殼超過5. 0 mm,即為幼螺。實施例4
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育苗場地準備
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均為面積25平方米的水池,親螺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池深I米,幼體培育池池深I. 4米,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先進行消毒,消毒采用500 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12小時后沖洗干凈。水由開闊海區采集海水,并經過濾處理;海水比重為I. 020 1. 023,pH為8. 5。b.親螺來源 在6 8月份,在海水溫度為22°C的外海,采集黃口荔枝螺成年個體作為親螺,放入親螺培育池進行培育;
c.親螺的強化培育
調節親螺培育池水位為50 cm,水溫為28°C,光照強度為50001x,含氧量為6mg/L,親螺采用5ppm的氯霉素溶液浸泡3分鐘消毒后,放入親螺培育池內,親螺的培育密度為4個/m3,對親螺投喂新鮮貝類餌料,每天投喂7次,每次投喂量為每10個親螺20g,并在投喂后3小時內將殘餌及雜物清理干凈,每隔3天換水一次,每隔8天對親螺培育池和親螺采用同樣方法消毒一次;
d.親螺的交配產卵
親螺經20天的強化培育后,性腺發育成熟,進入交配產卵階段,調節水溫為22°C,光照強度為降低為親螺的強化培育光照強度的62%,產卵后,收集卵囊;
e.幼體孵化及培育
調節幼體培育池水位為90cm,水溫為28°C,光照強度為lOOOOlx,幼體培育池內海水用5ppm高錳酸鉀消毒,另外用6ppm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以消除重金屬離子,保持通氣使溶解氧含量為10mg/L ;將收集的卵囊先用過濾海水沖洗干凈,再用20ppm高錳酸鉀浸泡消毒4分鐘,然后置于100目的孵化網內并放入幼體培育池中孵化,孵化密度為3000個卵囊/m3,每天換水25%,經過3(T45天孵化后,受精卵相繼發育成浮游幼體;浮游幼體以2. 3萬個/m3的培育密度進行養殖,并對浮游幼體投喂金藻、中肋骨條藻、小球藻或角毛藻,每12小時投喂一次,投喂量為每立方米投喂3 10萬個/mL的藻液I. 5L,投喂9天后,投喂量增加50%,在第15天后,浮游幼體變態成稚螺,
f.稚螺培育
調節稚螺培育池的水位為60cm,水溫30°C,光照強度為50001x,稚螺培育池海水用12ppm高錳酸鉀消毒,另外用Sppm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以消除重金屬離子,保持連續通氣使溶解氧含量為5mg/L ;將稚螺移入稚螺培育池,并以1000個/m2的密度進行培育,投喂切碎的貝類或蝦類餌料,貝類為文蛤、牡蠣、扇貝或四角蛤,蝦類為南美白對蝦、水白蝦或管鞭蝦,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為每1000個稚螺每次投喂20g,每天18:0(T20:00換水I次,前期15天內換水量為40%,后期換水量為80%,每隔4天投一次高猛酸鉀消毒劑,使其濃度為8ppm,稚螺殼超過5. 0 mm,即為幼螺,可以作為幼苗以供養殖。采用本發明的育苗方法進行育苗后有以下結論4個實施例中,卵的孵化率分別為85. 6%, 87. 2%, 80. 9%和84. 1%,卵孵化后的成活率即出苗率分別為88. 3%、91. 5%, 90. 8%和93. 1%,每平米稚螺培育池 可出苗1000 2500個。
權利要求
1.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育苗場地準備 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均為面積擴25平方米的水池,親螺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池深廣I. 5米,幼體培育池池深I. 3^1. 5米,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先進行消毒,水由開闊海區采集海水,并經過濾處理; b.親螺來源 在6 8月份,在海水溫度為22 28°C的外海,采集黃口荔枝螺成年個體作為親螺,放入親螺培育池進行強化培育; c.親螺的強化培育 調節親螺培育池水位為40 60 cm,水溫為24°C 28°C,光照強度為500(Tl50001x,含氧量為r8mg/L,親螺經過消毒后,放入親螺培育池內,親螺的培育密度為2飛個/m3,對親螺投喂貝類餌料,每天投喂4 7次,每次投喂量為每10個親螺2(T30g,并在投喂后3小時內將殘餌及雜質清理干凈,每隔2 3天換水一次,每隔5 8天對親螺培育池和親螺消毒一次; d.親螺的交配產卵 親螺經2(T30天的強化培育后,性腺發育成熟,進入交配產卵階段,調節水溫為If 26°C,光照強度為降低為親螺的強化培育光照強度的6(T70%,親螺產卵后,收集卵囊; e.幼體孵化及培育 調節幼體培育池水位為90 120 cm,水溫為26 30°C,光照強度為500(Tl00001x,幼體培育池內海水用5 10 ppm高錳酸鉀消毒,連續通氣使溶解氧含量維持為5 10mg/L ;將收集的卵囊先用過濾海水沖洗干凈,再用2(T40 ppm高錳酸鉀浸泡消毒3飛分鐘,然后放入幼體培育池中孵化,孵化密度為3000 6000個卵囊/m3,每天換水20 30%,經過30 45天孵化后,發育成浮游幼體;浮游幼體以2 3萬個/m3的培育密度進行養殖,并對浮游幼體投喂金藻、中肋骨條藻、小球藻或角毛藻,每8 12小時投喂一次,投喂量為每立方米投喂:TlO萬個/mL的藻液0. 5^1. 5L,8 10天后,投喂量增加309^50%,在第15 22天后,浮游幼體變態成稚螺, f.稚螺培育 調節稚螺培育池的水位為5(T80 cm,水溫26 30°C,光照強度為500(Tl50001x,稚螺培育池海水用1(T15 ppm高錳酸鉀消毒,連續通氣使溶解氧含量維持為5 12mg/L;將稚螺移入稚螺培育池,并以100(T3000個/m2的密度進行培育,投喂切碎的貝類或蝦類餌料,每天投喂2 3次,投喂量為每1000個稚螺每次投喂l(T20g,每天18:00 20:00換水I次,前20天內換水量為30% 50%,20天后換水量為60% 80%,每隔4 6天投一次消毒劑,稚螺殼超過5.0 mm,即為幼螺。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親螺培育池、幼體培育池和稚螺培育池的消毒用10(T500 ppm的高猛酸鉀溶液浸泡消毒12 24小時后沖洗干凈。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親螺消毒采用3 5 ppm的氯霉素溶液浸泡3飛分鐘。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f中所述的消毒劑為百炎凈、氟派酸、病毒靈或高錳酸鉀,并使投放后消毒劑的濃度分別為0.3 0. 6ppm、0. 5 0. 8 ppm、0. 4 0. 8 ppm 和 5 10 ppm。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和步驟f中的貝類為文蛤、牡蠣、扇貝或四角蛤,蝦類為南美白對蝦、水白蝦或管鞭蝦。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e和步驟f所用海水還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并使其在海水中的濃度為r8pp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的苗種培育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通過在22~28℃的外海采集野生黃口荔枝螺成年個體作為親螺,以培育密度為2~5個/m3進行強化培育并產卵,按照孵化密度為3000~6000個卵囊/m3將卵囊孵化成浮游幼體,以3~10萬個/mL的投喂量投喂浮游幼體金藻、中肋骨條藻、小球藻或角毛藻,待變態成稚螺后,以每1000個稚螺每次投喂10~20g的投喂量進行喂養,并及時換水消毒,25~45天后即為幼螺,可供養殖。本發明的一種黃口荔枝螺的育苗方法操作簡單并實現了黃口荔枝螺苗的規模化育苗,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提高了黃口荔枝螺苗的出苗量和成活率。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742524SQ20121011859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3日
發明者付萬冬, 商弘, 王迎賓, 章飛軍, 韓志強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