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黏性魚卵殺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黏性魚卵殺傷裝置。
背景技術:
在國家和地區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入侵生物對土著物種造成了一定的生存壓力,在部分地區帶來了一定的生態負面影響。其中,部分魚類在一定的地區被歸類為入侵物種,被視為應該清除的物種。最典型的例子發生在美國及歐洲,如鯉科魚類如鯉魚已經導致了較大的生態問題,導致部分物種種群下降,甚至危及到部分珍惜物種。鯉魚在美國多個州被立法定位為入侵生物,允許以各種方法清除其現存個體,同時避免水域之間的傳播。入侵魚類的現存個體較難完全清除,主要原因有自然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積寬廣、遮蔽物多、魚類個體行動敏捷、魚類在水域之間可以互相來往和人類不易控制等。美國已經找到部分清除入侵魚類的辦法,如人工捕撈、電擊、號召垂釣、增加入侵魚類的消費、在水域之間設置閘壩和障礙物等。但是,各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勞動強度大和效率低等,各種有助于清除入侵魚類的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比較普遍采用的清除入侵魚類方法主要針對成魚和幼魚,從受精卵清除入侵魚類的角度報道尚較少。部分魚類如鯉魚有一個特點,即其所產的卵均為黏性卵,且黏性較強。鯉魚雖然在流水或靜水中均能自然產卵,但是均需要尋找附著物以便受精卵粘附其上。利用包括鯉魚在內的多種魚類產黏性卵并需要附著物的特性,人們發現可以人工設置供卵附著物并提高這些魚類的產卵率。這些人工設置的供卵附著物稱為魚巢。制作魚巢的材料只需無毒、質地柔軟、纖細須多以及在水中易散開不易腐爛即可。常用的魚巢包括楊柳樹的根系、鳳眼蓮和篩絹制作的魚巢等。將魚巢的根系部分懸浮在水中,即可在繁殖季節吸引鯉魚產卵于魚巢上。魚巢是人們利用魚類的產卵特征發現的提高魚類繁殖成功率的方法,能否逆向思維,即是否可以利用魚類的產黏性卵特征對入侵魚類的魚卵進行清除,值得深思。電擊是普遍采用的一種捕撈或控制魚類成體或幼體的方法。常見的主要有電捕魚,此外還有低壓電麻醉魚等。受精卵是魚類生活史中最脆弱的時期之一,對人類相對安全的低壓電即可將其致死。利用受精卵黏著于附著物和低壓電即可致死的特性,可以產生一種殺傷入侵魚類受精卵的方法,有必要發明一種黏性魚卵殺傷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黏性魚卵殺傷裝置,能吸引魚類產卵并將受精卵殺死,結構簡單、易于操作、高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黏性魚卵殺傷裝置,每兩個導電魚巢間隔一定距離并列分布,每兩個導電魚巢中的一個導電魚巢與電源正極連接,另一個導電魚巢與電源負極連接,各導電魚巢通過導線串聯或并聯于電源。導電魚巢由魚巢和設于魚巢內的導電裝置組成,導電裝置通過導線串聯或并聯后與電源連接。導電裝置為細金屬絲或金屬網。導電魚巢為楊柳樹的根系制魚巢或一端固定的塑料繩須魚巢。兩相鄰的導電魚巢間隔距離為O. I O. 5米。
各導電魚巢固定于浮桿上。電源為電壓和電流可調的直流電源,電源電壓為5 36v。本發明提供的黏性魚卵殺傷裝置,有益效果如下
I、由于采用將多個導電魚巢中每兩個導電魚巢分別連接于電源的正極和負極,利用魚巢能吸引魚類產卵,通電后,兩導電魚巢之間形成電場,能將魚巢內的受精卵殺死,逆向思維從清除魚類受精卵的角度出發提供了一種清除入侵魚類的方法,結構簡單、易于操作、高效。2、浮桿的設計能保證各導電魚巢在水中懸浮,還可固定各導電魚巢在水中各自的相對距離,防止其互相接近。3、選擇5 36v低壓電源即可實現魚巢內的受精卵的殺死,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安全高效。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I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 圖2為本發明導電裝置為金屬網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一種黏性魚卵殺傷裝置由多個導電魚巢I、導線2和電源構成,每兩個導電魚巢I間隔一定距離并列分布,每兩個導電魚巢I中的一個導電魚巢I與電源正極3連接,另一個導電魚巢I與電源負極5連接,各導電魚巢I通過導線2串聯或并聯于電源。導電魚巢I由魚巢和設于魚巢內的導電裝置4組成,導電裝置4通過導線2串聯或并聯后與電源連接。導電魚巢為一端固定的塑料繩須魚巢,由一束塑料繩須制作,塑料繩須長O. Sm,粗
O.Olm,每束200根,一端黏著在一起,一端自由散開,整體在水體中可呈蓬松狀,似水草。兩相鄰的導電魚巢I間隔距離為O. I O. 5米。 導電裝置4為金屬網,金屬網的結構如圖2所示。金屬網固定于魚巢的黏著端。魚巢的黏著端系浮桿6,便于魚巢的散開端懸浮于水中。選用硬物做為浮桿6,如竹竿,還可固定各導電魚巢I在水中各自的相對距離,防止其互相接近。電源為電壓和電流可調的直流電源,電源電壓為5 36v。開通電源,調整電壓到24v,通電5秒鐘,連接于電源正負極的兩導電魚巢I之間形成電場,電場中的受精卵均會馬上死亡。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定時接通電源,調整到所需的電壓,即實現分批產魚卵的分批電擊,最終達到去除導電魚巢I內魚卵的目的。連接于電源正負極的兩導電魚巢I之間的相隔距離,不宜太遠,以便接通電流后能形成電場,一般為O. I O. 5米。
導電裝置4還可采用細金屬絲代替金屬網,導電魚巢可采用楊柳樹的根系制魚巢代替塑料繩須魚巢。
權利要求
1.一種黏性魚卵殺傷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兩個導電魚巢(I)間隔一定距離并列分布,每兩個導電魚巢(I)中的一個導電魚巢(I)與電源正極(3 )連接,另一個導電魚巢(I)與電源負極(5)連接,各導電魚巢(I)通過導線(2)串聯或并聯于電源。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黏性魚卵殺傷裝置,其特征在于導電魚巢(I)由魚巢和設于魚巢內的導電裝置(4)組成,導電裝置(4)通過導線(2)串聯或并聯后與電源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黏性魚卵殺傷裝置,其特征在于導電裝置(4)為細金屬絲或金屬網。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黏性魚卵殺傷裝置,其特征在于導電魚巢(I)為楊柳樹的根系制魚巢或一端固定的塑料繩須魚巢。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黏性魚卵殺傷裝置,其特征在于兩相鄰的導電魚巢(I)間隔距離為O. I O. 5米。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黏性魚卵殺傷裝置,其特征在于各導電魚巢(I)固定于浮桿(6)上。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黏性魚卵殺傷裝置,其特征在于電源為電壓和電流可調的直流電源,電源電壓為5 36v。
全文摘要
一種黏性魚卵殺傷裝置,每兩個導電魚巢間隔一定距離并列分布,每兩個導電魚巢中的一個導電魚巢與電源正極連接,另一個導電魚巢與電源負極連接,各導電魚巢通過導線串聯或并聯于電源。本發明提供的黏性魚卵殺傷裝置,由于采用將多個導電魚巢中每兩個導電魚巢分別連接于電源的正極和負極,利用魚巢能吸引魚類產卵,通電后,兩導電魚巢之間形成電場,能將魚巢內的受精卵殺死,逆向思維從清除魚類受精卵的角度出發提供了一種清除入侵魚類的方法,結構簡單、易于操作、高效。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630619SQ20121012674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7日
發明者劉德富, 石小濤, 陳求穩, 高勇, 黃應平 申請人:三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