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甲魚野生化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是甲魚野生化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甲魚又稱鱉、水魚、王八等,是卵生兩棲爬行動物。甲魚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富 含維生素A、維生素E,膠原蛋白、多種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其全身都有良好的滋補和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野生甲魚有滋陰補腎、清熱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種功效,可治虛勞盜汗、陰虛陽亢、久病泄瀉、小兒驚癇、婦女閉經、難產等癥。所以它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上等筵席的優質材料,還可以作為極好的中藥材料入藥。
甲魚養殖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得到迅猛的發展,甲魚之鄉不斷涌現。甲魚養殖技術得到長足發展,可絕大多數都是走速生速長密集養殖的路子,產量大幅上升的同時其品質卻跟野生甲魚相差甚遠,食用和藥用價值大打折扣。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甲魚野生化養殖方法,從模仿野生甲魚生長規律和生活環境使甲魚回歸自然的原生狀態,使其品質接近野生甲魚。本發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所述的甲魚野生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1)稚苗培育池水深度40-70cm,飼料板周圍培養起水葫蘆,減少稚苗攝食消耗;
(2)稚苗開口餌料配制選用優質甲魚飼料與雞蛋配合,使稚苗更易攝食和消化,這一階段保證稚苗吃飽,以飼料板上飼料一個小時有剩余為準;
(3)幼苗分池規格在50-200g,用鮮魚、木瓜和椰肉椰汁混合飼料,其中鮮魚占70%,這階段投料甲魚吃七成飽即可,不人為保護病弱個體,使其自然淘汰;
(4)幼苗長到200-250g進行公母分池,這時轉入大塘,大塘面積為3-5畝,采用魚鱉混養方式,魚類主要是羅非魚和草魚,走全息不驚擾的路子,按出售年齡不同,三到八年才啟塘;這期間少量投料以20分鐘投料時間為限,使甲魚養成自己捕捉生態大塘中的魚蝦,使甲魚不依賴投料,回歸自然生存法則,達到野生化;
(5)用于繁殖的母甲魚需達到4年齡,公甲魚采取晚配配小方式,即公甲魚要比母甲魚個體小,從臺灣引進優質公甲魚按公甲魚與母甲魚I :4的比例投放,從而避免公甲魚過大殘殺母甲魚,達到配公甲魚后3-4年不用分池,使繁殖的甲魚不受^(擾,回歸原生狀態。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方法簡單可行,能使甲魚回歸生態,回歸自然的原 生狀態,其食用價值及藥用價值接近野生甲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實例可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實施例I :
甲魚野生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1)稚苗培育池水深度40cm,飼料板周圍培養起水葫蘆,減少稚苗攝食消耗;
(2)稚苗開口餌料配制選用優質甲魚飼料與雞蛋配合,使稚苗更易攝食和消化,這一階段保證稚苗吃飽,以飼料板上飼料一個小時有剩余為準;
(3)幼苗分池規格在50g,用鮮魚、木瓜和椰肉椰汁混合飼料,其中鮮魚占70%,這階段
投料甲魚吃七成飽即可,不人為保護病弱個體,使其自然淘汰;
(4)幼苗長到200g進行公母分池,這時轉入大塘,大塘面積為3畝,采用魚鱉混養方式,魚類主要是羅非魚和草魚,走全息不驚擾的路子,按出售年齡不同,三年才啟塘;這期間少量投料以20分鐘投料時間為限,使甲魚養成自己捕捉生態大塘中的魚蝦,使甲魚不依賴投料,回歸自然生存法則,達到野生化;
(5)用于繁殖的母甲魚需達到4年齡,公甲魚采取晚配配小方式,即公甲魚要比母甲魚個體小,從臺灣引進優質公甲魚按公甲魚與母甲魚I :4的比例投放,從而避免公甲魚過大殘殺母甲魚,達到配公甲魚后3年不用分池,使繁殖的甲魚不受^(擾,回歸原生狀態。實施例2
甲魚野生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1)稚苗培育池水深度55cm,飼料板周圍培養起水葫蘆,減少稚苗攝食消耗;
(2)稚苗開口餌料配制選用優質甲魚飼料與雞蛋配合,使稚苗更易攝食和消化,這一階段保證稚苗吃飽,以飼料板上飼料一個小時有剩余為準;
(3)幼苗分池規格在130g,用鮮魚、木瓜和椰肉椰汁混合飼料,其中鮮魚占70%,這階段投料甲魚吃七成飽即可,不人為保護病弱個體,使其自然淘汰;
(4)幼苗長到220g進行公母分池,這時轉入大塘,大塘面積為4畝,采用魚鱉混養方式,魚類主要是羅非魚和草魚,走全息不驚擾的路子,按出售年齡不同,五年才啟塘;這期間少量投料以20分鐘投料時間為限,使甲魚養成自己捕捉生態大塘中的魚蝦,使甲魚不依賴投料,回歸自然生存法則,達到野生化;
(5)用于繁殖的母甲魚需達到4年齡,公甲魚采取晚配配小方式,即公甲魚要比母甲魚個體小,從臺灣引進優質公甲魚按公甲魚與母甲魚I :4的比例投放,從而避免公甲魚過大殘殺母甲魚,達到配公甲魚后3. 5年不用分池,使繁殖的甲魚不受驚擾,回歸原生狀態。實施例3:
甲魚野生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1)稚苗培育池水深度70cm,飼料板周圍培養起水葫蘆,減少稚苗攝食消耗;
(2)稚苗開口餌料配制選用優質甲魚飼料與雞蛋配合,使稚苗更易攝食和消化,這一階段保證稚苗吃飽,以飼料板上飼料一個小時有剩余為準;
(3)幼苗分池規格在200g,用鮮魚、木瓜和椰肉椰汁混合飼料,其中鮮魚占70%,這階段投料甲魚吃七成飽即可,不人為保護病弱個體,使其自然淘汰;
(4)幼苗長到250g進行公母分池,這時轉入大塘,大塘面積為5畝,采用魚鱉混養方式,魚類主要是羅非魚和草魚,走全息不驚擾的路子,按出售年齡不同,八年才啟塘;這期間少量投料以20分鐘投料時間為限,使甲魚養成自己捕捉生態大塘中的魚蝦,使甲魚不依賴投料,回歸自然生存法則,達到野生化;
(5)用于繁殖的母甲魚需達到4年齡,公甲魚采取晚配配小方式,即公甲魚要比母甲魚個體小,從臺灣引進優質公甲魚按公甲魚與母甲魚I :4的比例投放,從而避免公甲魚過大殘殺母甲魚,達到配公甲魚后4年不用分池,使繁殖的甲魚不受^(擾,回歸原生狀態。實驗表明1、稚苗存活率為91.5%,三年齡甲魚背部呈淺綠色,品質野生、肉質緊 致、味道鮮美,營養成分接近野生甲魚。2、稚苗存活率為85%,八年齡甲魚背部呈黃色,爪子頓挫有力,腿部和頸部有皺折,其外表和營養價值跟野生甲魚無異。3、公甲魚晚配配小方式有效避免公甲魚過大殘殺母甲魚情況發生,
達到配公甲魚后3-4年不用分池,使繁殖的甲魚不受擾,回歸原生狀態。
權利要求
1.甲魚野生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1)稚苗培育池水深度40-70cm,飼料板周圍培養起水葫蘆,減少稚苗攝食消耗; (2)稚苗開口餌料配制選用優質甲魚飼料與雞蛋配合,使稚苗更易攝食和消化,這一階段保證稚苗吃飽,以飼料板上飼料一個小時有剩余為準; (3)幼苗分池規格在50-200g,用鮮魚、木瓜和椰肉椰汁混合飼料,其中鮮魚占70%,這階段投料甲魚吃七成飽即可,不人為保護病弱個體,使其自然淘汰; (4)幼苗長到200-250g進行公母分池,這時轉入大塘,大塘面積為3-5畝,采用魚鱉混養方式,魚類主要是羅非魚和草魚,走全息不驚擾的路子,按出售年齡不同,三到八年才啟塘;這期間少量投料以20分鐘投料時間為限,使甲魚養成自己捕捉生態大塘中的魚蝦,使甲魚不依賴投料,回歸自然生存法則,達到野生化; (5)用于繁殖的母甲魚需達到4年齡,公甲魚采取晚配配小方式,即公甲魚要比母甲·魚個體小,從臺灣引進優質公甲魚按公甲魚與母甲魚I :4的比例投放,從而避免公甲魚過大殘殺母甲魚,達到配公甲魚后3-4年不用分池,使繁殖的甲魚不受^(擾,回歸原生狀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甲魚野生化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1.培養起水葫蘆,減少稚苗攝食消耗;2.選用優質甲魚飼料與雞蛋配合,使稚苗更易攝食和消化;3.幼苗用鮮魚、木瓜和椰肉椰汁混合飼料,不人為保護病弱個體,使其自然淘汰;4.幼苗長到200-250g進行公母分池,用魚鱉混養方式,按出售年齡不同,三到八年才啟塘;少量投料以20分鐘投料時間為限,使甲魚養成自己捕捉生態大塘中的魚蝦,甲魚不依賴投料;5.繁殖的母甲魚需達到4年齡,公甲魚采取晚配配小方式,避免公甲魚過大殘殺母甲魚,達到配公甲魚后3-4年不用分池,使繁殖的甲魚不受驚擾,回歸原生狀態。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方法簡單可行,能使甲魚回歸生態,回歸自然的原生狀態,其食用價值及藥用價值接近野生甲魚。
文檔編號A01K67/02GK102726338SQ20121014665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4日
發明者張秀芬 申請人:張秀芬, 海南光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