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協調防治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方法

文檔序號:206664閱讀:42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協調防治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茶樹害蟲防治方法,涉及協調使用信息素色板誘捕器和雷公藤制劑防治有機茶園中最難于控制的害蟲假眼小綠葉蟬的方法,可避免化學農藥的施用。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有機茶園面積已近4萬公頃,其中禁止使用化學肥料、禁用化學農藥。但假眼小綠葉蝶vitis Gothe廣泛分布于我國大陸茶區,其成蟲、若蟲刺吸茶樹嫩梢汁液、雌成蟲產卵于茶梢嫩莖內破壞輸導組織。從最北茶區山東省日照茶區至最南茶區海南省三亞茶區,每年發生7 22代,幾十年來依賴化學農藥,已致該葉蟬對吡蟲啉等茶園中適用的化學農藥產生中等抗性、對于腚蟲脒和聯苯菊酯產生高抗。在全國茶區,該害蟲一般在5月中旬 7月下旬、9 11月形成2個蟲口高峰,在其蟲口高峰期如不加防治,3 5天的為害就可以致茶園狀如火燒。該害蟲繁殖力強、天敵少、有效的植物源農藥和微生物農藥甚少,加之代數多、世代重疊、個體數量大,難以控制, 成了限制我國有機茶生產的瓶頸。
有機、無公害、富于營養和保健功能的有機茶早已為茶人們青睞,但是假眼小綠葉蟬威脅著有機茶生產。本課題組通過田間調查假眼小綠葉蟬雌雄成蟲、孕卵雌成蟲數量的動態及其與葉蟬總蟲口急遽增加的關系,決定使用信息素色板誘捕成蟲,接著使用雷公藤制劑防治余下的低齡若蟲,以制約其種群、壓低蟲口高峰。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協調防治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方法,是一種協調非化學農藥防治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方法,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I)誘捕器為附有誘芯的粘性色板,誘芯為載有葉蟬誘捕劑的橡皮頭,以SuperQ為吸附劑,吸附正常茶樹揮發物,經GC-MS鑒定出其中的組分,通過生物測定發現由(萬)-2-hexenal、(Z)-3-hexen-l-ol、Iinalool 3 種組分,分別配成濃度為 0. 01 20 U g/ ml的味源物,再按1:0.2 1.5:0. I I比例混合,組成葉蟬誘捕劑,載于橡皮頭上制成誘芯(已授權,發明專利號ZL 2004 I 00180621);選用最能引誘葉蟬的芽綠和素馨黃色彩,制成粘性色板;(2)配制雷公藤制劑提取雷公藤的生物堿類,加入添加劑等,制成對于假眼小綠葉蟬有毒性的雷公藤制劑(已授權,發明專利號ZL 2006 I 0050239. 5):按以下重量百分比配制雷公藤制劑雷公藤生物堿0. f 10%、煙堿0.廣20%、填料或溶劑廣99%、擴散劑和乳化劑廣20%,可用于防治假眼小綠葉蟬等茶樹害蟲;(3)有機茶園禁用化學農藥,假眼小綠葉蟬為害嚴重,每年5月中旬月、9月 11月形成2個蟲口高峰。在形成蟲口高峰期之前有個拐點,在拐點前后假眼小綠葉蟬蟲口急遽增加,經解剖葉蟬蟲體,發現在拐點前5 10天茶園中孕卵葉蟬雌成蟲數量驟增,可在此時捕殺孕卵雌成蟲以壓制蟲峰的到來,確定拐點通常在蟲口高峰前5 15天;(4)在每個高峰期來臨之前的10 25天,即拐點前5 10天,當葉蟬成蟲占葉蟬總蟲口百分率> 60%時使用信息素色板誘捕器誘捕成蟲,密度為每畝(I畝=667 m2 ) 15 20個誘捕器,一小段時間后當成蟲百分率又彡60%時再次使用誘捕器,茶園中余下大量低齡若蟲,其抗性弱,在I 3日內施用雷公藤制劑,能有效壓低有機茶園葉蟬密度。步驟(I)所述的吸附,指吸附正常茶樹揮發物,用有機溶劑淋洗,濃縮,經GC-MS配合標準樣品定性定量鑒定各個成分,經生物測定,查明⑶-2-hexenal、(Z)-3-hexen-l_ol、Iinaloo組成的誘捕劑對葉蝶的誘效最強。步驟(I)所說的芽綠和素馨黃色彩,是經過茶園中的誘捕試驗從10種色彩中選出的、對葉蟬誘效最強的。制成塑料質地、或者紙質的硬板,用機器均勻涂布無色無味昆蟲膠,覆蓋防粘紙。使用時,撕去防粘紙、附上誘芯,組成信息素色板誘捕器,掛于木棍上,放置于茶園中誘捕葉蟬。步驟(2)使用有機溶劑提取雷公藤的生物堿類,加入添加劑、乳化劑等,制成雷公藤制劑,用于防治假眼小綠葉蟬。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所述的方法在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協調防治中的應用。本發明的優點(I)有效控制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種群數量,促進我國有機茶產業。(2)減免茶園中化學農藥的使用。


圖I是誘捕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2010年夏季安徽省敬亭山茶場5個試驗區葉蟬蟲口及對照區葉蟬成蟲百分率的動態。圖3是2010年秋季安徽省敬亭山茶場5個試驗區葉蟬蟲口及對照區葉蟬成蟲百分率的動態。圖4是2011年夏季浙江更香公司茶園5個試驗區葉蟬蟲口及對照區葉蟬成蟲百分率的動態。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I
時間2010年6月I日 6月25日。地點安徽省敬亭山茶場。材料與方法
(I)處理區的面積選一大片有機茶園作為供試茶園,在供試有機茶園內設5個處理區,每個處理區面積為3畝(每畝=667 m2),處理區之間間隔20米。(2)蟲口調查方法假眼小綠葉蟬每年形成2個蟲口高峰,在第I個蟲口高峰來臨之前,協調實施信息素色板的誘捕和雷公藤制劑的防治,以壓低該葉蟬蟲口高峰。在每個處理區內,每隔4天調查I次該葉蟬蟲口。調查蟲口時在每個區內五點取樣,每樣點面積數十平方米,隨機查50個I芽5葉芽梢上葉蟬成蟲、若蟲數量,每個區每次共調查250個芽梢。每次調查都在9:00之前露水未干時完成。(3)各處理區的設置每個處理區設置一種處理方法X處理區I——雷公藤制劑施用區。該制劑由本課題組制作,發明專利號ZL2006100502395。主要制作程序為將雷公藤磨碎,使用乙醇浸提、過濾、純化,以提取雷公藤生物堿,再按以下配方制成雷公藤制劑雷公藤生物堿0. f 10%、煙堿0. f 20%、填料或溶劑廣99%、擴散劑和乳化劑廣20%。以這個配方制成的雷公藤制劑可用于防治假眼小綠葉蟬等茶樹害蟲。分別在6月I日下午16:00 17:00,6月14日上午9:00 10:00噴施雷公藤制齊U,使葉片上均勻布滿藥液而不滴下為止。;f處理區2——信息素色板誘捕器放置區。該誘捕器由本課題組制作,發明專利號ZL 2004100180621。誘捕器為附有誘芯的芽綠色粘板,誘芯為載有葉蟬誘捕劑((Z )-2-hexenal、(Z)-3-hexen-l_ol、linalool 分別配成濃度為 0. 01 20 ug/ ml 的味源物,再按1:0. 2 1.5:0. I I比例混合)的橡皮頭,芽綠色粘板長40 cm、寬20 cm,兩面均勻涂布無色無味的昆蟲膠,附有防粘紙,使用時揭去防粘紙、附上誘芯,即組成誘捕器(參見圖I)。分別在6月I日下午16:00 17:00、6月14日上午9:00 10:00放置誘捕器, 每畝25個。誘捕器用細鐵絲拴于小竹棍上,竹棍插入茶行中,色板的下底邊與茶梢等高。笈處理區3-吡蟲啉10 %WP施用區。每千克可濕性粉劑含吡蟲啉100克,河
北威遠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分別在6月I日下午16:00 17:00、6月14日上午9:00 10:00噴施吡蟲啉制齊U,噴到葉片上均勻布滿藥液而不滴下為止。S處理區4——信息素色板誘捕器與雷公藤制劑協調使用區。使用上述誘捕器和雷公藤制劑。分別在6月I日下午16:00 17:00、6月14日上午9:00 10:00放置信息素色板誘捕器,每畝25個;6月18日上午9:00 10:00噴施雷公藤制劑。調查發現6月I日和6月13日茶園葉蟬成蟲占葉蟬總蟲口百分率分別為60%、60%,6月17日茶園葉蟬若蟲占葉蟬總蟲口百分率為60%。⑤對照區——未作任何處理。結果和分析試驗結果如下
(I)從圖2的對照區可看出,從6月初開始,供試有機茶園中假眼小綠葉蟬蟲口數量很快增加,6月15 17日左右為葉蟬種群的拐點,此后葉蟬的數量驟增。(2) 6月I飛日葉蟬成蟲百分率大于60%,即成蟲數量多,6月I日在處理區2、處理區4實施誘捕,壓低了葉蟬蟲口。同時在處理區I、處理區3分別噴施雷公藤制劑、吡蟲啉,卩比蟲啉的效果最明顯。由于6月廣5日葉蟬雌成蟲陸續產下很多的卵,卵陸續孵化為若蟲,茶園中若蟲數量明顯增多,6月9日成蟲百分率下降;若蟲陸續羽化,6月13日成蟲百分率又大于60%,所以在6月14日處理區2、處理區4再次進行信息素色板的誘捕。與此同時,6月14日處理區I、處理區3分別噴施雷公藤制劑、吡蟲啉。對照區葉蟬蟲口在6月25日達到高峰,數量大,而處理區1、2、3、4因為采取了治蟲措施,葉蟬數量顯著低于對照區,處理區I、處理區2和處理區3葉蟬蟲口仍明顯地高于處理區4的葉蟬蟲口。(3)處理區4為協調防治區,6月14日再次誘捕成蟲之后,6月17日調查發現葉蟬若蟲數量較多,就于6月18日噴施了雷公藤制劑,此時為葉蟬種群的拐點,有效地壓低了葉蟬蟲口數量,6月21日、6月25日的調查表明該區葉蟬蟲口明顯低于其它處理區(圖2)。實施例2
時間2010年9月8日 10月2日 地點安徽省敬亭山茶場 材料與方法
(I)處理區的面積在安徽省敬亭山茶場另選一大片有機茶園作為供試茶園,設5個處理區,每區面積為3畝(每畝=667 m2),區之間間隔20米。(2)蟲口調查方法假眼小綠葉蟬每年形成2個蟲口高峰,本試驗在第2個蟲口高 峰來臨之前,協調實施信息素色板的誘捕和雷公藤制劑的防治,以壓低該葉蟬蟲口高峰。蟲口調查方法同“實施例I”。(3)各處理區的設置每個處理區設置一種處理方法。處理區I——雷公藤制劑施用區。該制劑的制作方法同上。分別在9月8日下午16:00 17:00,9月21日上午9:00 10:00噴施雷公藤制齊U,噴到葉片上均勻布滿藥液而不滴下為止。處理區2——信息素色板誘捕器放置區。誘捕器同上。分別在9月8日下午16:00 17:00、9月21日上午9:00 10:00放置誘捕器,每畝25個。處理區3——吡蟲啉10 %WP施用區。吡蟲啉10 %WP由河北威遠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分別在9月8日下午16:00 17:00、9月21日上午9:00 10:00噴施吡蟲啉制齊U,使葉片上均勻布滿藥液而不滴下為止。:1:處理區4——信息素色板誘捕器與雷公藤制劑協調使用區。誘捕器和雷公藤制劑同上。分別在9月8日下午16:00 17:00、9月21日上午9:00 10:00放置誘捕器,每畝25個;9月25日上午9:00 10:00噴施雷公藤制劑。調查發現9月8日和9月20日茶園葉蟬成蟲占葉蟬總蟲口百分率分別為65%和66%,9月24日茶園葉蟬若蟲占葉蟬總蟲口百分率為62%。葚對照區一未作任何處理。結果與分析
(I)圖3對照區表明,假眼小綠葉蟬第2個蟲口高峰期從9月上旬開始形成,9月24 25日左右為葉蟬種群的拐點,之后葉蟬數量劇增。(2)9月8日左右葉蟬成蟲百分率大于60%,即成蟲數量較多,9月8日在處理區2、處理區4實施誘捕,以壓低葉蟬蟲口。同時在處理區I、處理區3分別噴施雷公藤制劑、批蟲啉,吡蟲啉對葉蟬的殺蟲效果較好。由于9月8 16日葉蟬雌成蟲陸續產下很多的卵,卵陸續孵化為若蟲,茶園中若蟲數量明顯增多;若蟲陸續羽化,導致9月20日成蟲百分率又大于60%,所以在9月21日處理區2、處理區4再次進行信息素色板的誘捕。同時,9月21日處理區I、處理區3分別噴施雷公藤制劑、吡蟲啉。對照區葉蟬蟲口數量在10月2日達高峰,而處理區1、2、3、4因為采取了治蟲措施,葉蟬數量顯著低于對照區,處理區4的葉蟬蟲口明顯低于處理區I、處理區2和處理區3的葉蟬蟲口。(3)處理區4為協調防治區,9月21日再次誘捕成蟲之后,9月24日調查發現葉蟬若蟲的數量多,9月25日就噴施了雷公藤制劑,此時為葉蟬種群的拐點,有效地壓低了葉蟬蟲口數量,9月28日、10月2日調查葉蟬蟲口,發現該區葉蟬蟲口密度明顯低于其它處理區(圖 3)。實施例3
時間2011年5月31日 6月24日。 地點浙江省武義縣浙江更香有機茶業開發有限公司茶園 材料與方法
(I)處理區面積選更香公司的一大片有機茶園為供試茶園,在供試茶園內設5個處理區,每個處理區面積為3畝(I畝=667 m2),處理區之間間隔20米。(2)蟲口調查方法在假眼小綠葉蟬第I個蟲口高峰來臨之前,協調實施信息素色板的誘捕和雷公藤制劑的防治,蟲口調查方法同“實施例I”。(3)各處理區的設置每個處理區設置一種處理方法,試驗材料及其使用方法同上。X處理區I—雷公藤制劑施用區。分別在5月31日下午16:00 17:00,6月13日上午9:00 10:00噴施雷公藤制劑。②處理區2—信息素色板誘捕器放置區。分別在5月31日下午16:00 17:00、6月13日上午9:00 10:00放置誘捕器。S處理區3——吡蟲啉10 %WP施用區。分別在5月31日下午16:00 17:00、6月13日上午9:00 10:00噴施吡蟲啉制劑。%處理區4—信息素色板誘捕器與雷公藤制劑協調使用區。分別在5月31日下午16:00 17:00、6月13日上午9:00 10:00放置信息素色板誘捕器;6月18日上午9:00 10:00噴施雷公藤制劑。調查發現5月31日和6月12日茶園葉蟬成蟲占葉蟬總蟲口百分率分別為61%、60%,6月16日茶園葉蟬若蟲占葉蟬總蟲口百分率為59%。葚對照區一未作任何處理。結果和分析試驗結果如下
(I)從圖3的對照區發現,從5月底開始,供試有機茶園中假眼小綠葉蟬蟲口數量增長很快,6月14 17日左右為葉蟬種群的拐點,之后,葉蟬數量驟增。(2)5月31日 6月4日,葉蟬成蟲百分率大于60%,成蟲數量多,于是5月31日在處理區2、處理區4進行信息素色板誘捕、以減少葉蟬數量,同時在處理區I、處理區3分別噴施雷公藤制劑、吡蟲啉,吡蟲啉的效果稍好。由于5月31日 6月4日葉蟬雌成蟲陸續產下很多的卵,這些卵陸續孵化為若蟲,茶園中若蟲數量明顯增多,6月8日成蟲百分率下降;若蟲陸續羽化,6月12日成蟲百分率又大于60%,所以6月13日在處理區2、處理區4再次進行誘捕;同時,6月13日處理區
I、處理區3分別噴施雷公藤制劑、吡蟲啉。對照區葉蟬蟲口在6月24日達到高峰,數量很大,而處理區1、2、3各自防治了 2次,處理區4防治了 3次,葉蟬數量顯著低于對照區,并且處理區4的葉蟬蟲口明顯低于處理區1、2、3的葉蟬蟲口。 (3)處理區4為協調防治區,6月13日再次誘捕成蟲之后,6月16日調查發現葉蟬若蟲數量較多,在6月17日噴施了雷公藤制劑,此時為葉蟬種群的拐點,有效地壓低了葉蟬蟲口數量,6月20日、6月24日的調查表明該區葉蟬蟲口明顯低于其它處理區(圖4)。
權利要求
1.一種協調防治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方法,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1)信息素色板誘捕器為附有誘芯的粘性色板,誘芯為載有葉蟬誘捕劑的橡皮頭,將(E) -2~hexenal> (Z)-3-hexen-l-ol、Iinalool 三種組分分別配成濃度為 0. 01 20 U g/ ml的味源物,再按1:0.2 1.5:0. I I比例混合,組成葉蟬誘捕劑,載于橡皮頭上制成誘芯,選用芽綠和素馨黃色彩,制成粘性色板; (2)配制雷公藤制劑按以下重量百分比配制雷公藤制劑雷公藤生物堿0.廣10%、煙堿0. I 20%、填料或溶劑I 99%、擴散劑和乳化劑I 20% ; (3)確定有機茶園在蟲ロ高峰前5 15天為拐點; (4)在每個高峰期來臨之前的10 25天,即拐點前5 10天,當葉蟬成蟲占葉蟬總蟲ロ百分率> 60%時使用信息素色板誘捕器誘捕成蟲,密度為姆畝15 20個誘捕器,一小 段時間后當成蟲百分率又>60%時再次使用誘捕器,在I 3日內施用雷公藤制劑,能有效壓低有機茶園葉蟬密度。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協調防治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步驟(I)所述的粘性色板,是由塑料質地、或者紙質的硬板,用機器均勻涂布無色無味昆蟲膠,覆蓋防粘紙制成,使用吋,撕去防粘紙、附上誘芯,組成信息素色板誘捕器,掛于木棍上,放置于茶園中誘捕葉蟬。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協調防治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步驟(2)使用有機溶劑提取雷公藤的生物堿類,加入添加剤、乳化剤,制成雷公藤制劑,用于防治假眼小綠葉蟬。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協調防治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方法在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協調防治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協調防治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方法,是一種協調非化學農藥防治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方法,通過由(E)-2-hexenal、(Z)-3-hexen-1-ol、linalool組成葉蟬誘捕劑,載于誘捕器的橡皮頭上制成誘芯,選用芽綠和素馨黃色彩制成粘性色板,按雷公藤生物堿0.1~10%、煙堿0.1~20%、填料或溶劑1~99%、擴散劑和乳化劑1~20%重量百分比配制雷公藤制劑,在拐點前5~10天,使用信息素色板誘捕器誘捕成蟲,在1~3日內施用雷公藤制劑,能有效壓低有機茶園葉蟬密度。本發明方法可有效控制有機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種群數量,促進我國有機茶產業,并減免茶園中化學農藥的使用。
文檔編號A01M1/14GK102763629SQ20121026711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俞曉平, 崔林, 王夢馨, 葛建, 韓寶瑜 申請人:中國計量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