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有機水稻的防蟲病方法

文檔序號:218722閱讀:269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有機水稻的防蟲病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水稻的種植方法,特別是避免使用農藥時有機水稻的防蟲病方法。
背景技術
有機食品是當今世界公認的質量安全食品,已成為人們食用的首選目標。有機稻米既是重要食用產品之一,又是相關有機食品開發的重要原料。有機稻米生產以生態友好和環境友好為主要特征,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生產激素、化學添加劑、防腐劑等化學合成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及其產物,提倡使用有機肥和病蟲草害生物綜合防治等方法。隨著國家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的加大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以及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拉動和各級政府的引導,有機稻米在國內稻區的生產發展將從 啟動階段進入到一個漸趨旺盛的時期。目前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是有機稻米生產技術和產業化運作模式,許多種植戶為了生產有機水稻,就對水稻不聞不問,致使水稻嚴重減產,達不到應有的經濟效益;有些為了維持產量,仍偷偷地使用農藥,使得有機水稻大打折扣;如何在不使用農藥的前提下對有機水稻進行防蟲防病成了當前有機農業最重要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生物技術和生態技術對水稻進行防蟲病的方法,以避免使用農藥,生產真正的有機水稻。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有機水稻的防蟲病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放養泥鰍、菌液浸種、菌液浸秧、噴灑菌液、燈誘殺蟲,其特征在于具體方法如下
⑴土壤改良水田在翻耕時每畝施用50-100kgEM生物菌堆肥,翻耕入土 ;其中EM生物菌堆肥是將農作物秸桿、畜禽糞便、植物餅柏、紅糖及EM生物菌原液充分混勻后,按傳統堆肥方法和EM生物菌微生態工程技術進行堆制發酵而成。⑵放養泥鰍鱔魚翻耕水田后,每畝放養泥鰍800-1000條,鱔魚300-400條。⑶菌液浸種用2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浸種2-4小時后播種。⑷菌液浸秧用2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浸秧2-4小時后插秧。(5)噴灑菌液每半月用10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噴灑秧苗。(6)燈誘殺蟲安裝頻振式殺蟲燈,前期安裝高度為I. 0m,在水稻生長后期逐漸抬高至I. 3m ;安裝位置為呈三角形分布每燈相距150m。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EM生物菌堆肥能提高土壤細菌、真菌、放線菌數量,并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微生物的分布密度,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放養泥鰍可消滅水田中的害蟲卵和幼蟲,菌液浸種、浸秧和噴灑菌液可提高稻種和秧苗的抗病能力,有效的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白葉病等菌類病的發生,燈誘殺蟲是利用害蟲的趨光、趨波特性有效殺死害蟲,能防控遷徙性害蟲如卷葉螟、三化螟、二化螟、稻飛虱等;與現有的農藥殺蟲,農藥防病方法相比杜絕了農藥殘留,杜絕了農藥對土壤的危害和對食品的危害,是生產有機水稻的有效方法。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首先生產EM生物菌堆肥,將水稻秸桿、畜禽糞便、茶油餅柏、菜油餅柏、紅糖及EM生物菌原液充分混勻后,按傳統堆肥方法和EM生物菌微生態工程技術進行堆制發酵,做成EM生物菌堆肥。在翻耕時每畝施用50kgEM生物菌堆肥,翻耕入土 ;翻耕水田后,每畝放養泥鰍800尾;浸種時采用2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浸種2小時;在插秧時用200倍EM生物菌原液 稀釋液浸秧2小時后再插秧;以后每半月用10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噴灑秧苗;水田翻耕后,即在大田中安裝頻振式殺蟲燈,前期安裝高度為1.0m,在水稻生長后期逐漸抬高至I. 3m,安裝位置為呈三角形分布每燈相距150m。實施例2。在翻耕時每畝施用75kgEM生物菌堆肥,翻耕入土 ;翻耕水田后,每畝放養泥鰍900尾;浸種時采用2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浸種3小時;在插秧時用2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浸秧3小時后再插秧;以后每半月用10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噴灑秧苗;水田翻耕后,即在大田中安裝頻振式殺蟲燈,前期安裝高度為1.0m,在水稻生長后期逐漸抬高至I. 3m,安裝位置為呈三角形分布每燈相距150m。實施例3。在翻耕時每畝施用IOOkgEM生物菌堆肥,翻耕入土 ;翻耕水田后,每畝放養泥鰍1000尾;浸種時采用2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浸種4小時;在插秧時用2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浸秧4小時后再插秧;以后每半月用10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噴灑秧苗;水田翻耕后,即在大田中安裝頻振式殺蟲燈,前期安裝高度為1.0m,在水稻生長后期逐漸抬高至I. 3m,安裝位置為呈三角形分布每燈相距150m。
權利要求
1.有機水稻的防蟲病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放養泥鰍、菌液浸種、菌液浸秧、噴灑菌液、燈誘殺蟲,其特征在于具體方法如下 ⑴土壤改良水田在翻耕時每畝施用50-100kgEM生物菌堆肥,翻耕入土 ;其中EM生物菌堆肥是將農作物秸桿、畜禽糞便、植物餅柏、紅糖及EM生物菌原液充分混勻后,按傳統堆肥方法和EM生物菌微生態工程技術進行堆制發酵而成; ⑵放養泥鰍鱔魚翻耕水田后,每畝放養泥鰍800-1000條,鱔魚300-400條; ⑶菌液浸種用2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浸種2-4小時后播種; ⑷菌液浸秧用2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浸秧2-4小時后插秧; (5)噴灑菌液每半月用1000倍EM生物菌原液稀釋液噴灑秧苗; (6)燈誘殺蟲安裝頻振式殺蟲燈,前期安裝高度為1.0m,在水稻生長后期逐漸抬高至I.3m ;安裝位置為呈三角形分布每燈相距150m。
全文摘要
有機水稻的防蟲病方法,屬于水稻種植技術領域,包括土壤改良、放養泥鰍、菌液浸種、菌液浸秧、噴灑菌液、燈誘殺蟲,其有益效果是EM生物菌堆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微生物的分布密度,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放養泥鰍可消滅水田中的害蟲卵和幼蟲,菌液浸種、浸秧和噴灑菌液可提高稻種和秧苗的抗病能力,有效的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白葉病等菌類病的發生,燈誘殺蟲是利用害蟲的趨光、趨波特性有效殺死害蟲,能防控遷徙性害蟲如卷葉螟、三化螟、二化螟、稻飛虱等;與現有的農藥殺蟲,農藥防病方法相比杜絕了農藥殘留,杜絕了農藥對土壤的危害和對食品的危害,是生產有機水稻的有效方法。
文檔編號A01G16/00GK102792867SQ20121033039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
發明者蒿玉玲 申請人:重慶三東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