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藥用杭白菊壓株增苗種植方法

文檔序號:218792閱讀:41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藥用杭白菊壓株增苗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用杭白菊壓株增苗種植方法,主要用于藥用杭白菊的產業化規模化種植。·
背景技術
杭白菊\_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為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花入藥。味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等功效,用于主治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等癥。為大宗常用藥材和藥食兩用藥材,廣泛應用于醫療與保健領域,尤其是作為降火健身飲品被廣大消費者所喜愛,年需求量達I. 5萬噸,其中約50%供出口。杭白菊原產浙江桐鄉市,近幾年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與效益農業的發展,杭白菊不僅在浙江其他縣市取得了較快的發展,而且在上海、江蘇等鄰近地區種植面積也逐年增加。杭白菊生產上通過種苗繁育、移栽定植的方法進行再生產,由于種苗較為幼嫩、水份含量高,加之4月中旬移栽時氣溫較高,因此在種苗調運過程中,尤其是在量大的情況下,為了降低種苗運輸成本,常在運輸車中堆放,造成種苗發熱、葉片發黑,甚至爛苗等現象,嚴重影響種苗質量,植株定植后返青慢、長勢弱、產量低。如發生爛苗現象,會影響整個生產發展計劃的實施,影響產業規模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了一種藥用杭白菊壓株增苗種植方法。采用“壓株增苗”的生產方法,可大幅減少種苗用量,降低種苗調運成本,確保生產發展,具有明顯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I、一種藥用杭白菊壓株增苗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種植地準備
1)基地選擇種植基地選擇背風向陽,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酸堿度為5.5 7的砂質壤土 ;
2)整地作畦整地時施足基肥,并深翻耕25厘米,平整作畦,畦高25厘米,畦寬120厘米,溝寬30厘米,畦面呈龜背形;
B、移栽定植
1)選苗選擇高為20 25厘米,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呈白色,無病蟲害的菊苗作種苗;
2)移栽在畦面寬為120厘米的田塊中央,按株距30厘米開穴種I行,或在中央按行距60厘米、株距110 120厘米開穴種2行,穴深10 12厘米,每穴選擇大小基本一致的2株種苗種植,種時將根系展開,填土后壓植株四周使得苗穩,用1%的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 600 800倍濃度的多菌靈混合液作定植水澆灌植株;
C、壓株增苗生長季節進行二次壓株,第一次壓株在菊苗長至50 55厘米高時進行;第二次壓株在第一次壓株后新發枝條長至18 22厘米時進行,壓株時摘去植株頂端I 2厘米,并每隔10厘米壓上泥塊;
根據田間移栽定植方式的不同,壓株增苗采取下述兩種方法之一
1)種I行時,壓株時先橫后縱,即第一次為橫向壓株,將每穴種植的2株植株分別以橫向向二邊畦面壓倒在地;第二次為縱向壓株,將新發的枝條以縱向為主壓株,并兼顧由密處壓向稀處; 2)種2行時,壓株時先縱后橫,即第一次為縱向壓株,將每穴種植的2株植株分別以縱向向二邊畦面壓倒在地;第二次為橫向壓株,將新發的枝條以橫向為主壓株,并兼顧由密處壓向稀處;
D、打頂
打頂兩次,第一次打頂在第二次壓株后新發枝條長至35 40厘米時進行,摘去主桿頂芽7 8厘米;第二次打頂在新發芽梢長至15 20厘米時,摘去分枝頂芽;
H、采收與加工
1)采收當頂部花朵的花瓣開放70%以上時進行采摘,以后每隔6 7天將達標的花朵米摘完畢;
2)加工將采摘后涼癟的菊花裝入蒸籠,經蒸汽殺青后,曬干或烘干后用干燥密封器保存。本發明基肥在整地時施入,每畝施有機肥1000 1500公斤或餅肥100 150公斤、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50公斤;
苗肥在種苗移栽5 7天成活后進行,用2 3%。的尿素液噴淋植株,促使植株迅速生根發葉;
壓株肥分別在兩次壓株后施用,第一次壓株后每畝施尿素5公斤,在被壓株條5厘米處均勻地撒施;第二次壓株后每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0公斤,均勻地撒施于被壓株條之間;少雨季節采用肥料液潑澆,濃度控制在尿素5%。以內;
發枝肥在打頂后施用,第一次打頂后,每畝施尿素10公斤、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4 5公斤;第二次打頂后,每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5公斤;
現蕾肥在菊株頂部已有花芽時施用,每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5 20公斤,并在10天后用O. 2%磷酸二氫鉀溶液均勻噴施葉面,相隔7 10天用O. 2%磷酸二氫鉀溶液再施一次。本發明還包括防潰抗旱步驟
雨季做好清溝排水,做到排灌暢通;遇長期干旱,出現菊苗失水萎縮時及時灌溉。本發明還包括病害防治步驟
病害防治步驟包括預防步驟和藥劑防治步驟,預防步驟包括實行輪作、選用壯苗、合理密植和排水降濕;藥劑防治步驟用50%多菌靈500 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 1000倍防治,每隔7 10天噴一次,連噴3次。本發明還包括蟲害防治步驟蚜蟲選用10% —遍凈1000倍液或2. 5%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天一次,連續2 3次;菊癭發生初期用20%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73%克螨特3000倍液噴霧防治,每10天一次,連續2次;夜蛾類用5%銳勁特懸浮劑2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1500倍或10%安打3000倍液防治,每7天一次,連續2 3次。本發明可大幅減少種苗用量,降低種苗調運成本,植株生長健壯,有效新生枝條
多,產量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藥用杭白菊壓株增苗種植方法實施例包括如下步驟
A、種植地準備。宜選擇背風向陽,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中性至微酸性(pH5. 5 7)的砂質壤土。3月下旬整地作畦,深翻耕25厘米,施足基肥,平整作畦。畦高25厘米,畦寬 120厘米,溝寬30厘米,畦面呈龜背形。B、移栽定植。選擇高20 25厘米,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呈白色、無病蟲害的菊苗作種苗。于4月中旬移栽,移栽時在畦面寬為120厘米的田塊中央,按株距30厘米開穴種I行,或在中央按行距60厘米、株距110 120厘米開穴種2行。穴深10 12厘米,每穴選擇大小基本一致的2株種苗種植。種時將要根系展開,填土后稍壓植株四周,力度以苗穩為宜,并用1%的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 600 800倍濃度的多菌靈混合液作定植水澆透植株。C、壓株增苗。分二次進行。第一次壓株在菊苗長至50 55厘米高時;第二次壓株在第一次壓株后新發枝條長至約20厘米時。壓株前,須除草松土。壓株時,需摘去植株頂端I 2厘米,并每隔10厘米左右壓上泥塊。第二次壓株必須在7月底前結束。根據田間移栽方式的不同,壓株增苗需采取不同的方法。①種I行者,壓株時先橫后縱。即第一次為橫向壓株,將每穴種植的2株植株分別以橫向向二邊畦面壓倒在地;第二次為縱向壓株,將新發的枝條以縱向為主壓株,并兼顧由密處壓向稀處,使田間菊苗生長趨于平衡。②種2行者,壓株時先縱后橫。即第一次為縱向壓株,將每穴種植的2株植株分別以縱向向二邊畦面壓倒在地;第二次為橫向壓株,將新發的枝條以橫向為主壓株,并兼顧由密處壓向稀處,使田間菊苗生長趨于平衡。D、適時打頂。需打頂2次,第I次在2次壓株后新發植株長至35 40厘米左右時進行,摘去主桿頂芽7 8厘米;第2次在新發芽梢長至15 20厘米時,摘去分枝頂芽。打頂需在8月底前完成。E、施肥。杭白菊施肥原則為施足基肥,輕施苗肥,巧施壓株肥,重施發枝肥與現蕾月巴。①基肥整地時施入,畝施腐熟欄肥、堆肥等有機肥1000 1500公斤(或餅肥100 150公斤)、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50公斤。②苗肥種苗移栽5 7天成活后進行。用2 3%。的尿素液噴淋植株。③壓株肥分別在2次壓株后施用。第一次畝施尿素5公斤,于被壓株條5厘米處均勻地撒施;第2次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0公斤,均勻地撒施于被壓株條之間。如遇少雨季節,可采用肥料液潑澆,濃度控制在尿素5%。以內為宜。④重施發枝肥與現蕾肥發枝肥宜在植株打頂后施用。第一次打頂后,畝施尿素10公斤、鈣鎂磷月巴(或過磷酸鈣)4 5公斤;2次打頂后,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5公斤。現蕾肥在菊株頂部已有少量花芽時施用,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5 20公斤,并在10天后用O. 2%磷酸二氫鉀溶液在傍晚均勻噴施葉面2次(相隔7 10天一次)。F、防潰抗旱。雨季需做好清溝排水,做到排灌暢通,防止菊苗爛根與病害發生;如遇長期干旱,出現菊苗失水萎縮,要及時灌溉,尤其是在現蕾期,以確保獲得高產。
G、病蟲害防治。①病害實行輪作、選用壯苗、合理密植和排水降濕可有效防治。發現危害,用50%多菌靈500 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 1000倍進行防治,每隔7 10天一次,連噴3次。②蟲害蚜蟲可選用10% —遍凈(吡蟲啉)1000倍液、或2. 5%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天一次,連續2 3次。菊癭發生初期用20%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73%克螨特3000倍液噴霧防治,每10天一次,連續2次。夜蛾類主要有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可用5%銳勁特懸浮劑2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1500倍、或10%安打3000倍液防治,每7天一次,連續2 3次。在收獲前30天停止用藥。H、采收與加工。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當頂部花朵的花瓣開放70%以上時進行采摘,以后每隔6 7天將達標的花朵采摘完畢。將采摘后涼癟的菊花裝入蒸籠,經蒸汽殺青后,曬干或烘干。一般采用直徑33厘米蒸籠,鋪4層花后,上鍋蒸制。蒸時火力要均勻,保持3 5分鐘。蒸制后的菊花要放在竹簾上曬或直接烘干。加工好的商品用干燥密封器保存。采用本技術種植,植株生長健壯,有效新生枝條多,每畝分枝數達12萬株左右,每 平方米花蕾數平均可達230個以上,平均畝產干品約140kg。實施例I
A、種植地準備。為向陽田塊,土質為微酸性(pH6. 3)砂質壤土,排水良好。3月22日整地作畦,畝施腐熟雞糞1000公斤,深翻25厘米,混勻、平整作畦。畦高25厘米,畦寬120厘米,溝寬30厘米,畦面呈龜背形。B、移栽定植。于4月15日,選擇高20 25厘米,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呈白色、無病蟲害的菊苗移栽。移栽時在畦面中央按株距30厘米開穴,每穴種2株。種時將根系展開,填土后稍壓植株四周,并用1%的過磷酸鈣+ 800倍濃度的多菌靈混合液澆透植株。C、壓株增苗。當菊苗長至約55厘米時,將菊苗向畦面兩邊壓株。壓株時,摘去植株頂端約I厘米,并每隔10厘米左右壓上泥塊,共分3次完成。當新發枝條長至約20厘米時,縱向壓株,共分4次完成。D、適時打頂。打頂2次,第I次在壓株完成后新發枝條長至約35 40厘米時進行,摘去主桿頂芽7 8厘米;第2次在新發芽梢長至15 20厘米時,摘去分枝頂芽。E、施肥。①基肥隨整地時施入,畝施腐熟雞糞1000公斤。②苗肥種苗移栽7天后用3%。的尿素液噴淋植株。③壓株肥第一次畝施尿素5公斤,于被壓株條5厘米處均勻地撒施;第2次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0公斤。④重施發枝肥與現蕾肥第一次打頂后,畝施尿素10公斤、鈣鎂磷肥5公斤;2次打頂后,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5公斤。現蕾初期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5公斤,并在10天后用O. 2%磷酸二氫鉀溶液每隔7天噴施葉面,共2次。F、防潰抗旱。清溝2次,未發生積水現象。G、病蟲害防治。6月中旬,發現葉枯病危害,用50%多菌靈600倍液防治,每隔8天一次,連噴3次。8月上旬發現有部分蚜蟲危害,用10%—遍凈(吡蟲啉)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天一次,連續2次。H、采收與加工。10月25日采收,采收后用蒸汽殺青,烘干。采用本方法種植,植株生長健壯,有效新發枝條和結蕾多,平均每平方米結蕾241個、畝產干品145kg。
實施例2
A、種植地準備。為向陽田塊,土質為微酸性(pH6. 3)砂質壤土,排水良好。3月22日整地作畦,畝施腐菜籽餅150公斤,深翻25厘米,混勻、平整作畦。畦高25厘米,畦寬120厘米,溝寬30厘米,畦面呈龜背形。B、移栽定植。于4月17日,選擇高約25厘米,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呈白色、無病蟲害的菊苗移栽。移栽時在按行距60厘米、株距110 120厘米開穴,每穴種2株。種時將根系展開,填土后稍壓植株四周,并用1%的過磷酸鈣+ 800倍濃度的多菌靈混合液澆透植株。C、壓株增苗。當菊苗長至約55厘米時,將菊苗向畦面縱向壓株。壓株時,摘去植株頂端約I厘米,并每隔10厘米左右壓上泥塊,共分2次完成。當新發植株長至約20厘米時,橫向壓株,共分3次完成。 D、適時打頂。打頂2次,第I次在壓株完成后新發枝條長至約35 40厘米時進行,摘去主桿頂芽7 8厘米;第2次在新發芽梢長至15 20厘米時,摘去分枝頂芽。E、施肥。①基肥隨整地時施入,畝施菜籽餅150公斤。②苗肥種苗移栽9天后用2. 5%。的尿素液噴淋植株。③壓株肥第一次畝施尿素5公斤,于被壓株條5厘米處均勻地撒施;第2次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0公斤。④重施發枝肥與現蕾肥第一次打頂后,畝施尿素10公斤、鈣鎂磷肥5公斤;2次打頂后,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5公斤。現蕾初期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5公斤,并在10天后用O. 2%磷酸二氫鉀溶液每隔7天噴施葉面,共2次。F、防潰抗旱。清溝2次,未發生積水現象。G、病蟲害防治。6月中旬,發現部分葉枯病危害,用50%多菌靈600倍液防治,每隔10天一次,連噴2次。H、采收與加工。10月25日采收,采收后用蒸汽殺青,烘干。采用本方法種植,植株生長健壯,有效新發枝條和結蕾多,平均每平方米結蕾230個、畝產干品138kg。
權利要求
1.一種藥用杭白菊壓株增苗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種植地準備 1)基地選擇種植基地選擇背風向陽,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酸堿度為5.5 7的砂質壤土 ; 2)整地作畦整地時施足基肥,并深翻耕25厘米,平整作畦,畦高25厘米,畦寬120厘米,溝寬30厘米,畦面呈龜背形; B、移栽定植 1)選苗選擇高為20 25厘米,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呈白色,無病蟲害的菊苗作種苗; 2)移栽在畦面寬為120厘米的田塊中央,按株距30厘米開穴種I行,或在中央按行距60厘米、株距110 120厘米開穴種2行,穴深10 12厘米,每穴選擇大小基本一致的2株種苗種植,種時將根系展開,填土后壓植株四周使得苗穩,用1%的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 600 800倍濃度的多菌靈混合液作定植水澆灌植株; C、壓株增苗 生長季節進行二次壓株,第一次壓株在菊苗長至50 55厘米高時進行;第二次壓株在第一次壓株后新發枝條長至18 22厘米時進行,壓株時摘去植株頂端I 2厘米,并每隔10厘米壓上泥塊; 根據田間移栽定植方式的不同,壓株增苗采取下述兩種方法之一 1)種I行時,壓株時先橫后縱,即第一次為橫向壓株,將每穴種植的2株植株分別以橫向向二邊畦面壓倒在地;第二次為縱向壓株,將新發的枝條以縱向為主壓株,并兼顧由密處壓向稀處; 2)種2行時,壓株時先縱后橫,即第一次為縱向壓株,將每穴種植的2株植株分別以縱向向二邊畦面壓倒在地;第二次為橫向壓株,將新發的枝條以橫向為主壓株,并兼顧由密處壓向稀處; D、打頂 打頂兩次,第一次打頂在第二次壓株后新發枝條長至35 40厘米時進行,摘去主桿頂芽7 8厘米;第二次打頂在新發芽梢長至15 20厘米時,摘去分枝頂芽; H、采收與加工 1)采收當頂部花朵的花瓣開放70%以上時進行采摘,以后每隔6 7天將達標的花朵米摘完畢; 2)加工將采摘后涼癟的菊花裝入蒸籠,經蒸汽殺青后,曬干或烘干后用干燥密封器保存。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藥用杭白菊壓株增苗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肥在整地時施入,每畝施有機肥1000 1500公斤或餅肥100 150公斤、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50公斤; 苗肥在種苗移栽5 7天成活后進行,用2 3%。的尿素液噴淋植株,促使植株迅速生根發葉; 壓株肥分別在兩次壓株后施用,第一次壓株后每畝施尿素5公斤,在被壓株條5厘米處均勻地撒施;第二次壓株后每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0公斤,均勻地撒施于被壓株條之間;少雨季節采用肥料液潑澆,濃度控制在5%。以內;發枝肥在打頂后施用,第一次打頂后,每畝施尿素10公斤、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4 5公斤;第二次打頂后,每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5公斤; 現蕾肥在菊株頂部已有花芽時施用,每畝施硫酸鉀型45%NPK復合肥15 20公斤,并在10天后用O. 2%磷酸二氫鉀溶液均勻噴施葉面,相隔7 10天用O. 2%磷酸二氫鉀溶液再施一次。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藥用杭白菊壓株增苗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防潰抗旱步驟 雨季做好清溝排水,做到排灌暢通;遇長期干旱,出現菊苗失水萎縮時及時灌溉。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藥用杭白菊壓株增苗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病害防治步驟 病害防治步驟包括預防步驟和藥劑防治步驟,預防步驟包括實行輪作、選用壯苗、合理密植和排水降濕;藥劑防治步驟用50%多菌靈500 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 1000倍防治,每隔7 10天噴一次,連噴3次。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藥用杭白菊壓株增苗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蟲害防治步驟蚜蟲選用10% —遍凈1000倍液或2. 5%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天一次,連續2 3次;菊癭發生初期用20%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73%克螨特3000倍液噴霧防治,每10天一次,連續2次;夜蛾類用5%銳勁特懸浮劑2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1500倍或10%安打3000倍液防治,每7天一次,連續2 3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藥用杭白菊壓株增苗種植方法,其要點在于采用定植后壓株增苗的方法達到高產豐產所需的田間有效苗數。首先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種苗移栽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中性至微酸性的砂質壤土中。定植后用過磷酸鈣與多菌靈混合液作定植水灌澆。生長季節通過二次壓株增加田間有效苗數,同時注意田間管理、施肥與病害防治,確保高產。本發明針對杭白菊種苗運輸困難和其莖節較易萌發新株的特性出發,采用定植后壓株增苗的生產方法,提高了種苗利用率,特別有利于新產區發展生產,具有較高的生產效率和較好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812841SQ20121033565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2日
發明者江建銘, 沈學根, 王志安, 沈曉霞, 謝榮林, 周建松 申請人:浙江省中藥研究所有限公司, 桐鄉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