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家畜飼喂工具,具體涉及的是一種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
背景技術:
近些年,隨著養牛業的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科學養牛觀念逐漸增強,犢牛的培育工作也逐漸被重視起來,而且犢牛的培育工作甚至已經被列入養牛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做好犢牛的培育工作,提高犢牛成活率,培養健康的犢牛,是養牛業生產基礎,也是提高牛群質量、創建高產牛群的重要基礎。提高犢牛成活率及生產性能無論對規模化養殖廠,還是 個體養殖戶來說,在擴大生產、提高經濟效益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為防止犢牛自行吃母乳或相互亂舔,造成被舔犢牛乳頭炎和臍炎等疾病,多數養牛場采用更科學的隔離飼養方式,即犢牛出生后即與母牛分開,實行單欄喂養,單欄飼養期間,主要通過人工哺喂牛乳的方式,遵循“五定”原則,即定量、定溫、定時、定人、定質的原則。定量,每頭牛不同階段每次飼喂量相同,每天飼喂三次;定溫,指飼喂乳汁的溫度,一般夏天掌握34°C 36°C ’冬天36°C 38°C ;定時,每天在同一時間飼喂,嚴格掌握,不可過早過晚,讓牛養成條件反射,更利于犢牛消化吸收;定人,專人飼喂可使犢牛減少應激;定質,喂給犢牛的奶必須是健康牛的奶,忌喂給劣質或變質的牛奶,也不要喂患乳房炎牛的奶。單欄飼養減少了疾病的發生,再加上“五定”原則,使犢牛飼養管理科學化、合理化,但現有的飼喂工具主要是塑料或鋼質的飼喂筒12,如圖I所示,飼喂筒12通過掛鉤架13固定在圍欄11上。這種結構的飼喂工具使用時存在如下幾個不足一是飼喂筒上沒有吸吮嘴,需要培養犢牛新的喝奶飲水習慣,增加了飼喂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了飼喂效率;二是因飼喂效率低,飼喂人員實際能按照“五定”原則進行飼喂的犢牛數降低,通過增加飼喂人員量又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三是每次飼喂后,需要將飼喂筒從掛鉤架中提出來,再將掛鉤架從圍欄上取下,然后將掛鉤架掛在圍欄的外面,最后將飼喂筒在座裝在掛鉤架內,操作步驟多,費時費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降低飼喂人員勞動強度、提高飼喂效率,省時省力的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包括筒體,所述的筒體下方前端安裝有吸吮嘴,筒體后端外側壁上設有掛鉤,掛鉤與筒體側壁一體成型。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筒體底面呈前低后高的傾斜,傾斜角為5° 20。。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筒體底面下方還設有平衡支撐塊。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筒體側壁上與吸吮嘴相對處開有刷孔,刷孔上擰有螺旋帽。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筒體上還設置有存儲箱,存儲箱是由箱體和箱蓋組成,其中,箱體上設置有羊角鉤,存儲箱與筒體通過羊角鉤固定。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筒體側壁上還設置有連通管,連通管上設置有容量刻度線。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筒體上設置有防塵罩。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吸吮嘴前端開有十字型切口。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積極效果
1、本發明在筒體上安裝有吸吮嘴,模擬吸吮母牛奶頭,減少了訓練犢牛喝奶飲水的時間,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飼喂效率;
2、本發明提高飼喂效率后,可減少飼喂人員的數量,間接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3、本發明使用后直接將從圍欄上拔出,再反掛在圍欄外即可,操作簡單,實用性強,省時省力。
圖I是現有的飼喂筒和掛鉤架組合使用的結構示意 圖2本發明的結構示意 圖3是圖2中吸吮嘴局部放大圖。圖中I筒體,2吸吮嘴,3掛鉤,4平衡支撐塊,5螺旋帽,6存儲箱,7羊角鉤,8連通管,9防塵罩,10十字型切口,11圍欄,12飼喂筒,13掛鉤架。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如圖2、圖3所示,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包括筒體1,筒體I下方前端安裝有吸吮嘴2。吸吮嘴的設置,可以犢牛模擬吸吮母牛奶頭,這樣,就可以在犢牛不會直接喝奶飲水時,不用單獨去訓練,直接減少了飼喂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飼喂效率。在筒體I的后端外側壁上設有掛鉤3,掛鉤3與筒體I側壁一體成型。筒體I和掛鉤3可采用塑料材質進行制備。掛鉤3的設置,使操作更加簡單,只需要在使用后直接從圍欄上拔出,再反掛在圍欄11外即可,與使用掛鉤架13和飼喂筒12相比,更具有省時省力的優勢。使用時,為使筒體I內部的奶或水能輕易的被犢牛吸吮出,沒有殘留,可將筒體I的底面設置為呈前低后高的傾斜,且傾斜角設置在5° 20°范圍內。其中以傾斜角設置為15°為最佳。由于筒體I底面的傾斜設置,考慮到自然放置時不穩,可在上述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改進,即,在筒體I底面下方設有平衡支撐塊4。平衡支撐塊4的設置增加了整體的穩定性,而且也有效將吸吮嘴2與地面隔離開,防止吸吮嘴2被污染。本發明不僅在使用時提高了便捷性,而且在清洗時,為加快清洗效率,還可在筒體I側壁上,與吸吮嘴2相對處開設刷孔,并在刷孔上擰有螺旋帽5。需要清洗時,直接將螺旋帽5擰開,用刷子通過刷孔就直接可刷到吸吮嘴2的內壁。做到了清洗的全面性、徹底性。使用時,考慮到犢牛的生長速度較快,頻頻更換飼喂裝置,會直接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因此,對本發明的結構中,還可以再做一點改進,即在筒體I上設置有存儲箱6,存儲箱6是由箱體和箱蓋組成,其中,箱體上設置有羊角鉤7,存儲箱6與筒體I通過羊角鉤7固定。使用時,將多余的奶或水咱是儲存在存儲箱6內,待犢牛喝完筒體內的奶或水后,再進行添加。對于加設存儲箱6后,為便于了解添加的量,還可在筒體I的側壁上設置有連通管8,并連通管8上設置有容量刻度線。考慮到有時長時間不需要使用,或防止其他異物進行筒體I內,可在所述的筒體I上設置一個防塵罩9。防塵罩9可采用簡單的塑料蓋或帶有細網眼的鐵皮蓋。本發明中,為能有效地使犢牛吸吮到筒體I內裝的奶或水,同時又能防止奶或水從吸吮嘴2外流,可在吸吮嘴2的前端進行結構性的改進,即在吸吮嘴的前端開有十字型切口 10。這樣,在沒有犢牛進行吸吮時,十字型切口 10緊閉,不會有奶或水大量的外流,同時,在犢牛吸吮時,十字型切口 10被打開,實現了奶或水的流出。需要飼喂犢牛時,將掛鉤勾在圍欄上,打開防塵罩,倒入筒體內需要飼喂的奶或水,同時,根據連通管上的容量刻度線掌握倒入的量。犢牛吸吮完后,必要時再倒入事先儲存在存儲箱內的奶或水。待詞喂完成后,直接將本發明從圍欄上拔出反掛在圍欄上即可, 呆作十分簡單、便捷。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 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力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包括筒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I)下方前端安裝有吸吮嘴(2),筒體(I)后端外側壁上設有掛鉤(3),掛鉤(3)與筒體(I)側壁一體成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I)底面呈前低后高的傾斜,傾斜角為5° 2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I)底面下方還設有平衡支撐塊(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I)側壁上與吸吮嘴(2)相對處開有刷孔,刷孔上擰有螺旋帽(5)。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I)上還設置有存儲箱(6),存儲箱(6)是由箱體和箱蓋組成,其中,箱體上設置有羊角鉤(7),存儲箱(6)與筒體(I)通過羊角鉤(7)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I)側壁上還設置有連通管(8),連通管(8)上設置有容量刻度線。
7.根據權利要求I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I)上設置有防塵罩(9)。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吮嘴(2)前端開有十字型切口(1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犢牛水乳兩用飼喂裝置,該飼喂裝置包括筒體,所述的筒體下方前端安裝有吸吮嘴,筒體后端外側壁上設有掛鉤,掛鉤與筒體側壁一體成型。本發明在筒體上安裝有吸吮嘴,模擬吸吮母牛奶頭,減少了訓練犢牛喝奶飲水的時間,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飼喂效率;本發明提高飼喂效率后,可減少飼喂人員的數量,間接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本發明使用后直接將從圍欄上拔出,再反掛在圍欄外即可,操作簡單,實用性強,省時省力。
文檔編號A01K9/00GK102919139SQ20121044691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2日
發明者曲永利, 王志博, 劉立成, 韋春波, 包軍 申請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