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農作物弱堿性生態有機肥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肥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農作物弱堿性生態有機肥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的土地在多年施用化學肥料等偏酸性肥料的情況下,土壤結構已發生較大變化,從而抑制了農作物的生長,糧食產量較低,米質也向偏酸性發展,人類也同時受到影響,由于主要食品都趨于偏酸性,所以人們的身體就難以達到酸堿平衡,如經常食用酸性食物就可能造成血液偏酸性,就會消耗體內大量的鈣、鎂等堿性微量元素,還會引發因缺鈣而導致的一系列癥狀,如皮膚病及神經病變等,因此土壤的改良,米質的改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農作物弱堿性生態有機肥的制備方法,該生態有機肥可有效的改良酸性化的土壤和偏酸性的米質。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農作物弱堿性生態有機肥包括下列重量比原料活性秸桿灰60— 70%,調制膨潤土 15 — 25%,草炭土 5 —10%,腐植酸鈉5 —10%,所述的調制膨潤土為用堿調整到PH值達到9一 10。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是將上述原料用反應釜加熱至100— 120°C,PH值達到8. 5后進行攪拌5 —10分鐘,然后進行造粒,烘干,裝袋即成本發明肥料。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是(I)取秸桿灰1000公斤,加水2000公斤,混拌加入反應釜加熱至100— 120°C制成活性液體;
(2)取活性液體1000公斤,腐植酸鈉10公斤,黃腐植酸5公斤,將上述原料放入容器內混拌即成本發明葉面肥。本發明方法制得的農作物弱堿性生態有機肥,由于利用活性秸桿灰,膨潤土,草炭灰和腐植酸鈉做原料經加熱,攪拌,造粒和烘干制成PH值為8. 5的弱堿性肥料,同時又利用上述原料制成葉面肥,做到了既改良土壤結構,又改變了農作物的品質,本發明肥料不僅可使農作物達到弱堿性效果,還能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產量,更可以有效的把農作物的農藥殘留清除掉,提聞米質。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農作物弱堿性生態有機肥包括下列重量比原料活性秸桿灰60— 70%,調制膨潤土 15 — 25%,草炭土 5 —10%,腐植酸鈉5 —10%,所述的調制膨潤土為用堿調整到PH值達到9一 10。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是將上述原料用反應釜加熱至100— 120°C,PH值達到8. 5后進行攪拌5 —10分鐘,然后進行造粒,烘干,裝袋即成本發明肥料。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是(I)取秸桿灰1000公斤,加水2000公斤,混拌加入反應釜加熱至100— 120°C制成活性液體;
(2)取活性液體1000公斤,腐植酸鈉10公斤,黃腐植酸5公斤,將上述原料放入容器內混拌即成本發明葉面肥。 本發明肥料的植物秸桿灰經檢驗,含有鉀8. 29%,含磷O. 70%,鈣7. 2%,鎂I. 1%,硅 O.2%等微量元素,堿性達8. 5 — 9%。本發明可采用常規施肥方法,根據土壤PH值決定施肥量,本發明制得的葉面肥使用時可取液體100毫升,兌入10公斤水,混合后噴施在農作物頁面上,最佳時間為植物的朶穗期為好。目前本發明肥料在區試階段,用此肥料生產的稻米經有關部門檢驗為弱減性有機食品。
權利要求
1.一種農作物弱堿性生態有機肥的制備方法,該農作物弱堿性生態有機肥包括下列重量比原料活性秸桿灰60— 70%,調制膨潤土 15 — 25%,草炭土 5 —10%,腐植酸鈉5 —10%,所述的調制膨潤土為用堿調整到PH值達到9一 10,其特征在于農作物弱堿性生態有機肥的制備方法是將上述原料用反應釜加熱至100— 120°C,PH值達到8. 5后進行攪拌5 —10分鐘,然后進行造粒,烘干,裝袋即成本發明肥料。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農作物弱堿性生態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I)取秸桿灰1000公斤,加水2000公斤,混拌加入反應釜加熱至100—120°C制成活性液體;(2)取活性液體1000公斤,腐植酸鈉10公斤,黃腐植酸5公斤,將上 述原料放入容器內混拌即成本發明弱堿性有機葉面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農作物弱堿性生態有機肥,包括下列重量比原料活性秸稈灰60—70%,調制膨潤土15—25%,草炭土5—10%,腐植酸鈉5—10%。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是將上述原料用反應釜加熱至100—120℃,pH值達到8.5后進行攪拌5—10分鐘,然后進行造粒,烘干,裝袋即成本發明肥料。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是(1)取秸稈灰1000公斤,加水2000公斤,混拌加入反應釜加熱至100—120℃制成活性液體;(2)取活性液體1000公斤,腐植酸鈉10公斤,黃腐植酸5公斤,將上述原料放入容器內混拌即成本發明葉面肥。本發明方法制得的有機肥,既改良土壤結構,又改變了農作物的品質,能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產量,更可以有效的把農作物的農藥殘留清除掉,提高米質。
文檔編號C05G3/04GK102924190SQ20121047407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1日
發明者王利民, 付建和, 吳光玉, 陳公田 申請人:王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