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
一種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藥用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
背景技術:
秦艽是我國重要的傳統中藏藥材,野生資源遠遠不能滿足中醫藥的需求,加強野生變家種研究和示范推廣是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秦艽資源的重要措施。由于秦艽生長周期長,種苗繁殖困難,投入產出效益低,野生變家種發展緩慢,影響了秦艽的發展。
秦艽等多年生高山藥材,前期生長緩慢,苗期長達5-6個月,在原產地進行育苗繁殖需一年,由于海拔高,溫度低,人煙稀少、勞動力缺乏,田間管理不便,影響了秦艽等高山藥材的野生變家種的推廣。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旨在解決秦艽等多年生高山藥材,前期生長緩慢,苗期長達5-6個月,在原產地進行育苗繁殖需一年,由于海拔高,溫度低,人煙稀少、勞動力缺乏,田間管理不便,影響了秦艽等高山藥材的野生變家種的推廣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該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育苗地點,要求種苗在冬季能安全越冬,既冬季極端最低溫在0°C以上。因此選擇海拔600米以下的四川盆地丘陵或平壩區;距高山種植地較近的原則。
育苗時間,根據秦艽種子發芽規律及生長特點,時間選取在氣溫在20°C左右的時期,有利于秦艽出苗,出苗后能夠安全越冬;
種子處理,用當年收種子,用200mg/kg赤霉素浸泡24h后,自來水沖洗干凈,晾干備用;
苗床準備,前茬收獲后及時耕翻,耕深20cm 25cm,耙平,揀拾田內雜草及石塊。按寬1.3m作廂,在廂面上施適量底肥,每畝苗床均勻撒施尿素10kg、過磷酸鈣50kg、硫酸鉀15kg、腐熟有機廄肥或餅肥IOOkg ;用0.5%辛硫磷顆粒劑或乳油2.5Kg/畝兌100倍水均勻噴霧于地表防治地下害蟲,立即淺耕整平,灌透底墑水,待入滲后播種;
播種,每畝苗床用當年并處理過的秦艽種子1.0kg,用干凈細河沙攪拌均勻撒入溝內,覆蓋0.5cm的細土。
蓋膜、蓋遮陽網,用竹片將2m寬的膜拱蓋,以增溫保墑,促進發芽和生長,并保護秦艽幼苗不被低溫凍傷,安全越冬;待來年3月升溫后才揭膜;在越年3月揭膜后蓋遮陽網以遮陽防止烈日燒傷秦艽幼苗;
除草,由于秦艽前期生長緩慢,田間雜草生長較快,出苗后需除一次雜草,用選擇性除草劑殺禾本科雜草,雙子葉雜草需人工除草;出苗前需經常除草,保持無雜草,最好在雜草小的時候隨時拔除, 雜草長大后拔除時容易使即將出苗或正在出苗的秦艽苗受到損傷,并且破壞地面的平整,不利于小秦艽苗的扎根。
追肥,來年2月再追一次肥,畝施尿素3公斤、磷酸二氫鉀I公斤、糞水1000公斤;4月底施一次送嫁肥,畝施尿素5公斤、糞水1000公斤。
進一步,該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進一步包括病蟲防治方法為:
葉斑病防治方法:發現中心病株時,立即全田噴施代森錳鋅70%可濕性粉劑250g/畝,兌水300倍 500倍,或代森鋅80%可濕性粉劑500倍 600倍溶液,每IOd重復一次,共噴施3-4次;
銹病防治方法:發現中心病株時,立即全田噴施粉銹寧25%可濕性粉劑30g/畝,兌水30Kg,每IOd重復一次,共噴施3-4次。
黃葉病防治方法:該病是微量元素缺乏引進的生理性病害,葉片褪綠變黃;用復綠靈50g/畝兌水15Kg噴施,或用磷酸二氫鉀加鐵鋅等微量元素肥料噴施,重復噴2 -3次,間隔15d —次;
地下蟲害防治方法:播前用0.5%辛硫磷顆粒劑(或乳油)2.5Kg/畝噴施于地表,出苗后再噴一次;
蚜蟲防治方法:發現蚜蟲,20%的吡蟲啉2000倍液;25%的抗蚜威15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7d IOd重復一次。
進一步,該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種苗出土時間選擇方法為:
在4月低,秦艽6-8葉期,葉片長度在8cm左右時可以出苗移栽。具體出苗時間是根據山區秦艽移栽時間來確定,當秦艽種植區氣溫穩定通過12°C時,有利于秦艽移栽成活。5月上中旬是較適出苗移栽期,最遲移栽時間不能推遲到6月上旬。
進一步,該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的種苗種苗標準,根據葉片數量、最大葉長度、根長、根粗確定種苗標準。劃分為四個等級;作為高山移栽用苗主要用1-2級種苗。
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
( I)秦艽苗移栽成活率高
透過2010-2011年在成都青白江進行秦艽低海拔育苗技術研究,結果表明,于9月上旬-10月下旬育苗,播種后30天左右出苗,幼苗生長正常,能夠安全越冬,越年2月中旬達到4片真葉。4月中下旬達到8-10片真葉。5月下旬出苗移栽到甘孜州道孚縣八美鎮(海拔3500m),移栽成活率達到94.6%。
(2)秦艽低海拔育苗節約種子、縮短了秦艽種植年限
高山常規種植需在解凍氣溫回升,雨季來后播種,一般在4月下旬才能播種,種子出苗與氣候變化和雨水關系很大,一般出苗很低,用種量大;低海拔育苗培育,溫度適合秦艽種子發芽,土壤肥力、苗床水分等環節可控,種子發芽率高,用種量少,可培育出健壯種苗,在移栽的第2-3年采收,而高山直播的在3-5年采收,縮短了秦艽種植年限,對秦艽的資源保護具有重要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 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技術方案如下:
1.1品種選擇
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規定的品種。麻花秦究GentianastamineaMaxim.小秦究 G.dahurica Fisch 大葉秦究 G.macrophylla Pal1.粗莖秦究 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ill
1.2育苗地點的選擇
要求種苗在冬季能安全越冬,既冬季極端最低溫在(TC。因此選擇海拔600米以下的四川盆地丘陵或平壩區;距高山種植地較近的原則。因此,甘孜州種植秦艽,可選擇瀘定的河谷地帶育苗;阿壩州種植秦艽可選擇都江堰育苗。需選擇交通方便的公路沿線,便于種苗快速運到目的地。
1.3育苗土壤選擇
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壤土。
1.4育苗時間
根據秦艽種子發芽規律及生長特點,及四川盆暖冬特點,10月上中旬是秦艽的較為適宜的育苗期,此時氣溫在20°C左右,有利于秦艽出苗,出苗后能夠安全越冬。
1.5種子處理
用當年收種子,用200mg/kg赤霉素浸泡24h后,自來水沖洗干凈,晾干備用。
1.6苗床準備
前茬收獲后及時耕翻,耕深20cm 25cm,耙平,揀拾田內雜草及石塊。按寬1.3m作廂,在廂面上施適量底肥(每畝苗床均勻撒施尿素10kg、過磷酸鈣50kg、硫酸鉀15kg、腐熟有機廄肥或餅肥100kg。),用0.5%辛硫磷顆粒劑(或乳油)2.5Kg/畝兌100倍水均勻噴霧于地表防治地下害蟲,立即淺耕整平,灌透底墑水,待入滲后播種。
1.7 播種
每畝苗床用當年并處理過的秦艽種子1.0kg,用干凈細河沙攪拌均勻撒入溝內,覆蓋0.5cm的細土。
1.8蓋膜、蓋遮陽網
用竹片將2m寬的膜拱蓋,以增溫保墑,促進發芽和生長,并保護秦艽幼苗不被低溫凍傷,安全越冬。待來年3月升溫后才揭膜。在越年3月揭膜后蓋遮陽網以遮陽防止烈日燒傷秦艽幼苗。
1.9 除草
由于秦艽前期生長緩慢,田間雜草生長較快,出苗后需除一次雜草,用選擇性除草劑殺禾本科雜草,雙子葉雜草需人工除草。
出苗前需經常除草,保持無雜草,最好在雜草小的時候隨時拔除,雜草長大后拔除時容易使即將出苗或正在出苗的秦艽苗受到損傷,并且破壞地面的平整,不利于小秦艽苗的扎根。
1.10 追肥
來年2月再追一次肥,畝施尿素3公斤、磷酸二氫鉀I公斤、糞水1000公斤;4月底施一次送嫁肥,畝施尿素5公斤、 糞水1000公斤。
1.11病蟲防治
1.11.1 病害
1.11.1.1 葉斑病
發現中心病株時,立即全田噴施代森錳鋅70%可濕性粉劑250 g/畝,兌水300倍 500倍,或代森鋅80%可濕性粉劑500倍 600倍溶液,每IOd重復一次,共噴施3-4 次。
1.11.1.2 銹病
發現中心病株時,立即全田噴施粉銹寧25%可濕性粉劑30g/畝,兌水30Kg,每IOd重復一次,共噴施3-4次。
1.11.1.3 黃葉病
該病是微量元素缺乏引進的生理性病害,葉片褪綠變黃。用復綠靈50g/畝兌水15Kg噴施,或用磷酸二氫鉀加鐵鋅等微量元素肥料噴施,重復噴2 -3次,間隔15d—次。
1.11.2 蟲害
1.11.2.1 地下蟲害
播前用0.5%辛硫磷顆粒劑(或乳油)2.5Kg/畝噴施于地表,出苗后再噴一次。
1.11.2.2 蚜蟲
發現蚜蟲,20%的吡蟲啉2000倍液;25%的抗蚜威15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7d IOd重復一次。
1.11種苗出土時間
在4月低,秦艽6-8葉期,葉片長度在8cm左右時可以出苗移栽。具體出苗時間是根據山區秦艽移栽時間來確定,當秦艽種植區氣溫穩定通過12°C時,有利于秦艽移栽成活。5月上中旬是較適出苗移栽期,最遲移栽時間不能推遲到6月上旬。
1.12種苗標準
根據葉片數量、最大葉長度、根長、根粗確定種苗標準。劃分為四個等級。作為高山移栽用苗主要用1-2級種苗。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該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育苗地點,要求種苗在冬季能安全越冬,既冬季極端最低溫在0°c以上,距高山種植地較近的原則; 育苗時間,根據秦艽種子發芽規律及生長特點,時間選取在氣溫在20°c左右的時期,有利于秦艽出苗,出苗后能夠安全越冬; 種子處理,用當年收種子,用200mg/kg赤霉素浸泡24h后,自來水沖洗干凈,晾干備用; 苗床準備,前茬收獲后及時耕翻,耕深20cm 25cm,耙平,揀拾田內雜草及石塊;按寬1.3m作廂,在廂面上施適量底肥,每畝苗床均勻撒施尿素10kg、過磷酸鈣50kg、硫酸鉀15kg、腐熟有機廄肥或餅肥IOOkg ;用0.5%辛硫磷顆粒劑或乳油2.5Kg/畝兌100倍水均勻噴霧于地表防治地下害蟲,立即淺耕整平,灌透底墑水,待入滲后播種; 播種,每畝苗床用當年并處理過的秦艽種子1.0kg,用干凈細河沙攪拌均勻撒入溝內,覆蓋0.5cm的細土。
蓋膜、蓋遮陽網,用竹片將2m寬的膜拱蓋,以增溫保墑,促進發芽和生長,并保護秦艽幼苗不被低溫凍傷,安全越冬;待來年3月升溫后才揭膜;在越年3月揭膜后蓋遮陽網以遮陽防止烈日燒傷秦艽幼苗; 除草,由于秦艽前期生長緩慢,田間雜草生長較快,出苗后需除一次雜草,用選擇性除草劑殺禾本科雜草,雙子葉雜草需人工除草;出苗前需經常除草,保持無雜草,最好在雜草小的時候隨時拔除,雜草長大后拔除時容易使即將出苗或正在出苗的秦艽苗受到損傷,并且破壞地面的平整,不利于小秦艽苗的扎根; 追肥,來年2月再追一次肥,畝施尿素3公斤、磷酸二氫鉀I公斤、糞水1000公斤;4月底施一次送嫁肥,畝施尿素5公斤、糞水1000公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進一步包括病蟲防治方法為: 葉斑病防治方法:發現中心病株時,立即全田噴施代森錳鋅70%可濕性粉劑250 g/畝,兌水300倍 500倍,或代森鋅80%可濕性粉劑500倍 600倍溶液,每IOd重復一次,共噴施3-4次 ; 銹病防治方法:發現中心病株時,立即全田噴施粉銹寧25%可濕性粉劑30g/畝,兌水30Kg,每IOd重復一次,共噴施3-4次; 黃葉病防治方法:該病是微量元素缺乏引進的生理性病害,葉片褪綠變黃;用復綠靈50g/畝兌水15Kg噴施,或用磷酸二氫鉀加鐵鋅等微量元素肥料噴施,重復噴2 -3次,間隔15d 一次;地下蟲害防治方法:播前用0.5%辛硫磷顆粒劑(或乳油)2.5Kg/畝噴施于地表,出苗后再噴一次; 蚜蟲防治方法:發現蚜蟲,20%的吡蟲啉2000倍液;25%的抗蚜威15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7d IOd重復一次。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種苗出土時間選擇方法為:在4月低,秦艽6-8葉期,葉片長度在8cm左右時可以出苗移栽。具體出苗時間是根據山區秦艽移栽時間來確定,當秦艽種植區氣溫穩定通過12°C時,有利于秦艽移栽成活。5月上中旬是較適出苗移栽期,最遲移栽時間不能推遲到6月上旬。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的種苗標準,根據葉片數量、最大葉長度、根長、根粗確定種苗標準。劃分為四個等級;作為高山移 栽用苗主要用1-2級種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秦艽低海拔壯苗繁育方法,包括育苗地點、時間的選擇;種子處理,用當年收種子,用200mg/kg 赤霉素浸泡24h后,自來水沖洗干凈,晾干備用;苗床準備;播種;蓋膜、蓋遮陽網;除草;追肥;利用低海拔地區秋冬季氣溫較高,適合秦艽幼苗生長及安全越冬的特點,采用秋冬季低海拔育苗,來年將種苗運到高山種植,將提早秦艽的生育進程,使種植四年才能采收的提前至第三年采收。同時由于平壩區灌溉等條件好、科技普及程度高、農民育苗技術好、管理方便,容易建立規模化種苗繁殖基地,為高原區繁殖優質種苗,從而推動藏藥秦艽的健康發展。
文檔編號A01C1/08GK103210754SQ20121048293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3日
發明者楊曉, 胡尚欽, 黃璐琳, 孫佩, 童文, 曾靜, 羅孝貴, 豐先紅 申請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 甘孜藏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