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生態環保的仔稚魚保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海水養殖領域,尤其是指一種保護仔稚魚的人工魚礁。
背景技術:
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洋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在不斷減少,保護海洋生物的品種和數量不僅要限制人類過渡捕撈的行為,更要保證海洋生物的幼苗能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然而由于全球氣候的變暖和海洋環境的惡化,自然魚礁大量減少,使得魚卵或仔稚魚暴露在大魚面前,無影遁形,加速了魚類種群的滅絕。人工魚礁作為保護、增殖魚類,改善水域環境的一種方法,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美國和日本,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來研究和建造人工魚礁,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幾年,隨著中國政府對海洋資源開發的重視,為保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和海洋資源開發的可持續性,大力投入人力物力進行人工魚礁的開發和建造,同樣產生了良好的效益。保護海洋物種的關鍵在于對仔稚魚的保護,要求提供一個安全且食物充足的環境,這就要求人工魚礁擁有較大的浮游生物附著面積和較復雜的內部結構空間,同時考慮人工魚礁的經濟性。目前最常用的人工魚礁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制成,如中國專利申請公告號:CN 102599081 A,申請公告日2012年7月25日,公開了一種人工魚礁,它包括人工魚礁本體,人工魚礁本體呈倒“Y”形狀,所述呈倒"Y”形狀的人工魚礁木體由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一體的上部單元、左下部單元及右下部單元所形成,下部單元呈垂直向下的“箭頭”形狀,其由上左斜柱、上中柱及上右斜柱所形成,左下部單元呈向上且偏右傾斜的“箭頭”形狀,其由左下左斜柱、左下中柱及左下右斜柱所形成,右下部單元呈向上且偏左傾斜的“箭頭”形狀,其由右下左剎柱、右下中柱及右下右斜柱所形成。該人工魚礁通過組合堆疊構建魚類產卵與棲息的場 所,采用鋼筋混凝土的人工魚礁結構堅固可靠,且表面空隙多附著性能好,但是由于鋼筋混凝土搭建魚礁的結構較大,不能很好地保證魚卵和仔稚魚不被大魚吃掉。同時鋼筋混凝土結構還存在造價高,運輸不方便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克服人工魚礁造價高,內部結構簡單,不適合仔稚魚生存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成本低,內部結構復雜的適合仔稚魚生長的生態環保型魚礁。本發明的一種生態環保的仔稚魚保護裝置,包括中空的球體連接件、若干無底大塑料瓶、若干無底小塑料瓶A和至少一個有底小塑料瓶B,所述的球體連接件由若干不同經度和緯度上的圓環組成,所述的圓環上設置有若干螺紋孔,所述的大塑料瓶通過瓶口螺紋與螺紋孔配合固定在球體外側,所述的小塑料瓶A套進大塑料瓶里,并通過螺紋連接套管與大瓶口固定連接,所述的小塑料瓶B套進大塑料瓶里,并通過螺紋連接套管與大瓶口固定連接,所述的大塑料瓶瓶身設置有若干圓孔,所述的小塑料瓶A瓶身設置有若干圓孔,所述的小塑料瓶B瓶身設置有若干條形槽。本發明采用可樂,礦泉水等飲料塑料瓶作為魚礁的主體材料,這種塑料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消耗量很大,并經常被丟棄,全世界每年大約要消耗3000億個塑料瓶,由于塑料瓶屬于非生物降解材料,在自然環境中大概需要50(Tl000年才能完全消失,因此傳統采用焚燒的處理方法,不僅污染環境還浪費能源,回收和二次利用塑料瓶是最好的處理方法。由于塑料瓶主要材料為聚乙烯或聚丙烯,在低溫環境下對人和動物都是無毒無公害的,而且具有高比強度,高耐磨性和高抗腐蝕性等特點,滿足人工魚礁建礁材料要求,同時廢棄塑料瓶來源廣,價格低,密度小,不僅解決了傳統魚礁材料造價高,重量大不易運輸的問題,而且解決了環保問題。與鋼筋混粘土魚礁大尺寸相比,塑料具有很好的易塑性和易加工特點,塑料瓶的尺寸相對較小,瓶壁薄,質量輕但比強度大,在瓶身開孔和去瓶底都很容易實現,其瓶身的容器空間和瓶壁多孔結構增加了結構的復雜性,本發明中將小塑料瓶套進大塑料瓶里,小塑料瓶的瓶口與大塑料瓶的瓶口通過一螺紋連接套管形成固定連接,而大塑料瓶的瓶口螺紋連接到預制有相應螺紋孔的球體連接件上,并形成球形放射狀結構,球形連接件采用不銹鋼制成,球形結構很好地利用了塑料瓶底大頭小的結構特點,該結構利用較少的瓶子連接成具有較大的外觸面積和內部空間的人工魚礁,較大的外觸面積能附著更多的富有生物,吸引跟多的魚來覓食,達到聚魚效果,塑料瓶半封閉空間里具有穩定的水流和陰影空間,給魚安全感,使之能在瓶內產卵,從而提高仔稚魚的存活率,大瓶套小瓶的雙層塑料瓶結構使魚礁的內部空間更加復雜多變,內瓶的透光性能更差,增加安全感。作為優選,所述的螺紋連接套管為帶軸肩的套管,所述套管直徑較大一端的管內壁設置有內螺紋,該內螺紋與小塑料瓶A或小塑料瓶B的瓶口螺紋配合,所述螺紋連接套管較小一端管外壁與大塑料瓶瓶口內壁配合,所述的螺紋連接套管直徑較小一端沿圓截面設置有三角圓環卡口,在三角圓環卡口處沿軸線方向設置有兩條長槽。帶軸肩的螺紋連接套管作為連接小塑料瓶和大塑料瓶的連接件,其直徑較大一端的管內壁設置有內螺紋,與小塑料瓶的瓶口形成螺紋連接,直徑較小一端的套管由大塑料瓶瓶口的底端穿至瓶口頂端,并通過套管端面的三角圓環卡口卡住大塑料瓶瓶口端面進行軸向限位。其中三角圓環卡口處沿軸線方向設置有兩條長槽,使得卡口沿徑向具有一定彈性,安裝時比較省力。作為優選,所述的小塑料瓶B內設置有棉絮團,所述的棉絮團內設置有海帶孢子。小塑料瓶B為有底塑料瓶,所以棉絮團不會從瓶子里掉出,由于塑料瓶一般為透明材料,在一定的水溫和光照條件下海帶孢子會慢慢生長,而海帶的根會牢牢扎根在棉絮團里,海帶主體則穿過小塑料瓶B的條形長孔向外生長,雖然海帶的生長周期較長,長達數月至一年,但是海帶的形成將大幅提聞魚碟的生態環境,使魚碟更顯自然,浮游生物的附著率更聞,海帶柔軟密集的條形空間很適合躲避大魚追捕,同時也是產卵的好產所,海帶生長過程中能吸收周邊海洋生物的排泄物,強化水體凈化能力,適合仔稚魚的生存和生長。作為優選,所述的小塑料瓶B瓶底設置有若干條形長孔。由于魚礁在投擲過程中并沒有固定朝向,為了保證小塑料瓶B內海帶孢子在生長過程中盡可能不受瓶子約束,在小塑料瓶B瓶底設置有若干條形長孔。作為優選,所述的球體連接件內空間設置有棉絮團,所述的棉絮團里設置有海藻孢子。吸水膨脹后的棉絮團不易從中空的球體連接件中掉出,棉絮團里的海藻孢子會在合適的條件下會發育成海藻并不斷繁殖, 從而吸引小魚過來覓食
作為優選,利用一根繩子穿過所有小塑料瓶A和小塑料瓶B靠近瓶底的孔連成一立體結構的外罩網。繩子穿過瓶底的孔洞連接成一立體結構的外罩網,復雜的網狀結構能限制瓶子產生大角度的旋轉,從而保證整體結構的牢固性,在海底拋擲該類型魚礁時,外罩網能防止魚礁之間相互交叉。同時也為小魚躲避大魚時提供了更為復雜的躲避空間。作為更優選,所述的繩子為雙股麻繩。雙股麻繩粗糙的表面很容易附著藻類等浮游生物,為仔稚魚生長提供跟多食物來源。因此,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廢棄塑料瓶作為魚礁建礁材料具有來源廣,成本低,無毒,耐磨,耐腐蝕,使用壽命長的特點;(2)塑料瓶半封閉空間里具有穩定的水流和陰影空間,給魚安全感,使之能在瓶內產卵棲息;(3)利用瓶口螺紋結構進行組裝配合,裝配方式簡單方便;(4)大瓶套小瓶的雙層塑料瓶結構以及瓶壁多孔特性使魚礁的內部空間更加復雜多變,增加仔稚魚躲避幾率;(5)海帶能改善水體凈化能力,提供更多浮游生物附著面積和仔稚魚棲息空間。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大小塑料瓶連接結構的剖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小塑料瓶B的結構示意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螺紋連接套管正視圖; 圖中:1.球體連接件、2.大塑料瓶、3.小塑料瓶A、4.小塑料瓶B、5.圓環、6.螺紋孔、
7.螺紋連接套管、8.圓孔、9.條形槽、10.棉絮團、11.海帶孢子、12.海藻孢子、13.長孔、14.繩子、71.內螺紋、72.三角圓環卡口、73.長槽。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在圖1、圖2和圖3的實施例中,本發明的一種生態環保的仔稚魚保護裝置,包括中空的球體連接件1、若干無底大塑料瓶2、若干無底小塑料瓶A3和兩個有底小塑料瓶B4,球體連接件I由三個相互垂直的圓環5組成,圓環5上等角度設置有若干螺紋孔6,大塑料瓶2通過瓶口螺紋與螺紋孔6配合固定在球體外側,小塑料瓶A3套進大塑料瓶2里,并通過螺紋連接套管7與大瓶口固定連接,小塑料瓶B4套進大塑料瓶2里,并通過螺紋連接套管7與大瓶口固定連接,大塑料瓶2瓶身均勻設置若干圓孔8,小塑料瓶A3瓶身均勻設置有若干圓孔8,小塑料瓶B4瓶身沿軸線方向均勻設置有若干條形槽9。本發明采用可樂,礦泉水等飲料塑料瓶作為魚礁的主體材料,這些塑料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消耗量很大,并經常丟棄,全世界每年大約要消耗3000億個塑料瓶,由于塑料瓶屬于非生物降解材料,在自然環境中大概需要50(T1000年才能完全消失,因此傳統采用焚燒的處理方法,不僅污染環境還浪費能源,回收和二次利用塑料瓶是最好的處理方法。由于塑料瓶主要材料為聚乙烯或聚丙烯,在低溫環境下對人和動物都是無毒無公害的,而且具有高比強度,高耐磨性和高抗腐蝕性等特點,滿足人工魚礁建礁材料要求,同時廢棄塑料瓶來源廣,價格低,密度小,不僅解決了傳統魚礁材料造價高,重量大不易運輸的問題,而且解決了環保問題。與鋼筋混粘土魚礁大尺寸相比,塑料具有很好的易塑性和易加工特點,塑料瓶的尺寸相對較小,瓶壁薄,質量輕但比強度大,在瓶身開孔和去瓶底都很容易實現,其瓶身的容器空間和瓶壁多孔結構增加了結構的復雜性,本發明中將小塑料瓶套進大塑料瓶2里,小塑料瓶的瓶口與大塑料瓶2的瓶口通過一螺紋連接套管7形成固定連接,而大塑料瓶2的瓶口螺紋連接到預制有相應螺紋孔6的球體連接件I上,并形成球形放射狀結構,球形連接件采用不銹鋼制成,球形結構很好地利用了塑料瓶底大頭小的結構特點,該結構利用較少的瓶子連接成具有較大的外觸面積和內部空間的人工魚礁,較大的外觸面積能附著更多的富有生物,吸引跟多的魚來覓食,達到聚魚效果,塑料瓶半封閉空間里具有穩定的水流和陰影空間,給魚安全感,使之能在瓶內產卵,從而提高仔稚魚的存活率,大瓶套小瓶的雙層塑料瓶結構以及瓶壁多孔特性使魚礁的內部空間更加復雜多變,增加仔稚魚躲避幾率。在圖4中,螺紋連接套管7為帶軸肩的套管,套管直徑較大一端的管內壁設置有內螺紋71,該內螺紋71與小塑料瓶A3或小塑料瓶B4的瓶口螺紋配合,螺紋連接套管7較小一端管外壁與大塑料瓶2瓶口內壁配合,螺紋連接套管7直徑較小一端沿圓截面設置有三角圓環卡口 72, 在三角圓環卡口 72處沿軸線方向設置有兩條長槽73。帶軸肩的螺紋連接套管7作為連接小塑料瓶和大塑料瓶2的連接件,其直徑較大一端的管內壁設置有內螺紋71,與小塑料瓶的瓶口形成螺紋連接,直徑較小一端的套管由大塑料瓶2瓶口的底端穿至瓶口頂端,并通過套管端面的三角圓環卡口 72卡住大塑料瓶2瓶口端面進行軸向限位。其中三角圓環卡口 72處沿軸線方向設置有兩條長槽73,使得卡口沿徑向具有一定彈性,安裝時比較省力。小塑料瓶B4內設置有棉絮團10,棉絮團10內設置有海帶孢子11,瓶底設置有若干條形長孔13。小塑料瓶B4為有底塑料瓶,所以棉絮團10不會從瓶子里掉出,由于塑料瓶一般為透明材料,在一定的水溫和光照條件下海帶孢子11會慢慢生長,而海帶的根會牢牢扎根在棉絮團10里,海帶主體則穿過小塑料瓶B4的條形長孔13向外生長,由于魚礁在投擲過程中并沒有固定朝向,為了保證小塑料瓶B4內海帶孢子11在生長過程中盡可能不受瓶子約束,在小塑料瓶B4瓶底設置有若干條形長孔13雖然海帶的生長周期較長,長達數月至一年,但是海帶的形成將大幅提高魚礁的生態環境,使魚礁更顯自然,浮游生物的附著率更高,海帶柔軟密集的條形空間很適合躲避大魚追捕,同時也是產卵的好產所,海帶生長過程中能吸收周邊海洋生物的排泄物,強化水體凈化能力,適合仔稚魚的生存和生長。球體連接件I內空間設置有棉絮團10,所述的棉絮團10里設置有海藻孢子12。吸水膨脹后的棉絮團10不易從中空的球體連接件I中掉出,棉絮團10里的海藻孢子12會在合適的條件下會發育成海藻并不斷繁殖,在魚礁投放初期,礁體浮游生物附著率不高的情況下,為仔稚魚提供食物。用一根雙股麻繩穿過所有小塑料瓶A和小塑料瓶B4靠近瓶底的孔連成一立體結構的外罩網。雙股麻繩粗糙的表面很容易附著藻類等浮游生物,為仔稚魚生長提供跟多食物來源,繩子14穿過瓶底的孔洞連接成一立體結構的外罩網,復雜的網狀結構能限制瓶子產生大角度的旋轉,從而保證整體結構的牢固性,在海底拋擲該類型魚礁時,外罩網能防止魚礁之間相互交叉。同時也為小魚躲避大魚時提供了更為復雜的躲避空間。本發明的一種生態環保的仔稚魚保護裝置采用成本低,耐腐蝕,無毒環保的廢棄塑料瓶建筑而成,具有海洋浮游生物附著面積大,內部空間復雜多變,同時又具有自凈化能力的生態功能,非常適合仔稚魚棲息生存。
權利要求
1.一種生態環保的仔稚魚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球體連接件(I)、若干無底大塑料瓶(2)、若干無底小塑料瓶A (3)和至少一個有底小塑料瓶B (4),所述的球體連接件(I)由若干不同經度和緯度上的圓環(5)組成,所述的圓環(5)上設置有若干螺紋孔(6),所述的大塑料瓶(2)通過瓶口螺紋與螺紋孔(6)配合固定在球體外側,所述的小塑料瓶A (3)套進大塑料瓶(2)里,并通過螺紋連接套管(7)與大瓶口固定連接,所述的小塑料瓶B (4)套進大塑料瓶(2)里,并通過螺紋連接套管(7)與大瓶口固定連接,所述的大塑料瓶(2)瓶身設置有若干圓孔(8),所述的小塑料瓶A (3)瓶身設置有若干圓孔(8),所述的小塑料瓶B (4)瓶身設置有若干條形槽(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環保的仔稚魚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紋連接套管(7)為帶軸肩的套管,所述套管直徑較大一端的管內壁設置有內螺紋(71),該內螺紋(71)與小塑料瓶A (3)或小塑料瓶B (4)的瓶口螺紋配合,所述螺紋連接套管(7)較小一端管外壁與大塑料瓶(2)瓶口內壁配合,所述的螺紋連接套管(7)直徑較小一端沿圓截面設置有三角圓環卡口(72),在三角圓環卡口(72)處沿軸線方向設置有兩條長槽(7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生態環保的仔稚魚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塑料瓶B (4)內設置有棉絮團(10),所述的棉絮團(10)里設置有海帶孢子(1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生態環保的仔稚魚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塑料瓶B (4)瓶底設置有若干條形長孔(1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環保的仔稚魚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體連接件(I)內空間設置有棉絮團(10),所述的棉絮團(10)里設置有海藻孢子(12)。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一種生態環保的仔稚魚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利用一根繩子(14)穿過所有小塑料瓶A (3)和小塑料瓶B (4)靠近瓶底的孔,并連接成一立體結構的外罩網。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生態環保的仔稚魚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繩子(14)為雙股麻繩。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態環保的仔稚魚保護裝置,旨在提供一種成本低,內部結構復雜的適合仔稚魚生長的生態環保型魚礁。它包括包括鏤空的球體連接件、若干無底大塑料瓶、若干無底小塑料瓶A和至少一個有底小塑料瓶B,球體連接件由若干不同經度和緯度上的圓環組成,圓環上設置有若干螺紋孔,大塑料瓶通過瓶口螺紋與螺紋孔配合固定在球體外側,小塑料瓶A和小塑料瓶B分別套進大塑料瓶里,并通過螺紋連接套管與大瓶口固定連接,大塑料瓶瓶身設置有若干圓孔。本發明采用成本低,耐腐蝕,無毒環保的廢棄塑料瓶建筑而成,具有海洋浮游生物附著面積大,內部空間復雜多變,同時又具有自凈化能力的生態功能,非常適合仔稚魚棲息生存。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070101SQ20121053722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明者俞存根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