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魚類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a)屬鱘形目,白鱘科,匙吻鱘屬。是一種原產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優良大型淡水經濟魚類,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攝食浮游動物、適生產成本低、可于水庫養殖、捕撈率高和經濟價值高等特點,是改善漁業生態系統、優化配置漁業資源的魚類養殖品種。自1988年從美國引進匙吻鱘以來,匙吻鱘養殖業在我國獲得了快速發展,現已在全國十多個省、直轄市進行養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匙吻鱘為中上層魚類,雜食性,以濾食為主,與鳙魚相似;在傳統魚類苗種培育模式下,匙吻鱘苗種死亡 率高,以及其攝食量、食譜和攝食行為特殊性的特點,其他魚類的苗種馴化培育技術并不適用于匙吻鱘苗種馴化培育。目前,國內還沒有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的具體操作技術,另外,傳統鱘魚類苗種馴化培育過程中需將生物餌料粉碎后拌入配合飼料,有的還需同時添加油月旨、多種維生素等其它營養物質,其操作過程復雜,成本較高;且很多地方沒有條件買到或是培育出足夠量的鮮活的生物餌料,因此采用傳統方法進行匙吻鱘苗種培育的模式不易推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要解決傳統魚類苗種培育方式下匙吻鱘死亡率高,操作復雜,成本較高,不易推廣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了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本發明的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是按下述步驟進行的一、按每個圓形玻璃鋼槽5000 6000尾仔魚的密度將匙吻鱘仔魚放入經消毒的圓形玻璃鋼槽,在溫度為18 20°C下活餌開口培育5 6d,培育過程中清除死苗及殘物;其中,所述圓形玻璃鋼槽的直徑為2 3m,高為40 50cm ;二、仔魚開口培育后,在光照強度為10 IOOLux,光照時間為6 12小時/天,溫度為18 22°C下,投喂直徑< 80 μ m的配合飼料誘導仔魚攝食,每天投喂3 4次;三、仔魚經配合飼料誘食2 3d后,每天投喂8 10次,每天投喂量為魚苗體重的2% 3%進行馴化培育,待魚苗體重達I 1. 5g后,每天投喂5 6次,每天投喂量為魚苗體重的1% 2%,培育至苗種的體重達1. 5 2g,體長為4 5cm,即完成匙吻鱘苗種的早期馴化培育;其中,魚苗體重大于O. 5g后養殖密度要小于O. 5kg/m3 ;配合飼料購買自中山統一飼料有限公司。本發明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的魚仔經活餌開口后,只投喂配合飼料即可,不需添加油脂、多種維生素等其它營養物質,操作簡便、成本低廉;2、本發明的仔魚按每個圓形玻璃鋼槽5000 6000尾的密度培育有利于細菌性爛鰓病的防治,降低仔魚咬尾致殘概率,提高仔魚的開口成活率;
3、本發明培育的苗種品質好,成活率可達到78 % 85 %,提高50 %以上,有效的改善了匙吻鱘苗種傳統培育方式中生物餌料供應不足及應用生物餌料帶來的營養不均衡、易攜帶病原生物等因素而造成的高死亡率的缺點,極大地簡化了養殖工藝,同時也為其他魚類的人工馴化提供了參考和經驗,易于推廣。
具體實施例方式具體實施方式
一本實施方式的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是按下述步驟進行的一、按每個圓形玻璃鋼槽5000 6000尾仔魚的密度將匙吻鱘仔魚放入經消毒的圓形玻璃鋼槽,在溫度為18 20°C下活餌開口培育5 6d,培育過程中清除死苗及殘物;其中,所述圓形玻璃鋼槽的直徑為2 3m,高為40 50cm ;二、仔魚開口培育后,在光照強度為10 IOOLux,光照時間為6 12小時/天,溫度為18 22°C下,投喂直徑< 80 μ m的配合飼料誘導仔魚攝食,每天投喂3 4次; 三、仔魚經配合飼料誘食2 3d后,每天投喂8 10次,每天投喂量為魚苗體重的2% 3%進行馴化培育,待魚苗體重達I 1. 5g后,每天投喂5 6次,每天投喂量為魚苗體重的1% 2%,培育至苗種的體重達1. 5 2g,體長為4 5cm,即完成匙吻鱘苗種的早期馴化培育;其中,魚苗體重大于O. 5g后養殖密度要小于O. 5kg/m3。本實施方式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實施方式的魚仔經活餌開口后,只投喂配合飼料即可,不需添加油脂、多種維生素等其它營養物質,操作簡便、成本低廉;2、本實施方式的仔魚按每個圓形玻璃鋼槽5000 6000尾的密度培育有利于細菌性爛鰓病的防治,降低仔魚咬尾致殘概率,提高仔魚的開口成活率;3、本實施方式培育的苗種品質好,成活率可達到78% 85%,提高50%以上,有效的改善了匙吻鱘苗種傳統培育方式中生物餌料供應不足及應用生物餌料帶來的營養不均衡、易攜帶病原生物等因素而造成的高死亡率的缺點,極大地簡化了養殖工藝,同時也為其他魚類的人工馴化提供了參考和經驗,易于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二 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圓形玻璃鋼槽用聚維酮碘消毒。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驟一中在溫度為18°C下活餌開口培育6d。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四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圓形玻璃鋼槽的直徑為2m,高為40cm。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二中光照強度為20 80Lux,光照時間為8 10小時/天。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六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三中待魚苗體重達Ig后,每天投喂5次。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五之一相同。通過以下試驗驗證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試驗一本實驗的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是按以下步驟實現
一、按每個圓形玻璃鋼槽5000尾仔魚的密度將匙吻鱘仔魚放入經聚維酮碘消毒的圓形玻璃鋼槽,在溫度為18°C下活餌開口培育6d,培育過程中清除死苗及殘物;其中,所述圓形玻璃鋼槽的直徑為2m,高為40cm ;二、仔魚開口培育后,在光照強度為lOOLux,光照時間為12小時/天,溫度為20°C下,投喂直徑50 μ m的配合飼料誘導仔魚攝食,每天投喂3次;三、仔魚經配合飼料誘食2d后,每天投喂8次,每天投喂量為魚苗體重的3%進行馴化培育,待魚苗體重達Ig后,每天投喂5次,每天投喂量為魚苗體重的2%,培育至苗種的體重達2. Og、體長5cm,即完成匙吻鱘苗種的早期馴化培育;其中,魚苗體重為O. 5g后養殖密度為O. 5kg/m3。本試驗的魚仔經活餌開口后,只投喂配合飼料即可,不需添加油脂、多種維生素等其它營養物質,操作簡便、成本低廉;本試驗的仔魚按每個圓形玻璃鋼槽5000尾的密度培育有利于細菌性爛鰓病的防 治,降低仔魚咬尾致殘概率,提高仔魚的開口成活率;本試驗培育的苗種品質好,每個圓形玻璃鋼槽5000尾仔魚可成活4000尾,成活率可達到80 %,有效的改善了匙吻鱘苗種傳統培育方式中生物餌料供應不足及應用生物餌料帶來的營養不均衡、易攜帶病原生物等因素而造成的高死亡率的缺點,極大地簡化了養殖工藝,同時也為其他魚類的人工馴化提供了參考和經驗,易于推廣。
權利要求
1.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是按以下步驟進行一、按每個圓形玻璃鋼槽5000 6000尾仔魚的密度將匙吻鱘仔魚放入經消毒的圓形玻璃鋼槽,在溫度為18 20°C下活餌開口培育5 6d,培育過程中清除死苗及殘物;其中, 所述圓形玻璃鋼槽的直徑為2 3m,高為40 50cm ;二、仔魚開口培育后,在光照強度為10 lOOLux,光照時間為6 12小時/天,溫度為 18 22°C下,投喂直徑< 80 μ m的配合飼料誘導仔魚攝食,每天投喂3 4次;三、仔魚經配合飼料誘食2 3d后,每天投喂8 10次,每天投喂量為魚苗體重的 2% 3%進行馴化培育,待魚苗體重達I 1. 5g后,每天投喂5 6次,每天投喂量為魚苗體重的1% 2%,培育至苗種的體重達1. 5 2g,體長為4 5cm,即完成匙吻鱘苗種的早期馴化培育;其中,魚苗體重大于O. 5g后養殖密度要小于O. 5kg/m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圓形玻璃鋼槽用聚維酮碘消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在溫度為18°C下活餌開口培育6d。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圓形玻璃鋼槽的直徑為2m,高為40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光照強度為20 80Lux,光照時間為8 10小時/天。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待魚苗體重達Ig后,每天投喂5次。
全文摘要
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涉及魚類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本發明是要解決傳統魚類苗種培育方式下匙吻鱘死亡率高,操作復雜,成本較高,不易推廣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了匙吻鱘苗種早期馴化培育方法。本發明方法是將匙吻鱘開口魚苗用活餌培育5-6d,然后用配合飼料進行馴化飼養,同時控制養殖密度等環境因子至苗種體重達1.5~2g、體長4~5cm,即完成匙吻鱘苗種的早期馴化培育。本發明培育的苗種品質好,成活率可提高50%以上,本發明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廣等優點。本發明應用于水產品養殖領域。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004661SQ20121055824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0日
發明者吳文化, 孫大江, 曲秋芝, 張瑩, 王念民, 紀鋒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