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樹木根基保護托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屬于樹坑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城市的馬路兩邊都植有行道樹,為了防止樹坑(樹池)積存垃圾、刮風時塵土飛揚、下雨天泥水外溢以及行人行走不方便,在樹坑上面都安裝了樹坑蓋。現有的樹坑蓋都是エ廠化生產,樹坑蓋的樹孔都設置在正中間,但植樹的時候由于種種原因不可能把樹都植 在樹坑的正中間,所以上述樹坑蓋不能適應實際需要。為了適應樹木不在樹坑正中間的問題,現在采取的方式是在樹坑的周邊用理石或花崗巖的石條鑲ー個邊框,在邊框里面用木方做底架,在底架上面鑲木板或塑料板,按照樹在樹坑中的位置ー坑ー做,雖然解決了樹木不在樹坑正中間的問題,但費エ費料,用木方做底架容易腐爛變形。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植樹時樹木不易植在樹坑正中間,導致樹坑蓋不能全部エ廠化生產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樹木根基保護托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包括外框架、萬向旋轉盤和樹孔移動條,所述外框架內設有ー圓形孔,圓形孔的下面設有臺肩,所述萬向旋轉盤設置在所述圓形孔內的臺肩上,萬向旋轉盤內設有樹孔,樹孔移動條設置在萬向旋轉盤的樹孔內。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植樹時樹木不易植在樹坑正中間,導致樹坑蓋不能全部エ廠化生產的問題,并且省去了理石或花崗巖的石條邊框,降低了樹坑蓋的造價和施工成本。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安裝方便,實現了百分之百的エ廠化生產,為城市的緑化、為行道樹樹坑的規范化提供了新的選擇。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樹木根基保護托盤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四分之一外框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和圖4是兩塊萬向旋轉盤分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兩塊萬向旋轉盤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2的A-A剖視圖;圖7是樹孔移動條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的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ー步的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實施例。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所涉及的一種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包括外框架I、萬向旋轉盤2和樹孔移動條3,所述外框架I內設有ー圓形孔8,圓形孔8的下面設有臺肩5,所述萬向旋轉盤2設置在所述圓形孔8內的臺肩5上,萬向旋轉盤2內設有樹孔4,樹孔移動條3設置在萬向旋轉盤2的樹孔4內。所述外框架I、萬向旋轉盤2和樹孔移動條3均由塑料、鑄鐵、鐵板或人造石制成。如圖2和圖6所示,所述外框架I由四塊部件組成,每塊部件占整個外框架的四分之一,兩塊部件的首尾分別設有用于相互連接的螺孔10。所述外框架I的四角上分別設有放置(插入)樹木支撐物的通孔7。所述外框架I的表面上設有用于防滑的紋理9。所述外框架I的下面設有底腳11,所述底腳11用于防止外框架I下陷。所述底腳11的寬度H為30 50_。所述外框架I的內壁上設有支撐筋6。支撐筋這種結構適用于塑料制做的外框架。如圖3 圖5所示,所述萬向旋轉盤2由左半盤2-1和右半盤2-2組成,左半盤2-1設有凹槽13,右半盤2-2設有凸榫14,用于左半盤2-1和右半盤2_2的連接。所述左半盤2-1和右半盤2-2上均設有通孔12,用于雨水的下行。所述左半盤2-1和右半盤2-2的樹孔4的一側上開有用于樹孔移動條3的滑動槽17。如圖7和圖8所示,所述樹孔移動條3的一側開有下角槽15,樹孔移動條3的另外三側上設有上角槽16,兩個相鄰的樹孔移動條3之間互相搭接,樹孔移動條3與左半盤2-1和右半盤2-2的樹孔4的滑動槽17插接。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按照規劃好的樹坑位置,將外框架I放置在樹坑內,外框架I與路邊石(馬路牙子)、歩道磚是一平的,將兩半的萬向旋轉盤2放置在外框架I上,萬向旋轉盤2上的樹孔4對準樹干,因為樹孔4是長條形的,調整樹孔4與樹干的位置非常容易,萬向旋轉盤2調整好位置后用螺絲釘與外框架I固定連接,防止萬向旋轉盤2移位。然后將樹孔移動條3插入到樹孔4的空擋處,由于樹孔移動條3與樹孔移動條3之間,樹孔移動條3與兩半的萬向旋轉盤2之間都設有槽,互相之間都有一定的承載力,所以可承受人體的踩踏。樹孔移動條3位置固定好后用螺絲釘與萬向旋轉盤2之間緊固好。所述萬向旋轉盤2與外框架I之間、樹孔移動條3與萬向旋轉盤2之間均用六角螺絲連接,可以達到防盜的目的。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這些具體實施方式
都是基于本實用新型整體構思下的不同實現方式,而且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包括外框架、萬向旋轉盤和樹孔移動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內設有ー圓形孔,圓形孔的下面設有臺肩,所述萬向旋轉盤設置在所述圓形孔內的臺肩上,萬向旋轉盤內設有樹孔,樹孔移動條設置在萬向旋轉盤的樹孔內。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由四塊部件組成,每塊部件占整個外框架的四分之一,兩塊部件的首尾分別設有用于相互連接的螺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的四角上分別設有放置樹木支撐物的通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的表面上設有用于防滑的紋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的下面設有底腳。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腳的寬度為30 50mmo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萬向旋轉盤由左半盤和右半盤組成,左半盤設有凹槽,右半盤設有凸榫。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盤和右半盤上均設有通孔。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樹孔移動條的ー側開有下角槽,樹孔移動條的另外三側上設有上角槽。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樹木根基保護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萬向旋轉盤與外框架之間、樹孔移動條與萬向旋轉盤之間均用六角螺絲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樹木根基保護托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植樹時樹木不易植在樹坑正中間,導致樹坑蓋不能全部工廠化生產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外框架、萬向旋轉盤和樹孔移動條,所述外框架內設有一圓形孔,圓形孔的下面設有臺肩,所述萬向旋轉盤設置在所述圓形孔內的臺肩上,萬向旋轉盤內設有樹孔,樹孔移動條設置在萬向旋轉盤的樹孔內。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植樹時樹木不易植在樹坑正中間,導致樹坑蓋不能全部工廠化生產的問題,并且省去了理石或花崗巖的石條邊框,降低了樹坑蓋的造價和施工成本。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安裝方便,實現了百分之百的工廠化生產,為城市的綠化、為行道樹樹坑的規范化提供了新的選擇。
文檔編號A01G13/02GK202435907SQ2012200222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8日
發明者盧成鎬, 樸鉉益 申請人:盧成鎬, 樸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