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化肥生產設備,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有機肥料俗稱農家肥,包括以各種動物、植物殘體或代謝物組成,如人畜糞便、秸桿、動物殘體、屠宰場廢棄物等,另外還包括餅肥(菜籽餅、棉籽餅、豆餅、芝麻餅、蓖麻餅、茶籽餅等)、堆肥、慪肥、廄肥、沼肥、緑肥等。有機肥主要是以供應有機物質為手段,借此來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促進植物生長及土壤生態系統的循環有機肥經生物物質、動植物廢棄物、植物殘體加工而來,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富含大量有益物質,包括多種有機酸、肽類以及包括氮、磷、鉀在內的豐富的營養元素。施用有機肥料不僅能為農作物提供全面營養,而且肥效長,可増加和更新土壌有機質,促進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和生物 活性,是綠色食品生產的主要養分。雖然有機肥的成分種類較多,但是每種養分的含量相對 較少,并且病菌較多。需要存放腐熟以殺滅病菌、并與化學肥料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但是使用有機肥料也有存在養分含量低,不易分解,不能及時滿足作物高產的要求。傳統的有機肥的積制和使用也很不方便,人畜禽糞便、垃圾等有機廢物又是ー類臟、爛、臭物質,其中含有許多病原微生物,或混入某些毒物,是重要的污染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飼料添加劑應用越來越廣泛,飼料添加劑往往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這些重金屬隨畜糞便排出,會嚴重污染環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因此,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現代設備生產出的有機肥,不僅干凈衛生同時還能改善土質、減少環境污染、增肥增效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其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有機肥不衛生,污染環境的缺點。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包括用于堆放原料的放置槽、原料混合攪拌裝置、造粒裝置、烘干裝置、冷卻裝置;所述的放置槽與混合攪拌裝置間為ー傳送機構,該傳送機構的上料端置于放置槽內,下料端置于混合攪拌裝置的進料ロ ;所述的造粒裝置包括兩個并行放置的料斗、兩個與料斗對應并行放置的一次造粒圓盤和ー個二次造粒圓盤,所述的對應的料斗與一次造粒圓盤間為傳送機構,該傳送機構的上料端置于料斗底部,下料端置于圓盤上方,所述的一次造粒圓盤與二次造粒圓盤間為傳送機構,該傳送機構的上料端置于一次造粒圓盤底端,下料端置于二次造粒圓盤上方;所述的二次造粒圓盤與烘干裝置間為ー傳送機構,該傳送機構的上料端置于二次造粒圓盤底部,下料端置于烘干裝置的進料ロ ;所述的烘干裝置出料口下方設有ー用于放置烘干后的有機肥的放置槽,該放置槽與冷卻裝置間設有ー提升裝置,該提升裝置的上料端置于放置槽內,下料端置于冷卻裝置的進料ロ ;所述的有機肥生產設備還包括一將混合攪拌裝置出來的有機肥運送到兩并行放置的料斗內的料車。所述的一次造粒圓盤包括繞軸心旋轉的傾斜圓盤和控制圓盤轉動的電動機,所述的圓盤上方設有水管噴頭。所述的烘干裝置包括設有進料口和出料 ロ的中空滾筒,該滾筒內設有一推進攪拌器,兩端設有進風口和出風ロ,所述的進風ロ的一端設有熱風爐。所述的冷卻裝置包括設有進料口和出料ロ的中空滾筒,該滾筒內設有一推進攪拌器,兩端還設有進風口和出風ロ。所述的二次造粒圓盤與烘干裝置間的傳送機構上方設有ー過濾網。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由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通過混合攪拌裝置、造粒裝置、烘干裝置、冷卻裝置最終得到所需的有機肥,該有機肥不僅衛生干凈,同時對環境的污染小,通過生產設備生產有機肥不僅效率高,同時也節省了勞動カ成本,更利于有機肥的推廣。
圖I為生產流程示意圖;圖2為混合攪拌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左視圖;圖4為造粒裝置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左視圖部分結構示意圖;圖6為二次造粒斗內物料移出結構示意圖;圖7為帶有過濾網的傳送機構結構示意圖;圖8為烘干裝置結構示意圖;圖9為冷卻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ー圖9所示,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包括用于堆放原料的放置槽I、原料混合攪拌裝置2、造粒裝置3、烘干裝置4、冷卻裝置5 ;放置槽I與混合攪拌裝置2間為ー傳送機構12,傳送機構12的上料端121置于放置槽I內,下料端122置于混合攪拌裝置2的進料ロ 21,混合攪拌裝置2的出料ロ 22下端設有將攪拌后的有機肥移出的傳送機構20。如圖4、圖5、圖6、圖7所示,造粒裝置3包括兩個并行放置的料斗31、31’、兩個與料斗31對應并行放置的一次造粒圓盤32、32’和ー個二次造粒圓盤33,對應的料斗31與一次造粒圓盤32間為傳送機構6,該傳送機構6的上料端61置于料斗31底部,下料62端置于一次造粒圓盤32上方,料斗31’與一次造粒圓盤32’間為傳送機構6’。一次造粒圓盤32與二次造粒圓盤33間為傳送機構7,該傳送機構7的上料端71置于一次造粒圓盤32底端,下料端72置于二次造粒圓盤33上方,二次造粒圓盤33與烘干設備4之間設有傳送機構8,該傳送機構8的上料端81置于二次造粒圓盤33底部,下料端82底部設有另一傳送機構9,傳送機構9的上料端91置于傳送機構8下料端82,傳送機構9的下料端92置于烘干設備4的進料ロ 41。傳送機構9的上料端91處設有一過濾網93。所述的有機肥生產設備還包括一將混合攪拌裝置2出來的有機肥運送到兩并行放置的料斗31內的料車(圖中未示出)。所述的一次造粒圓盤32包括繞軸心旋轉的傾斜圓盤321和控制圓盤321轉動的電動機322,所述的傾斜圓盤321上方設有水管噴頭323。所述的二次造粒圓盤33包括繞軸心旋轉的傾斜圓盤331和控制圓盤331轉動的電動機332。如圖8、圖9所示,烘干裝置4包括設有進料ロ 41和出料ロ 42的中空滾筒43,滾筒43內設有一推進攪拌器(圖中未示出),兩端設有進風ロ 44和出風ロ 45,進風ロ 44的一端設有熱風爐46。烘干裝置出料ロ 42下方設有ー用于放置烘 干后的有機肥的放置槽47,該放置槽47與冷卻裝置5間設有ー提升裝置48,該提升裝置48的上料端置于放置槽46內,下料端置于冷卻裝置5的進料ロ 51。冷卻裝置5包括設有進料ロ 51和出料ロ 52的中空滾筒53,滾筒53內設有一推進攪拌器(圖中未示出),滾筒53兩端還設有進風ロ 54和出風ロ 55。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的工作過程如下將發酵好的有機肥原料堆放入放置槽I內,有機肥原料沿著傳送機構12輸送到混合攪拌機2內,混合攪拌結束后,攪拌機2內的原料沿著傳送機構20被輸送出來;接著將輸送出來的原料利于料車,人工運送到造粒裝置3中,將原料倒入料斗31、31’內,原料從料斗31、31’底部沿著傳送機構6、6’運送到一次造粒斗32、32’內,一次造粒斗32、32’繞著軸心旋轉,其內的原料也跟著旋轉,一次造粒斗上方的水管噴頭出來的水與原料混合形成粒狀,成形后的原料將由一次造粒斗32、32’底部的傳送機構7移出進入二次造粒斗33內,在二次造粒斗33內繞軸心旋轉,二次造粒,傳送機構8將成形原料運出,其上的下料端82將有機肥運送到帶有過濾網93的傳送機構9,由傳送機構9運送到烘干裝置4內,隨著熱風爐46往進風ロ 44內傳送熱風,滾筒43不斷轉動,原料隨著滾筒43內的推進攪拌器不斷向前,最后由出料ロ 42排出,進入放置槽47內,經過提升裝置48的傳送,原料進入冷卻裝置5內,滾筒53不斷轉動,原料隨著滾筒53內的推進攪拌器不斷向前,最終從出料ロ 52排出。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1.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堆放原料的放置槽、原料混合攪拌裝置、造粒裝置、烘干裝置、冷卻裝置;所述的放置槽與混合攪拌裝置間為一傳送機構,該傳送機構的上料端置于放置槽內,下料端置于混合攪拌裝置的進料口 ;所述的造粒裝置包括兩個并行放置的料斗、兩個與料斗對應并行放置的一次造粒圓盤和一個二次造粒圓盤,所述的對應的料斗與一次造粒圓盤間為傳送機構,該傳送機構的上料端置于料斗底部,下料端置于圓盤上方,所述的一次造粒圓盤與二次造粒圓盤間為傳送機構,該傳送機構的上料端置于一次造粒圓盤底端,下料端置于二次造粒圓盤上方;所述的二次造粒圓盤與烘干裝置間為一傳送機構,該傳送機構的上料端置于二次造粒圓盤底部,下料端置于烘干裝置的進料口 ;所述的烘干裝置出料口下方設有一用于放置烘干后的有機肥的放置槽,該放置槽與冷卻裝置間設有一提升裝置,該提升裝置的上料端置于放置槽內,下料端置于冷卻裝置的進料口 ;所述的有機肥生產設備還包括一將混合攪拌裝置出來的有機肥運送到兩并行放置的料斗內的料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造粒圓盤包括繞軸心旋轉的傾斜圓盤和控制圓盤轉動的電動機,所述的圓盤上方設有水管噴頭。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裝置包括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的中空滾筒,該滾筒內設有一推進攪拌器,兩端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的進風口的一端設有熱風爐。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卻裝置包括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的中空滾筒,該滾筒內設有一推進攪拌器,兩端還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造粒圓盤與烘干裝置間的傳送機構上方設有一過濾網。
專利摘要一種有機肥生產設備,包括用于堆放原料的放置槽、原料混合攪拌裝置、造粒裝置、烘干裝置、冷卻裝置;所述放置槽與混合攪拌裝置間為一傳送機構;所述造粒裝置包括兩個并行放置的料斗、兩個與料斗對應并行放置的一次造粒圓盤和一個二次造粒圓盤;所述烘干裝置的出料口下方設有一用于放置烘干后的有機肥的放置槽,該放置槽與冷卻裝置間設有一提升裝置;有機肥生產設備還包括一將混合攪拌裝置出來的有機肥運送到兩并行放置的料斗內的料車,該有機肥生產設備,通過混合攪拌裝置、造粒裝置、烘干裝置、冷卻裝置,最終得到所需的有機肥,不僅生產效率高,同時生產出來的有機肥衛生環保。
文檔編號C05F17/02GK202508998SQ20122017078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2日
發明者徐陽坤 申請人:徐陽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