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刺網理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漁業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刺網理網機。
背景技術:
在我國為了保護海洋生物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實行休漁政策已經多年。在休漁期間漁船的拖網作業等需停止,只允許刺網作業及鉤魚作業。因此,刺網在漁業生產中被廣泛運用。但是,目前刺網作業中對刺網的整理工作都是采用手工整理,其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低。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采用手工整理,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種用機器代替人力工作的刺網理網機。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刺網理網機包括機架、導網環、網綱與網腳分離器、膠輪連桿、壓網膠輪、馬達及主動輪,所述機架是由左右側板通過固定桿連接而成,在機架前端通過導網環支架安裝導網環,呈半圓形的網綱與網腳分離器裝在導網環后面的機架上;兩個壓網膠輪通過膠輪連桿分別安裝在固定桿兩邊;所述馬達裝配在右側板上,主動輪裝配在左右側板之間,馬達通過轉軸與主動輪連接,兩個壓網輪位于主動輪的上方并壓在其上;機架的后方設有防護罩。所述主動輪上設有至少3條防卷橫桿;防卷橫桿中間彎曲呈弧形;防卷橫桿為直桿。所述機架上還安裝帶有橫梁的吊架,橫梁上裝有吊座。本實用新型的刺網理網機,用機器代替人工作業,得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增加經濟效益。值得推廣使用。
圖I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3是圖I的右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結構透視圖;圖5是主動輪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I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刺網理網機包括機架、導網環、網綱與網腳分離器、膠輪連桿、壓網膠輪、馬達及主動輪,所述機架是由左右側板11、14通過固定桿15連接而成,導網環I通過一對導網環支架2安裝在機架的前端。所述網綱與網腳分離器4呈半圓形,固定安裝在導網環地后面的機架上。兩個壓網膠輪7通過膠輪連桿6分別裝配在固定桿15的兩邊。所述馬達10采用液壓馬達,裝配在右側板14上,主動輪13裝配在左右側板11、14之間,馬達10通過轉軸與主動輪13連接。所述兩個壓網膠輪7位于主動輪13的上方并壓在主動輪上。在機架的后方還設有防護罩8。如圖5圖6所示,主動輪13上設有6條中間彎曲呈弧形的防卷橫桿16,該防卷橫桿16的數量是根據主動輪13直徑的大小來確定。使用時可直接將刺網理網機放置在漁船上,固定好即可操作使用。首先將刺網從導網環I穿入,然后將網綱及網腳分別掛在網綱與網腳分離器4上,此時,網綱、網腳分別位于分離器的兩邊,之后網綱、網腳通過左右兩個壓網膠輪7壓在主動輪13上,開動馬達10帶動主動輪13轉動,帶動刺網進行整理,在防護罩8的作用下刺網落下裝在預先準備的容器內。由于主動輪13上設有防卷橫桿16,因此在帶動刺網行進時不會被刺網的網衣貼在主 動輪13上,而造成刺網卷在主動輪上而影響機器的作業。實施例二如圖I至4所示,在機架上還可以安裝帶有橫梁12的吊架3,在橫梁12上安裝一吊座5,其他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裝有吊座5的刺網理網機,可以通過吊座5將該理網機安裝在漁船的龍門架上,操作更加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刺網理網機,包括機架、導網環、網綱與網腳分離器、膠輪連桿、壓網膠輪、馬達及主動輪,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是由左右側板(11、14)通過固定桿(15)連接而成,在機架前端通過導網環支架(2)安裝一導網環(I),呈半圓形的網綱與網腳分離器(4)裝在導網環(I)后面的機架上;兩個壓網膠輪(7)通過兩條膠輪連桿(6)分別安裝在固定桿(15)兩邊;所述馬達(10)裝配在右側板(14)上,主動輪(13)裝配在左右側板(11、14)之間,馬達(10)通過轉軸與主動輪(13)連接,兩個壓網輪(7)位于主動輪(13)的上方并壓在其上;機架的后方設有防護罩(8)。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刺網理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還安裝帶有橫梁(12)的吊架(3),橫梁(12)上裝有吊座(5)。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刺網理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輪(13)上設有至少3條防卷橫桿(16)。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刺網理網機,其特征在于防卷橫桿(16)中間彎曲呈弧形。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刺網理網機,其特征在于防卷橫桿(16)為直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漁業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刺網理網機。該刺網理網機包括機架、導網環、網綱與網腳分離器、膠輪連桿、壓網膠輪、馬達及主動輪,所述機架是由左右側板通過固定桿連接而成,在機架前端通過導網環支架安裝導網環,呈半圓形的網綱與網腳分離器裝在導網環后面的機架上;兩個壓網膠輪通過膠輪連桿分別安裝在固定桿兩邊;所述馬達裝配在右側板上,主動輪裝配在左右側板之間,馬達通過轉軸與主動輪連接,兩個壓網輪位于主動輪的上方并壓在其上;機架的后方設有防護罩。本實用新型的刺網理網機,用機器代替人工作業,得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增加經濟效益。值得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01K73/02GK202664031SQ2012202069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4日
發明者林國雙 申請人:林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