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987閱讀:88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以可自轉的方式將撥齒安裝軸橫架支承在被旋轉驅動的左右輪架的外周部多個位置,在向所述輪架的旋轉軸芯偏芯的、繞旋轉軸芯同步旋轉的輔助輪架的外周部多個位置樞軸支承并連接從所述撥齒安裝軸一體延伸出的轉動限制臂的自由端,與輪架及輔助輪架的同步旋轉連動而使撥齒安裝軸相對地向輪架旋轉方向的反方向同步自轉。
技術背景
以往,作為這種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具有如下的構成,S卩,輪架及輔助輪架設置有輪架及輔助輪架的外周部、作為旋轉軸的筒狀旋轉軸部、凸緣狀地設于所述旋轉軸部的輪轂部、在所述外周部和所述輪轂部間連接的多個輪輻部而構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輪輻部將其所述旋轉軸部側的端部固定于所述輪轂部。另外,輪輻部的端部自所述旋轉軸部的外周面離開。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2007 — 151439號公報(圖6)根據上述現有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在對輪轂部和輪輻部進行組裝時,輪輻部的端部并非特別地限制位置,故而通過焊接等將輪轂部和輪輻部一體化時,需要將輪轂部和輪輻部配置在決定的位置,并且為了使其相對位置不發生偏移而需要例如在由夾具裝置等將二者臨時固定后進行接合。這樣,在形成輪架時需要耗費工序,作業效率變差,從而導致成本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問題點,提供一種能夠簡單有效地形成輪架并實現成本降低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以可自轉的方式將撥齒安裝軸橫架支承在被旋轉驅動的左右輪架的外周部的多個位置,在繞向所述輪架的旋轉軸芯偏芯的旋轉軸芯同步旋轉的輔助輪架的外周部的多個位置,樞軸支承并連接從所述撥齒安裝軸一體延伸出的轉動限制臂的自由端,與輪架及輔助輪架的同步旋轉連動而使撥齒安裝軸相對地向輪架旋轉方向的反方向同步自轉,其中,所述輪架和所述輔助輪架的至少一方設置所述外周部、作為旋轉軸的筒狀旋轉軸部、凸緣狀地設于所述旋轉軸部的輪轂部、在所述外周部和所述輪轂部間連接的多個輪輻部而構成。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所述輪輻部以與所述旋轉軸部的外周面抵接的狀態將所述輪輻部的所述旋轉軸部側的端部固定在所述輪轂部。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二方面,所述輪輻部由于以與所述旋轉軸部的外周面抵接的狀態將輪輻部的所述旋轉軸部側的端部固定在所述輪轂部,故而輪輻部相對于輪轂部的定位可通過所述旋轉軸部的外周面簡單地進行。另外,由于能夠維持定位狀態,故而能夠接著進行焊接等接合工序。[0011]因此,能夠簡單有效地形成輪架,能夠實現成本降低。另外,由于使旋轉軸部的外周面抵接在與輪轂部接合的狀態的輪輻部上,故而不僅在輪轂部,也能夠在旋轉軸部承受作用于輪輻部的外力。其結果,能夠實現輪架的強度提聞。本實用新型第三、四方面,所述輪輻部由多邊形筒形成。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三、四方面,由于即使多邊形筒的截面面積比圓棒小,也容易得到高的截面系數,故而能夠通過使用薄型材料來實現輕量化。另外,由于在使多邊形筒的外周面與輪轂部面抵接的狀態下可進行接合,故而能夠確保比圓棒大的接合截面面積,能夠得到高的接合強度。因此,能夠實現輪架的強度提高。本實用新型第五 八方面,所述輪轂部在其外緣部設有沿所述旋轉軸芯方向彎曲的凸緣部。本實用新型第九方面,所述輪輻部以進入在所述凸緣部形成的切口的狀態配置而與所述凸緣部接合。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九方面,通過在輪轂部設有凸緣部而使輪轂部的截面系數提高,作為輪轂部的剛性提高。另外,輪輻部由于在進入到其凸緣部的切口的狀態下與凸緣部接合,故而輪輻部的保持強度本身也提高,結果,能夠進一步提高輪架的強度。本實用新型第十、十一方面,所述輪轂部在旋轉軸芯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四邊形。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十一方面,通過將輪轂部不形成為復雜的形狀,而是形成為極易加工的四邊形形狀,能夠實現形成效率的提高。另外,由于能夠將輪架本身的外形形成為四邊形,故而輪輻部的數量也可為四個,與五邊形及其以上的多邊形的輪架相比,能夠實現輕量化,并且通過削減使用材料而能夠實現成本的降低。另外,通過輪架的輕量化,除了使作為聯合收割機的前后的重量平衡良好之外,通過實現作為裝置整體的輕量化,也能夠提高燃耗率。本實用新型第十二方面,所述輪輻部和所述外周部經由一邊與所述輪輻部的端部抵接的狀態安裝的角鋼件進行安裝。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二方面,能夠有效地利用角鋼件的加強作用,能夠充分地確保輪輻部和外周部的安裝強度。因此,能夠采用簡單的構造并且可進一步提高輪架的強度。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三方面,所述輪輻部和所述外周部經由一邊與所述輪輻部的端部抵接的狀態安裝的角鋼件進行安裝。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四方面,所述輪輻部和所述外周部經由一邊與所述輪輻部的端部抵接的狀態安裝的角鋼件進行安裝。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五方面,所述輪輻部和所述外周部經由一邊與所述輪輻部的端部抵接的狀態安裝的角鋼件進行安裝。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六方面,通過焊接將所述角鋼件的一邊沿所述輪輻部的外周面接合。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七方面,在所述角鋼件的另一邊與所述輪輻部之間形成有間隙。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八方面,將所述角鋼件的一邊沿所述輪輻部的外周面接合,在所述角鋼件的另一邊的輪徑向外側的面安裝有支承所述撥齒安裝軸使其旋轉自如的軸承部件,所述軸承部件由樹脂件構成,在所述軸承部件的輪徑向外側面形成軸承凹部并卡入所述撥齒安裝軸而對其進行支承

圖I是聯合收割機的整體左側面圖;圖2是聯合收割機的整體俯視圖;圖3是割取部的側面圖;圖4是表示撥禾輪的左右兩端部的正面圖;圖5是表示輪架和輔助輪架的側面圖;圖6是表示輪架和輔助輪架的軸支承部位的正面圖;圖7是輪架的分解立體圖;圖8是輔助輪架的分解立體圖。附圖標記說明20:凸緣部20a:切口22 :旋轉支軸(相當于輪架的旋轉軸部)23 :輪架23a :輪轂部23b :輪輻部23c :加強桿(相當于外周部)24 :撥齒安裝軸26 :輔助輪架26a :輪轂部26b :輪輻部26c :加強桿(相當于外周部)29 :圓筒部(相當于輔助輪架的旋轉軸部)30 :轉動限制臂31 :角鋼件41 :角鋼件P :輪軸心(相當于輪架的旋轉軸芯)Q :偏心軸心(相當于輔助輪架的旋轉軸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I表示本實用新型的普通型聯合收割機的整體側面,圖2表示其整體平面。該聯合收割機在具有左右一對履帶行進裝置I的行進機體2,左右并列配置有軸流型的脫粒裝置3和谷粒回收部4,并且在谷粒回收部4的前方配置有駕駛部5。在脫粒裝置3的前部,繞支點X上下擺動自如地連接有割取谷桿物輸送用的送料器6,在該送料器6的前端連接有具有大致與機體橫寬相當的割取寬度的割取部7。如圖3所示,割取部7跨越左右一對分禾架11而架設有推子型的割取裝置12、以及將割取的作物向割取寬幅中間橫向進給的絞龍13,在絞龍13上設有橫向進給用的螺旋葉片13a和將被橫向進給的谷桿送入送料器6的始端的撥入指部13b。在送料器6內設有攪起輸送機14,該攪起輸送機14跨越被縱向卷繞的左右鏈條14a而橫架連接有輸送桿14b,被撥入指部13b送入的谷桿沿送料器底面被攪起并輸送,投入供給到脫粒裝置3的前端。如圖I所示,在行進機體2中的主框架8的前部與送料器6的下部之間架設有液壓缸15,通過該液壓缸15的伸縮動作而使割取部7與送料器6 —體地繞所述支點X擺動升降。在割取部7的前部上方配置有將種植的谷桿向后方撥入并提起的撥禾輪16。 如圖3所示,所述撥禾輪16經由支承架18支承架設在繞支點a上下擺動自如的左右一對支承臂17的前部。在支承臂17與分禾架11之間安裝有氣體減振器19。該氣體減振器19對通過未圖示的操作桿上下擺動操作撥禾輪16的動作進行輔助,可容易地改變撥禾輪16的撥入作用高度。另外,也能夠沿支承臂17滑動調節支承架18而前后調節撥入作用位置。接著,參照圖4 圖8對撥禾輪16的詳細構造進行說明。撥禾輪16由水平地支承架設在左右的所述支承架18的旋轉支軸(相當于輪架的旋轉軸部)22、在該旋轉支軸22的左右連接固定的正四邊形的輪架23、轉動自如地水平支承架設在左右的輪架23的頂部四處的四個撥齒安裝軸24、在各撥齒安裝軸24以一定間距并列安裝的多個撥齒25、以相對于輪架23的輪軸芯(相當于輪架的旋轉軸芯)P向后方偏移了設定距離的偏心軸芯(相當于輔助輪架的旋轉軸芯)Q為中心轉動自如地被支承的正四邊形的輔助輪架26等構成。另外,撥禾輪16的旋轉驅動,通過利用傳動機構傳遞來自驅動系統的旋轉力而實現,所述傳動機構由設于旋轉支軸22的左端部的帶輪G3、驅動側的帶輪G1、跨越兩帶輪G3、Gl而設置的驅動帶G2、與驅動帶G2抵接的一對張緊帶輪G4構成。如圖5、圖7所示,輪架23由分別凸緣狀地設于所述旋轉支軸22的兩端部的外形為正方形的輪轂部23a、從該輪轂部23a放射狀地延伸的四個輪輻部23b、以及跨越輪輻部23b的前端彼此而架設的帶板狀的加強桿(相當于外周部)23c構成。所述輪輻部23b以使輪架23的中心側的基端部與旋轉支軸22的外周面抵接的狀態配置,焊接固定于輪轂部23a及旋轉支軸22。因此,輪輻部23b在該實施方式由截面形狀為四邊形的多邊形筒構成,將外周面中的一面沿輪轂部23a固定。如圖5、圖8所示,輔助輪架26由外形形成為比所述輪轂部23a大一圈的正方形的輪轂部26a、從該輪轂部26a放射狀地延伸的四個輪輻部26b、以及跨越輪輻部26b的前端彼此而架設的帶板狀的加強桿(相當于外周部)26c構成,外形形狀與輪架23大致為同一形狀。另外,在所述輪轂部26a的中央部以不與所述旋轉支軸22干涉的方式設有較大圓形的孔26d。孔26d的中心與偏芯軸芯Q—致。在孔26d的內周緣部一體地設有較短的圓筒部29。該圓筒部29通過將內周部的三處支承于后述的導向輥28而成為輔助輪架26的旋轉軸部。如圖4 6所示,在右側的支承架18的機體內側連接固定有大致三角形的支承板27,并且在該支承板27的外周附近的內側面,在相對于所述偏心軸芯Q等距離的位置配置有三個導向輥28。另一方面,形成于輔助輪架26的輪轂部26a的內緣部的圓筒部29,形成為與所述導向輥28組外切的直徑尺寸,通過由導向輥28組引導圓筒部29,輔助輪架26以偏心軸芯Q為中心可轉動地被支承。另外,在輔助輪架26的輪轂部26a的外緣部,遍及整周而設有沿偏芯軸芯Q的方向彎曲的凸緣部20。在凸緣部20中、位于輪轂部26a的各角部的部分,形成有輪輻部26b自如插通的切口 20a。所述輪輻部26b在使輔助輪架26的中心側的基端部與所述圓筒部29的外周面抵接,并且使中間部插通所述切口 20a的狀態下配置,焊接固定在輪轂部26a及 凸緣部20。因此,輪輻部26b在本實施方式中以截面形狀四邊形的多邊形筒構成,將外周面中的一面沿輪轂部26a固定。從各撥齒安裝軸24的兩端向后一體突設有轉動限制臂30 (參照圖4 6)、該轉動限制臂30的自由端被樞軸支承連接于輔助輪架26的各頂部。各撥齒安裝軸24的軸芯R至轉動限制臂30的自由端樞支點S的距離、以及將兩支點R、S連接的假想線的方向,與輪軸芯P至偏心軸芯Q的距離以及將兩軸芯P、Q連接的假想線的方向一致(參照圖5),輪軸芯P、偏心軸芯Q、撥齒安裝軸24的軸芯R以及轉動限制臂30的自由端樞支點S構成平行四連桿的支點。 因此,輪架23繞輪軸芯P旋轉時,伴隨于此,輔助輪架26繞偏心軸芯Q旋轉,從而,撥齒安裝軸24繞輪軸芯P公轉且繞軸芯R向反方向同步自轉,撥齒安裝軸24總是維持一定的轉動姿勢。圖4 圖7表示將撥齒安裝軸24轉動自如地支承于輪架23的頂部的軸支部的構造。在構成輪架23的輪輻部23b的前端部,沿輪架的周向而固定安裝有角鋼件31。具體地,角鋼件31的一邊31a沿著輪輻部23b的四個外周面中朝向機體右側的面而通過焊接進行接合(參照圖7)。另外,在角鋼件31的另一邊31b與輪輻部23b的端面之間形成有間隙k,能夠積極地避免輪輻部23b的前端部被閉塞的情況。通過設置該間隙k,能夠容易地對浸入輪輻部23b的中空部的雨水等進行排水,可實現金屬的防腐蝕。在所述角鋼件31的另一邊31b的輪徑向外側的面安裝有支承撥齒安裝軸24使其旋轉自如的軸承部件32。該軸承部件32由滑動性優良的硬質的樹脂件構成,在軸承部件32的輪徑向外側的面,具有與撥齒安裝軸24的外徑相當的寬度和深度的軸承凹部33朝向輪徑向外側而開口形成,在此卡入并支承撥齒安裝軸24。在軸承部件32的輪徑向外側的面上,分別跨越鄰接的兩頂部的一對加強桿23c的端部彼此重合并且固定,以能夠防止堵塞軸承凹部33的開口而使撥齒安裝軸24從軸承凹部33脫離。該固定在隔著軸承凹部33的兩側通過以貫通上下重合的一對加強桿23c、軸承部件32以及角鋼件31的狀態安裝的一對螺栓34來實現。另外,如圖6所示,在撥齒安裝軸24的外周設有與軸承部件32的左右端面卡合的環狀突起24a,進行撥齒安裝軸24的左右方向的定位。圖4 6、圖8表示經由樞支軸40將轉動限制臂30的自由端轉動自如地支承于輔助輪架26的頂部的樞支連接部的構造。該樞支連接部為與上述輪架23相同的構成,與將撥齒安裝軸24轉動自如地支承于輪架23的頂部的軸支結構同樣地構成。S卩,如圖6、圖8所示,在構成輔助輪架26的輪輻部26b也固定安裝有角鋼件41,使該角鋼件41的一邊41a沿著輪輻部26b的四個外周面中朝向機體右側的面而通過焊接進行接合。·另外,在角鋼件41的另一邊41b與輪輻部26b的端面之間形成有間隙k。在所述角鋼件41的另一邊41b的輪徑向外側的面上,通過螺栓44而固定有支承樞支軸40使其自如轉動的軸承部件42、一對加強桿26c。在樞支軸40的外周設有與軸承部件42的左右端面卡合的環狀突起40a,進行樞支軸40的左右方向的定位。如圖5、圖6所示,所述撥齒25由彈簧線材構成,沿機體左側面觀察的形狀為“ < ”形。在沿撥齒安裝軸24接合的安裝用槽部件24b螺紋固定有撥齒25的頭部。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撥禾輪16,在輪架23和輔助輪架26,輪輻部23b、26b相對于輪轂部23a、26a的定位都能夠僅通過將各自的端部抵靠在相當于旋轉軸部的旋轉支軸22和圓筒部29的外周面來實現,能夠簡單、高效、低成本地形成輪架23及輔助輪架26。另外,也能夠實現輪架23及輔助輪架26的強度提高。另外,由于在進行零件加工方面,容易進行作業的正方形為基本形狀,故而能夠提高零件加工效率,并且與五邊形以上的多邊形框架相比,能夠實現輕量化。其結果,不僅裝置自身的成本降低,而且也能夠實現燃耗降低帶來的運行成本的降低。〔其他實施方式〕以下,對其他實施方式進行說明。〈I〉使輪輻部的端部與旋轉軸部的外周面抵接而固定于輪轂部的安裝構造不限于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在輪架23和輔助輪架26 二者采用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僅在其任
一方米用O〈2〉輪轂部及輪輻部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形狀,例如,關于輪轂部,除了正方形以外,也可以為五邊形以上的多邊形及圓形等。另外,關于輪輻部,除了四邊形筒以夕卜,也可以由圓筒、多邊形棒或圓棒等構成。顯然,輪架也不限于四邊形。另外,如上所述,為了便于與附圖進行對照而標記有標號,但該標記不將本實用新型限定于附圖的構成,顯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主旨的范圍內可實施各種方式。產業上的可利用性本實用新型的撥禾輪可利用于作為谷粒回收部搭載有集谷箱和脫粒筒,或者搭載有裝袋用的加料斗(* '、,〃一)和裝袋裝置的普通型聯合收割機。
權利要求1.一種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以可自轉的方式將撥齒安裝軸(24)橫架支承在被旋轉驅動的左右輪架(23)的外周部(23c)的多個位置,在繞向所述輪架(23)的旋轉軸芯(P)偏芯的旋轉軸芯(Q)同步旋轉的輔助輪架(26)的外周部(26c)的多個位置,樞軸支承并連接從所述撥齒安裝軸(24 ) 一體延伸出的轉動限制臂(30 )的自由端,與輪架(23 )及輔助輪架(26)的同步旋轉連動而使撥齒安裝軸(24)相對地向輪架旋轉方向的反方向同步自轉,其中, 所述輪架(23)和所述輔助輪架(26)的至少一方設置所述外周部(23c、26c)、作為旋轉軸的筒狀旋轉軸部(22、29)、凸緣狀地設于所述旋轉軸部(22、29)的輪轂部(23a、26a)、在所述外周部(23c、26c )和所述輪轂部(23a、26a)間連接的多個輪輻部(23b、26b )而構成。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輻部(23b、26b)以與所述旋轉軸部(22、29)的外周面抵接的狀態將所述輪輻部的所述旋轉軸部(22、29)側的端部固定在所述輪轂部(23a、26a)。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輻部(23b、26b)由多邊形筒形成。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輻部(23b、26b)由多邊形筒形成。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轂部(26a)在其外緣部設有沿所述旋轉軸芯(Q )方向彎曲的凸緣部(20 )。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轂部(26a)在其外緣部設有沿所述旋轉軸芯(Q)方向彎曲的凸緣部(20 )。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轂部(26a)在其外緣部設有沿所述旋轉軸芯(Q )方向彎曲的凸緣部(20 )。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轂部(26a)在其外緣部設有沿所述旋轉軸芯(Q)方向彎曲的凸緣部(20)。
9.如權利要求5 8中任一項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輻部(26b)以進入在所述凸緣部(20)形成的切口(20a)的狀態配置而與所述凸緣部(20)接合。
10.如權利要求I 8中任一項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轂部(23a、26a)在旋轉軸芯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四邊形。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轂部(23a、26a)在旋轉軸芯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四邊形。
12.如權利要求I 8中任一項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輻部(23b、26b)和所述外周部(23c、26c)經由一邊與所述輪輻部(23b、26b)的端部抵接的狀態安裝的角鋼件(31、41)進行安裝。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輻部(23b、26b)和所述外周部(23c、26c)經由一邊與所述輪輻部(23b、26b)的端部抵接的狀態安裝的角鋼件(31、41)進行安裝。
14.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輻部(23b、26b)和所述外周部(23c、26c)經由一邊與所述輪輻部(23b、26b)的端部抵接的狀態安裝的角鋼件(31、41)進行安裝。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所述輪輻部(23b、26b)和所述外周部(23c、26c)經由一邊與所述輪輻部(23b、26b)的端部抵接的狀態安裝的角鋼件(31、41)進行安裝。
16.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通過焊接將所述角鋼件(31)的一邊(31a)沿所述輪福部(23b)的外周面接合。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在所述角鋼件(31)的另一邊(31b)與所述輪輻部(23b)之間形成有間隙(k)。
18.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其中, 將所述角鋼件(31)的一邊(31a)沿所述輪輻部(23b)的外周面接合, 在所述角鋼件(31)的另一邊(31b)的輪徑向外側的面安裝有支承所述撥齒安裝軸(24)使其旋轉自如的軸承部件(32), 所述軸承部件(32)由樹脂件構成,在所述軸承部件(32)的輪徑向外側面形成軸承凹部(33)并卡入所述撥齒安裝軸(24)而對其進行支承。
專利摘要一種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能夠簡單有效地形成輪架,并且可實現成本的降低。本實用新型的聯合收割機的撥禾輪中,被旋轉驅動的左右輪架(23)和向該輪架(23)偏芯的輔助輪架26的至少一方設置外周部(23c、26c)、作為旋轉軸的筒狀旋轉軸部(22、29)、凸緣狀地設于旋轉軸部(22、29)的輪轂部(23a、26a)、在外周部(23c、26c)和輪轂部(23a、26a)間連接的多個輪輻部(23b、26b)而構成,并且,輪輻部(23b、26b)以與旋轉軸部(22、29)的外周面抵接的狀態將輪輻部(23b、26b)的旋轉軸部(22、29)側的端部固定于輪轂部(23a、26a)。
文檔編號A01D41/12GK202799662SQ2012202266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5日
發明者近藤博幸, 乙宗拓也, 松本健太, 西田和彥, 長野文男, 米田豐, 濱砂大吾, 小林宜泰, 丸山純一, 阿瀨勇, 村山賢多, 坂井孝次, 日田定范, 熊谷雅行 申請人:株式會社久保田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