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碎石機的懸臂式基座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095閱讀:26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碎石機的懸臂式基座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來將較大粒徑的石料破碎成較小粒徑用砂的碎石機,特別是關于一種可避免破碎石料的過程中改變旋輪與活動輪之間的間隙,并可大幅降低元件快速磨損的基座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的碎石機主要包含有數對滾壓輪,每一對滾壓輪之間具有不同且呈固定的間隙,亦即最接近入料口的間隙最大,最接近出料口的間隙最小,從入料口至出料口間的其它間隙則依序由次大至次小,借此,當粒徑較大的石料投進入料口后,利用二相對旋轉的滾壓輪表面對石料產生夾合壓碎動作,以將石料破碎成適合于建筑或工程用的較小粒徑砂粒的目的。然而,由于石料為不規則形狀且大小不一,又是極為堅硬的材料,以致于在固定間隙 的二滾壓輪之間強迫壓碎時,常有石料滑脫而導致壓碎后的石料大小不一的問題,徒增后續石料分類作業上的麻煩。此外,由于兩滾壓輪之間的間隙是固定的,致使在擠壓較大粒徑的石料時,滾壓輪必須施予非常大的作用力,除了經常發生石料被卡在滾壓輪之間而必須耗費相當多時間來回碾碎外,機件也因為承受相當大的作用力而加速磨損,短時間內即必須保養維護,增加了機器設備的維護成本。為了解決前述傳統碎石機的問題,另一種現有碎機則是將用來擠壓石料的滾壓輪之間的間隙設為可持續變化,借此,無論大粒徑或小粒徑的石料進入滾壓輪間的間隙時,均能保持大、小石料均在活動狀態而不會有卡住的現象,進而使較小粒徑的石料優先通過間隙,而較大粒徑的石料則在滾壓輪不斷研磨及施加壓力的過程被擠碎成較小粒徑,且滾壓輪在滾動研磨擠壓的過程中同時產生振動沖擊效果,讓石料的破碎更為容易,最終完全通過滾壓輪間的間隙而成為建筑或工程用砂。前述可持續改變兩滾壓輪間的間隙的結構,如圖I所示,將兩滾壓輪A與B分別活動軸設于一第一滑塊Al與一第二滑塊BI,第一滑塊Al與第二滑塊BI則均滑動配合于設在機體的滑槽C,滑槽C的兩端分別活動設置一螺桿A3與B3,且該螺桿A3與B3位于滑槽C內的端部分別活動設有一擋塊A4與B4,擋塊A4與第一滑塊Al之間設有彈簧A2,擋塊B4與第二滑塊BI之間設有彈簧B2 ;借由旋轉螺桿A3或B3可調整兩滾壓輪A與B之間的間隙,從而調整所欲破碎后的石料的粒徑。然而,由于第一滑塊Al與擋塊A4之間設有彈簧A2,以及第二滑塊BI與擋塊B4之間設有彈簧A2做為緩沖,以致于較大料徑的石料通過兩滾壓輪A與B之間被擠壓時,兩滾壓輪A與B受到的作用力會傳遞到彈簧A2與B2而變形,從而使兩滾壓輪A與B之間的間隙發生改變,如此即喪失了設定好兩滾壓輪間的間隙的功能;此外,因為第一滑塊Al與第二滑塊BI在滑槽C內不斷往復移動的結果,也很容易造成兩滑塊及滑槽的快速磨損,必須經常維修、更換元件。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碎石機在進行破碎石料的過程中,因為用于活動軸設兩滾壓輪的滑塊在滑槽中滑動而造成間隙過大地發生改變,以致于喪失了設定好兩滾壓輪間的間隙的功能;且滑塊在滑槽內不斷往復移動也很容易造成滑塊及滑槽快速磨損,必須經常維修、更換元件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碎石機的懸臂式基座結構,除了可以更有效率且更省力地對石料進行破碎工作外,破碎機的機件受力也可以因為減小以及減少滑動磨擦的行程與機會而降低故障的機率。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碎石機的懸臂式基座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機體;一懸臂,其第一端活動軸設一懸臂基座,相對的第二端活動軸設一緩沖基座,該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懸臂則以一旋轉軸活動軸設一旋輪,該懸臂基座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相反螺旋方向的一第一螺孔 與一第二螺孔,該懸臂設有一座體,該座體設有一螺孔;一第一螺桿,活動軸設于該機體,并且螺旋配合于該第一螺孔,借由旋轉該第一螺桿調整該懸臂基座相對于該機體的位置;一第二螺桿,活動軸設于該機體,并且螺旋配合于該第二螺孔,借由旋轉該第二螺桿調整該懸臂基座相對于該機體的位置;至少一緩沖元件,設于該緩沖基座與該機體之間;至少一第三螺桿,活動軸設于該機體,并且連接該緩沖元件,借由旋轉該第三螺桿調整該緩沖基座相對于該機體的位置;一第四螺桿,活動軸設于該機體,并且螺旋配合于該座體的螺孔,借由旋轉該第四螺桿調整該旋輪相對于該機體的位置。前述的碎石機的懸臂式基座結構,其中第三螺桿的一端活動設于一固定座,該固定座則連接該緩沖元件。前述的碎石機的懸臂式基座結構,其中緩沖元件是一種彈簧。本實用新型是將一旋輪活動軸設于一懸臂,而兩活動輪則活動軸設在機體的固定位置,該懸臂的兩端則分別再活動軸設一懸臂基座與一緩沖基座,所述機體則活動設置數個螺桿,并使螺桿分別螺旋配合該懸臂基座、懸臂與緩沖基座;借由旋轉不同的螺桿,可分別調整該懸臂基座、緩沖基座或懸臂相對于機體的位置,從而調整旋輪相對于兩活動輪的間隙,石料在所述間隙被擠壓破碎過程中,不會有間隙被擴大的問題,以及可避免元件快速磨損。本實用新型是在一懸臂的第一端活動軸設一懸臂基座,相對的第二端活動軸設一緩沖基座,該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懸臂則以一旋轉軸活動軸設一旋輪,該懸臂基座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相反方向的一第一螺孔與一第二螺孔,該懸臂設有一座體,該座體設有一螺孔;一第一螺桿活動軸設于一機體,并且螺旋配合于該第一螺孔,借由旋轉該第一螺桿調整該懸臂基座相對于該機體的位置;一第二螺桿活動軸設于該機體,并且螺旋配合于該第二螺孔,借由旋轉該第二螺桿調整該懸臂基座相對于該機體的位置;該緩沖基座與該機體之間設置至少一緩沖元件;至少一第三螺桿活動軸設于該機體,并且連接該緩沖元件,借由旋轉該第三螺桿調整該緩沖基座相對于該機體的位置;一第四螺桿活動軸設于該機體,并且螺旋配合于該座體的螺孔,借由旋轉該第四螺桿調整該旋輪相對于該機體的位置;本實用新型借由旋轉不同的螺桿,可分別調整該懸臂基座、緩沖基座或懸臂相對于機體的位置,從而調整旋輪相對于活動軸設在機體的第一活動輪與第二活動輪的間隙,石料在所述間隙被擠壓破碎過程中,不會有間隙被擴大的問題,以及避免元件快速磨損。本實用新型的破碎機,除了可以更有效率且更省力地對石料進行破碎工作外,破碎機的機件受力也可以因為減小以及減少滑動磨擦的行程與機會而降低故障的機率,因此為一甚具新穎性與進步性實用新型。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為現有碎石機基座結構的平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 用新型碎石機及其基座結構的實施例平面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I 機體 10懸臂11 旋轉軸 12第一樞軸13 第二樞軸 14懸臂基座141 第一螺孔 142第二螺孔15 緩沖基座 16第一螺桿17 第二螺桿 18緩沖元件19 固定座 191第三螺桿2 旋輪 21座體211 螺孔 3第一活動輪31 第一轉軸 4第二活動輪41 第二轉軸 42第四螺桿A、B 滾壓輪 Al第一滑塊BI 第二滑塊 A2彈簧A3、B3 螺桿 A4、B4擋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碎石機的懸臂式基座結構,是在一機體I的適當固定位置分別以第一轉軸31活動軸設一第一活動輪3,以及利用一第二轉軸41活動軸設一第二活動輪4。另外在一懸臂10的第一端以一第一樞軸12活動軸設一懸臂基座14,相對的第二端則以一第二樞軸13活動軸設一緩沖基座15,該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懸臂10則以一旋轉軸11活動軸設一旋輪12 ;該懸臂基座14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相反螺旋方向的一第一螺孔141與一第二螺孔142,該第一螺孔141與第二螺孔142分別螺旋配合一第一螺桿16與一第二螺桿17,且第一螺桿16與第二螺桿17分別活動設于機體1,因此,借由旋轉第一螺桿16或第二螺桿17,可以調整懸臂基座14相對于機體I的位置;此外,懸臂10的適當位置設有一座體21,該座體21設有一螺孔211,并在該螺孔211螺旋配合一第四螺桿42,因此,借由旋轉第四螺桿42可以調整懸臂10相對于機體I的位置。本實用新型在機體I的適當位置則活動設有數個第三螺桿191,該第三螺桿191的一端共同設有一固定座19,該固定座19與緩沖基座15之間設有數個緩沖元件18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該緩沖元件18是一種彈簧;借由旋轉第三螺桿191,可以調整固定座19與緩沖基座15之間的距離,從而控制緩沖元件18被壓縮的程度而決定緩沖基座15吸收震動能力的緩沖性能;換言之,緩沖元件18被壓縮的程度愈大,緩沖基座15吸收震動的能力愈小,亦即緩沖性能愈小;反之,緩沖元件18被壓縮的程度愈小,緩沖基座15吸收震動的能力愈大,亦即緩沖性能愈大。[0032]借由前述的本實用新型碎石機,其運作的方式,是將石料從第一活動輪3與第二活動輪4之間的空隙投入,第一活動輪3與第二活動輪4均由連接的動力(圖中未示)驅動旋轉,石料通過第一活動輪3與第二活動輪4之間較大的空隙時,被進行初步的破碎工作,初步破碎后的石料再通過第一活動輪3與旋轉12之間,以及第二活動輪4與旋輪12之間的小間隙而擠壓破碎成更小粒徑的石料,在擠壓破碎過程中,旋轉承受的作用力與沖擊力可以被緩沖元件18予以吸收;此外,由于旋輪12的位置經由第一螺桿16、第二螺桿17、第三螺桿191、第四螺桿42來控制調整其位置,且調整后的旋輪12除了會以旋轉軸11為中心而略微擺動外,不會受到外力作用而任意改變位置, 因此,在石料被破碎的過程中,可以最大化地確保石料被要求破碎后的粒徑;另外,懸臂基座14與緩沖基座15因為是懸空地設置,所以也不會有快速的磨損的問題,可以大幅延長破碎機的使用壽命。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碎石機的懸臂式基座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機體; 一懸臂,其第一端活動軸設一懸臂基座,相對的第二端活動軸設一緩沖基座,該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懸臂則以一旋轉軸活動軸設一旋輪,該懸臂基座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相反螺旋方向的一第一螺孔與一第二螺孔,該懸臂設有一座體,該座體設有一螺孔; 一第一螺桿,活動軸設于該機體,并且螺旋配合于該第一螺孔,借由旋轉該第一螺桿調整該懸臂基座相對于該機體的位置; 一第二螺桿,活動軸設于該機體,并且螺旋配合于該第二螺孔,借由旋轉該第二螺桿調整該懸臂基座相對于該機體的位置; 至少一緩沖元件,設于該緩沖基座與該機體之間; 至少一第三螺桿,活動軸設于該機體,并且連接該緩沖元件,借由旋轉該第三螺桿調整該緩沖基座相對于該機體的位置; 一第四螺桿,活動軸設于該機體,并且螺旋配合于該座體的螺孔,借由旋轉該第四螺桿調整該旋輪相對于該機體的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碎石機的懸臂式基座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桿的一端活動設于一固定座,該固定座則連接該緩沖元件。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碎石機的懸臂式基座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元件是一種彈簧。
專利摘要一種碎石機的懸臂式基座結構,包括一機體;一懸臂,其第一端活動軸設一懸臂基座,相對的第二端活動軸設一緩沖基座,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懸臂以一旋轉軸活動軸設一旋輪,懸臂基座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相反螺旋方向的一第一螺孔與一第二螺孔;一第一螺桿活動軸設于機體,且螺旋配合于第一螺孔;一第二螺桿活動軸設于機體,且螺旋配合于第二螺孔;至少一緩沖元件設于緩沖基座與機體之間;至少一第三螺桿活動軸設于機體,且連接緩沖元件;一第四螺桿活動軸設于機體,且螺旋配合于座體的螺孔。本實用新型除了可以更有效率且更省力地對石料進行破碎工作外,破碎機的機件受力也可以因為減小及減少滑動磨擦的行程與機會而降低故障的機率。
文檔編號B02C4/32GK202683264SQ201220230268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林鴻傑 申請人:林鴻傑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