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CN 202738635 U書明說1/5頁一種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式動物養殖與發育裝置,具體是涉及一種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斑馬魚是目前發育生物學研究常用的模式動物之一,其有無可比擬的優點世代周期短(約2. 5 — 3個月),發育迅速,胚胎透明,易于觀察,產卵量大,而且是目前唯一可以進行大規模遺傳突變篩選的脊椎動物模式,已成為目前最好的脊椎動物發育遺傳學研究體系之一。豐年蝦營養豐富,能促進斑馬魚產卵,而且適于在鹽水中孵化,孵化出豐年蝦活體純凈且無寄生蟲,因此活體豐年蝦被公認為斑馬魚最好的天然餌料。[0003]大規模的斑馬魚養殖系統,養殖單兀往往成百上千,傳統的養殖人員逐個向養殖單元中投放餌料的投喂方式,既浪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而且喂食量也不容易控制, 嚴重影響斑馬魚的生長和發育。[0004]現有的斑馬魚養殖系統為整體循環的水路,循環水路上設有水過濾設備和殺菌設備。如中國專利CN101584307A(申請號200910141967. O)公開了一種斑馬魚及模式動物養殖與發育系統中的多功能水質凈化箱,其包括一箱體,箱體內底部設置一密閉隔板,構成進水箱體和出水箱體,進水箱內平行于箱底的中上部設置回水過濾盤,底部設置溢流過濾板, 二者中間設置一密閉擋板,構成過濾箱體和溢流箱體,二者底部相通,回·水過濾盤上設置粗過濾裝置,過濾箱體內溢流過濾板的部分上設置生物吸附裝置和吸附過濾裝置,其是集合過濾凈化、微生物凈化、吸附凈化技術于一體。過濾設備的設置對斑馬魚養殖系統中的循環水進行凈化,濾掉循環管水路中斑馬魚排泄物,保證水質的清潔,而在該養殖系統中給斑馬魚喂食時需將水循環停止,若不停止水循環而投喂豐年蝦,一部分豐年蝦被斑馬魚吃掉外, 另一部分由溢流收集管路輸送到過濾、殺菌設備中,經過過濾、殺菌而被損失掉,造成資源浪費;還容易堵塞過濾、凈化裝置,嚴重時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工作。發明內容[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操作簡便,使用方便的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該裝置可以在保持水質凈化的前提下不停止水循環而將孵化好的豐年蝦直接投到該設備的投喂室內,并由支路進料管分配到各個養殖單元中。既避免了人工向單個養殖單元中投喂豐年蝦的繁重工作,也可有效控制每個養殖單元進蝦量, 防止豐年蝦經過濾、殺菌而被損失掉,提高豐年蝦的利用率。同時,該裝置為全自動孵蝦喂蝦系統的實現奠定了基礎。[0006]術語解釋[0007]自動軟化閥為受控制的三通結構,內部設有智能控制系統,用來控制進、出水方向和沙濾時間。自動軟化閥的基座與沙濾罐的連接口相連,進、出水口與沙濾管相連接,排水口連接排污管,本實用新型所使用的自動軟化閥為市場采購。3[0008]供料向養殖單元輸送水和豐年蝦的混合物。[0009]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0010]一種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包括水質凈化箱、回水改道裝置和沙濾裝置;所述的水質凈化箱由隔板隔成過濾室、加熱殺菌室和投喂室,所述過濾室與加熱殺菌室底部相連通,過濾室內設置有過濾裝置,所述的加熱殺菌室的側壁上部設置有與投喂室相連通的溢流口,所述的投喂室底部設置有潛水泵,潛水泵通過管路向各個養殖單元供水或供料;每個養殖單元均連接支路溢流管,各個支路溢流管匯集連接溢流總管;所述的回水改道裝置包括U形管,U形管的底部連接有回水管,回水管通向投喂室,在回水管的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U形管的一端與溢流總管相連通,另一端連通過濾室;[0011]所述的沙濾裝置包括沙濾管,所述沙濾管上設置有沙濾罐和自吸泵,沙濾管的一端通向 投喂室,另一端通向過濾室。[0012]本實用新型優選的,U形管設置在過濾室和加熱殺菌室的上方,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的回水管的管徑大于U形管的管徑。U形管設置在過濾室和加熱殺菌室的上方,當U形管與底部的回水管相通時,在重力作用下,水和餌料很容易通過回水管進入投喂室,而通向過濾室的管路由于阻力較大,水和餌料難以進入過濾室和加熱殺菌室。[0013]所述的過濾裝置包括從下到上依次設置的陶瓷環層、生化球層和生化濾棉層。[0014]所述的過濾室上方設置有與過濾室相連通的進水管,進水管的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和凈水裝置,電磁閥控制進水的開啟和關閉。[0015]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的投喂室內設置有水位探頭,進一步優選的,水位探頭位于溢流口下方6-20cm處,當水位探頭探測到水位低于水位探頭時,進水管的管路上的電磁閥通電,進水管進水;水位探頭探測到水位高于水位探頭時,進水管的管路上的電磁閥斷電,進水管停止進水。因此,該裝置的進水是由水位探頭和電磁閥共同控制的。水位探頭位于溢流口下方6-20cm處設計的優點在平時狀態(非喂食和非沙濾狀態),過濾室與加熱殺菌室的水位會高于溢流口的最低端,加熱殺菌室內的水不斷地流入投喂室;切換到喂食狀態時,U形管與底部的回水管相通,在重力作用下,水和餌料由U形管-回水管的通路直接進入投喂室,而通向過濾室的管路由于阻力較大,水和餌料難以進入過濾室和加熱殺菌室, 但是此時過濾室與加熱殺菌室的水位仍稍高于溢流口的最低端,高出溢流口最低端的水最終會通過溢流口完全流入投喂室內,由于水位探頭始終控制投喂室內的水位在溢流口下方6-20cm處,即使高出溢流口最低端的水完全流入投喂室內,也不會上升到溢流口的最低端,避免了喂食狀態時餌料回流至其他兩室的可能性。進水控制過濾殺菌后的水進入投喂室,當投喂室內的水位低于水位探頭時,進水管路上的電磁閥通電,進水裝置向過濾室進行補水。平時狀態時,投喂室水位始終保持在探頭水平。潛水泵的抽水量與溢流至投喂室的水量平衡,因此投喂室的水位在平時狀態時不會發生變化。[0016]所述的加熱殺菌室底部設置有紫外燈箱,紫外燈箱的底部設置有連通過濾室的進水口,所述的進水口正對過濾室和加熱殺菌室的連通處,頂部設置有連通加熱殺菌室的出水口,紫外燈箱內設置有加熱組件和若干沉水式紫外燈,紫外燈平行紫外燈箱底設置,加熱組件平行設置在紫外燈的兩側。經過濾室過濾后的水通過紫外燈箱的進水口進入紫外燈箱內,經加熱組件和紫外燈的加熱殺菌后從紫外燈箱頂部的出水口流出,采用底部進水口進水,頂部的出水口出水從而使殺菌消毒更加充分徹底。紫外燈箱內由溫控組件控制。[0017]所述的紫外燈箱為不銹鋼材質,鏡面向內反光。鏡面向內反光增加了紫外線的照射強度。[0018]所述的沙濾罐上設置有自動軟化閥,沙濾罐內設有大粒石英砂與細小顆粒石英砂分層構成混合過濾床。沙濾目的過濾去除掉循環管路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處理裝置內的斑馬魚排泄的糞便與藻類及其他的大顆粒污物。沙濾過程自吸泵將投喂室或加熱殺菌室內需要過濾的水經管路輸送至沙濾罐內,自動軟化閥頭智能控制系統控制閥門開啟,沙濾罐進入自動清洗狀態,經反洗、正洗后,沙濾后的污水經排污管排出,自動軟化閥頭自動處于關閉狀態,沙濾過程結束。[0019]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每個向各個養殖單元供料的支路管道上設置有控制供料量的調節閥。根據每個養殖單元斑馬魚的數量與斑馬魚魚齡所需餌料來調節調節閥向每個養殖單元供料。[0020]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潛水泵的功率為200W,流量8000L/h,揚程6m。[0021]所述自吸泵采用功率為550W,流量為37L/min的自吸泵。[002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點及優點[0023]I、本實用新型的回水改道裝置的U形管設置在過濾室和加熱殺菌室的上方,當U 形管與底部的回水管相通時,在重力作用下,養殖單元溢流出的水和餌料很容易通過回水管進入投喂室,而通向過濾室的管路由于阻力較大,水和餌料難以進入過濾室和加熱殺菌室,因此在喂食狀態時,過濾室和加熱殺菌室未在循環的通路中,防止了斑馬魚餌料(豐年蝦)經過濾室和加熱殺菌室的過濾、凈化而被損失掉,并且防止堵塞裝置,在保持水質凈化的前提下不停止水循環而將孵化好的豐年蝦直接投到投喂室,投喂室的潛水泵通過管路向各個養殖單元供料,避免人工向單個養殖單元中投喂豐年蝦的繁重工作,減少勞動力。[0024]2、本實用新型的投喂室內設置有水位探頭,水位探頭的設置低于溢流口的最低端,投喂室內水位由水位控制器控制,使得投喂室的水位始終低于過濾室和加熱殺菌室,循環中的豐年蝦也不會進入加熱殺菌室而損失。[0025]3、本實用新型向各個養殖單元供料的支路管道上設置有調水閥,通過調水閥可以控制向每個養殖單元供料的多少。[0026]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是集合過濾凈化、殺菌凈化、沙濾凈化于一體的水質凈化裝置,凈化清潔徹底。水進入到過濾室后,經過過濾室內陶瓷環層、生化球層和生化濾棉層的三層凈化,然后進入加熱殺菌室底的紫外燈箱內,經殺菌消毒后從紫外燈箱的出水口流進加熱殺菌室,后溢流至投喂室內。沙濾裝置是將整個循環體系內的水進行過濾凈化,去除整個循環體系內斑馬魚排泄的糞便與藻類及其他的大顆粒污物,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資源的浪費。[0027]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功能多、實用性強、加工簡便、成本低廉。
[0028]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29]圖2-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系統處于平時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系統處于喂食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系統處于沙濾中過濾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系統處于沙濾中反洗和補水狀態的結構示意圖。[0030]其中,I、隔板;2、過濾室;3、加熱殺菌室;4、投喂室;5、溢流口 ;6、潛水泵;7、養殖單元;8、養殖單元的支路進料管;9、養殖單元的支路溢流管;10、溢流總管;11、U形管;12、 電磁閥a ;13、回水管;14、自吸泵;15、沙濾管道;16、沙濾罐;17、自動軟化閥頭;18、排污管;19、進水管;20、電磁閥b ;21、凈化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0032]實施例I[0033]實施例中所采用的水位控制器、自動軟化閥和自吸泵均為市場采購,水位控制器購自上海卓一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DF-96A型全自動水位控制器;自動軟化閥采用潤新牌 F65B1型;自吸泵采用韓宇牌HR-550A型,功率550W,流量37L/min。[0034]結構如圖I所示,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包括水質凈化箱、回水改道裝置和沙濾裝置;水質凈化箱由隔板I隔成過濾室2、加熱殺菌室3和投喂室4,過濾室2與加熱殺菌室3底部相連通,過濾室2內設置有過濾裝置,過濾裝置包括從下到上依次設置的陶瓷環層、生化球層和生化濾棉層。過濾室2上方設置有與過濾室2相通的進水管 19,進水管19的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b20和凈水裝置21。[0035]加熱殺菌室3的底部設置有紫外燈箱,紫外燈箱的底部設置有進水口,進水口正對過濾室2和加熱殺菌室3的連通處,頂部設置有連通加熱殺菌室3的出水口,紫外燈箱內設置有加熱組件和若干沉水式紫外燈,紫外燈平行箱底設置,加熱組件平行設置在紫外燈的兩側,紫外燈箱內加熱的溫度由溫控組件控制。紫外燈箱為不銹鋼材質,鏡面向內反光。 經過濾室2過濾后的水通過紫外燈箱的進水口進入紫外燈箱內,經加熱組件和紫外燈的加熱殺菌后從紫外燈箱頂部的出水口流出。采用底部進水口進水,頂部的出水口出水從而使殺菌消毒更加充分徹底。加熱殺菌室3的側壁上部設置有與投喂室4相連通的溢流口 5。[0036]投喂室4底部設置有潛水泵6,潛水泵6與進料總管相連,進料總管上設有若干支路進料管8,潛水泵6通過進料總管、支路進料管8向各個養殖單元供料;每個養殖單元均連接支路溢流管9,各個支路溢流管9匯集連接溢流總管10 ;回水改道裝置包括U形管11 和回水管13,U形管11的底部連接有回水管13,回水管13通向投喂室4并與投喂室4相連通,在回水管13的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al2。U形管11的一端與溢流總管10相連通,另一端連通過濾室2 ;實驗發現,U形管11設置在過濾室2和加熱殺菌室3的上方,當U形管與底部的回水管相通時,水和餌料通過回水管進入投喂室的效果較佳,進一步優選的,回水管13的管徑大于U形管11的管徑。[0037]投喂室4內設置有水位探頭,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水位探頭位于溢流口下方6cm 處,當水位探頭探測到水位低于6cm時,進水管19的管路上的電磁閥b20通電,進水管進水;水位探頭探測到水位高于6cm時,進水管的管路上的電磁閥斷電,進水管停止進水。該裝置是否進水,由水位探頭和電磁閥共同控制。潛水泵6的功率優選200W,流量優選8000L/ h,揚程優選6m。[0038]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向各個養殖單元供料的支路進料管8上設置有控制供料量的調節閥。根據每個養殖單元斑馬魚的數量與斑馬魚魚齡所需餌料來調節調節閥向每個養殖單元的供料量。[0039]沙濾裝置包括沙濾管15,沙濾管15道上設置有沙濾罐16和自吸泵14,沙濾管15 的一端通向投喂室4,另一端通向過濾室2。自吸泵14采用功率為550W,流量為37L/min的自吸泵。沙濾罐16上設置有自動軟化閥17,沙濾罐16內設有大粒石英砂與細小顆粒石英砂分層構成的混合過濾床。沙濾過程自吸泵14將投喂室4或加熱殺菌室3內需要過濾的水經沙濾管15路輸送至沙濾罐16內,自動軟化閥17的智能控制系統控制閥門開啟,沙濾罐16進入自動清洗狀態,經反洗、正洗后,沙濾后的污水經排污管18排出,自動軟化閥17 自動處于關閉狀態,沙濾過程結束。[004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0041]分為平時、喂食和沙濾三個狀態。[0042]平時狀態結構如圖2所示,當系統處于平時狀態時,各個養殖單元溢流出來的水通過U形管11注入水質凈化箱的過濾室2,經過濾室2過濾后進入加熱殺菌室3內的紫外燈箱內加熱殺菌,然后經紫外燈箱頂部的出水口流出,當加熱殺菌室3上部的水位超過溢流口 5的最低端時,由溢流口 5進入投喂室4,投喂室4內的潛水泵6將水泵入支路進料管路并分配到各個養殖單元7,養殖單元7溢流出的水通過U形管11進入過濾室,由此形成循環的水路。由于加熱殺菌室和投喂室有水位差,因此水由加熱殺菌室進入豐年蝦投喂室時,會形成瀑布樣的水流,可以給水體加氧。[0043]喂食狀態結構如圖3所示,當系統處于喂食狀態時,電磁閥al2啟動,U形管11與回水管13的管路連通,各個養殖單元7溢流出來的水由U形管11流進投喂室4,水難以流進過濾室2和加熱殺菌室3,此時向投喂室4中加入孵化好的豐年蝦幼蟲,水和餌料被潛水泵6抽到各個養殖單元7,由于此時水和豐年蝦在投喂室4、溢流進水管路、養殖單元和回水管路中循環,并未進入過濾室2和加熱殺菌室3,因此豐年蝦不會有損失,而且,由于投喂室 4的水位始終低于過濾室2和加熱殺菌室3,循環中的豐年蝦也不會倒流進入加熱殺菌室。 養殖單元的供料量可以通過調節調節閥流量來控制。[0044]沙濾狀態結構如圖4所示,當系統處于沙濾中過濾狀態時,電磁閥al2關閉,自吸泵14工作,投喂室4內的水由自吸泵14提供動力經沙濾管15進入沙濾罐16進行凈化,凈化后的水由沙濾管15回到過濾室2,由此,整個系統中的水不停的循環凈化。[0045]結構如圖5所示,過濾完成后,沙濾罐16進行反洗,部分廢水由排污管18排掉,并由進水裝置補充水量,補充的水量由投喂室4的水位探頭控制。喂食狀態由時控裝置控制上午下午各一次,沙濾狀態由時控裝置控制在夜間,其他時段為平時狀態。
權利要求1.一種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包括水質凈化箱、回水改道裝置和沙濾裝置;所述的水質凈化箱由隔板隔成過濾室、加熱殺菌室和投喂室,所述過濾室與加熱殺菌室底部相連通,過濾室內設置有過濾裝置,所述的加熱殺菌室的側壁上部設置有與投喂室相連通的溢流口,所述的投喂室底部設置有潛水泵,潛水泵通過管路向各個養殖單元供水和供料;每個養殖單元均連接支路溢流管,各個支路溢流管匯集連接溢流總管;所述的回水改道裝置包括U形管,U形管的底部連接有回水管,回水管通向投喂室,在回水管的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U形管的一端與溢流總管相連通,另一端連通過濾室;所述的沙濾裝置包括沙濾管,所述沙濾管上設置有沙濾罐和自吸泵,沙濾管的一端通向投喂室,另一端通向過濾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管設置在過濾室和加熱殺菌室的上方,進一步優選的,回水管的管徑大于U形管的管徑。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濾裝置包括由從下到上依次設置的陶瓷環層、生化球層和生化濾棉層。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濾室上方設置有與過濾室相連通的進水管,進水管的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和凈水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喂室內設置有水位探頭,水位探頭位于溢流口下6-20cm處。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熱殺菌室底部設置有紫外燈箱,紫外燈箱的底部設置有連通過濾室的進水口,頂部設置有連通加熱殺菌室的出水口,紫外燈箱內設置有加熱組件和若干沉水式紫外燈,紫外燈平行箱底設置,加熱組件平行設置在紫外燈的兩側。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沙濾罐上設置有自動軟化閥,沙濾罐內設有大粒石英砂與細小顆粒石英砂分層構成混合過濾床。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向各個養殖單元供料的支路管道上設置有控制供料量的調節閥。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潛水泵的功率為200W,流量8000L/h,揚程6m。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投喂豐年蝦的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泵采用功率為550W,流量為37L/min的自吸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斑馬魚養殖系統水處理裝置,它包括水質凈化箱、回水改道裝置和沙濾裝置;水質凈化箱由隔板隔成過濾室、加熱殺菌室和投喂室,投喂室內的潛水泵通過管路向各個養殖單元供料;回水改道裝置包括U形管,U形管的底部連接有回水管,回水管通向水質凈化箱的投喂室,U形管的一端與溢流總管相連通,另一端連通過濾室;沙濾裝置包括沙濾管,沙濾管上設置有沙濾罐和自吸泵,沙濾管的一端與投喂室相連通,另一端與過濾室相連通。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不需停止水循環即可養殖單元中供料。既避免了人工向單個養殖單元中投喂豐年蝦的繁重工作,也可以控制每個養殖單元進蝦量,防止餌料被損失掉,提高利用率。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2738635SQ201220241079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
發明者邵明 申請人: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