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7671閱讀:27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葉狀體人工養殖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
背景技術
目前,海藻養殖方法主要有灘涂底播養殖、筏式養殖及魚蝦蟹混養等養殖方法,傳統養殖方法管理繁瑣,不利于控制海藻的養殖所需的生長條件。雖然,現有的市場上有用于養殖海藻的培養箱,且均具有水箱構造,但是這些的培養箱結構單一,培養箱內的培養室對于自然環境、水環境因子的調控能力差,不易綜合設置環境條件和調控海藻幼苗和種菜葉狀體光合作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然環境和水環境綜合調控能力強的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包括底座和設置在底座上的培養箱,所述的培養箱內設有若干雙層擋板,所述的雙層擋板將培養箱分離形成若干等容的培養室,所述的培養室的側壁的上部設有側壁進水口,培養室側壁下部設有側壁出水口,所述的培養室的側壁上設有觀察窗,培養室的底部設有通氣孔和循環水接口,所述的箱體外設有可拆卸的隔光罩,所述的隔光罩罩設在觀察窗外,所述的雙層擋板上設有若干可調節連通孔,所述的可調節連通孔上設有可調節閥,雙層擋板由兩層隔板復合而成,并在隔板間設置隔光板,所述的培養室頂部設有翻蓋,所述的翻蓋朝培養室的一側、雙層擋板的外側壁以及培養室未設置觀察窗的剩余側壁上均設有可調光照系統和整流器,所述的翻蓋朝培養室的一側設有壓力閥接口,所述的底座內設有加熱系統和通氣系統,所述的通氣系統通過管道與通氣孔連通,所述的加熱系統包括水循環加熱系統和內置加熱系統,所述的水循環加熱系統的一端為海水進口,另一端與培養室底部的循環水接口連接,所述的內置加熱系統設置在培養室的底部。作為優選,所述的培養箱包括培養箱本體和設置在培養箱本體側壁上的金屬框架,所述的培養室的側壁設置開口,在開口內嵌設玻璃,形成觀察窗,所述的玻璃與培養室側壁的嵌設處設置玻璃密封條,玻璃與培養室形成密封配合設置。采用上述的優選方案后,玻璃直接鑲嵌設置在培養箱本體上,構造更為簡單,并采用玻璃密封條密封,可以保證培養室的密封性。作為優選,所述的金屬框架包括金屬豎欄和金屬橫架,所述的金屬豎欄的上端和下端設有插孔,所述的金屬橫架的兩端設有插銷,插銷插入插孔內形成金屬豎欄與金屬橫架的固定連接,所述的金屬橫架上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架環,所述的金屬橫架上設有若干金屬橫梁,所述的金屬橫梁的兩端套設在架環內,所述的金屬橫梁上設有若干架夾。采用上述的優選方案后,金屬框架通過插孔和插銷配合安裝,實現了金屬框架的可拆卸,金屬框架使用更為靈活,還可以將培養室本體設置成插板,插入金屬豎欄之間,此外,海藻幼苗的培養可用架夾夾苗,種菜可利用架夾夾孢子體莖,使種菜充分伸展于水介質空間,接受充分的光照和海水的沖擊。作為優選,所述的水循環加熱系統包括與循環水接口連接的循環進水管,循環進水管遠離循環水接口的一端依次連接有水循環過濾器、循環加熱裝置和循環泵,循環泵遠離循環加熱裝置的一端為海水進口。采用上述的優選方案后,水循環加熱系統可通過循環加熱裝置對進入的海水進行加熱,并通過水循環過濾器進行過濾,可實現培養室內溫度的調控,并對海水中的雜質進行過濾,避免對海藻等植物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同時,還可以通過循環水泵的快速流量實現人工模擬海浪。作為優選,所述的底座內設有空氣進氣口和非空氣進氣口,所述的空氣進氣口分別與各培養室底部的通氣孔連通,所述的非空氣進氣口分別與各培養室底部的通氣孔連通。采用上述的優選方案后,通氣系統可通過空氣進氣口和非空氣進氣口對培養室內的海水曝氣,可增加培養室內海水的氧溶解。 作為優選,所述的底座內設有空氣通管和非空氣通管,所述的通氣孔處設有通氣管,所述的通氣管均與空氣通管連通,通氣管上設有通氣管止逆閥,所述的空氣通管的兩側延伸至底座的側壁,兩端部為空氣進氣口,空氣通管上設有空氣管通氣閥,空氣管通氣閥位于通氣管與通氣管間的空氣通管上,所述的通氣管分別延伸形成通氣管延伸管,所述的通氣管延伸管均與非空氣通管和空氣通管連通,通氣管延伸管上設有調壓閥和延伸管止逆閥,所述的非空氣通管上設有非空氣管通氣閥,該非空氣管通氣閥位于通氣管延伸管與通氣管延伸管之間的非空氣通管上。采用上述的優選方案后,通氣系統可通過空氣進氣管和非空氣進氣管對培養室內的海水曝氣,可增加培養室內海水的氧溶解,空氣進氣管內輸送空氣,一般是壓縮空氣,非空氣進氣管則向培養室內輸送氧氣、二氧化碳或氮氣的壓縮氣體,并且,可通過調節空氣管通氣閥、非空氣通氣閥和調壓閥,設定不同培養室內的通氣流量、氧氣、二氧化碳或氮氣的通氣設定、通氣流量以及通氣量的定比例。作為優選,所述的培養室的頂部設有培養室折頁,所述的翻蓋的一側設有翻蓋折頁,所述的翻蓋折頁與培養室折頁相連接,翻蓋遠離翻蓋折頁的一側設有翻蓋鎖扣,所述的培養室與翻蓋鎖扣相應處設有翻蓋扣合裝置,所述的翻蓋鎖扣與翻蓋扣合裝置鎖扣配合。采用上述的優選方案后,翻蓋可通過翻蓋鎖扣和翻蓋扣合裝置的鎖扣配合實現各培養室內部相對獨立的培養空間,壓力調控系統與壓力閥接口連接,經調解通氣系統與翻蓋壓力閥調控系統的通氣流量差,在培養室內產生氣體壓力差,可實現氧氣、二氧化碳或氮氣向海水的溶解。作為優選,所述的觀察窗旁的培養室側壁上設有隔光罩折頁,所述的隔光罩的一側與隔光罩折頁連接,隔光罩遠離隔光罩折頁的一側與培養室側壁卡合設置,隔光罩靠培養室的一側設有可調光照系統。采用上述的優選方案后,隔光罩可實現自然光的隔離,嚴格調控光照強度和光照周期,隔光罩可通過繞折頁旋轉,脫離對觀察窗的罩設,可實現單體培養室間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對比實驗。作為優選,所述的底座側壁上設有電源插座,電源插座與可調光照系統和加熱系統連接設置。采用上述的優選方案后,電源插座可實現光照系統和加熱裝置的通電連接。[0014]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設置了光照系統、加熱系統、水循環加熱系統和通氣系統,實現了光照、溫度、循環水的系統調節,同時也實現了不同培養室內海水溫度的不同梯度的調節,培養室各個側壁上均設置可調控光照系統,提高了水介質光照強度的均勻性和光照周期的可差異設定。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培養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培養箱觀察窗所在培養箱側壁外表面的結構不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培養箱觀察窗所在培養箱側壁內表面的結構不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培養箱底部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雙層擋板的隔板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雙層擋板上設置的可調光照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翻蓋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隔光罩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底座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水循環加熱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水循環過濾器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循環加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內置加熱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氣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1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金屬框架的結構示意圖;圖1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金屬橫梁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 1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是一種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包括底座2和設置在底座2上的培養箱1,培養箱I呈長方體狀,培養箱I內設有兩個雙層擋板3,雙層擋板3將培養箱I分離形成三個等容的培養室11。培養室11的側壁的上部設有側壁進水口 111,培養室11側壁下部設有側壁出水口 112,培養室11的側壁上設有觀察窗113,培養室11的底部設有通氣孔114和循環水接口 115,培養箱11外設有可拆卸的隔光罩4,隔光罩4罩設在觀察窗113外,雙層擋板3上設有可調節連通孔31。可調節連通孔31將雙層擋板3兩側的培養室11連通,可調節連通孔31上設有可調節閥,雙層擋板3由兩層隔板32復合而成,并在隔板32間夾設隔光板,培養室11頂部設有翻蓋12。翻蓋12朝培養室11的一側、雙層擋板3的外側壁以及培養室11未設置觀察窗113的剩余側壁上均設有可調光照系統5和整流器6。可調光照系統5的光源為日光燈51,翻蓋12朝培養室11的一側設有壓力閥接口 121,底座2內設有加熱系統7和通氣系統8。通氣系統8通過管道與通氣孔114連通,加熱系統7包括水循環加熱系統71和內置加熱系統72,水循環加熱系統71的一端為海水進口端,設有海水進口管711,另一端與培養室11底部的循環水接口 115連接,內置加熱系統72設置在培養室11的底部。[0033]培養箱11包括培養箱本體116和設置在培養箱本體116側壁上的金屬框架13,培養室11的側壁設置開口,在開口內嵌設玻璃1131,形成觀察窗113,玻璃1131與培養室11側壁的嵌設處設置玻璃密封條1132,使玻璃1131與培養室11的側壁開口形成密封配合設置。金屬框架13包括金屬豎欄131和金屬橫架132,金屬豎欄131的上端和下端設有插孔,金屬橫架132的兩端設有插銷,插銷插入插孔內形成金屬豎欄131與金屬橫架132的固定連接,金屬橫架132上設有均勻分布的架環1321,金屬橫架1321上設有均分分布的金屬橫梁133,金屬橫梁133的兩端套設在架環1321內,金屬橫梁133上設有架夾1331。水循環加熱系統71包括與循環水接口 115連接的循環進水管712,循環進水管712遠離循環水接口 112的一端依次連接有水循環過濾器713、循環加熱裝置714和循環泵715,循環泵715遠離循環加熱裝置714的一端為海水進口。水循環過濾器713包括水循環過濾箱7131,水循環過濾箱7131內設有多層過濾網篩7132,水循環過濾箱7131的一端連接有水循環過濾箱進水管7133,另一端連接有水循環過濾箱出口管7134,水循環過濾箱進水管7133和水循環過濾箱出口管7134設有水循環過濾箱管道控制閥7135。循環加熱裝置 714包括循環加熱水箱7141,循環加熱水箱7141內設有循環水加熱片7142,循環水加熱片7142可旋轉設置,循環加熱水箱7141外的一側連接循環加熱進水管7143,另一側連接有循環加熱出水管7144,循環加熱進水管7143和循環加熱出水管7144上設有循環加熱管道控制閥7145。內置加熱系統72包括加熱底座721、設置在加熱底座721上的加熱管722,加熱管722伸入培養室11內。內置加熱系統72的調控原理與水浴鍋加熱管的加熱原理相類似。底座2包括底座箱體21,底座箱體21的一側設有拉門22,底座箱體21的兩側設有空氣進氣口 81和非空氣進氣口 82,空氣進氣口 81分別與各培養室11底部的通氣孔114連通。非空氣進氣口 82分別與各培養室11底部的通氣孔114連通。底座2內設有空氣通管83和非空氣通管84,通氣孔114處設有通氣管1141,通氣管1141均與空氣通管83連通,通氣管1141上設有通氣管止逆閥1142,空氣通管83的兩側延伸至底座2的側壁,兩端部為空氣進氣口 81,空氣通管上設有空氣管通氣閥831,空氣管通氣閥831位于通氣管1141與相鄰通氣管1141間的空氣通管83上,通氣管1141分別延伸形成通氣管延伸管1143,通氣管延伸管1143均與非空氣通管84和空氣通管83連通,通氣管延伸管1143上設有調壓閥1144和延伸管止逆閥1145,非空氣通管84上設有非空氣管通氣閥841,該非空氣管通氣閥841位于通氣管延伸管1143與相鄰通氣管延伸管1143之間的非空氣通管84上。底座2側壁上設有電源插座23,電源插座23與可調光照系統5和加熱系統7連接設置。底座的上設有電源接線孔24,所有的同電裝置通過電源插座23與電源連接。培養室11的頂部設有培養室折頁117,翻蓋12的一側設有翻蓋折頁122,翻蓋折頁122與培養室折頁117相連接,翻蓋12遠離翻蓋折頁122的一側設有翻蓋鎖扣123,培養室11與翻蓋鎖扣123相應處設有翻蓋扣合裝置118,翻蓋鎖扣123與翻蓋扣合裝置117鎖扣配合。觀察窗旁113的培養室11側壁上設有隔光罩折頁119,隔光罩4的一側與隔光罩折頁119連接,隔光罩4遠離隔光罩折頁的一側與培養室11側壁卡合設置,隔光罩4靠培養室11的一側設有可調光照系統5。安裝時,將培養箱I和底座2組裝在一起,連接在循環泵715上的海水進口管711于海水儲備箱連接。當三個培養室11聯通使用時,設定培養室11內所需的溫度,用軟管連接空壓機與空氣通管83的空氣進氣口 81,用軟管連接氧氣壓力鋼瓶和非空氣通管84的非空氣進氣口82,當然,非空氣進氣口 82也可以與二氧化碳或氮氣的壓力鋼瓶連接。打開各培養室11的側壁進水口 111和翻蓋12,打開雙層擋板3連通孔31上的可調節閥,三個培養室11連通,向培養室11中注入適量海水。根據光照強度、海水溫度、02、CO2, N2水溶標準需要,設定三個培養室光照強度標準、海水溫度,依次開啟各培養室11可調光照系統5的開關、空壓機的電源控制開關,調整空壓機調壓閥,設定通氣量。根據溫度需要選擇開啟或關閉加熱系統7的電源,各培養室11保持相對穩定的溫度。實驗結束后,通過側壁出水口 112排除培養箱I內的海水。當三個培養室11隔離使用時,設定培養室11內所需的溫度,用軟管連接空壓機與空氣通管83的空氣進氣口 81,用軟管連接氧氣壓力鋼瓶和非空氣通管84的非空氣進氣口82,當然,非空氣進氣口 82也可以與二氧化碳或氮氣的壓力鋼瓶連接。打開各培養室11的 側壁進水口 111和翻蓋12,關閉雙層擋板3連通孔31上的可調節閥,三個培養室11相互隔離,并各自封閉,向培養室11中注入適量海水。據光照強度、海水溫度、02、C02、N2水溶標準需要,設定三個培養室光照強度標準、海水溫度,依次開啟各培養室11可調光照系統5的開關、空壓機的電源控制開關,調整空壓機調壓閥,設定通氣量。開啟循環泵的715電源,使培養室11內的海水形成渦流。根據溫度需要選擇開啟或關閉加熱系統7的電源,各培養室11保持相對穩定的溫度。實驗結束后,通過側壁出水口 112排除培養箱I內的海水。當培養室聯通一隔離使用,設定培養室11內所需的溫度,用軟管連接空壓機與空氣通管83的空氣進氣口 81,用軟管連接氧氣壓力鋼瓶和非空氣通管84的非空氣進氣口82,當然,非空氣進氣口 82也可以與二氧化碳或氮氣的壓力鋼瓶連接。打開各培養室11的側壁進水口 111和翻蓋12,打開雙層擋板3連通孔31上的可調節閥,三個培養室11連通,向培養室11中注入適量海水。根據光照強度、海水溫度、02、C02、N2水溶標準需要,設定三個培養室11光照強度標準和三個培養室11共同的海水溫度,依次開啟各培養室11可調光照系統5的開關、空壓機的電源控制開關,調整空壓機調壓閥,設定通氣量。根據溫度需要選擇開啟或關閉加熱系統7的電源,各培養室11保持相對穩定的溫度。實驗結束后,通過側壁出水口 112排除培養箱I內的海水。運行一段時期后,關閉所有電源,并通過側壁出水口112排除培養箱I內的海水,關閉雙層擋板3連通孔31上的可調節閥,三個培養室11相互隔離,根據實驗需要向三個培養室11分別注入預處理后的含某種物質濃度梯度的海水。關閉翻蓋12,并將翻蓋12與培養箱I鎖扣安裝。開啟可調光照系統5、空壓機、循環泵開關,通氣并調整培養室11內氣壓。分別調整各培養室11的光照強度。實驗結束后,通過側壁出水口 112排除培養箱I內的海水。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包括底座和設置在底座上的培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養箱內設有若干雙層擋板,所述的雙層擋板將培養箱分離形成若干等容的培養室,所述的培養室的側壁的上部設有側壁進水口,培養室側壁下部設有側壁出水口,所述的培養室的側壁上設有觀察窗,培養室的底部設有通氣孔和循環水接口,所述的培養箱外設有可拆卸的隔光罩,所述的隔光罩罩設在觀察窗外,所述的雙層擋板上設有若干可調節連通孔,所述的可調節連通孔上設有可調節閥,雙層擋板由兩層隔板復合而成,并在隔板間設置隔光板,所述的培養室頂部設有翻蓋,所述的翻蓋朝培養室的一側、雙層擋板的外側壁以及培養室未設置觀察窗的剩余側壁上均設有可調光照系統和整流器,所述的翻蓋朝培養室的一側設有壓力閥接口,所述的底座內設有加熱系統和通氣系統,所述的通氣系統通過管道與通氣孔連通,所述的加熱系統包括水循環加熱系統和內置加熱系統,所述的水循環加熱系統的一端為海水進口,另一端與培養室底部的循環水接口連接,所述的內置加熱系統設置在培養室的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養箱包括培養箱本體和設置在培養箱本體側壁上的金屬框架,所述的培養室的側壁設置開口,在開口內嵌設玻璃,形成觀察窗,所述的玻璃與培養室側壁的嵌設處設置玻璃密封條,玻璃與培養室形成密封配合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框架包括金屬豎欄和金屬橫架,所述的金屬豎欄的上端和下端設有插孔,所述的金屬橫架的兩端設有插銷,插銷插入插孔內形成金屬豎欄與金屬橫架的固定連接,所述的金屬橫架上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架環,所述的金屬橫架上設有若干金屬橫梁,所述的金屬橫梁的兩端套設在架環內,所述的金屬橫梁上設有若干架夾。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循環加熱系統包括與循環水接口連接的循環進水管,循環進水管遠離循環水接口的一端依次連接有水循環過濾器、循環加熱裝置和循環泵,循環泵遠離循環加熱裝置的一端為海水進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內設有空氣進氣口和非空氣進氣口,所述的空氣進氣口分別與各培養室底部的通氣孔連通,所述的非空氣進氣口分別與各培養室底部的通氣孔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內設有空氣通管和非空氣通管,所述的通氣孔處設有通氣管,所述的通氣管均與空氣通管連通,通氣管上設有通氣管止逆閥,所述的空氣通管的兩側延伸至底座的側壁,兩端部為空氣進氣口,空氣通管上設有空氣管通氣閥,空氣管通氣閥位于通氣管與通氣管間的空氣通管上,所述的通氣管分別延伸形成通氣管延伸管,所述的通氣管延伸管均與非空氣通管和空氣通管連通,通氣管延伸管上設有調壓閥和延伸管止逆閥,所述的非空氣通管上設有非空氣管通氣閥,該非空氣管通氣閥位于通氣管延伸管與通氣管延伸管之間的非空氣通管上。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養室的頂部設有培養室折頁,所述的翻蓋的一側設有翻蓋折頁,所述的翻蓋折頁與培養室折頁相連接,翻蓋遠離翻蓋折頁的一側設有翻蓋鎖扣,所述的培養室與翻蓋鎖扣相應處設有翻蓋扣合裝置,所述的翻蓋鎖扣與翻蓋扣合裝置鎖扣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觀察窗旁的培養室側壁上設有隔光罩折頁,所述的隔光罩的一側與隔光罩折頁連接,隔光罩遠離隔光罩折頁的一側與培養室側壁卡合設置,隔光罩靠培養室的一側設有可調光照系統。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側壁上設有電源插座,電源插座與可調光照系統和加熱系統連接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包括培養箱和底座,培養箱內設有照明系統、底座內設有用于控制培養箱內溫度、加熱、通氣和水循環的加熱系統、通氣系統、循環系統和控制系統等。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海藻室內人工調控培養箱設置了光照系統、加熱系統、水循環加熱系統和通氣系統,實現了光照、溫度、循環水的系統調節,同時也實現了不同培養室內海水溫度的不同梯度的調節,培養室各個側壁上均設置可調控光照系統,提高了水介質光照強度的均勻性和光照周期的可差異設定。
文檔編號A01G33/00GK202603336SQ20122027908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1日
發明者吳明江, 于萍, 張旭, 王麗華, 閻秀峰 申請人:溫州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