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破碎錘釬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釬桿,尤其是一種新型破碎錘釬桿。
背景技術:
破碎錘釬桿被廣泛用于冶金、礦山、鐵路、公路、建筑等領域。在鐵礦等惡劣環境下使用時,在三班倒的情況下,一般是7天換一根,不但用量大,還增加了工人更換釬桿的勞動強度。另外,由于破碎錘釬桿屬于易耗品,因此,每根釬桿用三分之一后就只能報廢,造成嚴重的浪費。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于對釬桿頭進行更換,以降低 加工成本的新型破碎錘釬桿。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破碎錘釬桿,由釬桿頭與釬桿體構成,所述釬桿體的前端部插接在所述釬桿頭的內部。在所述釬桿頭的末端設有插槽,所述釬桿體前端部插接在所述插槽的內部。在所述釬桿頭與所述釬桿體前端部的表面上還分別設有位置相對應的通孔a與通孔b,在所述通孔a與所述通孔b中穿設有用于固定所述釬桿頭與所述釬桿體的穿桿。所述通孔a貫穿于所述插槽的側壁。所述通孔b貫穿于所述釬桿體前端部的內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I、采用插接方式將釬桿頭與釬桿體連接在一起,并通過穿桿進行固定,便于對釬桿頭進行更換;2、當磨損長度達到三分之一時,只要更換釬頭即可,釬桿體還可以重復使用,節約成本三分之二;3、將細長工件變成了兩段,極大的減少了加工難度、加工工藝與加工成本。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2為圖I的局部剖視圖。主要符號說明如下I-釬桿頭2-釬桿體3-釬桿體前端部4-插槽5_通孔a6_通孔b7_ 穿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0020]如圖I與圖2所示,該新型破碎錘釬桿由釬桿頭I與釬桿體2構成,釬桿體2的前端部插接在針桿頭I的內部。其中,在針桿頭I的末端設有插槽4,針桿體如端部3插接在插槽4的內部。在釬桿頭2與釬桿體前端部3的表面上還分別設有位置相對應的通孔a5與通孔b6,通孔a5貫穿于插槽的側壁,通孔b6貫穿于釬桿體前端部3的內部。在通孔a5與通孔b6中穿設有用于固定釬桿頭與釬桿體的穿桿7,當釬桿體前端部插接在插槽的內部后,通過穿桿對釬桿頭與釬桿體進行固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破碎錘釬桿,由釬桿頭與釬桿體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釬桿體的前端部插接在所述釬桿頭的內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破碎錘釬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釬桿頭的末端設有插槽,所述釬桿體前端部插接在所述插槽的內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破碎錘釬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釬桿頭與所述釬桿體前端部的表面上還分別設有位置相對應的通孔a與通孔b,在所述通孔a與所述通孔b中穿設有穿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破碎錘釬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a貫穿于所述插槽的側壁。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破碎錘釬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b貫穿于所述釬桿體前端部的內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破碎錘釬桿,由釬桿頭與釬桿體構成,釬桿體的前端部插接在釬桿頭的內部,在釬桿頭與釬桿體前端部的表面上還分別設有位置相對應的通孔a與通孔b,在通孔a與通孔b中穿設有用于固定釬桿頭與釬桿體的穿桿。本實用新型采用插接方式將釬桿頭與釬桿體連接在一起,并通過穿桿進行固定,便于對釬桿頭進行更換;當磨損長度達到三分之一時,只要更換釬頭即可,釬桿體還可以重復使用,節約成本三分之二。
文檔編號B02C1/00GK202683260SQ2012203053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
發明者李曉波 申請人:李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