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溫室育苗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
背景技術:
隨著甘薯產業化生產的深入發展,甘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甘薯種苗需求增加。為了確保甘薯推廣應用優質種苗,實用新型人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現有的露天回龍火炕育苗升溫慢、床面溫度局部不均勻、保溫時間短且浪費大柴,不適于大范圍內推廣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升溫快、床面溫度均勻、保溫時間長且節約用柴的育苗技術。(二)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其包括設置在日光溫室內的苗床,所述苗床包括由床框位于外圍、由回煙增溫花洋間隔位于內部所形成的增溫間,以及設置與所述增溫間上方的育苗基質,所述育苗基質內埋中育苗種體;所述苗床下方設置有與所述增溫間相連通的加熱系統。其中,所述床框圍繞形成方形空間,所述方形空間的一部分位于地面以上,剩余部分位于地面以下。其中,相鄰的增溫間的寬度相等,每個回煙增溫花洋上開設有多個過煙口。其中,所述增溫間上方設置有瓦板,所述育苗基質鋪設在所述瓦板上。其中,所述育苗基質包括鋪設在所述瓦板上的床土,所述床土上方設置有隔網,所述隔網上鋪設沙土,所述床土和隔網之間放置所述育苗種體。其中,所述加熱系統包括設置在所述日光溫室外部的燒火間,與所述燒火間相連通的灶膛,以及連通所述灶膛和增溫間的增溫火道。其中,所述灶膛位于所述苗床下方,所述增溫間底部開設有進煙口,所述進煙口與所述增溫火道相連通。其中,所述進煙口與所述灶膛分別位于所述苗床相對的兩端。其中,所述增溫間上設置有與所述日光溫室外部相連通的煙囪,所述煙囪與所述燒火間位于所述增溫間的同一側。其中,所述灶膛和所述煙囪上分別設置有可開合的密封擋板。(三)有益效果上述技術方案所提供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在充分利用自然陽光的光能的前提下,通過燒炕進行輔助增溫、保溫,進行種苗培育,育苗床升溫快,床面溫度均勻平穩,保溫時間長,可以節約育苗升溫用燃料;出苗后種苗生長進入平溫管理和煉苗階段,溫度容易控制;且育苗床適用范圍廣,在育苗結束后可種植蔬菜及秋、冬季特菜種植。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的縱向剖面圖。其中,1:床框;2 :炕底;3 :增溫間;4 :回煙增溫花洋;5 :過煙口 ;6 :進煙口 ;7 :瓦板;8 :床土 ;9 :種薯;10 :隔網;11 :沙土 ;12 :燒火間;13 :灶膛;14 :增溫火道;15 :煙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圖1示出了本實施例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其縱向剖面圖。參照圖1和圖2,本實施例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包括設置在日光溫室內的苗床,所述苗床包括由床框I位于外圍、由回煙增溫花洋4間隔位于內部所形成的增溫間3,以及設置與所述增溫間3上方的育苗基質,所述育苗基質內埋中育苗種體;所述苗床下方設置有與所述增溫間3相連通的加熱系統。整體上講,本實施例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將日光溫室增溫和吊炕增溫相結合,用于育苗增溫。其中,所述床框I圍繞形成方形空間,所述方形空間的一部分位于地面以上,剩余部分位于地面以下。即在地面上挖槽,依托所挖的槽來形成增溫間3,這樣保溫效果更佳。相鄰的增溫間3的寬度相等,每個回煙增溫花洋4上開設有多個過煙口 6,增溫間3的寬度相等能夠實現每個增溫間等體積,從而使得增溫間3上方的苗床受熱均勻;回煙增溫花洋4和過煙口 6的設置,能夠使得由加熱系統傳遞的高溫煙氣在各個增溫間3之間分布均勻。所述增溫間3上方設置有瓦板7,所述育苗基質鋪設在所述瓦板7上,由瓦板7、回煙增溫花洋4、圖示中的炕底 2和床框I共同形成吊炕的增溫間3。所述育苗基質具體包括鋪設在所述瓦板7上的床土 8,所述床土 8上方設置有隔網10,所述隔網10上鋪設沙土 11,所述床土 11和隔網10之間放置所述育苗種體。本實施例以種薯育苗為例進行介紹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結構的介紹,圖1及圖2中示出了種薯9即為育苗種體。床土 8作為種薯9的生長依附基質,能夠傳熱保溫,通過隔網10在種薯9上方設置沙土 11,能夠保濕透氣,便于種薯9幼苗生長。本實施例中,所述加熱系統包括設置在所述日光溫室外部的燒火間12,與所述燒火間12相連通的灶膛13,以及連通所述灶膛13和增溫間3的增溫火道14。所述灶膛13位于所述苗床下方,所述增溫間3底部開設有進煙口 6,所述進煙口 6與所述增溫火道14相連通。燒火間12位于日光溫室外部,不會對日光溫室內部的環境造成污染。進煙口 6僅需開設在多個增溫間3中的其中一個即可,優選開設在多個增溫間3中位于中部的一個上,便于通過增溫火道14由進煙口 6進入增溫間3的高溫煙氣在多個增溫間3之間快速均勻分布。其中,所述進煙口 6與所述灶膛13分別位于所述苗床相對的兩端。并且,所述增溫間3上還設置有與所述日光溫室外部相連通的煙囪15,所述煙囪15與所述燒火間12位于所述增溫間3的同一側。在所述灶膛13和所述煙囪15上分別設置可開合的密封擋板。所述煙囪15與燒火間12同側設置,便于對煙囪15與燒火間12進行操作管理;煙囪15和進煙口 6相對側設置,能夠使高溫煙氣在增溫間3內分布均勻且停留時間延長;灶膛13和所述煙囪15上設置密封擋板(圖中未示出),能夠通過關閉密封擋板實現增溫間3內長時間保溫,打開密封擋板來實現增溫間3的冷卻。以甘薯育苗基地密云縣太師屯鎮車道峪村為例,該村共有甘薯育苗溫室45棟,每棟長40米,溫室跨度80米,內建6個節能吊炕育苗床,每個育苗床長18米,寬2米,即36平米。節能吊炕建造過程如下1、主體育苗床在日光溫室內靠一端挖出長18. 5米、寬2. 5米、深35厘米的池子,周邊砌成18X2X0. 45米的床框1,床框I厚度為單批磚12厘米,地下30厘米,地表面高15厘米,清平地面。2、灶膛在池中間一端的炕底2下挖1. 2米,建1. 5XO. 8X0. 7米灶膛13。灶膛13兩側及頂部用磚砌牢回土壓實,回填土與池面平。3、增溫火道在灶膛13內側挖寬40厘米,增溫火道14與地面16. 5米處相接,砌成寬35厘米,增溫火道14,增溫火道14爬坡角度約為15—18°C。4、主體床面增溫間在挖好的寬2米的育苗池縱向用磚砌成4道寬12厘米、高15厘米回煙增溫花洋4,洋上用瓦板7封頂,形成多個增溫間3。5、煙囪在多道回煙增溫花洋4兩側最外兩道回煙增溫花洋4外角處分別砌出高15厘米、寬10厘米出煙口,引到灶膛13燒火間12兩側建高I米的煙囪15。6、在建好的增溫間3上鋪5—6厘米厚育苗床土,節能吊炕育苗床建成。甘薯日光溫室內建好`的節能吊炕育苗前將床土澆濕,即持水量達80%左右為好,封閉溫室利用自然光照升溫,晚上利用節能吊炕燒柴草輔助加溫。當育苗床土溫度達25-28°C時開始碼種薯。將處理好的種薯按每平方米25公斤用量均勻的排碼整齊,種薯排碼好后鋪平網罩蓋上4-5厘米的細沙、澆透水即可升溫催芽。催芽溫度為30-32°C.催芽時間為3—5天,待種薯表面均勻爆皮,芽眼萌發成為幼苗時,溫度降至28--30°C催苗,種苗破土出苗達80%時溫度降至20-25°C進行平溫管理。種苗生長10厘米以后管理以放風、煉苗為主,拔苗前3-5天將溫度調控到自然溫度。根據種苗生長狀況適時調節育苗床溫度。第一次拔苗后的管理同于其他育苗方式的管理。采用日光溫室節能吊炕育苗,從排碼種薯到第一次拔苗比傳統育苗回龍火炕育苗從排碼種薯到第一次拔苗縮短3-4天,由24-25天縮短到20—21天。日光溫室節能吊炕育苗床升、控溫原理。1、升溫( I)充分利用陽光的直射光,散射光源提高溫室育苗床溫度;(2)節能吊炕在晚上或早晨燒火加溫,通過吊炕內的增溫間,儲存充分的熱量,散發提高育苗床內的溫度。手段是采用燜炕的方法,待柴草燃燒后關閉灶膛口和煙 ,使熱量燜在增溫間內逐步向育苗床散溫。2、控溫 ( I)打開日光溫室風口,通風散溫;(2)打開節能吊炕灶口和煙囪,使外界空氣進入增溫間進行循環,降低育苗床內溫度。[0043]日光溫度節能吊炕甘薯育苗的創新點,在于充分利用自然陽光的光能和柴草燃燒產生熱能的有機結合,把柴草作為輔助增溫保濕原料,進行甘薯育苗,培育壯苗,是一種低碳農業生產的具體體現。甘薯節能吊炕育苗技術應用效果。溫室大棚節能吊炕育苗,育苗期4一6月初,其它時間種植蔬菜,根據密云縣太師屯鎮車道峪村甘薯秧苗基地實際平均每棟甘薯育苗棚生產種苗80萬株,產值2. 4萬元,比采用老式火炕育苗每棟多產種苗17萬株,產值增加O. 51萬元。每棟增加經濟效益21. 3%,6棟溫室大棚總產值14. 4萬元,總增收3.1萬元。應用吊炕育苗生產示范得到廣大育苗專業戶的贊許,使用此項技術育苗比傳統火炕育苗具有以下優點1、采用日光溫室節能炕育苗比原火炕育苗(20平米)育苗床節省大柴600-700公斤,減少人工投入近3成,節約育苗成本30%,節省了能源充分利用了太陽的能量增加于苗床溫度2、育苗床升溫快,溫度平穩,易調控,無局部因溫度過高而出現爛床現象,使苗床溫度均勻、穩定;3、日光溫室節能吊炕比傳統火炕育·苗,出苗早而整齊,出苗多,比傳統火炕育苗提高了出苗率每斤薯多出苗30-50株與縮短了育苗時間提前3-4天拔苗,提前了種植時間,從而增加了產量4、再加之運用中草藥防治技術防止甘薯根莖線蟲病的發生,提高秧苗質量,優質壯苗率提高20-25%。5、一室兩用,2個月的育苗后可以種植蔬菜提高了利用率。6、育苗專業戶收到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平均增收15-20%,最高增收30%以上。由以上實施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通過將育苗床設置在日光溫室內,并在育苗床下方設置吊炕加熱系統,在充分利用自然陽光的光能的前提下,通過燒炕進行輔助增溫、保溫,進行種苗培育,育苗床升溫快,床面溫度均勻平穩,保溫時間長,可以節約育苗升溫用燃料;出苗后種苗生長進入平溫管理和煉苗階段,溫度容易控制;且育苗床適用范圍廣,在育苗結束后可種植蔬菜及秋、冬季特菜種植。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日光溫室內的苗床,所述苗床包括由床框位于外圍、由回煙增溫花洋間隔位于內部所形成的增溫間,以及設置與所述增溫間上方的育苗基質,所述育苗基質內埋中育苗種體;所述苗床下方設置有與所述增溫間相連通的加熱系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框圍繞形成方形空間,所述方形空間的一部分位于地面以上,剩余部分位于地面以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增溫間的寬度相等,每個回煙增溫花洋上開設有多個過煙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溫間上方設置有瓦板,所述育苗基質鋪設在所述瓦板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基質包括鋪設在所述瓦板上的床土,所述床土上方設置有隔網,所述隔網上鋪設沙土,所述床土和隔網之間放置所述育苗種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系統包括設置在所述日光溫室外部的燒火間,與所述燒火間相連通的灶膛,以及連通所述灶膛和增溫間的增溫火道。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其特征在于,所述灶膛位于所述苗床下方,所述增溫間底部開設有進煙口,所述進煙口與所述增溫火道相連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其特征在于,所述進煙口與所述灶膛分別位于所述苗床相對的兩端。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溫間上設置有與所述日光溫室外部相連通的煙囪,所述煙囪與所述燒火間位于所述增溫間的同一側。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其特征在于,所述灶膛和所述煙囪上分別設置有可開合的密封擋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溫室育苗技術,公開了一種日光溫室節能育苗吊炕,包括設置在日光溫室內的苗床,所述苗床包括由床框位于外圍、由回煙增溫花垟間隔位于內部所形成的增溫間,以及設置與所述增溫間上方的育苗基質,所述育苗基質內埋中育苗種體;所述苗床下方設置有與所述增溫間相連通的加熱系統。本實用新型在充分利用自然陽光的光能的前提下,通過燒炕進行輔助增溫、保溫,進行種苗培育,育苗床升溫快,床面溫度均勻平穩,保溫時間長,可以節約育苗升溫用燃料;出苗后種苗生長進入平溫管理和煉苗階段,溫度容易控制;且育苗床適用范圍廣,在育苗結束后可種植蔬菜及秋、冬季特菜種植。
文檔編號A01G9/20GK202873437SQ2012203180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
發明者李仁崑, 張志國, 韓玉明 申請人: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密云縣優質農產品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