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生產有機肥料的造粒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有機肥料生產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生產有機肥料的造粒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有機肥料廠家常用的造粒設備主要有兩種,即轉鼓造粒機和圓盤造粒機。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有機肥料廠家往往只選擇使用轉鼓造粒機或者只選擇使用圓盤造粒機進行有機肥料的造粒。轉鼓造粒機是一種新型的造粒設備,在現有有機肥料的造粒生產中,轉鼓造粒機開始被普遍使用,此設備采用新型工程塑料做內襯,能自動脫料。但是,由于有機物料比重 輕、粘度低、纖維粗,在筒體內停留時間比較短,很難成粒,生產出來的肥料顆粒大多數呈橢圓狀,嚴重影響產品的造粒質量。圓盤造粒機造粒存有的缺陷是物料顆粒小,中型粒數量低。目前,還沒有一種能夠可以提高有機肥料造粒質量,滿足人們生產需求的造粒裝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用于生產有機肥料的造粒設備,可有效提高有機肥料造粒質量,滿足人們的生產需求。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生產有機肥料的造粒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將有機物料制成顆粒的轉鼓造粒機和對制成的顆粒進行二次整形的圓盤造粒機;其中所述轉鼓造粒機包括筒體、設在筒體外壁上的前滾圈、后滾圈和齒圈、設在筒體的下方并分別與前滾圈、后滾圈和齒圈相對應的前托輪裝置、后托輪裝置和減速機傳動裝置,以及設在筒體內的噴水管,噴水管上設有若干個噴水點;所述圓盤造粒機主要由支架、主電機、圓盤和刮料板裝置構成;所述轉鼓造粒機的出料口與圓盤造粒機的圓盤對接。進一步地說,所述筒體的內壁上設有環形擋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先通過轉鼓造粒機將有機物料制成顆粒,再通過圓盤造粒機對肥料顆粒進行二次整形,增加了物料的翻滾次數,使顆粒的粒度更加均勻,部分小粒團滾成中型粒,部分不規則顆粒滾成圓形顆粒,從而增加顆粒圓度,使中型粒的含量達到92%以上,大大提高了有機肥料造粒質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種用于生產有機肥料的造粒設備,如附圖所示,包括將有機物料制成顆粒的轉鼓造粒機和對制成的顆粒進行二次整形的圓盤造粒機。其中所述轉鼓造粒機包括筒體I、設在筒體I外壁上的前滾圈6、后滾圈5和齒圈7、設在筒體的下方并分別與前滾圈6、后滾圈5和齒圈7相對應的前托輪裝置3、后托輪裝置4和減速機傳動裝置2,以及設在筒體I內的噴水管9,噴水管9上設有若干個噴水點10,筒體I的內壁上設有環形擋板8。所述圓盤造粒機主要由支架11、主電機12、圓盤13和刮料板裝置14構成;所述轉鼓造粒機的出料口與圓盤造粒機的圓盤13對接。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先通過轉鼓造粒機將有機物料制成顆粒,再通過圓盤造粒機對肥料顆粒進行二次整形,增加了物料的翻滾次數,使顆粒的粒度更加均勻,部分小粒團滾成中型粒,部分不規則顆粒滾成圓形顆粒,從而增加顆粒圓度,使中型粒的含量達到92%以上,大大提高了物料的成粒質量。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案。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的描述只是說明了本實用新型及其工作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多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生產有機肥料的造粒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將有機物料制成顆粒的轉鼓造粒機和對制成的顆粒進行二次整形的圓盤造粒機;其中所述轉鼓造粒機包括筒體(I)、設在筒體(I)外壁上的前滾圈¢)、后滾圈(5)和齒圈(7)、設在筒體的下方并分別與前滾圈(6)、后滾圈(5)和齒圈(7)相對應的前托輪裝置(3)、后托輪裝置(4)和減速機傳動裝置(2),以及設在筒體(I)內的噴水管(9),噴水管(9)上設有若干個噴水點(10);所述圓盤造粒機主要由支架(11)、主電機(12)、圓盤(13)和刮料板裝置(14)構成;所述轉鼓造粒機的出料口與圓盤造粒機的圓盤(13)對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生產有機肥料的造粒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I)的內壁上設有環形擋板(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生產有機肥料的造粒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將有機物料制成顆粒的轉鼓造粒機和對制成的顆粒進行二次整形的圓盤造粒機;其中所述轉鼓造粒機包括筒體、設在筒體外壁上的前滾圈、后滾圈和齒圈、設在筒體的下方并分別與前滾圈、后滾圈和齒圈相對應的前托輪裝置、后托輪裝置和減速機傳動裝置,以及設在筒體內的噴水管,噴水管上設有若干個噴水點;所述圓盤造粒機主要由支架、主電機、圓盤和刮料板裝置構成;所述轉鼓造粒機的出料口與圓盤造粒機的圓盤對接。本實用新型可有效提高有機肥料造粒質量,滿足人們的生產需求。
文檔編號C05G5/00GK202688217SQ2012203815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4日
發明者龐圣剛, 龐全瑞, 龐全壘 申請人:菏澤寶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