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垃圾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生活廢棄物一般分為可回收的廢棄物、不可回收的廢棄物及有害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對人類生活和環境造成很多危害,例如,它們在運輸和露天堆放過程中,有機物分解產生惡臭,并向大氣釋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機揮發氣體達100多種,這些釋放物中含有許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紙屑和粉塵則隨風飛揚形成“白色污染”。而廚房垃圾屬于最常見的不可回收的廢棄物。廚房垃圾一般有剩菜、剩飯、蔬菜葉等。每個家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廚房垃圾,這些垃圾不及時處理掉,放在垃圾筒內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進一步促進“溫室效應”。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廢棄物的回收處理裝置,充分利用廢棄物,將廚余垃圾轉換為有機肥,降低環境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不但能夠將廚余垃圾轉換為有機肥,降低環境污染,而且實現從進料到包裝的自動化,安裝方便,易于推廣應用。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包括有機肥造粒機和有機肥包膜機,其中,所述有機肥造粒機的進口端依次設有半濕物料粉碎機、發酵翻堆機和臥式攪拌機,所述有機肥造粒機的出口端和滾筒篩分機的進口端相連,所述滾筒篩分機的出口端通過回轉烘干機和有機肥包膜機相連;所述有機肥包膜機的下方設有自動包裝秤和皮帶輸送機。上述的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其中,所述有機肥造粒機為圓盤造粒機。上述的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其中,所述有機肥造粒機為平膜造粒機。上述的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其中,所述自動包裝秤位于有機肥包膜機的正下方。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在有機肥造粒機的進口端設置粉碎、發酵和攪拌裝置,并在有機肥造粒機和有機肥包膜機之間設置滾筒篩分機、回轉烘干機,不但能夠將廚余垃圾轉換為有機肥,降低環境污染,而且實現從進料到包裝的自動化,安裝方便,易于推廣應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1半濕物料粉碎機 2發酵翻堆機3臥式攪拌機[0014]4有機肥造粒機5滾筒篩分機6回轉烘干機7有機肥包膜機8自動包裝秤9皮帶輸送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包括有機肥造粒機4和有機肥包膜機7,其中,所述有機肥造粒機4的進口端依次設有半濕物料粉碎機1、發酵翻堆機2和臥式攪拌機3,所述有機肥造粒機4的出口端和滾筒篩分機5的進口端相連,所述滾筒篩分機5的出口端通過回轉烘干機6和有機肥包膜機7相連;所述有機肥包膜機7的下方設有自動包裝秤8和皮帶輸送機9。有機肥造粒機4用于對發酵后的各種有機物進行加工生產出球狀顆粒,可節省大量能源。有機肥造粒機4的主要特點如下:1)、生產的顆粒為球狀;2)、有機物含量可高達100%,實現純有機物造粒;3)、利用有機物微粒在一定作用力下,能互相鑲嵌長大的特點,造粒時不需要加粘結劑;4)、顆粒堅實,造粒后即可篩分,降低干燥能耗;5)、發酵后的有機物無需干燥,原料含水分可在20-40%。有機肥造粒機可以選用為圓盤造粒機或平膜造粒機,常用型號及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權利要求1.一種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包括有機肥造粒機(4)和有機肥包膜機(7),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肥造粒機(4)的進口端依次設有半濕物料粉碎機(I)、發酵翻堆機(2)和臥式攪拌機(3),所述有機肥造粒機(4)的出口端和滾筒篩分機(5)的進口端相連,所述滾筒篩分機(5)的出口端通過回轉烘干機(6)和有機肥包膜機(7)相連;所述有機肥包膜機(7)的下方設有自動包裝秤(8)和皮帶輸送機(9)。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肥造粒機(4)為圓盤造粒機。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肥造粒機(4)為平膜造粒機。
4.如權利要求1 3任一項所述的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包裝秤(8)位于有機肥包膜機(7)的正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包括有機肥造粒機和有機肥包膜機,其中,所述有機肥造粒機的進口端依次設有半濕物料粉碎機、發酵翻堆機和臥式攪拌機,所述有機肥造粒機的出口端和滾筒篩分機的進口端相連,所述滾筒篩分機的出口端通過回轉烘干機和有機肥包膜機相連;所述有機肥包膜機的下方設有自動包裝秤和皮帶輸送機。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裝置,在有機肥造粒機的進口端設置粉碎、發酵和攪拌裝置,并在有機肥造粒機和有機肥包膜機之間設置滾筒篩分機、回轉烘干機,不但能夠將廚余垃圾轉換為有機肥,降低環境污染,而且實現從進料到包裝的自動化,安裝方便,易于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C05F17/02GK203007158SQ2012204711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7日
發明者胡文祥, 林克鱗 申請人:景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