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棒桿式紅棗收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棒桿式紅棗收獲機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收獲機,具體涉及一種棒桿式紅棗收獲機,尤其適用于棗樹、核桃、板栗等果樹的果實收獲。
背景技術:
:[0002]紅棗作為一種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與總產逐年上升,紅棗已經在當前農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紅棗收獲是勞動強度最大、用工量最多的環節。但是,目前我國果園收獲主要靠人工手摘和借助云梯、采果刀等簡單工具輔助采收。采收機械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主要研究在棗樹的收獲過程中,更能適用于南疆密植林棗樹收獲的工藝和相關設備的研制,解決其在使用上的通用性,移動的方便性以及在使用中的空間利用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種棒桿式紅棗收獲機,該機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時省力,且可以根據用戶不同的作業要求,對其進行一定的自由調整,生產效率高,結構緊湊,采摘效果好。[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棒桿式紅棗收獲機,包括行走輪,所述行走輪的中心位置設有連接桿,所述行走輪通過所述連接桿連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連接有三點懸掛架,所述三點懸掛架上安裝減速器,所述減速器通過聯軸器連接有兩根橫向放置的傳動軸,且兩根傳動軸通過減速器呈對稱布置,每根所述傳動軸上均設有軸承座,遠離每個所述傳動軸的一端上均設有第一錐齒輪,每個所述第一錐齒輪均與第二錐齒輪嚙合,每個所述第二錐齒輪均與豎向放置的工作軸相連,每根所述工作軸上設有多根橫向放置的工作桿,每根所述工作軸上部設有工作軸上支撐桿,所述工作軸上支撐桿垂直焊接有豎向放置的工作軸內支撐桿,所述工作軸內支撐桿上設有工作軸外支撐桿,所述工作軸外支撐桿位于所述工作軸內支撐桿的下方。[0005]所述工作軸與工作桿通過螺桿緊定,更換方便,且工作桿彈性好且長度不一,以適應不同樹冠要求。[0006]位于所述減速器左右兩側的聯軸器、軸承座、第一錐齒輪、傳動軸、第二錐齒輪、工作軸、工作軸外支撐桿、工作桿、工作軸內支撐桿、工作軸上支撐桿均對稱布置,可實現對兩行棗樹靠近收獲機一側紅棗的收獲,提高了工作效率。[0007]工作軸外支撐桿和工作軸內支撐桿相互配合可實現工作桿的上下移動,以適應不同棗樹的樹高,工作桿的調節范圍為O 500mm。[0008]每根所述工作軸上設有三根橫向放置的工作桿。[0009]工作時行走輪通過行走輪連接桿和行走輪固定架固定在三點懸掛架上,有支撐和行走的作用。拖拉機后輸出軸的動力通過萬向節傳遞到減速器進行減速,再通過聯軸器將動力經傳動軸傳到第一錐齒輪上,經過第一錐齒輪和第二錐齒輪嚙合,將動力由垂直旋轉變為水平旋轉。第二錐齒輪將動力傳到工作軸上,帶動工作桿水平旋轉敲擊棗樹枝椏,模擬人工敲打棗樹枝椏,實現收獲紅棗。[0010]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0011]結構簡單,設計巧妙,適合于新疆棗園棗樹紅棗收獲,不僅操作方便,省時省力,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棗樹株高,對其進行一定的自由調整,生產效率高,結構緊湊,采摘效果好。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中標號:1_行走輪,2-連接桿,3-固定架,4-三點懸掛架,5-減速器,6-聯軸器,7-軸承座,8-第一錐齒輪,9-傳動軸,10-第二錐齒輪,11-工作軸,12-工作軸外支撐桿,13-工作桿,14-工作軸內支撐桿,15-工作軸上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0015]如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棒桿式紅棗收獲機,包括行走輪1,所述行走輪I的中心位置設有連接桿2,所述行走輪I通過所述連接桿2連接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連接有三點懸掛架4,所述三點懸掛架4上安裝減速器5,所述減速器5通過聯軸器6連接有兩根橫向放置的傳動軸9,且兩根傳動軸9通過減速器5呈對稱布置,每根所述傳動軸9上均設有軸承座7,遠離每個所述傳動軸9的一端上均設有第一錐齒輪8,每個所述第一錐齒8輪均與第二錐齒輪嚙合10,每個所述第二錐齒輪10均與豎向放置的工作軸11相連,每根所述工作軸11上設有多根橫向放置的工作桿13,每根所述工作軸11上部設有工作軸上支撐桿15,所述工作軸上15支撐桿垂直焊接有豎向放置的工作軸內14支撐桿,所述工作軸內支撐桿14上設有工作軸外支撐桿12,所述工作軸外支撐桿12位于所述工作軸內支撐桿14的下方。[0016]所述工作軸11與工作桿13通過螺桿緊定,更換方便,且工作桿13彈性好且長度不一,以適應不同樹冠要求。[0017]位于所述減速器左右兩側的聯軸器6、軸承座7、第一錐齒輪8、傳動軸9、第二錐齒輪10、工作軸11、工作軸外支撐桿12、工作桿13、工作軸內支撐桿14、工作軸上支撐桿15均對稱布置,可實現對兩行棗樹靠近收獲機一側紅棗的收獲,提高了工作效率。[0018]工作軸外支撐桿12和工作軸內支撐桿14相互配合可實現工作桿13的上下移動,以適應不同棗樹的樹高,工作桿13的調節范圍為O 500_。[0019]每根所述工作軸11上設有三根橫向放置的工作桿13。[0020]工作時行走輪I通過連接桿2和固定架3固定在三點懸掛架4上,有支撐和行走的作用。拖拉機后輸出軸的動力通過萬向節傳遞到減速器5進行減速,再通過聯軸器6將動力經傳動軸9傳到第一錐齒輪8上,經過第一錐齒輪8和第二錐齒輪10嚙合,將動力由垂直旋轉變為水平旋轉。第二錐齒輪將動力傳到工作軸11上,帶動工作桿13水平旋轉敲擊棗樹枝椏,模擬人工敲打棗樹枝椏,實現收獲紅棗。
權利要求1.一種棒桿式紅棗收獲機,包括行走輪(1),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輪(I)的中心位置設有連接桿(2),所述行走輪(I)通過所述連接桿(2)連接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連接有三點懸掛架(4),所述三點懸掛架(4)上安裝減速器(5),所述減速器(5)通過聯軸器(6 )連接有兩根橫向放置的傳動軸(9 ),且兩根傳動軸(9 )通過減速器(5 )呈對稱布置,每根所述傳動軸(9)上均設有軸承座(7),遠離每個所述傳動軸(9)的一端上均設有第一錐齒輪(8),每個所述第一錐齒輪(8)均與第二錐齒輪(10)哨合,每個所述第二錐齒輪(10)均與豎向放置的工作軸(11)相連,每根所述工作軸(11)上設有多根橫向放置的工作桿(13),每根所述工作軸(11)上部設有工作軸上支撐桿(15),所述工作軸上支撐桿(15)垂直焊接有豎向放置的工作軸內支撐桿(14),所述工作軸內支撐桿(14)上設有工作軸外支撐桿(12),所述工作軸外支撐桿(12)位于所述工作軸內支撐桿(14)的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棒桿式紅棗收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軸(11)與工作桿(13)通過螺桿緊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棒桿式紅棗收獲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減速器(5)左右兩側的聯軸器(6)、軸承座(7)、第一錐齒輪(8)、傳動軸(9)、第二錐齒輪(10)、工作軸(11)、工作軸外支撐桿(12)、工作桿(13)、工作軸內支撐桿(14)、工作軸上支撐桿(15)均對稱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棒桿式紅棗收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桿(13)的調節范圍為 0_50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棒桿式紅棗收獲機,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工作軸(11)上設有三根橫向放置的工作桿(13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棒桿式紅棗收獲機,包括行走輪,行走輪的中心位置設有連接桿,行走輪通過所述連接桿連接有固定架,固定架連接有三點懸掛架,三點懸掛架上安裝減速器,減速器通過聯軸器連接有兩根橫向放置的傳動軸,且兩根傳動軸通過減速器呈對稱布置,每根傳動軸上均設有軸承座,遠離每個傳動軸的一端上均設有第一錐齒輪,每個第一錐齒輪均與第二錐齒輪嚙合,每個第二錐齒輪均與豎向放置的工作軸相連,每根工作軸上設有多根橫向放置的工作桿。本實用新型具有適合于新疆棗園棗樹紅棗收獲,不僅操作方便,省時省力,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棗樹株高,對其進行一定的自由調整,生產效率高,結構緊湊,采摘效果好等優點。
文檔編號A01D46/26GK202958211SQ20122047090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4日
發明者范修文, 張宏, 李志遠, 孟煒, 孫永華, 嚴兆, 黃新成 申請人:塔里木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