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海釣魚蝦養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養殖設備領域,具體涉及ー種海釣魚蝦養殖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養殖池是從其側面進行排污的,排污時很難將沉淀廢物排凈,造成養殖池內后期水質惡化,養殖池塘水質環境的惡化往往成為蝦病發生的誘因影響了魚蝦的生長,使對蝦養殖的產量會急劇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一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海釣魚蝦養殖裝置,其可徹底排污。( ニ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海釣魚蝦養殖裝置,包括兩個養殖箱(3)、排污管(5)、排污池(8),兩個所述養殖箱(3)相連的側壁上設有增氧管(2),所述養殖箱(3)頂部為敞ロ,底部設有排污ロ(9),所述排污ロ(9)和排污管(5)相連,所述排污管(5)另一端連接所述排污池⑶的側壁底端處,所述排污池(8)底部設有ー開ロ出),還包括一和所述開ロ(6)相配合的密封堵頭⑵。作為優選,所述養殖箱(3)的底面⑷為一朝所述排污ロ(9)向下傾斜的圓錐面。作為優選,所述排污管(5)從排污ロ(9)開始向下傾斜連接至所述排污池(8)。作為優選,還包括一氧氣發生裝置(I),所述氧氣發生裝置(I)連接所述增氧管
(2)并提供氧氣。作為優選,所述排污ロ(9)處設有紗網(10)。(三)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相比較于現有技術,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將排污ロ設在養殖池的底面中心部,并且將養殖 池的底面設計成ー個中心部低、邊緣高的面,大大提高了養殖池的排污能力,使排污更徹底,從而為魚蝦的生長提供優質的環境,故提高了魚蝦養殖的產量。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海釣魚蝦養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ー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如圖1所示的ー種海釣魚蝦養殖裝置,包括兩個養殖箱3、排污管5、排污池8,兩個養殖箱3相連的側壁上設有增氧管2,養殖箱3頂部為敞口,底部設有排污口 9,排污口 9和排污管5相連,排污管5另一端連接排污池8的側壁底端處,排污池8底部設有一開口 6,還包括一和開口 6相配合的密封堵頭7。養殖箱3的底面4為一朝排污口 9向下傾斜的圓錐面。排污管5從排污口 9開始向下傾斜連接至排污池8。還包括一氧氣發生裝置1,氧氣發生裝置I連接增氧管2并提供氧氣。排污口 9處設有紗網10。紗網10能防止魚蝦進入排污管。在平時的增氧作業時,對水流有擾動作用,池底的污泥排泄物等會順著錐形面進入到排污口中,再沿著傾斜設置的排污管進入到排污池中,當排污池的污泥積累到一定程度,打開堵頭進行排污。本實用新型由于將排污口設在養殖池的底面中心部,并且將養殖池的底面設計成一個中心部低、邊緣高的面,大大提高了養殖池的排污能力,使排污更徹底,從而為魚蝦的生長提供優質的環境,故提高了魚蝦養殖的產量。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具有極好的推廣價值。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 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海釣魚蝦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養殖箱(3)、排污管(5)、排污池(8),兩個所述養殖箱(3)相連的側壁上設有增氧管(2),所述養殖箱(3)頂部為敞口,底部設有排污口(9),所述排污口(9)和排污管(5)相連,所述排污管(5)另一端連接所述排污池(8)的側壁底端處,所述排污池(8)底部設有一開口 ¢),還包括一和所述開口(6)相配合的密封堵頭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釣魚蝦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箱(3)的底面(4)為一朝所述排污口(9)向下傾斜的圓錐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釣魚蝦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5)從排污口(9)開始向下傾斜連接至所述排污池(8)。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海釣魚蝦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氧氣發生裝置(I),所述氧氣發生裝置(I)連接所述增氧管(2)并提供氧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海釣魚蝦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9)處設有紗網(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海釣魚蝦養殖裝置,包括兩個養殖箱(3)、排污管(5)、排污池(8),兩個所述養殖箱(3)相連的側壁上設有增氧管(2),所述養殖箱(3)頂部為敞口,底部設有排污口(9),所述排污口(9)和排污管(5)相連,所述排污管(5)另一端連接所述排污池(8)的側壁底端處,所述排污池(8)底部設有一開口(6),還包括一和所述開口(6)相配合的密封堵頭(7)。本實用新型由于將排污口設在養殖池的底面中心部,并且將養殖池的底面設計成一個中心部低、邊緣高的面,大大提高了養殖池的排污能力,使排污更徹底,從而為魚蝦的生長提供優質的環境,故提高了魚蝦養殖的產量。
文檔編號A01K63/00GK202873556SQ20122049090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明者白鶴松 申請人:天津華鶴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