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冷熱加濕自控智能孵化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孵化機,尤其涉及一種冷熱加濕自控智能孵化機,屬于養殖業機械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禽蛋孵化機經過多年的應用和不斷改進已經有很大提高, 但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在均衡箱內溫度、加濕和自動控制方面,對提高禽蛋孵化質量和保證禽蛋孵化時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冷熱加濕自控智能孵化機,通過帶液晶顯示的微電腦控制裝置控制電風扇、電加熱器、排風扇、電霧化器、鏈條驅動裝置、翻蛋裝置可實現全自動控制,采用兩組電風扇相對吹動兩組電加熱器,使箱內溫度達到均衡,通過冷加濕水槽和熱加濕水槽可根據季節的需要和禽蛋種類的需要選擇冷加濕或熱加濕,有效提高禽蛋孵化質量和保證禽蛋孵化時間。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冷熱加濕自控智能孵化機,是由箱體、箱門、微電腦控制裝置、電風扇、電加熱器、鏈條驅動裝置、翻蛋裝置、排風扇、出雛箱、冷加濕水槽、熱加濕水槽、電加熱管、電霧化器、風扇架組成。連接有箱門的箱體的左側上端固定有微電腦控制裝置,右側上端固定有鏈條驅動裝置,中間置有翻蛋裝置。翻蛋裝置通過固定在左右壁上的四個固定軸置于箱體中央,置于箱體右側上端的鏈條驅動裝置通過鏈條兩端的孔與固定在翻蛋裝置右側的前立柱和后立柱上的連接軸轉動連接。在翻蛋裝置上面箱體上設有排風扇,在翻蛋裝置中間固定有風扇架,在風扇架上對應固定有兩組四個電風扇,每組電風扇中間對應固定兩個電加熱器,在翻蛋裝置下面設有出雛箱。在箱體底面上固定有冷加濕水槽和熱加濕水槽,在冷加濕水槽內置有電霧化器,在熱加濕水槽內置有電加熱管和電霧化器。電風扇、電加熱器、排風扇、電加熱管和電霧化器、鏈條驅動裝置上的慢速電機分別與微電腦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的鏈條驅動裝置是由慢速電機、鏈輪、鏈條、行程開關、限位觸頭構成,慢速電機的輸出軸上固定有鏈輪,鏈輪上連接有鏈條,在鏈條上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限位觸頭,與限位觸頭相對應的兩個行程開關固定在箱體上。所述的翻蛋裝置是由通長橫向梁、橫向角條、短轉軸、橫向連接板、連接軸、固定軸、前立柱、中立柱、后立柱構成,在中立柱上下端分別通過短轉軸連接橫向連接板,橫向連接板的兩端通過短轉軸分別連接前立柱和后立柱,四根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上下兩端通過其孔上下連接兩根通長橫向梁,在左邊兩個前立柱與后立柱和右邊兩個前立柱與后立柱上分別等距離連接有橫向角條。在左右兩個中立柱上分別固定有兩個固定軸,在右側的前立柱和后立柱的外端固定有連接軸。所述的箱體左右側下面設有吸風口。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兩組電風扇相對吹動兩組電加熱器,可使箱內溫度達到均衡,設置冷加濕水槽和熱加濕水槽可根據季節的需要和禽蛋種類的需要選擇冷加濕或熱加濕,通過帶液晶顯示的微電腦控制裝置控制電風扇、電加熱器、排風扇、電霧化器、鏈條驅動裝置、翻蛋裝置可實現全自動控制,減輕勞動強度,有效提高禽蛋孵化質量和保證禽蛋孵化時間。
以下結合附圖
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冷熱加濕自控智能孵化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A— 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翻蛋裝置轉動后狀態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I、箱體 2、箱門 3、微電腦控制裝置 4、電風扇5、電加熱器6、鏈條驅動裝置 7、翻蛋裝置 8、排風扇 9、出雛箱10、冷加濕水槽11、熱加濕水槽12、電霧化器13、電加熱管14、風扇架 15、吸風口 16、蛋盤61、慢速電機 62、鏈輪 63、鏈條64、行程開關 65、限位觸頭71、通長橫向梁72、橫向角條73、短轉軸74、橫向連接板75、連接軸 76、固定軸 77、前立柱 78、中立柱 79、后立柱。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I至圖3,冷熱加濕自控智能孵化機,是由箱體、箱門、微電腦控制裝置、電風扇、電加熱器、鏈條驅動裝置、翻蛋裝置、排風扇、出雛箱、冷加濕水槽、熱加濕水槽、電加熱管、電霧化器、風扇架組成。連接有箱門2的箱體I的左側上端固定有微電腦控制裝置3,右側上端固定有鏈條驅動裝置6,中間置有翻蛋裝置7。翻蛋裝置7通過固定在左右壁上的四個固定軸76置于箱體I中央,置于箱體I右側上端的鏈條驅動裝置6通過鏈條63兩端的孔與固定在翻蛋裝置7右側的前立柱77和后立柱79上的連接軸75轉動連接。在翻蛋裝置7上面箱體I上設有排風扇8,在翻蛋裝置7中間固定有風扇架14,在風扇架14上對應固定有兩組四個電風扇4,每組電風扇4中間對應固定兩個電加熱器5,在翻蛋裝置7下面設有出雛箱9。在箱體I底面上固定有冷加濕水槽10和熱加濕水槽11,在冷加濕水槽10內置有電霧化器13,在熱加濕水槽11內置有電加熱管12和電霧化器13。電風扇4、電加熱器5、排風扇8、電加熱管12和電霧化器13、鏈條驅動裝置6上的慢速電機61分別與微電腦控制裝置3電連接。所述的鏈條驅動裝置6是由慢速電機61、鏈輪62、鏈條63、行程開關64、限位觸頭65構成,慢速電機61的輸出軸上固定有鏈輪62,鏈輪62上連接有鏈條63,在鏈條63上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限位觸頭65,與限位觸頭65相對應的兩個行程開關64固定在箱體I上。所述的翻蛋裝置7是由通長橫向梁71、橫向角條72、短轉軸73、橫向連接板74、連接軸75、固定軸76、前立柱77、中立柱78、后立柱79構成,在中立柱78上下端分別通過短轉軸73連接橫向連接板74,橫向連接板74的兩端通過短轉軸73分別連接前立柱77和后立柱79,四根前立柱77和后立柱79的上下兩端通過其孔上下連接兩根通長橫向梁71,在左邊兩個前立柱77與后立柱79和右邊兩個前立柱77與后立柱79上分別等距離連接有橫向角條72。在左右兩個中立柱78上分別固定有兩個固定軸76,在右側的前立柱77和后立柱79的外端固定有連接軸75。所述的箱體I左右側下面設有吸風口 15。工作時,將裝滿蛋的蛋盤16分層放入翻蛋裝置7的前后橫向 角條72上,電風扇4、電加熱器5、排風扇8、電霧化器12、電加熱管13通過微電腦控制裝置3智能控制,翻蛋裝置7是由鏈條63帶動,由在鏈條63上設置的限位觸頭65通過行程開關64控制慢速電機61左右旋轉一定角度,從而使翻蛋裝置7可以前后轉動設定的工作角度。
權利要求1.一種冷熱加濕自控智能孵化機,是由箱體、箱門、微電腦控制裝置、電風扇、電加熱器、鏈條驅動裝置、翻蛋裝置、排風扇、出雛箱、冷加濕水槽、熱加濕水槽、電加熱管、電霧化器、風扇架組成;其特征在于連接有箱門(2)的箱體(I)的左側上端固定有微電腦控制裝置(3),右側上端固定有鏈條驅動裝置(6),中間置有翻蛋裝置(7);翻蛋裝置(7)通過固定在左右壁上的四個固定軸(76)置于箱體(I)中央,置于箱體(I)右側上端的鏈條驅動裝置(6)通過鏈條(63)兩端的孔與固定在翻蛋裝置(7)右側的前立柱(77)和后立柱(79)上的連接軸(75 )轉動連接;在翻蛋裝置(7 )上面箱體(I)上設有排風扇(8 ),在翻蛋裝置(7 )中間固定有風扇架(14),在風扇架(14)上對應固定有兩組四個電風扇(4),每組電風扇(4)中間對應固定兩個電加熱器(5),在翻蛋裝置(7)下面設有出雛箱(9);在箱體(I)底面上固定有冷加濕水槽(10 )和熱加濕水槽(11),在冷加濕水槽(10 )內置有電霧化器(13 ),在熱加濕水槽(11)內置有電加熱管(12)和電霧化器(13);電風扇(4)、電加熱器(5)、排風扇(8)、電加熱管(12)和電霧化器(13)、鏈條驅動裝置(6)上的慢速電機(61)分別與微電腦控制裝置(3)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冷熱加濕自控智能孵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鏈條驅動裝置(6)是由慢速電機(61)、鏈輪(62)、鏈條(63)、行程開關(64)、限位觸頭(65)構成,慢速電機(61)的輸出軸上固定有鏈輪(62),鏈輪(62)上連接有鏈條(63),在鏈條(63)上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限位觸頭(65),與限位觸頭(65)相對應的兩個行程開關(64)固定在箱體(I)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冷熱加濕自控智能孵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蛋裝置(7)是由通長橫向梁(71)、橫向角條(72)、短轉軸(73)、橫向連接板(74)、連接軸(75)、固定軸(76)、前立柱(77)、中立柱(78)、后立柱(79)構成,在中立柱(78)上下端分別通過短轉軸(73)連接橫向連接板(74),橫向連接板(74)的兩端通過短轉軸(73)分別連接前立柱(77)和后立柱(79),四根前立柱(77)和后立柱(79)的上下兩端通過其孔上下連接兩根通長橫向梁(71),在左邊兩個前立柱(77 )與后立柱(79 )和右邊兩個前立柱(77 )與后立柱(79 )上分別等距離連接有橫向角條(72),在左右兩個中立柱(78)上分別固定有兩個固定軸(76),在右側的前立柱(77 )和后立柱(79 )的外端固定有連接軸(75 )。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冷熱加濕自控智能孵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I)左右側下面設有吸風ロ(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冷熱加濕自控智能孵化機,在箱體的左側上端固定有微電腦控制裝置,右側上端固定有鏈條驅動裝置,中間置有翻蛋裝置。翻蛋裝置通過固定在左右壁上的四個固定軸置于箱體中央,鏈條驅動裝置通過鏈條兩端的孔與固定在翻蛋裝置右側的前立柱和后立柱上的連接軸轉動連接。在翻蛋裝置中間固定有風扇架,在風扇架上對應固定有兩組四個電風扇,每組電風扇中間對應固定兩個電加熱器。在箱體底面上固定有冷加濕水槽和熱加濕水槽。由于采用兩組電風扇相對吹動兩組電加熱器,可使箱內溫度達到均衡,設置冷加濕水槽和熱加濕水槽,可根據季節的需要和禽蛋種類的需要選擇冷加濕或熱加濕,并采用智能控制有效提高禽蛋孵化質量和保證禽蛋孵化時間。
文檔編號A01K41/00GK202750570SQ201220495430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6日
發明者陳志彬, 秦立軍 申請人:泰來縣鶴達控溫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