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植栽運輸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及綠色潮流的帶動下,垂直花園、植栽墻或綠墻的建筑巧思實現了讓自然綠意走進都市大樓的鋼筋水泥里的設計美學,用植物凈化室內外空氣質量,具有節能減碳、降低噪音、減少熱島效應、凈化空氣、綠化住宅、室內降溫、減少揚塵及美化市容等特性而提升環境質量,改善生活舒適度。其中,為改善建筑營建工地給人塵土飛揚、烏煙瘴氣及噪音擾鄰等不良印象,故現在廣泛采用綠墻,以取代金屬材質冰冷及不美觀的傳統圍籬,使降低灰塵等逸散性污染的同時拉近與路人間的距離。一般搭建綠墻時,在施工現場預先架置植栽框架,再將利用如圖1所示的普通的運輸裝置I運送植栽盆,一盆盆地依設計需求拼組擺放至該植栽框架中。該運輸裝置為可推移的層架,其一層層的架柜中平行式地擺列植栽盆,然而,此種擺列方式受該運輸裝置I承載面與植栽盆盆面的長寬最大公因子比的限制,不僅降低單一層柜的承載盆數,更有應用性低、實用性不足等缺點。并且,為避免損傷植栽,此種平列擺置方式明顯地無法垂置堆棧,使單次運輸量受限而影響施工效率。其次,考慮到該運輸裝置I的層架空間,不適合運送較大型的植栽盆,所以,在施工時,需要現場進行填土、栽植種苗等加工作業,大幅減緩作業效率及施工質量。基于普通的運輸裝置的上述缺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新型的運輸裝置,通過不同的貨運儲放方式提高單次運送量,以加速施工效率及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其可提增單次運輸量。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包括植栽盆;移動本體,其四側的其中一相對兩側的寬度小于該植栽盆的寬度,另相對兩側的頂部間隔地設有嵌合孔,且該移動本體底部設置有滾輪;主支柱,其垂直設置于該移動本體的四端角處;頂桿,其兩端分別設有套環,供套接該主支柱的一端而使該頂桿跨接于相應的該主支柱間,且該頂桿對應設有該嵌合孔的該移動本體一側設有孔洞;以及次支柱,其分別插接于該嵌合孔及穿設于該孔洞,垂直設置于該移動本體的相對兩側。該移動本體相對兩側的頂部分別平行設有第一凸部,其中該第一凸部穿插設置于該嵌合孔間,該植栽盆底部相對兩側分別設有與該第一凸部相對應的第一凹槽。該頂桿平行設置有第二凸部,該植栽盆頂部相對兩側分別設有第二凹槽。[0014]該移動本體四端角處分別凹設有接槽。進一步,該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還還包括鎖固件,該主支柱在其側面設有鎖固孔,其中該鎖固孔間隔排列設置。本實用新型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通過設置該移動本體、該主支柱、該頂桿及該次支柱,可依實際使用狀況調整裝置結構,同時,易于拆卸收藏。其次,通過間隔設置該嵌合孔及該孔洞,允許使用者依據各式不同大小的植栽盆調整該次支柱的位置,以便易于應用且大幅提升了實用性。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圖1是現有的普通運輸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闡述。如圖2、3所示,本實用新型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2包括移動本體20、主支柱21、頂桿22、次支柱23及植栽盆3,其中該植栽盆3呈方形盆體設置,該移動本體20呈矩形框體設置且其四側的其中一相對兩側的寬度小于該植栽盆3的寬度,以供該植栽盆3跨置于該移動本體20上,又該移動本體20另相對兩側的頂部間隔地設有嵌合孔200。并且,該移動本體20底部設置有滾輪201,以供滑移而便于運輸該植栽盆3。該主支柱21垂直設置于該移動本體20的四端角處。該頂桿22的兩端分別設有套環220,供套接該主支柱21的一端而使該頂桿22跨接于相應的該主支柱21間,且該頂桿22對應設有該嵌合孔200的該移動本體20 —側設有孔洞221。該次支柱23分別插接于該嵌合孔200及穿設于該孔洞221,垂直設置于該移動本體20的相對兩側,供支撐該植栽盆3,其次,該次支柱23可依據該植栽盆3的尺寸而任意插接于該嵌合孔200的其中之一,以適當調整位置而提供該植栽盆3穩固的支撐,如此,可避免該植栽盆3在運輸時受力搖晃而傾倒或掉落等問題發生,提高作業安全性及效率。如圖4、5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可選的實施例,該移動本體20可由金屬所制成,其四端角處分別凹設有方形的接槽203,以供嵌接該主支柱21,對應地,該主支柱21為方形柱體設置。該嵌合孔200及該孔洞221呈圓形孔設置,對應地,該次支柱23亦為圓形柱。并且,該移動本體20相對兩側的頂部平行設有第一凸部202,該第一凸部202穿插設置于該嵌合孔200間,例如,同一側的相鄰兩該第一凸部202之間設置有一個或兩個該嵌合孔200,對應地,該植栽盆3底部相對兩側分別設有與該第一凸部202相對應的該第一凹槽30,以供卡接對應的該第一凸部202,以提高該植栽盆的穩固性。值得提醒的是,該主支柱21與該次支柱23的形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并不僅限于方形與圓型。[0027]該移動本體20可僅由一單位的矩形框體所構成,也可由二單位以上的矩形框體并列組接成成較大的本體結構,如圖4所示,以獲得更大的運輸量而加速運輸效率。為了更加確保該植栽盆3的穩固性,該頂桿22平行設置有第二凸部222,該植栽盆3頂部相對兩側分別設有第二凹槽31,如此,調整該頂桿22的高度即可使該第二凸部222卡接對應的該第二凹槽31。該植栽運輸裝置2還包括鎖固件24,該主支柱21在其側面設有鎖固孔210,且該鎖固孔210間隔排列設置,如此,該頂桿22通過該套環220垂直移動于該主支柱21間,以間隔地調整上下位置后,即可利用該鎖固件24鎖固,方便用戶彈性地依據該植栽盆3的實際高度調整裝置結構。作為可選的實施例,該植栽盆3為相互堆棧放置,并容置有土壤及植栽,如此,建置該綠墻時可直接拼接該植栽盆3而無需在現場進行加工,有效地提升了作業效率。其次,該植栽盆3的前側以一定角度向外傾斜,且滿足0°〈0<75°的關系式,即該植栽盆3的前側與垂直方向的夾角呈大于75度角設置,且該植栽盆3的前側與其底部間呈大于90度角設置,如此,堆棧置放該植栽盆3時,即可避免擠壓損毀盆中植栽。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植栽盆; 移動本體,其四側的其中一相對兩側的寬度小于該植栽盆的寬度,另相對兩側的頂部間隔地設有嵌合孔,且該移動本體底部設置有滾輪; 主支柱,其垂直設置于該移動本體的四端角處; 頂桿,其兩端分別設有套環,供套接該主支柱的一端而使該頂桿跨接于相應的該主支柱間,且該頂桿對應設有該嵌合孔的該移動本體一側設有孔洞;以及 次支柱,其分別插接于該嵌合孔及穿設于該孔洞,垂直設置于該移動本體的相對兩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移動本體相對兩側的頂部分別平行設有第一凸部,其中該第一凸部穿插設置于該嵌合孔間,該植栽盆底部相對兩側分別設有與該第一凸部相對應的第一凹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移動本體同一側的相鄰兩該第一凸部之間設置有兩個該嵌合孔。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頂桿平行設置有第二凸部,該植栽盆頂部相對兩側分別設有第二凹槽。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移動本體四端角處分別凹設有接槽。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鎖固件,該主支柱在其側面設有鎖固孔,其中該鎖固孔間隔排列設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植栽盆為相互堆棧放置。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植栽盆的前側以一定角度向外傾斜且與底部間呈大于90度角設置。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植栽盆的前側與垂直方向的夾角呈大于75度角設置。
10.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植栽盆容置有土壤及植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調式植栽運輸裝置,其包括植栽盆;移動本體,其四側的其中一相對兩側的寬度小于該植栽盆的寬度,另相對兩側的頂部間隔地設有嵌合孔,且該移動本體底部設置有滾輪;主支柱,其垂直設置于該移動本體的四端角處;頂桿,其兩端分別設有套環,供套接該主支柱的一端而使該頂桿跨接于相應的該主支柱間,且該頂桿對應設有該嵌合孔的該移動本體一側設有孔洞;以及次支柱,其分別插接于該嵌合孔及穿設于該孔洞,垂直設置于該移動本體的相對兩側。本實用新型可依實際使用狀況調整裝置結構,同時,易于拆卸收藏。其次,通過間隔設置該嵌合孔及該孔洞,允許使用者依據各式不同大小的植栽盆調整該次支柱的位置。
文檔編號A01G9/02GK202863493SQ2012205104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8日
發明者鄧效仁 申請人:臺灣綠墻開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