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滾筒式收繭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養蠶設備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滾筒式收繭臺。
背景技術:
我國民間的一個養蠶區由于蠶種發放時間統一,鮮繭上市往往集中在兩三天時間,一個鮮繭收購點往往日收購鮮繭量能達到數萬公斤。一家一戶蠶農出售鮮繭少則數十公斤,多則數百公斤,鮮繭質量不一,當中往往存在薄皮、黃斑、柴印、雙宮、內印、爛繭等次下品繭夾雜在上繭中間,其中內印、爛繭極易污染好繭,造成整批蠶繭質量下降。傳統方式是將整批蠶繭倒出后人工分級,這樣做速度太慢,并且鮮繭堆積時間一長會影響質量,因此設想提供一種能快速分級,防止污染,保證鮮繭質量的收繭工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于人員分揀、操作方便、效率高的滾筒式收繭臺。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提供如下方案:一種滾筒式收繭臺,包括前、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支架之間轉動安裝有滾筒,所述滾筒傾斜安裝,所述滾筒具有一個加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滾筒的側壁上設有條形孔,所述滾筒的側壁上棉布層。所述滾筒通過傳動裝置與電機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為:本實用新型通過前后支架的高度差形成斜坡,在支架上轉動安裝一個滾筒,滾筒的側壁上設置合理間隙能使過小繭和薄皮繭從間隙中漏下,便于人員分揀;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一種滾筒式收繭臺,包括前、后支架1、2,所述前、后支架1、2之間轉動安裝有滾筒3,所述滾筒3傾斜安裝,所述滾筒3具有一個加料口 4和出料口 5,所述滾筒3的側壁上設有條形孔6,所述滾筒3的側壁上棉布層7,所述滾筒3通過傳動裝置與電機8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滾筒式收繭臺,包括前、后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支架之間轉動安裝有滾筒,所述滾筒傾斜安裝,所述滾筒具有一個加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滾筒的側壁上設有條形孔,所述滾筒的側壁上棉布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滾筒式收繭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通過傳動裝置與電機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滾筒式收繭臺,包括前、后支架,所述前、后支架之間轉動安裝有滾筒,所述滾筒傾斜安裝,所述滾筒具有一個加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滾筒的側壁上設有條形孔,所述滾筒的側壁上棉布層。本實用新型便于人員分揀、操作方便、效率高。
文檔編號A01K67/04GK202949882SQ201220550470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4日
發明者趙啟華 申請人:肥西縣金牛蠶桑農民專業合作社